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書|思想是一種生活方式——2017.9.20王汎森先生復旦大學演講實錄筆記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藍字, 即可關注本公號。

《思想是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一位史學工作者的心得

去年從中研院卸任後, 習慣了平靜生活,

今天只是閒談交流

十年來的十篇文章合集——選擇這些題目, 有個人的背景原因

時間一直往前, 無法停留, 突然間自己就邁入六十歲

然而歷史學家卻要在往前的生命中不斷往後看

胡適寫《中國哲學史大綱》, 有保守派學者批評書名不通, 因為歷史本身就是大綱

重歸母校普林斯頓, 完全電子化、自動化, 很不適應

歷史書寫本身就面臨一種選擇與忽略

寫作習慣:同時寫很多東西

寫作的共同主題——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

思想史有很多做法——注重歷史的層級——有大思想家的思想, 也有生活中的思想

歷史工作者的很多經驗來自於自身生命體驗

過去二十年在臺灣, 對於環境的態度成為對於政治的態度

思想史做大思想家, 但大思想家已經被他人做深做透, 怎麼辦?探求生活中的思想

主義式的政治, 主義式的思想——對主義的理解

主流大電視臺與小城的地下電臺——歷史的不同層級

臺灣上世紀八十年代, 某位教育廳長, 被人懷疑是中共潛伏分子, 因為穿得很整齊, 但家裡還打著補丁——不同階級的生活趣味——《紅樓夢》裡的生動記述

臺灣的後主義時代, 臺北市長回答辛亥革命哪一年發生的問題, 答案差了四十年

韋伯:人是掛在自己所編織的生命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韋伯是尼采宣佈“上帝已死”之後的代表性思想家

任何問題都可以跟政治相關, 都可以轉譯成政治問題

進化論對於近代以來社會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中的不安定成分——太過哲學性的東西, 遠離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影響力的思想, 會對人的生老病死有一套系統而有力的解釋

近五十年西方史學的發展特點:人的消失——科技的發展也是如此, 人的發展是要取消人

布羅代爾:人是歷史的泡沫, 同時又創建年鑒學派——當年讀書時, 花八百美元賣走書店裡關於年鑒學派的所有英文書

再次強調不同層級的歷史——媒體的報導也是區分不同層級的——特朗普年輕時的浮華往事

歷史不只為勝利者而書寫,也為失敗者而書寫——兩者書寫的歷史處於不同層級——不同層級的歷史隨著不同時代的傳播與挖掘,可能會被再發現、再建構

問題1:不同層級的歷史創造者,能否跳出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潛在意義世界,能否真正意義上地相互溝通?

答:無法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要好好想一想。不同層級的歷史,確實跟不同個體的處境和生活經歷有關。福柯:我們都只能研究我們自己理解的問題。

問題2:如何看哲學分析的方法在思想史研究中的應用?

答:看研究題目的類型,來決定用什麼研究方法。對於哲學性強和哲學思想主導的思想家,當然可以用哲學分析的方法研究。

問題3:剛才您說好做的思想家已經被做完了,如何區分好做的思想家與不好做的思想家?如果做不好做的思想家,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戴震就是好做的思想家,思路非常清楚,對社會和歷史有重大的影響。不好做的有幾種,看不出其思想的潛力,脈絡不清楚,對當時和後世影響有限。研究方法——從時代流行的思想家,看這個時代的氛圍與底色。

某次大會晚餐,自己要提前回去,早稻田大學的校長問原因,王說要回去做歷史研究,校長回應說:他會跑掉嗎?

問題4:新聞系出身的學生提問——人的消失和大資料的發展對於不同層級的歷史的消解,對歷史學家的研究來說有什麼影響?

答:大資料很有力量,但只是歷史學家的夥伴,不能取代歷史學家的工作。兩者之間的確存在緊張性。如果眾多工作由機器來完成,剩下的人都去做什麼?很嚴峻的課題。

問題5回答:給錢穆先生的新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寫導論。錢著對大思想家的思想脈絡梳理,完成得很好,對於不同思想家之間的爭論,也論述得相當到位。但現在再來寫,可能要交織各種材料,來探討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

劉子健先生反對對於技術的過度依賴與迷信:一旦網路上查詢“理學”,有五萬條解釋,那麼你關於理學的論文怎麼寫?技術面前,還是要發揮研究者的主體性。

歷史就是自己有一天成為被告時,想辦法找尋所有為自己辯護的材料的學科。

2017.9.29晚整理于竹林齋

(本文是蓑翁根據王汎森先生2017年9月20日在復旦大學講座的錄音整理的實錄筆記,因未經王先生本人審核確認,如有謬誤,文責由蓑翁自負,配圖來源於網路,供大家參考。感謝曹檸同學提供的講座錄音。)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

歷史不只為勝利者而書寫,也為失敗者而書寫——兩者書寫的歷史處於不同層級——不同層級的歷史隨著不同時代的傳播與挖掘,可能會被再發現、再建構

問題1:不同層級的歷史創造者,能否跳出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潛在意義世界,能否真正意義上地相互溝通?

答:無法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要好好想一想。不同層級的歷史,確實跟不同個體的處境和生活經歷有關。福柯:我們都只能研究我們自己理解的問題。

問題2:如何看哲學分析的方法在思想史研究中的應用?

答:看研究題目的類型,來決定用什麼研究方法。對於哲學性強和哲學思想主導的思想家,當然可以用哲學分析的方法研究。

問題3:剛才您說好做的思想家已經被做完了,如何區分好做的思想家與不好做的思想家?如果做不好做的思想家,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戴震就是好做的思想家,思路非常清楚,對社會和歷史有重大的影響。不好做的有幾種,看不出其思想的潛力,脈絡不清楚,對當時和後世影響有限。研究方法——從時代流行的思想家,看這個時代的氛圍與底色。

某次大會晚餐,自己要提前回去,早稻田大學的校長問原因,王說要回去做歷史研究,校長回應說:他會跑掉嗎?

問題4:新聞系出身的學生提問——人的消失和大資料的發展對於不同層級的歷史的消解,對歷史學家的研究來說有什麼影響?

答:大資料很有力量,但只是歷史學家的夥伴,不能取代歷史學家的工作。兩者之間的確存在緊張性。如果眾多工作由機器來完成,剩下的人都去做什麼?很嚴峻的課題。

問題5回答:給錢穆先生的新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寫導論。錢著對大思想家的思想脈絡梳理,完成得很好,對於不同思想家之間的爭論,也論述得相當到位。但現在再來寫,可能要交織各種材料,來探討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

劉子健先生反對對於技術的過度依賴與迷信:一旦網路上查詢“理學”,有五萬條解釋,那麼你關於理學的論文怎麼寫?技術面前,還是要發揮研究者的主體性。

歷史就是自己有一天成為被告時,想辦法找尋所有為自己辯護的材料的學科。

2017.9.29晚整理于竹林齋

(本文是蓑翁根據王汎森先生2017年9月20日在復旦大學講座的錄音整理的實錄筆記,因未經王先生本人審核確認,如有謬誤,文責由蓑翁自負,配圖來源於網路,供大家參考。感謝曹檸同學提供的講座錄音。)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