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並購對上市公司影響分析

導讀:

並購對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將增厚上市公司盈利。 總體來看, 並購對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貢獻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徵。

一、對創業板、中小板影響較大

橫向看, 並購對創業板、中小板的業績增長貢獻更大, 對主機板的影響不明顯。 wind諮詢的資料顯示, 2016 年, 創業板扣非淨利潤增速為 34.2%, 剔除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後, 業績增速下降至 26.6%。 如進一步剔除溫氏股份, 創業板同比增長僅 17.9%。 也就是說, 2016 年, 重組公司與溫氏股份使得創業板的盈利增速提升了 16 個百分點。 中小板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 38.3%, 剔除重組公司後,

業績增速下降至 30.0%。 各板塊中, 並購對滬市主機板的影響較小, 近兩年僅提升淨利潤增速1個百分點。

縱向看, 外延並購對創業板、中小板的影響逐漸擴大, 到 2015 年達到頂峰, 之後有所減弱。 2013-2015 年, 並購數量及規模在監管 放鬆的背景下快速增長。 2015 年, 創業板有 17%的公司完成重大資 產重組, 導致創業板扣非淨利潤增速提高 10 個百分點至 27.4%;中 小板有 10%的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 導致淨利潤增速提高 10.1 個 百分點至 15.3%。 而 2016 年, 隨著政策不斷收緊, 外延並購對創業板、中小板的盈利助力已經開始減小。

各板塊扣非淨利潤增速

將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淨利潤增量分解, 也反映出外延並購的貢獻正在減弱。 2015 年, 創業板扣非淨利潤增量中, 重大資產重組公司 貢獻 44.5%, 溫氏股份貢獻 32.4%, 而其餘公司僅貢獻 23.1%;2016年, 重大資產重組公司的貢獻下降至 28.0%, 溫氏股份基本持平, 其 餘公司提高至 42.9%。 與創業板類似, 中小板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對扣

非淨利潤增量的貢獻由 2015 年的 67.5%下降至 2016 年的 23.2%。

創業板與中小板扣非淨利潤增量分解

二、業績是否可持續?

並購完成後, 標的經營業績的可持續性也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從實踐看, 標的公司業績表現呈現三個特徵。

一是在業績承諾期內, 大部分收購標的能夠完成業績承諾。 根據上市公司 2015 年年報, 共有 353 家上市公司的 481 個重組標的做出 業績承諾, 其中 70 家上市公司的 85 個重組標的未完成業績承諾, 業 績達成率為 80%。 天風證券對創業板收購標的業績完成情況的研究顯 示, 創業板2013~2015年每年完成業績承諾收購交易達到80%~90%, 2016 年為 73.8%, 業績承諾有一定保障。

二是業績承諾期後期, 業績承諾完成率較前期明顯下降。

有研究對 2015 年度處於業績承諾期的專案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 2015 年 度並購專案未完成 2015 年度業績承諾占比為 16.44%, 2014 年度並 購專案未完成 2015 年度業績承諾占比為 25.97%, 2013 年度並購項 目未完成 2015 年度業績承諾占比為 42.45%, 三年以上業績承諾期 的並購重組專案到第三年的時候, 業績承諾能夠完成的項目占比不到 60%。 由此可見, 業績承諾期的早期, 履約情況通常較好, 而承諾期 後期, 難以兌現的概率顯著提升。

三是承諾期過後, 標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 我們研究了業績承諾 期於2015年結束的 34個樣本1, 發現標的盈利下降的有20個, 占比近 60%, 盈利持平的有5個, 盈利增長的僅9個。 一些標的公司淨利潤大幅下滑, 存在承諾期內提前透支業績的嫌疑。 例如,福日電子 2013 年收購邁銳光電,三年承諾到期後,2016年度邁銳光電收入下降超過 50%,淨利潤大幅虧損5776萬元,拖累上市公司業績同比下降 46%。

例如,福日電子 2013 年收購邁銳光電,三年承諾到期後,2016年度邁銳光電收入下降超過 50%,淨利潤大幅虧損5776萬元,拖累上市公司業績同比下降 4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