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深度:朗瑪資訊的醫療夢如何落地?

三年前, 朗瑪資訊這家從事電信增值業務的公司決定跨界到醫療領域時, 是否能想到這個行業陽光與風暴並存?是否能預見公司在聚焦更多目光時也常常成為爭議事件的主角?

2014年, 與其他跨界者轉型初衷類似, 傳統業務市場萎縮、業績下滑的壓力下, 作為貴州首家創業板上市的高科技企業, 朗瑪資訊必須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經過幾番調研, 朗瑪資訊董事長王偉最終選定了醫療健康行業。 “這個行業肯定不能賺快錢, 我們在決定進入這一領域的時候就很清楚這一規則。 但我認為醫療健康肯定能賺錢,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

現如今, 朗瑪資訊已擁有包含醫療資訊、視頻問診、實體醫院、醫藥電商、智慧硬體在內的五大業務板塊。 憑藉互聯網醫療這一概念, 朗瑪資訊一度坐上“股王”的寶座, 股價最高時曾飆升至288元。 而現在, 朗瑪資訊的股價僅僅只有24元左右。

資本市場上股價起起落落早已司空見慣, 在醫療健康行業, 想要保持持久競爭力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朗瑪資訊能否真正跨界成功實現華麗轉身, 還要看其內功究竟練得是否扎實。

佈局線上線下

豪擲6.5億元全資收購廣州啟生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啟生”),

標誌著朗瑪資訊正式踏入醫療健康行業。 廣州啟生旗下的39健康網是朗瑪資訊最看中的一塊資產。

這家成立於2000年的互聯網健康資訊服務類門戶網站, 2013年每天有1000多萬的UV(獨立用戶訪問數), 當年營收約1億元, 利潤3000萬元。 目前, 39健康網月覆蓋用戶已經超過1.6億。

39健康網是朗瑪資訊醫療健康佈局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因為要做互聯網醫療, 必須有一個線上入口。 有了線上入口後, 王偉認為做醫療還得有線下資源, 線上線下結合才能給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那麼, 線下資源從哪裡來?收購貴州當地的一家醫院是朗瑪資訊做出的選擇。

2015年, 朗瑪資訊完成了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貴陽六院”)的改制。

王偉表示, 收購貴陽六院前後歷時近1年, “我們對於做線下還是比較慎重, 當時與39健康網同類的網站好大夫線上、尋醫問藥網都還沒有佈局線下實體醫療機構, 我們認為這是朗瑪資訊的機會。 ”

在朗瑪資訊規劃的醫療健康版圖中, 互聯網醫院是一塊重要的業務, 互聯網醫院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做遠端問診, 按照現有政策規定, 遠端問診必須在實體醫療機構之間進行。 因此貴陽六院是朗瑪資訊佈局互聯網醫院的一個合法化載體。

公開資料顯示, 貴陽六院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根據朗瑪資訊發佈的公告, 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10月份, 貴陽六院改制資產包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991.19萬元、6714.27萬元以及5996萬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951.9萬元、-628.5萬元和-867.6萬元。

朗瑪資訊接手後, 貴陽六院的業績有所改觀, 但仍然虧損。 根據朗瑪資訊公告, 2016年上半年, 貴陽六院實現營業收入4818.8萬元, 虧損157.7萬元。

“朗瑪資訊對於貴陽六院從來沒有業績上的要求, 我認為服務好了, 醫療品質提升了, 它肯定不會是一家虧損的醫院。 ”3月10日朗瑪資訊的媒體發佈會上, 王偉公開表示, 六院改制後有一些資產可以折舊, 會減少一定虧損,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其擁抱互聯網。 “如果我們一直做互聯網醫療, 六院沒有收益, 這個事情就白做了。 ”王偉說道, 現在貴陽當地有不少優秀醫生願意來到貴陽六院, 他們也是看中了貴陽六院與互聯網結合的優勢。

2016年12月, 朗瑪資訊發佈公告稱, 其計畫擬募集約計6.5億元, 用於貴陽市第六人民院的升級擴建項目。此次計畫將對現有的住院、醫技、醫輔設施,以及軟體投入和醫院的資料化進行升級和擴建。同時,貴陽六醫將購置國內外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達到三級醫院標準。

