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明年中旬交棒 半導體產業持續受關注

10月2日, 半導體行業大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突然宣佈, 將於2018年6月上旬股東大會後退休。

10月2日, 台積電公告了上述消息。 張忠謀表示, 將不續任下屆董事, 亦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部門工作。 2018年6月上旬股東大會後, 台積電將採取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 劉德音博士將擔任董事長, 魏哲家博士將擔任總裁。 所有現任董事除張董事長外, 均已同意被提名並于股東會選舉後續任下屆董事, 並同意支持自下屆起之上述雙首長平行領導。

改變半導體產業鏈

張忠謀說:“過去三十餘年創辦及奉獻台積電, 是我人生中非常興奮、愉快的一段時期。

現在, 我想把我的餘年保留給自己及家庭。 ”

張忠謀執掌台積電30餘年, 盛名在外。 有人說, 張忠謀的人生經歷宛如一部半導體發展史。

半導體產業鏈包括前段晶片設計, 後端製造和封裝測試。 然而幾十年前, 英特爾、三星等巨頭均是自主設計晶片, 並在自家的晶圓廠生產, 以及獨立完成測試封裝。 張忠謀率先洞察了晶片設計與製造分離的趨勢, 1987年2月, 在半導體行業耕耘了30多年後, 56歲的張忠謀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30, 美國NYSE代碼:TSM)。

台積電創造的晶圓代工經營模式(Foundry 模式)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 由此改變行業產業鏈結構,

同時引領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飛速發展。

科技市調機構ICInsights資料顯示, 台積電2016年合併營收接近300億美元(294.88億美元), 市占率高達59%;格芯排名其後, 去年合併營收為55.45億美元, 市占率僅為11%。 再次是臺灣聯電, 同期營收45.82億美元, 市占率為9%。

台積電業績規模增長軌跡。

台積電近年市值亦一路飆升。

搶佔半導體行業AI商機

瞭解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 台積電是繞不開的重點研究物件。 台積電客戶主要有蘋果、聯發科、高通。

8月運營資料顯示, 台積電錄得營收919億新臺幣, 月增近三成。 此外, 台積電為蘋果新機處理器獨家供應商,

在蘋果9月新機發佈上市後, 其第四季單季營收有望創出新高。

全球半導體行業已進入新一輪景氣週期。 台積電於此前7月即表示, 將全球半導體不含記憶體在內的產值預估由年增長4%上修至6%, 晶圓代工廠產值預估由年增5%上修至6%。

受益於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 A股半導體板塊漲勢如虹。 Wind資料顯示, 近2個月, 申萬半導體指數上漲了18.84%。

A股半導體板塊的另一個催化因素為, 今年9月初, 華為發佈首款人工智慧(AI)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 率先將深度學習模組集成到晶片中。 此消息發佈後, 相關概念股紛紛聞風上漲。

AI晶片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驅動因素, 關注度持續提升。 集微網顯示, 2016年人工智慧晶片市場規模達到6億美金, 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2億美金,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3%, 增長迅猛, 發展空間巨大。 目前GPU統治了人工智慧晶片市場, 占人工智慧晶片市場份額的35%。 人工智慧應用中一個重要場景是智慧家居, 目前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810億美金。

半導體廠和晶片廠佈局AI領域時間雖不長, 但實際上, 台積電在該領域已潛行多年。 DIGITIMES中文網稱, 旗下以16納米、12納米和7納米等先進制程, 即為搶佔AI商機的關鍵技術, 加上2.5D封裝技術CoWoS和高頻寬記憶體(HBM)結合的解決方案, 高高築起AI領域的技術門檻, 更手到擒來拿下Google和NVIDIA等AI先驅大客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