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全國各地的五大茶館文化,喝茶的都應該知道

“多年的茶山實戰經驗和經歷,

請大家要相信, 好茶葉一定是源於工藝和生態。 ”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何為茶館

古代茶館出現很早,

在唐玄宗之時就有了, 只不過當時叫做“茗鋪”。 宋代時, 茶館一般稱為茶坊、茶樓或茶肆, 南宋首都臨安則彙集了眾多茶館。 到了明清時期, 茶館就更多了, 清代京城的茶館按照來客的不同, 所售茶水的檔次有了等級劃分, 如清茶館、書茶館、野茶館等。 老舍的《茶館》就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茶館的情形。

茶館是國人專門用作飲茶的場所, 也是人們休息娛樂, 買賣交易, 問訊議事的地方, 可謂老少鹹宜, 男女皆至的好去處。 客人們來到茶館, 泡上一壺茶, “擺開龍門陣”, 啜茗清談, 好不安逸。 在茶館, “四海之內綿兄弟也”, 人們不論職位高低, 不分財產多少, 大家一志喝茶, 國事、心頭事, 無所不談。 茶館可稱得上是一個“濃縮了的小社會”。 茶館, 在歷史上又有茶樓、茶亭、茶坊、茶肆、茶園、茶社、茶室等稱謂。

雖然稱呼有別, 但其形式與內容大抵相同。

四川茶館

川民一直保留了喜歡好茶的習慣。 茶事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川茶館。 有諺說四川“頭上晴天少, 眼著茶館多”。 而四川茶館又以成都最有名, 所以又有“四川茶館甲天下,

成都茶館甲四川”的說法。 成都的茶館有大有小, 大的多達幾百個座位, 小的也有三五張桌面。 四川茶館社會功能突出。

1.住處交流功能

四川, 山水秀麗, 物產豐富, 但四周環山, 中間是一塊盆地, 對於這各天然封閉狀態, 古人有“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之歎;川民想瞭解全國形勢在不易, 這樣, 近代四川茶館首先突出了“傳播資訊”的作用。 川人進茶館, 不僅為飲茶, 而首先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自己的新聞告訴別人, 又以他人那裡獲得更多的新聞與資訊。 川茶館的第一功能是“擺龍門陣”, 一個大茶館便是個小社會。

2.民間會社聯誼功能

四川茶館又是舊社會“袍哥們”談公事的地方, “舵把子”關照過的朋友, 每個茶館都會關照。

一架滑竿抬來客人, 只要在當門口桌上一坐, 茶館老闆便認為是“袍哥大爺”, 上前問聲好, 恭恭敬敬獻上茶來。 茶罷, 還不收錢, 說:“某大爺打了招呼, 你哥子也是茶抬上的朋友, 哪能裡收錢的道理?”可見, 四川茶館的又一功能, 是“民間會社聯誼站。 ”

3.“斷案”功能

四川茶館還有一項極特殊的功能, 有人叫它“民間法院”。 鄉民們起了糾紛, 逢“場”時可以到茶館裡去“講理”, 由當地有勢力的保長、鄉紳或袍哥大爺來“斷案”。 四川茶館的“政治”、“社會”功能似乎比其他地區更為突出。

4.文化功能

茶館不是文化活動的場所。 在那裡, 可以吟詩、作畫、談心、可以觀賞川劇、四川清音、說唱等。

5.經濟交易功能

四川茶館也是“經濟交易所”。 民間主要生意買賣常在茶館進行。 舊時買官司鬻爵, 也是在茶館裡講價錢。

杭州茶館

杭州茶館文化,起於南宋。金人滅北宋,南宋建都於杭州,把中原儒學、宮廷文化都帶到這裡,使這座美麗的城市茶肆大興。當代的杭州茶館,可能不如四川成都數量多,但比較茶館的文化氣氛,杭州卻大勝一籌。此特點主要是:

1.是講名茶配名水,品茗臨佳境,能得茶藝真趣

表面看,杭州茶室,既沒有功夫茶的成套器具,也沒有四川茶館坐椅壺碗配套及“么師”的行茶絕技,但貴在一個“真”字。

2.西湖茶室,具有“仙”、“佛”與“儒雅”之氣

在杭州,各種茶室皆典雅,古樸,像京津那種雜以說唱、曲藝的茶室不多;更沒有上海澡堂子與茶結合的“孵茶館”;也很少像廣州、香港,名曰“吃茶”,實際吃點心、肉粥的風氣。杭州茶館所以叫“茶室”,是別有意境的,一個“室”字,既可以是文人的書室,又可以是佛道的將室。總離不開雅潔清幽的意境,清新自然的文化氛圍,超凡脫俗的“仙”、“佛”之氣。