不過,讓這家始建於1958年的二級醫院真正揚名天下的卻是一起爭議性事件。今年二月,原貴航貴陽醫院精神科主任楊紹雷攜帶64名住院患者轉至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一同離開的還有多名醫護人員。這起“醫患集體出走”事件被成為中國版的“飛越瘋人院”,其掀起的輿論風潮也顯示了醫療這一特殊行業的敏感性。

兩大互聯網醫院平臺

這兩個互聯網醫院平臺各有分工。朗瑪資訊董秘余周軍介紹,39互聯網醫院專注於分級診療,貴州互聯網醫院則側重於做慢病管理。

身處貴州的朗瑪資訊佈局互聯網醫院擁有先天優勢。作為互聯網醫院的先行者,其背後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目前,十餘家互聯網醫療公司已將貴州199家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層層覆蓋。

2015年5月,貴州、寧夏、西藏、雲南、內蒙古被列為全國首批遠端醫療政策試點,為全國普及探索道路。同年底,貴州將互聯網醫院作為遠端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試運行,接入了全省42個醫療機構,並將遠端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互聯網醫院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擴大服務半徑説明線下醫院增加就診量、提升收入,同時能夠通過遠端問診解決偏遠地區患者看病難的問題,政府樂見其成。成立於貴州的朗瑪資訊也承認自身在政府資源上有一定優勢,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2015年9月25日,貴州(貴陽)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這是貴州省首家互聯網醫院。貴州互聯網醫院以三甲、二甲醫院為核心,以社區(鄉鎮)醫院、村衛生計生服務室、實體藥店等便民場所為就診點,使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成為互聯網醫院的自然延伸,以形成以“醫院+社區服務中心+村衛生計生服務室”的多層次醫療服務結構。

在這些便民就診點,患者通過一個電腦,一個攝像頭即可與貴陽六院的醫生做視頻問診、諮詢。截止目前,貴州互聯網醫院已經為貴州地區的病患提供了超過數十萬次的服務,單日視頻問診量已經突破5000人次。39互聯網醫院總經理龐成林介紹說,視頻問診中60%是高血壓患者,10%是糖尿病患者。“因為遠端問診操作便捷,貴州當地不少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我們的用戶。”

貴州互聯網醫院發佈之後,朗瑪資訊還上線了遠端問診服務平臺“貴健康”App。目前,貴健康已經接入包括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在內的市屬8家醫院,並且部分醫院的預約就診量已經占到醫院全部門診量的30%以上。

余周軍表示,未來遠端視頻問診業務將會推廣到電視螢幕上,借助朗瑪資訊此前與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的合作資源,今年內電視端的服務就會上線。

39互聯網醫院於2016年6月上線,主要面向基層疑難重症患者做遠端會診,這一定位是基於分級診療政策的大力推行而提出。

39互聯網醫院六大業務模式

朗瑪資訊稱,39互聯網醫院是國內首次提出“醫醫會診”模式的平臺:患者可以在當地直接預約北上廣等三甲醫院知名專家進行遠端會診,實現患者、基層首診醫生和頂級醫學專家的多人視頻會診,讓優質醫療資源對接基層醫院。

目前,39互聯網醫院已與百餘家基層醫療機構簽約,擁有20名專職醫生團隊。其所簽約的上千名專家級別醫生分別來自協和、北大、301等50多所知名醫院;會診病例達數千人次,患者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州、28個科室。“39互聯網醫院是一個全科醫院,而不是專科醫院。”龐成林表示。

在遠端會診的基礎上,39互聯網醫院還推出了遠端查房、遠端聯合專家門診、影像會診、病理會診、遠端診療技術指導、精准分診預約、雙向轉診、遠端經典病例教學、精准常態化遠端醫療扶貧等多個產品模式。

精准分診是39互聯網醫院的一個重要業務,具體的操作流程是:首先,簽約合作的縣市醫院醫生對需要遠端會診病人的病情有初步的判斷,確定需要找哪個範圍的醫院、哪個科室的專家;其次,39互聯網醫院的醫生助理整理病歷資料後與大專家庫匹配,並預先把資料給大專家預看確定,以實現精准分診。

