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平安扣的歷史文化

隨身攜帶“平安扣”成為一種時尚, 人們將“平安扣”掛在脖子上或貼身收藏, 也有的權當好玩把它當做一種飾物...凡此種種, 是因為相信持有“平安扣”的眾生都一定有一個美好的願望, 那就是希望“平安扣”能給他們帶來好運, 帶來吉祥, 帶來一生平安。

平安扣也稱懷古、羅漢眼, 是中國的一款傳統玉飾品, 從外型看它圓滑變通, 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古代稱之為“璧”, 有養身護體之效。 在現代, 常為情人間互贈之物, 取平安之意。

平安扣, 素而無功之圓形傳統佩飾, 直徑大的不過三五釐米, 但卻被人們賦予了簡單樸實的寓意”平安”。 其最早出現的時間我們不得而知, 以明清以後的比較多見, 而且多為民間飾品, 其形制傳承至今沒有大的變化。

關於平安扣的由來, 眾說紛紜說法, 有人認為古人曾經把外圓內方的錢幣當做護身符, 平安扣的外形和古錢相似, 因此可能來源於此, 但自秦始皇統一六國, 並統一了貨幣、度量、文字以後, 直至清王朝結束, 歷經2000多年方孔錢作為主流貨幣其樣式就沒改變過。 所以, 作為圓孔的平安扣源自於此似乎又有些說不過去。 另一種看法是平安扣來源於玉璧。 璧, 《爾雅·釋器》中指出:“肉倍好謂之璧,

好倍肉謂之瑗, 肉好若一謂之環”。 邢禹疏:“肉, 邊也, 好, 孔也, 邊大倍于孔者名璧”。 且玉璧有的有文飾, 有的是素面無紋的, 所以在樣式上玉璧與平安扣最為相似。

在古代, 人們將玉璧視為祥瑞之重器。 《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

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 以黃琮禮地, 以青圭禮東方, 以赤璋禮南方, 以白琥禮西方, 以玄璜禮北方”。 而作為佩戴的系璧自然比玉璧小了許多, 通常在10釐米以內, 而這種佩飾自戰國至漢代最為盛行。

將平安扣作為佩飾由來已久,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

形制也有了一些變化, 除了常見的扁平狀平安扣以外, 還出現了扁圓柱狀平安扣、螺紋平安扣、金鑲玉平安扣等, 壯大了平安扣的家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