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智慧財產權保護亮劍!新趨勢有哪些?

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報告》共1.3萬字左右, 介紹了中國近年來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營商環境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

目前, 為期四個月的打擊侵犯外商投資企業智慧財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的行動正在展開。

同時,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還在2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的這次行動, 是在近年來中國政府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的基礎之上, 專門針對在華外資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一些問題, 開展的一次專項行動, 也是落實國務院今年8月印發的《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 (也就是39號文)的重要舉措。

高峰表示, 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於中國的創新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這次行動是多年來中國不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所做努力的延續, 不是應對別的國家的調查的權宜之舉。

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立法趨勢正在形成。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柴海濤對此概括道, 一是提高侵權違法的成本, 二是擴大權利保護範圍。

溯源

智慧財產權作為人類的一種智力活動成果, 對於促進技術的發展, 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對於增進全人類的福祉意義不言自明。

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立法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 1980年中國加入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1982年出臺的《商標法》是新中國第一次專門的智慧財產權的立法。

1984年中國出臺了《專利法》, 1990年頒佈了第一部《著作權法》。 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前後, 中國國內現行的智慧財產權立法都作了相應修改, 這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特別重視在智慧財產權立法和國際通行的做法相銜接、相一致。

“從時間上來說, 中國智慧財產權的立法從一開始就具有國際視野”, 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陳福利介紹道, 中國的立法進程是和國際上的一些公約、通行做法是互動的。 目前, 中國商務部先後建立了與美國、歐盟、日本、巴西、俄羅斯、瑞士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雙邊智慧財產權跨部門的交流合作。 而且這個跨部門不光是雙方的政府部門, 而且包括雙方的業界、商協會、仲介在內。 “所有和智慧財產權相關的話題, 我們都可以擺到交流的平臺上進行坦誠深入的交流, ”陳福利說, 智慧財產權的各職能部門和國際上的有關國家、國際組織也有這種一對一或者對一多的交流合作。

2016年11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

將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財產與有形財產保護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國務院先後印發了《加快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新形勢下加強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檔,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政策指引。

發展

柴海濤表示, 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也是各國創新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永恆主題。 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雖然起步較晚, 但短短三十多年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政府的態度是清楚的。 ”陳福利分析道, 面對智慧財產權侵權, 要依法加大懲處。 他介紹道, 在實踐當中, 通過幾個層面在落實, 一是通過立法層面, 既包括專門的商標法, 第一次引入了懲罰性的賠償制度,

罰款數額從50萬上升到300萬, 對中國來講, 在整個立法變動當中是不小的;二是司法解釋層面, 最高院和最高檢針對整個智慧財產權保護需要不斷出臺新的司法解釋, 進一步完善法律方面懲處的依據。

近年來, 中國制定修訂了與打擊侵權假冒有關的十多部法律法規。 總的立法趨勢是什麼?柴海濤概括道, “一是提高侵權違法的成本, 二是擴大權利保護範圍。 ”

權利保護範圍的擴大體現在法律制度的修訂上。 新修訂的《商標法》首次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大幅度提高, 同時減輕了權利人主張侵權賠償時的舉證要求, 加重了侵權人舉證負擔。 同時還將聲音商標納入可申請註冊的範圍。

相關的例子還包括:修訂後的《種子法》,將植物新品種智慧財產權保護列為專章進行論述,強化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法律責任追究;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修訂《專利審查指南》,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納入保護範圍;國家版權局制訂《教科書法定許可使用作品支付報酬辦法》,把教科書中使用已發表作品的行為予以規範,更好地保護權利人的權益;等等。

執法與司法的透明度也在不斷提高。2014年,國務院先後出臺檔,把政務公開納入國務院部門的工作要求,要求所有侵權假冒的行政處罰案件,必須在作出處罰決定後向社會公開。最高人民法院開通“中國裁判文書網”,作出的生效判決文書向社會公開。柴海濤認為,此舉便利了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與監督,震懾了侵權違法者。

侵權假冒行為也受到了遏制。柴海濤介紹道,自2013年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170餘次專項行動,加強互聯網領域、農村市場、進出口環節的治理,嚴厲查處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智慧財產權的違法行為,遏制了侵權假冒行為蔓延的態勢。

在持續打擊侵權盜版的同時,中國政府還大力推進軟體正版化工作。2011-2016年,各級政府機關共採購作業系統、辦公軟體和殺毒軟體830余萬套,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機關,全部實現了軟體正版化。工業和資訊化部大力推進電腦預裝正版作業系統,連續多年來預裝率保持在98%以上。

在市場便利化方面,自2016年10月起在全國範圍實施負面清單管理,96%的外商投資實行備案管理。截至2017年6月,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了40%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推動多方達成《貿易便利化協定》,並率先完成國內審批。

挑戰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特別是互聯網技術以及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包括全球價值鏈的深入發展,智慧財產權保護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新挑戰。文學、音樂、影視、遊戲、軟體等作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一方面使這些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得以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也給網路版權保護帶來了很大挑戰,有很多是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網路傳播行為。

