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盤點普洱(原思茅)產茶區十三個不得不說的好地方

“多年的茶山實戰經驗和經歷,

請大家要相信, 好茶葉一定是源於工藝和生態。 ”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昨日與茶友分享了臨滄產茶區的十個好地方,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普洱(原思茅)產茶區的十三個好地方, 同樣別具特色, 愛茶之人嚮往的地方。

困鹿山

寧洱縣鳳陽鄉, 地處無量山系南段。 困鹿山古茶園在清代曾是清宮貢茶的指定生產地, 故又稱“困鹿山皇家古茶園”。 困鹿山古茶樹群落地跨鳳陽、把邊兩鄉, 總面積1萬畝, 其中鳳陽鄉寬宏村的困鹿山境內有1939畝, 屬半栽培型茶樹群落與闊葉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 是目前寧洱縣境內發現的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古茶樹群落。

困鹿山古茶園有兩大特點。 一是與村寨共生, 構成茶樹在村中, 村在茶園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 二是栽培型古茶園野生古茶林相連。 困鹿山喬木茶的特點是:大、中、小葉種相混而生,

香型獨特, 茶香清雅、高銳、持久, 韻長。 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轉甜, 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 豐富沉厚, 喉韻甘潤持久, 氣蘊上揚而沉實。

景邁

景邁山是位於中國雲南省的西南邊陲, 在普洱市瀾滄拉祜自治縣惠民鄉, 東鄰西雙版納猛海縣, 西鄰緬甸,

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 現存有千年萬畝古茶園, 芒景(布朗族寨)和景邁(傣族寨)是雲南所有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的, 十分壯觀。

景邁茶生態環境好, 茶樹沒經過人為矮化, 而且同山上原生古樹混生在一起。 茶菁顏色青綠, 條索較短, 以輕發酵甜香著稱之茶區, 上顎中後段的清甜略帶花香為其特色, 與舌面中段甘韻表現佳, 湯質滑、較薄。 入口即甜, 杯底留香, 回甘快且持久。

與猛海茶的苦底相比, 景邁茶屬於澀底茶, 景邁古樹茶入口澀味化的很快, 回甘也很快, 臺地茶入口澀感掛在舌面,久久不能化去回甘也很慢, 苦味有但不強, 是澀味較為明顯;春茶有有特別的、濃郁的、持久的花香, 蘭花香是景邁獨有的香。

景谷

古稱“猛臥”, 意為“有鹽井之地”景穀縣, 地處無量山脈西南側, 歷史悠久, 是唯一發現茶樹起源始祖寬葉木蘭化石的地方, 至今約3540萬年。

全縣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園3萬畝, 野生茶群落面積6.2萬畝, 主要分佈在正興鎮黃草壩、通達, 益智鄉曼竜、蘇家山, 鳳山鄉順南光山, 景谷鄉文山、文東等地, 其中又以景穀鄉(小景谷)古茶園面積為最多, 品質也列于前茅。

小景穀各村基本都有古茶園分佈, 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氣最大的是苦竹山(也叫金竹山千家寨)和文山頂兩處古茶園片區。 景谷茶的芽、葉肥厚壯實, 均有白豪覆蓋, 泡之湯色略顯黃綠、清亮透明、清香持久、飲之生津、回甘持久、回味悠長。 只是湯味顯薄, 不耐泡。

鎮沅千家寨

千家寨茶山位於鎮沅縣九甲鄉和平村原始森林, 屬哀牢山系, 野生茶樹群落萬余畝, 集中連片的4200畝。 著名的2700年千家寨1號古茶樹, 系目前發現的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樹。 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茶青揉不成條是其早年特色。 上顎中後段清甜香, 舌面微苦, 茶質較淡薄。

鎮沅千家寨同時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由千家寨、彎河、者東三個片區和恩樂一水塘遊覽線共49個景點組成,總面積44平方公里,山雄、水美、林幽、物奇為該景區特色。熱愛自然的茶葉不妨去看看,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景東

“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薑、椒、桂和烹而飲之”,這是普洱茶也是雲南茶見諸於史籍最早最確切最可靠的記載。唐南詔國銀生城所在地即現在的景東,銀生府管轄範圍即當今普洱、版納、臨滄等普洱茶產地。