而遠端查房是針對簽約縣市醫院的住院病人,經科室醫生建議的對診斷和治療方案拿不准或者療效不好的病人。“查房過程中上級大專家針對病人的共性問題會對縣市醫院醫生進行實例傳授經驗,定期進行,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醫生水準的提高。”龐成林告訴健康點。

39互聯網醫院屬於營利性非公立醫療機構,現行有兩種收費辦法,一部分遠端疑難重症二次診斷等病人由病人交費,收費依據專家級別和運營整理難度而定,從1000-3000元不等;遠端查房教學查房病例由醫院按小時支付費用,也是依據專家級別和運營整體難度而定。“會診的病人85%都會留下來在基層住院接受治療,這給雙方都帶來價值。這一服務做好後我們可以做規模化複製。”龐成林說道。

此外,39互聯網醫院還邀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霍勇教授擔任院長,並與霍勇與其他幾位心血管專家聯合組建的華醫心誠醫生集團達成合作。

華醫心誠市場總監劉偉告訴健康點,其與39互聯網醫院的合作主要是説明其建立基層醫療服務體系。華醫心誠的主要服務物件是縣級醫院,其希望通過共建科室等方式,緩解基層醫療機構的資金短缺難題;通過醫師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準,助力基層醫療建設。目前,39互聯網醫院已累積完成天使輪融資7000萬人民幣。

需要提及的是,朗瑪資訊的互聯網醫院與貴陽六院的資源協同效應。龐成林表示,39互聯網醫院的專家團隊就是貴陽六院的專家團隊,可以為貴陽六院就診病人提供從門診、查房、會診、手術的全方位遠端與實地支持,為此貴陽六院將重點發展腫瘤、心血管、骨科等學科,做強勢品牌;另一方面,貴陽六院專門成立的互聯網慢病管理科,現正支撐著貴州互聯網醫院的就診,每日服務數千人,而其中有相當比例就是需要關注的慢病重點人群。

商業模式構想

自2014年互聯網醫療快速興起後,有關互聯網醫療盈利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而互聯網醫院被很多移動醫療公司視為商業模式變現的一種可能路徑。

微醫的互聯網醫院稱流量來自線上,資金流水來自線下,利潤則來自保險服務。好大夫線上則表示從診療費入手,賺服務的錢,而非賣藥。而業內一致的共識是:最具誘惑力的賺錢路徑仍舊是藥品。王偉坦言,藥品確實是其朗瑪資訊最終的商業變現模式。

龐成林表示,互聯網醫療的核心是醫療,醫藥電商的核心是醫藥流通;39互聯網醫院的重點在醫療,先把醫療部分做好。當39互聯網醫院每年有10~20萬來自醫院或者直接來自患者的遠端問診時,結合藥品流通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目前貴陽互聯網醫院給老年人看病做諮詢全部免費,以建立慢病患者資料,積累足夠數量的人群後,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來提供相應的藥品服務。”龐成林告訴健康點,但他認為現階段通過39互聯網醫院直接電子處方給患者尚不成熟,電子處方應該交由貴州互聯網醫院這樣的作為基層和社區醫生平臺的互聯網醫院來執行。“應該把治療處置權交給縣域醫院的醫生。”

其實,朗瑪資訊在2015年就開始做醫藥流通領域的佈局。

2015年10月,公司與貴陽市醫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了貴陽市醫藥電商服務有(以下簡稱“貴陽醫藥”),面向貴陽市屬醫院開展醫藥流通業務。去年,貴陽醫藥控股康心藥業(屬於醫藥流通企業)。一個月前,朗瑪資訊與貴陽醫藥股東吳文生簽署相關協議,貴陽醫藥此後將納入公司合併報表。吳文生承諾貴陽醫藥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35億元、45億元、55億元、65億元人民幣,貴陽醫藥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億、1.35億、1.6億、1.8億元人民幣。

王偉表示,佈局貴陽醫藥是基於“兩票制”政策而佈局,貴州當地目前缺乏比較大的醫藥流通企業,這是貴陽醫藥的機會。王偉透露,目前貴陽醫藥為當地8家醫院提供藥品配送服務。