巨大的商標申請量正在對商標註冊管理部門帶來挑戰。工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林軍強介紹道,伴隨著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迸發出來,由此帶來的商標註冊和申請量呈現比較高的增長率。特別是申請量,三年來的資料,2015年是287萬,2016年369萬,今年預計在500萬左右。

這些大量申請裡還夾雜了一些惡意搶注的行為。林軍強介紹道,商標局從2016年的下半年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還特別關注了申請階段惡意搶注的行為,在研究它的類型,並且想探索在審查階段遏制這種惡意搶注行為的可能性。

今年1-8月,全系統立案的商標侵權案件達1.5萬件,案值2.03億元。林軍強所在的工商總局已經向全系統下發了檔,從今年9月到明年2月開展名為“溯源專項行動”的商標專用權保護專項行動。該專項行動保護的重點包括馳名商標、地理標誌、涉外商標、老字型大小商標等。

侵權假冒的違法犯罪行為這幾年還出現了新的變化,柴海濤將其歸納成五個特點:“一是線上線下一體化,二是區域分佈碎片化,三是產銷分工精細化,四是物流和支付資訊化,五是違法行為組織化。”柴海濤表示,加強跨區域的合作成為應對的新措施。

柴海濤介紹道,近年來主要加強了三大區域板塊的合作,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聯合打擊和懲處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犯罪行為。這三大區域合作涉及長三角與泛珠三角地區、京津冀華北地區和從東貫到西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沿線省份。目前,行政執法部門、公安機關與電商平臺企業加強合作,共同利用大資料進行聯合整治。

相關的例子還包括:修訂後的《種子法》,將植物新品種智慧財產權保護列為專章進行論述,強化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法律責任追究;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修訂《專利審查指南》,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納入保護範圍;國家版權局制訂《教科書法定許可使用作品支付報酬辦法》,把教科書中使用已發表作品的行為予以規範,更好地保護權利人的權益;等等。

執法與司法的透明度也在不斷提高。2014年,國務院先後出臺檔,把政務公開納入國務院部門的工作要求,要求所有侵權假冒的行政處罰案件,必須在作出處罰決定後向社會公開。最高人民法院開通“中國裁判文書網”,作出的生效判決文書向社會公開。柴海濤認為,此舉便利了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與監督,震懾了侵權違法者。

侵權假冒行為也受到了遏制。柴海濤介紹道,自2013年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170餘次專項行動,加強互聯網領域、農村市場、進出口環節的治理,嚴厲查處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智慧財產權的違法行為,遏制了侵權假冒行為蔓延的態勢。

在持續打擊侵權盜版的同時,中國政府還大力推進軟體正版化工作。2011-2016年,各級政府機關共採購作業系統、辦公軟體和殺毒軟體830余萬套,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機關,全部實現了軟體正版化。工業和資訊化部大力推進電腦預裝正版作業系統,連續多年來預裝率保持在98%以上。

在市場便利化方面,自2016年10月起在全國範圍實施負面清單管理,96%的外商投資實行備案管理。截至2017年6月,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了40%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推動多方達成《貿易便利化協定》,並率先完成國內審批。

挑戰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特別是互聯網技術以及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包括全球價值鏈的深入發展,智慧財產權保護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新挑戰。文學、音樂、影視、遊戲、軟體等作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一方面使這些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得以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也給網路版權保護帶來了很大挑戰,有很多是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網路傳播行為。

巨大的商標申請量正在對商標註冊管理部門帶來挑戰。工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林軍強介紹道,伴隨著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迸發出來,由此帶來的商標註冊和申請量呈現比較高的增長率。特別是申請量,三年來的資料,2015年是287萬,2016年369萬,今年預計在500萬左右。

這些大量申請裡還夾雜了一些惡意搶注的行為。林軍強介紹道,商標局從2016年的下半年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還特別關注了申請階段惡意搶注的行為,在研究它的類型,並且想探索在審查階段遏制這種惡意搶注行為的可能性。

今年1-8月,全系統立案的商標侵權案件達1.5萬件,案值2.03億元。林軍強所在的工商總局已經向全系統下發了檔,從今年9月到明年2月開展名為“溯源專項行動”的商標專用權保護專項行動。該專項行動保護的重點包括馳名商標、地理標誌、涉外商標、老字型大小商標等。

侵權假冒的違法犯罪行為這幾年還出現了新的變化,柴海濤將其歸納成五個特點:“一是線上線下一體化,二是區域分佈碎片化,三是產銷分工精細化,四是物流和支付資訊化,五是違法行為組織化。”柴海濤表示,加強跨區域的合作成為應對的新措施。

柴海濤介紹道,近年來主要加強了三大區域板塊的合作,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聯合打擊和懲處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犯罪行為。這三大區域合作涉及長三角與泛珠三角地區、京津冀華北地區和從東貫到西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沿線省份。目前,行政執法部門、公安機關與電商平臺企業加強合作,共同利用大資料進行聯合整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