普洱茶已名揚天下,景東無量山、哀牢山是茶起源的搖籃,是普洱茶的古老故鄉,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之一。目前所謂下關茶區為晚期順甯及景谷茶區,也就是現今思茅區域、保山與臨滄區域北部,涵蓋保山、昌寧、雲縣、景東、景谷、墨江、鎮沅、思茅等縣市。(即無量山、哀牢山區域的普洱茶區,該茶區屬普洱茶的邊緣茶區,後續另作專題版塊,本篇不再祥述)此茶區的配合點為高緯度與高海拔,氣溫低、雨量較少,質重、水甜柔、香氣較沉、帶微苦、微酸,是此茶區荼菁的特色

邦崴

讕滄富東鄉邦崴村,該村位於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北部,地處瀾滄雙江、景穀三縣交界的瀾滄江畔。清末,邦崴就是當時生產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產茶之地。該地區年平均氣溫16.8℃,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繡,最有利於高品質茶的生長。

樹齡在1000餘年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的發現,徹底改變了茶葉原產地的傳統學說,改寫了人類種茶的歷史。邦崴茶條索不長,葉質厚,內質飽滿,口感刺激性強而集中,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偏苦為其特色,時有輕發酵香甜味,香型層次明顯。

江城

因李仙江、曼老江、猛野江三江環繞,故名“江城”。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與越南、老撾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83公里,是雲南省唯一與老撾、越南兩國接壤的縣城。與越南、老撾國境相連歷史上,江城茶葉生產經過了一個萌芽、興盛、衰落又到發展的過程。以牛洛河茶廠等為龍頭,現代茶園面積達到12.8萬畝(未含大樹茶),出口歐洲,暢銷國內。大葉種野生野放茶特色:因氣候地理條件,江城野生茶菁一般較為香柔甜滑,然口感偏淡,類似近年易武茶。這也是近年易武野生茶時有以江城茶及猛宋茶拼配的主因。

景穀苦竹山

位於雲南省景穀鄉(小景穀)。小景谷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現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樹群落絕大多數直徑有碗口粗細,樹齡約200年以上。雲南大葉種茶。此茶香高揚、水甜柔,甘醇順滑回甘綿長與易武茶品相近。

佛殿山

位於西盟縣,西盟縣境內存活有古茶樹共五大群落總面積2.85萬畝,佛殿山野生古茶樹群落最大有9000畝。佛殿山擁有野生古生物茶樹群落19.5平方公里(28500)畝,自古以來被譽為普洱府的八大茶山之一。

西盟佛殿山一代的野生古茶近年來引起關注,從初步考察來看,無論就面積還是樹齡,都是屈指可數的。除了野生古樹茶,佛殿山也發現了一些過渡型古茶樹群落,這些茶樹群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

茶質特色:香氣沉穩幽長,苦澀明顯,回甘較快而持久,湯質飽滿。

營盤山

位於思茅區城區東南郊十餘公里。營盤山萬畝有機茶園2.4萬畝,被建設成為觀光旅遊的“中華普洱茶博覽苑”。營盤山茶園是雲南省內最大的連片萬畝生態茶園,總面積達二萬畝。

板山

位於寧洱縣猛先鄉原始林帶。清代較早的貢茶產地,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帶發現大量栽培型茶樹群落。屬茶園小喬木,茶特點是:苦澀易化,生津快。

秧塔

雲南景穀秧塔大白茶種植歷史始于清道光二十年,在清代製成【白龍鬚貢茶】(把把茶的前身)向朝廷納貢、首創“二度漿”(分兩次輕揉撚)的做工方式,以減低大葉種茶的苦澀度。為雲南八大名茶之一。名聲遠揚乃茶中佳品。雲南大葉種茶,芽葉披滿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白、獨有橄欖清香回甘,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

馬鄧茶山

鎮沅縣者東鄉馬鄧村位於哀牢山西坡,海拔1780米,馬鄧先民種茶歷史悠久,史料記載已有800多年。現存栽培型古茶樹約有500多畝,均為喬木型古茶樹,當地農民歷來都在採摘利用馬鄧茶,歷史上馬鄧茶是用馬鄧特有的古茶樹品種的原料加工曬青茶,是鎮沅的歷史名茶,雲南大葉種茶。茶葉品質順滑,香型獨特,帶野生茶的甜香,上顎中後段清甜香,舌面後段與兩頰甘韻明顯。喉韻甘潤綿長。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sxc39999

更多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

鎮沅千家寨同時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由千家寨、彎河、者東三個片區和恩樂一水塘遊覽線共49個景點組成,總面積44平方公里,山雄、水美、林幽、物奇為該景區特色。熱愛自然的茶葉不妨去看看,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景東

“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薑、椒、桂和烹而飲之”,這是普洱茶也是雲南茶見諸於史籍最早最確切最可靠的記載。唐南詔國銀生城所在地即現在的景東,銀生府管轄範圍即當今普洱、版納、臨滄等普洱茶產地。

