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細讀《資治通鑒》:“聖人”“君子”“愚人”和“小人”如何界定

上一節講, “三家分晉”成為戰國時代的開始, 從此, 天下進入了一個混戰的漫長時期, 但晉國其實最早並不是只有三家強, 晉國最強的是智家, 智聽上去不像一個我們常見的姓, 但這確實是一個姓氏。 現在也很少見姓這個姓的人了, 但其實, 這是一個很貴重的姓氏, 只是在宋代編纂《百家姓》, 智姓沒有收入罷了(智姓的簡史:智”拼音:zhì。 未收入宋《百家姓》因當時資訊不發達, 那個時期約有60%的中國姓氏沒編入百家姓中。 智姓出自姬姓(周王朝國姓), 春秋時期, 晉國公族大夫逝敖, 以封邑“郇”為姓, 後去“耳刀”旁, 加草字頭改為“荀”。

逝敖是晉國大夫荀息之子。 後來, 逝敖的季子荀首, 因功被封采邑于“智”(今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西北、蒲州古城東南、臨猗縣南部一帶, 他以采邑“智”為氏。 )。

(智瑤時期他的智囊團)

但是何以這個最早最強大的家族反倒毀滅了呢?

因為他們家族出了一位叫智瑤的人。

當時智姓的族長是智申, 他指定自己的兒子智瑤當繼承人, 族人智果說:智瑤不如你另外一個兒子(庶出)智宵, 智瑤雖然有五個突出的優點:

瑤之賢於人者五, 其不逮者一也。 美鬢長大則賢, 射禦足力則賢, 伎藝畢給則賢, 巧文辯惠則賢, 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1、一表人才, 相貌出眾, 就是現在說的顏值高, 大帥哥;

2、精於騎射, 上馬征戰是把好手;

3、還精於其他技能(比如琴棋書畫之類的);

4、文章寫得好, 就是有文采;

5、性格上堅決果斷;

但顯然他有一條比較突出的缺點, 就是不夠仁厚(“如是而甚不仁”), 就是後面司馬光說的沒有品德, 其實就是刻薄寡恩, 不能容人, 這樣的人當然人際關係就好, 沒有人原意跟他好好相處。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只要想表過某種意見, 一般就會論據充分, 於是羅列了智瑤的生平事蹟:

第一件:霸氣的“我就是災難, 我不給別人災難, 已算運氣了”

智瑤當政時, 跟韓家族長韓虎、魏家族長魏駒在藍台一起吃飯, 期間智瑤戲弄了韓虎, 並且侮辱了他的秘書長(相當於相), 調戲完了, 智瑤沒當一回事, 智國(是個謀士, 不是國家名)聽到之後, 就警告他說“激怒對方而不防備報復, 災難必然臨頭。 ”智瑤直接回復說:“我就是災難, 我不給別人災難, 已經算是運氣了”(“難將由我。 我不為難, 誰敢興之!”)這讓人想起著名演員范冰冰, 當有人問及她將來會嫁入豪門時, 她霸氣的回應道:我就是豪門!不知道“范爺”的典故是不是從《資治通鑒》裡來的。

(範冰冰的霸氣宣言)

第二件:不停地向韓姓、魏姓、趙姓要求割讓領土

先是讓韓虎割土地, 韓虎“慣”著他, 給了他一個一萬戶的城市;又向魏駒要土地, 魏駒也“慣”著他, 給了他一個一萬戶的城市;這兩家有心眼, 想讓“惡貫滿盈”, 果然, 智瑤覺得自己的這些行為都是正確的,

於是又向趙姓家族族長趙無恤指名要皋狼這塊土地, 趙無恤直接拒絕了。 於是一向習慣于勝利的智瑤怒了, 聯合的魏家、韓家一起去攻打趙家。 (我們可以想見, 當時的智姓是強大的, 不然, 這兩家心裡也是不滿意的, 何以還會跟著智瑤去攻趙。 )

(水淹晉陽)

第三件:水淹晉陽

趙無恤不同意割讓土地,被智瑤攻打,趙無恤逃到了晉陽,智瑤帶三家聯合兵團打到晉陽,把晉陽圍了個水泄不通,晉陽緊鄰汾水,智瑤下令決開汾水,水淹晉陽,水面高到了離城頭僅有三塊木板厚度那樣的距離(木板厚啊,不知道,總之是差一點就灌進去城),結果晉陽爐灶崩塌,遍地魚蛙,可愛的是智瑤站在遠處高崗上視察,瞅著晉陽眼看就要淹沒,他絲這不管旁邊的韓虎、魏駒,直接說了一句:“到今天我才知道,水也可以亡人之國啊”,韓、魏兩人一聽,心裡老不是滋味,因為汾水也可以灌安邑(魏家的根據地),絳水也可以灌平陽(韓家的根據地)。