而朗瑪資訊的終極夢想是成為一家醫療大資料公司,通過提供大資料服務來跑通商業模式。這也是其為何收購拉雅科技這家做可穿戴設備公司的直接原因,拉雅科技擁有血糖監測、心梗預測等相關產品。醫用級可穿戴設備是開展基於互聯網的慢病管理的關鍵一環,也是採集使用者資料的重要入口。

挑戰仍存

1月25日,朗瑪資訊發佈2016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去年利潤出現下滑。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同比增長25.43%;利潤總額8846.24萬元,同比降低19.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17.95萬元,同比降低16.48%。

這是自去年將貴陽六醫納入報表範圍後朗瑪資訊業績出現的下降。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5.43%,主要系本期合併了貴陽六醫的營業收入所致。此外,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降低36.06%,主要系本期合併了貴陽六醫的營業利潤-1371.83萬元,以及啟生資訊的營業利潤減少了2456.44萬元所致。

如此看來,朗瑪資訊接下來還將面臨不小的業績壓力。龐成林也坦言,39互聯網醫院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第一,基層患者對於會診大專家看病是不習慣,不信任的;第二,基層醫院醫生有很多問題他們不能解決的,比如很多醫生無法判斷病人是否是疑難雜症,這會導致病人自動流失;第三,與公立醫院合作回款很難,投入大,收回成本週期長。還有一個最核心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政策仍不明朗。與貴航貴陽醫院剪不斷理還亂的風波,也顯示了社會資本辦醫後與公立醫院對醫療人才的爭奪充滿張力。

“如果能夠證明對醫保控費、對醫藥費的下降是有益的,政府應該會給予我們更大的支持。永遠不要說你要成為一個壟斷資源的人。”王偉說道,醫改成功的根本在於醫生能夠自由執業,醫生是屬於所有患者的,而不是屬於任何一個醫院,這樣才能把醫生的效率和價值發揮到最大。

-end-

用於貴陽市第六人民院的升級擴建項目。此次計畫將對現有的住院、醫技、醫輔設施,以及軟體投入和醫院的資料化進行升級和擴建。同時,貴陽六醫將購置國內外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達到三級醫院標準。

不過,讓這家始建於1958年的二級醫院真正揚名天下的卻是一起爭議性事件。今年二月,原貴航貴陽醫院精神科主任楊紹雷攜帶64名住院患者轉至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一同離開的還有多名醫護人員。這起“醫患集體出走”事件被成為中國版的“飛越瘋人院”,其掀起的輿論風潮也顯示了醫療這一特殊行業的敏感性。

兩大互聯網醫院平臺

這兩個互聯網醫院平臺各有分工。朗瑪資訊董秘余周軍介紹,39互聯網醫院專注於分級診療,貴州互聯網醫院則側重於做慢病管理。

身處貴州的朗瑪資訊佈局互聯網醫院擁有先天優勢。作為互聯網醫院的先行者,其背後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目前,十餘家互聯網醫療公司已將貴州199家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層層覆蓋。

2015年5月,貴州、寧夏、西藏、雲南、內蒙古被列為全國首批遠端醫療政策試點,為全國普及探索道路。同年底,貴州將互聯網醫院作為遠端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試運行,接入了全省42個醫療機構,並將遠端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互聯網醫院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擴大服務半徑説明線下醫院增加就診量、提升收入,同時能夠通過遠端問診解決偏遠地區患者看病難的問題,政府樂見其成。成立於貴州的朗瑪資訊也承認自身在政府資源上有一定優勢,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2015年9月25日,貴州(貴陽)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這是貴州省首家互聯網醫院。貴州互聯網醫院以三甲、二甲醫院為核心,以社區(鄉鎮)醫院、村衛生計生服務室、實體藥店等便民場所為就診點,使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成為互聯網醫院的自然延伸,以形成以“醫院+社區服務中心+村衛生計生服務室”的多層次醫療服務結構。