3.西湖茶室室與自然景觀水乳交融

整個杭城,構成一人“大茶寮”,茶與人,與天地、山水、雲霧、竹石、花木自然契合一體;人文與自然,茶文化與整個吳越文化相交融了。

廣東茶館

1.茶樓

廣州稱茶館為茶樓,吃早點叫吃早茶,廣州茶樓是茶中有飯,飯中有茶。廣東人說:“停日請你去飲茶”,那便是請你吃飯。舊時廣東茶館飲食並不貴,老茶客一般是一盅兩件;一杯茶,兩個叉燒包或燒賣、蝦餃之類。現今,茶樓更氣派了。你上茶樓入座,服務小姐先上一壺釅茶,然後食品車推過來,各種廣東小吃琳琅滿目任你挑選。

2.廣東水鄉的“歎茶”

廣東鄉間的小茶館,傍河而建,小巧玲瓏,雖然也講“一盅兩件”但飲茶的竟境卻比在廣州、香港更貼近“文化”。那質樸的韻味,雖不比西湖茶室的儒雅,但多了一些水鄉情趣。鄉民們終日的勞累便在一日三茶中消融、化解了。所以,廣東水張坐茶館稱為“歎茶”。歎,可以是歎息,也可以是感歎,在“歎茶”中體會茶的味道,也體會人生的苦辣酸甜。

北京茶館

1.市民文化味道濃郁的“書茶館”

老北京的茶館遍及京城內外,各種茶館又有不同的形式與功用。這裡,重點從文化,社會功用角度介紹幾種。老鄉京有許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裡,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是主要內容。書茶館,直接把茶與文學相聯繫,給人以歷史知識,又達到消閒、娛樂的目的,于老人最宜。

2.其樂融融的“清茶館”與“棋茶館”

北京的清茶館,飲茶的主題較為突出,一般是方桌木椅,陳設雅潔簡練。清茶館皆用蓋碗茶,春、夏、秋三季還在門外或內院高搭涼棚,前棚坐散客,室內是常客,院內有雅座。到這種茶館來的多是臨閑老人,有清末的遺老遺少、破落子弟,也有一般市民。早晨茶客們在此論茶經、鳥道,談家常,論時事。中午以後,商人、牙行、小販則在這早談生意。專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館”,設備雖簡陋,卻朴潔無華,人們喝著不高貴的“茶茶”、“高末”,把棋盤暫作人生搏擊的“戰場”,則會減幾分人生薑末如意帶來的煩惱,添幾分人生的樂趣。

3.頗具田園情趣的“野茶館”

“野茶館”多設置在風景秀麗之地,一派田園風光,在這種地方飲茶,人也感到返樸歸真了。這些野茶館,使終日生活在囂聞中的城裡人獲得一時的清靜,對於調節北京人的生活大有裨益,又使飲茶活動增添了不少自然情趣。

4.功能齊全的“大茶館”

在大茶館裡,既可以飲茶,又可品嘗其他飲食,可以供生意人聚會、文人交往,又可為其他三教九流、名色人等提供服務。大茶館集飲食、飲茶、社會交往、娛樂為一體,所以較其他種類茶館不僅規模大,而且影響也深遠.

烏鎮茶館

江南是水做的,四季彌漫的水汽使生活在這裡的人變得滋潤。在水鄉,人們最愜意的兩件事,一是“皮包水”,二是“水包皮”。這句俏皮話的意思是指去浴室洗澡和到茶館喝茶,可見喝茶是滲透到水鄉人骨子裡的一種享受。史料稱,解放前不足萬人的烏鎮有茶館64家之多。最負盛名的“訪盧閣”茶館不僅出現在文學大師茅盾的筆下,而且被傳說成茶聖陸羽兩次造訪茶館老闆盧仝(tong,同“同”)而得名。

酷暑的天氣,趕早坐上三輪車,穿過薄霧輕籠著的烏鎮西大街,去那遠在西柵頭的茶館,看這裡上演的尋常故事,就是最原汁原味的烏鎮生活。

烏鎮上的茶館店,大多依街傍水而築,其作用有二,一為取水方便;二為臨街又可作買賣。茶店一般為二三個門面,內設茶灶、茶具,放數隻乃至十多隻茶桌、條凳,供茶客們飲茶之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變快,現在所剩的真正意義上的茶館已經不多了,人的交流更多傾向於網路,少了面對面的交談。或許茶館終將會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但是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茶館留給老一輩人的東西遠遠不止桌上的那一壺茶,各位客官,您覺得呢?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sxc39999

更多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

杭州茶館

杭州茶館文化,起於南宋。金人滅北宋,南宋建都於杭州,把中原儒學、宮廷文化都帶到這裡,使這座美麗的城市茶肆大興。當代的杭州茶館,可能不如四川成都數量多,但比較茶館的文化氣氛,杭州卻大勝一籌。此特點主要是:

1.是講名茶配名水,品茗臨佳境,能得茶藝真趣

表面看,杭州茶室,既沒有功夫茶的成套器具,也沒有四川茶館坐椅壺碗配套及“么師”的行茶絕技,但貴在一個“真”字。

2.西湖茶室,具有“仙”、“佛”與“儒雅”之氣

在杭州,各種茶室皆典雅,古樸,像京津那種雜以說唱、曲藝的茶室不多;更沒有上海澡堂子與茶結合的“孵茶館”;也很少像廣州、香港,名曰“吃茶”,實際吃點心、肉粥的風氣。杭州茶館所以叫“茶室”,是別有意境的,一個“室”字,既可以是文人的書室,又可以是佛道的將室。總離不開雅潔清幽的意境,清新自然的文化氛圍,超凡脫俗的“仙”、“佛”之氣。

3.西湖茶室室與自然景觀水乳交融

整個杭城,構成一人“大茶寮”,茶與人,與天地、山水、雲霧、竹石、花木自然契合一體;人文與自然,茶文化與整個吳越文化相交融了。

廣東茶館

1.茶樓

廣州稱茶館為茶樓,吃早點叫吃早茶,廣州茶樓是茶中有飯,飯中有茶。廣東人說:“停日請你去飲茶”,那便是請你吃飯。舊時廣東茶館飲食並不貴,老茶客一般是一盅兩件;一杯茶,兩個叉燒包或燒賣、蝦餃之類。現今,茶樓更氣派了。你上茶樓入座,服務小姐先上一壺釅茶,然後食品車推過來,各種廣東小吃琳琅滿目任你挑選。

2.廣東水鄉的“歎茶”

廣東鄉間的小茶館,傍河而建,小巧玲瓏,雖然也講“一盅兩件”但飲茶的竟境卻比在廣州、香港更貼近“文化”。那質樸的韻味,雖不比西湖茶室的儒雅,但多了一些水鄉情趣。鄉民們終日的勞累便在一日三茶中消融、化解了。所以,廣東水張坐茶館稱為“歎茶”。歎,可以是歎息,也可以是感歎,在“歎茶”中體會茶的味道,也體會人生的苦辣酸甜。

北京茶館

1.市民文化味道濃郁的“書茶館”

老北京的茶館遍及京城內外,各種茶館又有不同的形式與功用。這裡,重點從文化,社會功用角度介紹幾種。老鄉京有許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裡,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是主要內容。書茶館,直接把茶與文學相聯繫,給人以歷史知識,又達到消閒、娛樂的目的,于老人最宜。

2.其樂融融的“清茶館”與“棋茶館”

北京的清茶館,飲茶的主題較為突出,一般是方桌木椅,陳設雅潔簡練。清茶館皆用蓋碗茶,春、夏、秋三季還在門外或內院高搭涼棚,前棚坐散客,室內是常客,院內有雅座。到這種茶館來的多是臨閑老人,有清末的遺老遺少、破落子弟,也有一般市民。早晨茶客們在此論茶經、鳥道,談家常,論時事。中午以後,商人、牙行、小販則在這早談生意。專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館”,設備雖簡陋,卻朴潔無華,人們喝著不高貴的“茶茶”、“高末”,把棋盤暫作人生搏擊的“戰場”,則會減幾分人生薑末如意帶來的煩惱,添幾分人生的樂趣。

3.頗具田園情趣的“野茶館”

“野茶館”多設置在風景秀麗之地,一派田園風光,在這種地方飲茶,人也感到返樸歸真了。這些野茶館,使終日生活在囂聞中的城裡人獲得一時的清靜,對於調節北京人的生活大有裨益,又使飲茶活動增添了不少自然情趣。

4.功能齊全的“大茶館”

在大茶館裡,既可以飲茶,又可品嘗其他飲食,可以供生意人聚會、文人交往,又可為其他三教九流、名色人等提供服務。大茶館集飲食、飲茶、社會交往、娛樂為一體,所以較其他種類茶館不僅規模大,而且影響也深遠.

烏鎮茶館

江南是水做的,四季彌漫的水汽使生活在這裡的人變得滋潤。在水鄉,人們最愜意的兩件事,一是“皮包水”,二是“水包皮”。這句俏皮話的意思是指去浴室洗澡和到茶館喝茶,可見喝茶是滲透到水鄉人骨子裡的一種享受。史料稱,解放前不足萬人的烏鎮有茶館64家之多。最負盛名的“訪盧閣”茶館不僅出現在文學大師茅盾的筆下,而且被傳說成茶聖陸羽兩次造訪茶館老闆盧仝(tong,同“同”)而得名。

酷暑的天氣,趕早坐上三輪車,穿過薄霧輕籠著的烏鎮西大街,去那遠在西柵頭的茶館,看這裡上演的尋常故事,就是最原汁原味的烏鎮生活。

烏鎮上的茶館店,大多依街傍水而築,其作用有二,一為取水方便;二為臨街又可作買賣。茶店一般為二三個門面,內設茶灶、茶具,放數隻乃至十多隻茶桌、條凳,供茶客們飲茶之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變快,現在所剩的真正意義上的茶館已經不多了,人的交流更多傾向於網路,少了面對面的交談。或許茶館終將會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但是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茶館留給老一輩人的東西遠遠不止桌上的那一壺茶,各位客官,您覺得呢?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sxc39999

更多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