普洱茶已名揚天下,景東無量山、哀牢山是茶起源的搖籃,是普洱茶的古老故鄉,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之一。目前所謂下關茶區為晚期順甯及景谷茶區,也就是現今思茅區域、保山與臨滄區域北部,涵蓋保山、昌寧、雲縣、景東、景谷、墨江、鎮沅、思茅等縣市。(即無量山、哀牢山區域的普洱茶區,該茶區屬普洱茶的邊緣茶區,後續另作專題版塊,本篇不再祥述)此茶區的配合點為高緯度與高海拔,氣溫低、雨量較少,質重、水甜柔、香氣較沉、帶微苦、微酸,是此茶區荼菁的特色

邦崴

讕滄富東鄉邦崴村,該村位於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北部,地處瀾滄雙江、景穀三縣交界的瀾滄江畔。清末,邦崴就是當時生產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產茶之地。該地區年平均氣溫16.8℃,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繡,最有利於高品質茶的生長。

樹齡在1000餘年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的發現,徹底改變了茶葉原產地的傳統學說,改寫了人類種茶的歷史。邦崴茶條索不長,葉質厚,內質飽滿,口感刺激性強而集中,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偏苦為其特色,時有輕發酵香甜味,香型層次明顯。

江城

因李仙江、曼老江、猛野江三江環繞,故名“江城”。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與越南、老撾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83公里,是雲南省唯一與老撾、越南兩國接壤的縣城。與越南、老撾國境相連歷史上,江城茶葉生產經過了一個萌芽、興盛、衰落又到發展的過程。以牛洛河茶廠等為龍頭,現代茶園面積達到12.8萬畝(未含大樹茶),出口歐洲,暢銷國內。大葉種野生野放茶特色:因氣候地理條件,江城野生茶菁一般較為香柔甜滑,然口感偏淡,類似近年易武茶。這也是近年易武野生茶時有以江城茶及猛宋茶拼配的主因。

景穀苦竹山

位於雲南省景穀鄉(小景穀)。小景谷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現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樹群落絕大多數直徑有碗口粗細,樹齡約200年以上。雲南大葉種茶。此茶香高揚、水甜柔,甘醇順滑回甘綿長與易武茶品相近。

佛殿山

位於西盟縣,西盟縣境內存活有古茶樹共五大群落總面積2.85萬畝,佛殿山野生古茶樹群落最大有9000畝。佛殿山擁有野生古生物茶樹群落19.5平方公里(28500)畝,自古以來被譽為普洱府的八大茶山之一。

西盟佛殿山一代的野生古茶近年來引起關注,從初步考察來看,無論就面積還是樹齡,都是屈指可數的。除了野生古樹茶,佛殿山也發現了一些過渡型古茶樹群落,這些茶樹群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

茶質特色:香氣沉穩幽長,苦澀明顯,回甘較快而持久,湯質飽滿。

營盤山

位於思茅區城區東南郊十餘公里。營盤山萬畝有機茶園2.4萬畝,被建設成為觀光旅遊的“中華普洱茶博覽苑”。營盤山茶園是雲南省內最大的連片萬畝生態茶園,總面積達二萬畝。

板山

位於寧洱縣猛先鄉原始林帶。清代較早的貢茶產地,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帶發現大量栽培型茶樹群落。屬茶園小喬木,茶特點是:苦澀易化,生津快。

秧塔

雲南景穀秧塔大白茶種植歷史始于清道光二十年,在清代製成【白龍鬚貢茶】(把把茶的前身)向朝廷納貢、首創“二度漿”(分兩次輕揉撚)的做工方式,以減低大葉種茶的苦澀度。為雲南八大名茶之一。名聲遠揚乃茶中佳品。雲南大葉種茶,芽葉披滿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白、獨有橄欖清香回甘,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

馬鄧茶山

鎮沅縣者東鄉馬鄧村位於哀牢山西坡,海拔1780米,馬鄧先民種茶歷史悠久,史料記載已有800多年。現存栽培型古茶樹約有500多畝,均為喬木型古茶樹,當地農民歷來都在採摘利用馬鄧茶,歷史上馬鄧茶是用馬鄧特有的古茶樹品種的原料加工曬青茶,是鎮沅的歷史名茶,雲南大葉種茶。茶葉品質順滑,香型獨特,帶野生茶的甜香,上顎中後段清甜香,舌面後段與兩頰甘韻明顯。喉韻甘潤綿長。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sxc39999

更多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