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鮮美滋味足以媲美長江三鮮——長江銅魚

長江三鮮的鮮美聞名全國, 大家都耳熟能詳。 可你們有聽過長江銅魚嗎?

長江銅魚是鯉魚的一種, 由於分佈較廣, 故有很多不同的叫法,

如金鰍、水密子、水米子、水鼻子、肥沱、尖頭棒、麻花魚、銅線魚、退鰍、芝麻魚等, 皆為長江銅魚的俗稱。 其中, 在江蘇靖江, 有不少餐廳飯店將其作為高檔魚用於宴席之上, 有黃道士之稱。

長江銅魚體型細長, 前端呈圓棒狀, 後端則稍顯側扁, 一般個體重1-2斤, 最大者達7-8斤。 其頭部較小, 為錐形, 有一對短須, 鱗片細, 魚鱗下生長有細珠, 體色一般呈黃銅色, 各鰭則為淺黃色, 因而得“銅魚”和“金鰍”之名。

長江銅魚的傳說

傳說有一位漁民在長江捕魚, 天氣突變, 漁民找到地方避雨, 此時頓感饑餓, 他一看船上只有兩個生紅苕和剛剛捕撈到的兩條長江銅魚, 只好把紅苕削皮切塊放入鍋中, 然後把長江銅魚鋪在紅苕上, 入長江水做湯烹煮。

水開不久, 紅苕熟了, 魚也熟了, 漁民一嘗, 不自覺地說出:味道不擺了(地方方言, 意思是味道極好)!此後, 漁民但凡在家中擺九大碗請客時, 都加上了一道紅苕煮銅魚, 親朋好友吃後讚不絕口, 紛紛討教烹飪方法。 於是, 長江銅魚的鮮味美名就傳開了。

上世紀90年代初,

有廚師在民間做法的基礎上, 於工藝上作了些改進, 做出的紅苕銅魚味道爽口, 魚肉細膩, 湯不僅不油膩, 而且味道極為鮮美, 深受食客們喜歡, 很快就有了名氣。

主要產地

長江銅魚的生長十分迅速, 主要分佈在長江上游, 天然產量高, 在長江上游、漢水中游一帶產量最為豐富,

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魚類。

長江銅魚每年到了產卵季節, 會成群進入支流覓食肥育, 8-9月逐漸回到幹流或在支流尋找越冬場所, 此時的長江銅魚最為肥壯, 漁民常稱為“退鰍”。 不過近年來, 長江銅魚的數量呈下降趨勢, 捕獲的個體也變小, 產量下降使其變得愈發珍貴。

長江銅魚的近親

在長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 有一種長江銅魚的近親, 名為圓口銅魚。

圓口銅魚俗稱肥沱、方頭水密子, 與長江銅魚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其口更為寬闊, 呈弧形, 其須可長至胸鰭處。 圓口銅魚的體色為古銅色, 帶金黃色光澤,腹部淡黃色,尾鰭金黃色,這也是其與長江銅魚的區別之一,可以說是一種更為珍貴的長江銅魚。

圓口銅魚的最大個體可達7-8斤,其肉質細嫩,脂肪含量高,十分肥美。圓口銅魚曾經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經濟魚類,每年春季為捕撈旺季,可由於上游水流湍急,捕撈難度較高,加上各種水利工程的興建,使其逐漸失去了天然繁殖場所。

如今市面上很少有圓口銅魚的身影,不過近年來,已有相關研究機構成功實現其人工繁殖,相信將來圓口銅魚會在餐桌上大放異彩。

另外,在黃河也有一種長江銅魚近親,被黃河流域當地人稱為北方銅魚。北方銅魚又名尖嘴、沙嘴子、黃頭魚,還有“宮廷魚”之稱,相傳是專供給皇室食用。

北方銅魚僅分佈在黃河水系,是我國特有的魚種。與長江銅魚的區別在於,北方銅魚的魚嘴較寬,可寬至頭長的五分之一,背部呈褐色,腹部呈白色,側面看就像一隻鴿子,因而得名“鴿子魚”。在黃河流域,北方銅魚久負盛名,被當地人視為一種珍貴特產魚品。

北方銅魚生長速度快,肉質潔白細嫩,鱗稀刺少,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不過,由於過度捕撈和水利建設等因素,其天然資源急劇下降,種群已處於瀕危狀況。

長江銅魚的烹飪

長江銅魚的骨刺較少,魚肉極為細嫩,味腴美,體內富含脂肪和各種蛋白質,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較高,營養十分豐富,因而列為上等魚品,深受大眾食客喜歡。上文提到的,長江銅魚魚鱗之下有魚珠,其營養精華多在於此。

長江銅魚雖然有鱗,但它的鱗和長江三鮮中的鰣魚相似,一經烹製加熱後,就變得又軟又糯,而且經過幹燒,其刺亦可食用,可見其骨、肉的細嫩。

長江銅魚肉質細嫩,故其烹飪以蒸為主,以幹燒、紅燒為次,有些地方還會以長江銅魚為主料製作豆瓣魚。

1、蒸制

長江銅魚的蒸制較為簡單,先將處理乾淨(只去內臟、無需刮鱗)的銅魚入油鍋內,文火慢煎,待魚皮略為變色、魚鱗不脫落後撈出,然後放在碟子上,加薑絲入蒸櫃蒸制,熟後放上蔥絲用熱油激熟即可上桌。成菜肉質鮮嫩爽滑,香味四溢,鱗片亦可使用。