在這些便民就診點,患者通過一個電腦,一個攝像頭即可與貴陽六院的醫生做視頻問診、諮詢。截止目前,貴州互聯網醫院已經為貴州地區的病患提供了超過數十萬次的服務,單日視頻問診量已經突破5000人次。39互聯網醫院總經理龐成林介紹說,視頻問診中60%是高血壓患者,10%是糖尿病患者。“因為遠端問診操作便捷,貴州當地不少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我們的用戶。”

貴州互聯網醫院發佈之後,朗瑪資訊還上線了遠端問診服務平臺“貴健康”App。目前,貴健康已經接入包括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在內的市屬8家醫院,並且部分醫院的預約就診量已經占到醫院全部門診量的30%以上。

余周軍表示,未來遠端視頻問診業務將會推廣到電視螢幕上,借助朗瑪資訊此前與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的合作資源,今年內電視端的服務就會上線。

39互聯網醫院於2016年6月上線,主要面向基層疑難重症患者做遠端會診,這一定位是基於分級診療政策的大力推行而提出。

39互聯網醫院六大業務模式

朗瑪資訊稱,39互聯網醫院是國內首次提出“醫醫會診”模式的平臺:患者可以在當地直接預約北上廣等三甲醫院知名專家進行遠端會診,實現患者、基層首診醫生和頂級醫學專家的多人視頻會診,讓優質醫療資源對接基層醫院。

目前,39互聯網醫院已與百餘家基層醫療機構簽約,擁有20名專職醫生團隊。其所簽約的上千名專家級別醫生分別來自協和、北大、301等50多所知名醫院;會診病例達數千人次,患者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州、28個科室。“39互聯網醫院是一個全科醫院,而不是專科醫院。”龐成林表示。

在遠端會診的基礎上,39互聯網醫院還推出了遠端查房、遠端聯合專家門診、影像會診、病理會診、遠端診療技術指導、精准分診預約、雙向轉診、遠端經典病例教學、精准常態化遠端醫療扶貧等多個產品模式。

精准分診是39互聯網醫院的一個重要業務,具體的操作流程是:首先,簽約合作的縣市醫院醫生對需要遠端會診病人的病情有初步的判斷,確定需要找哪個範圍的醫院、哪個科室的專家;其次,39互聯網醫院的醫生助理整理病歷資料後與大專家庫匹配,並預先把資料給大專家預看確定,以實現精准分診。

而遠端查房是針對簽約縣市醫院的住院病人,經科室醫生建議的對診斷和治療方案拿不准或者療效不好的病人。“查房過程中上級大專家針對病人的共性問題會對縣市醫院醫生進行實例傳授經驗,定期進行,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醫生水準的提高。”龐成林告訴健康點。

39互聯網醫院屬於營利性非公立醫療機構,現行有兩種收費辦法,一部分遠端疑難重症二次診斷等病人由病人交費,收費依據專家級別和運營整理難度而定,從1000-3000元不等;遠端查房教學查房病例由醫院按小時支付費用,也是依據專家級別和運營整體難度而定。“會診的病人85%都會留下來在基層住院接受治療,這給雙方都帶來價值。這一服務做好後我們可以做規模化複製。”龐成林說道。

此外,39互聯網醫院還邀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霍勇教授擔任院長,並與霍勇與其他幾位心血管專家聯合組建的華醫心誠醫生集團達成合作。

華醫心誠市場總監劉偉告訴健康點,其與39互聯網醫院的合作主要是説明其建立基層醫療服務體系。華醫心誠的主要服務物件是縣級醫院,其希望通過共建科室等方式,緩解基層醫療機構的資金短缺難題;通過醫師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準,助力基層醫療建設。目前,39互聯網醫院已累積完成天使輪融資7000萬人民幣。

需要提及的是,朗瑪資訊的互聯網醫院與貴陽六院的資源協同效應。龐成林表示,39互聯網醫院的專家團隊就是貴陽六院的專家團隊,可以為貴陽六院就診病人提供從門診、查房、會診、手術的全方位遠端與實地支持,為此貴陽六院將重點發展腫瘤、心血管、骨科等學科,做強勢品牌;另一方面,貴陽六院專門成立的互聯網慢病管理科,現正支撐著貴州互聯網醫院的就診,每日服務數千人,而其中有相當比例就是需要關注的慢病重點人群。

