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替兒子伸冤 這位母親領導了農民起義

自古以來, 受封建禮教的影響, 女人很少抛頭露面, 所以領兵打仗征戰沙場都是男人的事。 不過, 凡事總有例外, 歷史上就有位女人親自領導了一場農民起義, 而且還取得了較大影響。 那麼, 這位女人是誰?她為什麼要親自舉起反統治階級的義旗呢?

據《後漢書 劉玄劉盆子列傳》記載, “天鳳元年, 琅邪海曲有呂母者, 子為縣吏, 犯小罪, 宰論殺之。 呂母怨宰, 密聚客, 規以報仇。 ”西元l7年, 琅琊海曲(現屬日照東港區)有位呂母, 她的兒子生前是縣裡的一名官吏, 因為犯點小錯誤, 結果被縣令處死了。 呂母很悲憤, 怨恨縣令,

於是秘密地召集人手, 計畫為她兒子報仇。

根據史料佐證, 呂母的兒子呂育, 任縣遊徼, 掌管一方巡察緝捕, 因沒有按縣令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 以至被殺。 呂母滿懷悲憤, 發誓為兒子報仇。 她把家產全部拿出來, 經過一番周密策劃,

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隊伍, 演練兵馬, 等待時機。

天鳳四年(西元l7年), 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 自稱“將軍”, 率領起義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海曲城。 經過一番激戰, 縣令被抓, 底下的小兵們都為他求情。 但呂母說:“我兒子犯了小罪, 不該死, 你就把他殺了。 殺人罪該死, 又求什麼情呢?”於是, 她親手就把縣令殺了, 用他的頭祭兒子的墓, 回到海曲中去了。

當時正處於西漢末年, 王莽“篡漢”後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更激化了矛盾, 加上政治腐敗, 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結, 加速土地兼併, 給老百姓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民不聊生。 剝削和壓迫最終把農民逼上了絕路。

替兒子報了仇, 呂母原以來事情到此就結束了。 不過, 此事也讓呂母聲名大振,

遠近貧苦農民紛紛投奔于她, 並推舉她成立農民義軍。 呂母為了不負眾望, 就變賣家產用於義軍開支。 很快, 呂母領導的這支起義軍隊伍了發展壯大近萬人, 並且由此點燃了反抗王莽統治的火炬, 很快形成席捲全國的燎原之勢。

天鳳五年(西元18年), 呂母病故, 其部下的義軍後來大部分參加了赤眉軍, 其餘部分投奔到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中。

至今, 在山東日照崮河崖上還有一座呂母崮, 人們仍在紀念著這位作為女人最先舉起義旗的巾幗英雄。

作者:之江

【版權聲明-凱風文史版】本文系頭條號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於凱風文史(

http://culture.kaiwind.com)

【特別提示】凱風清韻、凱風文史均系凱風網出品,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凱風清韻”(ID:kaiwind-qingyun)及凱風網(http://wap.kaiwind.com),

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