2、幹燒

銅魚用於幹燒食用時,皮酥肉嫩,連細刺都可以食用,幹燒銅魚就是湖北的一道特色地方菜。與傳統幹燒的先炸後煮不同,幹燒銅魚是先將銅魚燒至入味,再入200°的油鍋內高溫油炸,每一步的火候都很重要。成菜炸到翹起的細魚鱗酥脆爽口,魚肉鮮爽入味,還可以澆上炒好的臊子,更加美味。

長江銅魚不去鱗

長江銅魚的精貴除了養殖困難,在烹飪上也很考手藝:這種魚的肉質十分細嫩,做魚時翻動不小心,或火候太過,魚肉極易散爛,因而它還有另一種別稱“豆渣魚”。

另一方面,長江銅魚也是長江有鱗魚中,唯一在加工時不能刮去魚鱗的魚,做魚時,無論紅燒還是清蒸,頭道工序就是氽油鍋或用文火煎。它的鱗細而密實,油炸後魚皮金黃酥香,肉嫩骨酥;成菜後無論紅味白味,都有外酥內嫩的口感,這也是其他魚所沒有的特色。

帶金黃色光澤,腹部淡黃色,尾鰭金黃色,這也是其與長江銅魚的區別之一,可以說是一種更為珍貴的長江銅魚。

圓口銅魚的最大個體可達7-8斤,其肉質細嫩,脂肪含量高,十分肥美。圓口銅魚曾經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經濟魚類,每年春季為捕撈旺季,可由於上游水流湍急,捕撈難度較高,加上各種水利工程的興建,使其逐漸失去了天然繁殖場所。

如今市面上很少有圓口銅魚的身影,不過近年來,已有相關研究機構成功實現其人工繁殖,相信將來圓口銅魚會在餐桌上大放異彩。

另外,在黃河也有一種長江銅魚近親,被黃河流域當地人稱為北方銅魚。北方銅魚又名尖嘴、沙嘴子、黃頭魚,還有“宮廷魚”之稱,相傳是專供給皇室食用。

北方銅魚僅分佈在黃河水系,是我國特有的魚種。與長江銅魚的區別在於,北方銅魚的魚嘴較寬,可寬至頭長的五分之一,背部呈褐色,腹部呈白色,側面看就像一隻鴿子,因而得名“鴿子魚”。在黃河流域,北方銅魚久負盛名,被當地人視為一種珍貴特產魚品。

北方銅魚生長速度快,肉質潔白細嫩,鱗稀刺少,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不過,由於過度捕撈和水利建設等因素,其天然資源急劇下降,種群已處於瀕危狀況。

長江銅魚的烹飪

長江銅魚的骨刺較少,魚肉極為細嫩,味腴美,體內富含脂肪和各種蛋白質,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較高,營養十分豐富,因而列為上等魚品,深受大眾食客喜歡。上文提到的,長江銅魚魚鱗之下有魚珠,其營養精華多在於此。

長江銅魚雖然有鱗,但它的鱗和長江三鮮中的鰣魚相似,一經烹製加熱後,就變得又軟又糯,而且經過幹燒,其刺亦可食用,可見其骨、肉的細嫩。

長江銅魚肉質細嫩,故其烹飪以蒸為主,以幹燒、紅燒為次,有些地方還會以長江銅魚為主料製作豆瓣魚。

1、蒸制

長江銅魚的蒸制較為簡單,先將處理乾淨(只去內臟、無需刮鱗)的銅魚入油鍋內,文火慢煎,待魚皮略為變色、魚鱗不脫落後撈出,然後放在碟子上,加薑絲入蒸櫃蒸制,熟後放上蔥絲用熱油激熟即可上桌。成菜肉質鮮嫩爽滑,香味四溢,鱗片亦可使用。

2、幹燒

銅魚用於幹燒食用時,皮酥肉嫩,連細刺都可以食用,幹燒銅魚就是湖北的一道特色地方菜。與傳統幹燒的先炸後煮不同,幹燒銅魚是先將銅魚燒至入味,再入200°的油鍋內高溫油炸,每一步的火候都很重要。成菜炸到翹起的細魚鱗酥脆爽口,魚肉鮮爽入味,還可以澆上炒好的臊子,更加美味。

長江銅魚不去鱗

長江銅魚的精貴除了養殖困難,在烹飪上也很考手藝:這種魚的肉質十分細嫩,做魚時翻動不小心,或火候太過,魚肉極易散爛,因而它還有另一種別稱“豆渣魚”。

另一方面,長江銅魚也是長江有鱗魚中,唯一在加工時不能刮去魚鱗的魚,做魚時,無論紅燒還是清蒸,頭道工序就是氽油鍋或用文火煎。它的鱗細而密實,油炸後魚皮金黃酥香,肉嫩骨酥;成菜後無論紅味白味,都有外酥內嫩的口感,這也是其他魚所沒有的特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