商業模式構想

自2014年互聯網醫療快速興起後,有關互聯網醫療盈利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而互聯網醫院被很多移動醫療公司視為商業模式變現的一種可能路徑。

微醫的互聯網醫院稱流量來自線上,資金流水來自線下,利潤則來自保險服務。好大夫線上則表示從診療費入手,賺服務的錢,而非賣藥。而業內一致的共識是:最具誘惑力的賺錢路徑仍舊是藥品。王偉坦言,藥品確實是其朗瑪資訊最終的商業變現模式。

龐成林表示,互聯網醫療的核心是醫療,醫藥電商的核心是醫藥流通;39互聯網醫院的重點在醫療,先把醫療部分做好。當39互聯網醫院每年有10~20萬來自醫院或者直接來自患者的遠端問診時,結合藥品流通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目前貴陽互聯網醫院給老年人看病做諮詢全部免費,以建立慢病患者資料,積累足夠數量的人群後,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來提供相應的藥品服務。”龐成林告訴健康點,但他認為現階段通過39互聯網醫院直接電子處方給患者尚不成熟,電子處方應該交由貴州互聯網醫院這樣的作為基層和社區醫生平臺的互聯網醫院來執行。“應該把治療處置權交給縣域醫院的醫生。”

其實,朗瑪資訊在2015年就開始做醫藥流通領域的佈局。

2015年10月,公司與貴陽市醫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了貴陽市醫藥電商服務有(以下簡稱“貴陽醫藥”),面向貴陽市屬醫院開展醫藥流通業務。去年,貴陽醫藥控股康心藥業(屬於醫藥流通企業)。一個月前,朗瑪資訊與貴陽醫藥股東吳文生簽署相關協議,貴陽醫藥此後將納入公司合併報表。吳文生承諾貴陽醫藥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35億元、45億元、55億元、65億元人民幣,貴陽醫藥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億、1.35億、1.6億、1.8億元人民幣。

王偉表示,佈局貴陽醫藥是基於“兩票制”政策而佈局,貴州當地目前缺乏比較大的醫藥流通企業,這是貴陽醫藥的機會。王偉透露,目前貴陽醫藥為當地8家醫院提供藥品配送服務。

而朗瑪資訊的終極夢想是成為一家醫療大資料公司,通過提供大資料服務來跑通商業模式。這也是其為何收購拉雅科技這家做可穿戴設備公司的直接原因,拉雅科技擁有血糖監測、心梗預測等相關產品。醫用級可穿戴設備是開展基於互聯網的慢病管理的關鍵一環,也是採集使用者資料的重要入口。

挑戰仍存

1月25日,朗瑪資訊發佈2016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去年利潤出現下滑。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同比增長25.43%;利潤總額8846.24萬元,同比降低19.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17.95萬元,同比降低16.48%。

這是自去年將貴陽六醫納入報表範圍後朗瑪資訊業績出現的下降。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5.43%,主要系本期合併了貴陽六醫的營業收入所致。此外,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降低36.06%,主要系本期合併了貴陽六醫的營業利潤-1371.83萬元,以及啟生資訊的營業利潤減少了2456.44萬元所致。

如此看來,朗瑪資訊接下來還將面臨不小的業績壓力。龐成林也坦言,39互聯網醫院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第一,基層患者對於會診大專家看病是不習慣,不信任的;第二,基層醫院醫生有很多問題他們不能解決的,比如很多醫生無法判斷病人是否是疑難雜症,這會導致病人自動流失;第三,與公立醫院合作回款很難,投入大,收回成本週期長。還有一個最核心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政策仍不明朗。與貴航貴陽醫院剪不斷理還亂的風波,也顯示了社會資本辦醫後與公立醫院對醫療人才的爭奪充滿張力。

“如果能夠證明對醫保控費、對醫藥費的下降是有益的,政府應該會給予我們更大的支持。永遠不要說你要成為一個壟斷資源的人。”王偉說道,醫改成功的根本在於醫生能夠自由執業,醫生是屬於所有患者的,而不是屬於任何一個醫院,這樣才能把醫生的效率和價值發揮到最大。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