第四件:剛愎自用

魏家和韓家聽了水可以灌城之後,起了叛意,智瑤的謀士絺疵看出來了,於是告訴智瑤,智瑤不信,並且把他的這些話直接跟魏駒和韓虎了。魏、韓二人於是得以有機會聯合了晉陽城內的趙無恤,三家合兵,一舉滅了智瑤大軍。智瑤被擒,趙無恤直接把智瑤殺了(而且腦袋被劇了漆,用作夜壺),智姓家族從此全部屠滅,只餘了已經改了姓的智果(智果判斷出來智家將來會有這樣的結果,早早地改了姓,逃過一劫)。

(三家分晉時的形勢圖)

司馬光給的議論是:

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智瑤的滅亡,是才能勝於品德的原因。才能與道德是兩回事,但是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論之曰賢明,於是就看錯了人。所謂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其實這些品質裡面不見得都是才能,也有品德的屬性,如堅強);所謂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帥。雲夢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稱為剛勁,然而如果不矯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為利箭穿透堅物。棠地方出產的銅材,天下都稱為精利,然而如果不經熔燒鑄造,不鍛打出鋒,就不能作為兵器擊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備稱之為“聖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

由此看來,智瑤是“小人”,焉有不敗?

(智瑤)

司馬光緊接著說他建議的用人之法:

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用人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聖人和君子,與其用小人,還不如用愚人。得到聖人故然是好事,因為德才兼備,自然能給事業有幫助,得到君子,可能才能不行,但至少是無害的,能踏實做事,小人雖然才能突出,但因為品德不行,他的才能往往用到歪路上去,還不如用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品德的人,因為他沒有品德,想幹壞事,卻沒能力幹。(其實用人方略,大家不一定贊同司馬光的說法,但這確實是一家系統的“用人”方法論。)

(圖片來自網路)

(水淹晉陽)

第三件:水淹晉陽

趙無恤不同意割讓土地,被智瑤攻打,趙無恤逃到了晉陽,智瑤帶三家聯合兵團打到晉陽,把晉陽圍了個水泄不通,晉陽緊鄰汾水,智瑤下令決開汾水,水淹晉陽,水面高到了離城頭僅有三塊木板厚度那樣的距離(木板厚啊,不知道,總之是差一點就灌進去城),結果晉陽爐灶崩塌,遍地魚蛙,可愛的是智瑤站在遠處高崗上視察,瞅著晉陽眼看就要淹沒,他絲這不管旁邊的韓虎、魏駒,直接說了一句:“到今天我才知道,水也可以亡人之國啊”,韓、魏兩人一聽,心裡老不是滋味,因為汾水也可以灌安邑(魏家的根據地),絳水也可以灌平陽(韓家的根據地)。

第四件:剛愎自用

魏家和韓家聽了水可以灌城之後,起了叛意,智瑤的謀士絺疵看出來了,於是告訴智瑤,智瑤不信,並且把他的這些話直接跟魏駒和韓虎了。魏、韓二人於是得以有機會聯合了晉陽城內的趙無恤,三家合兵,一舉滅了智瑤大軍。智瑤被擒,趙無恤直接把智瑤殺了(而且腦袋被劇了漆,用作夜壺),智姓家族從此全部屠滅,只餘了已經改了姓的智果(智果判斷出來智家將來會有這樣的結果,早早地改了姓,逃過一劫)。

(三家分晉時的形勢圖)

司馬光給的議論是:

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智瑤的滅亡,是才能勝於品德的原因。才能與道德是兩回事,但是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論之曰賢明,於是就看錯了人。所謂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其實這些品質裡面不見得都是才能,也有品德的屬性,如堅強);所謂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帥。雲夢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稱為剛勁,然而如果不矯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為利箭穿透堅物。棠地方出產的銅材,天下都稱為精利,然而如果不經熔燒鑄造,不鍛打出鋒,就不能作為兵器擊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備稱之為“聖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

由此看來,智瑤是“小人”,焉有不敗?

(智瑤)

司馬光緊接著說他建議的用人之法:

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用人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聖人和君子,與其用小人,還不如用愚人。得到聖人故然是好事,因為德才兼備,自然能給事業有幫助,得到君子,可能才能不行,但至少是無害的,能踏實做事,小人雖然才能突出,但因為品德不行,他的才能往往用到歪路上去,還不如用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品德的人,因為他沒有品德,想幹壞事,卻沒能力幹。(其實用人方略,大家不一定贊同司馬光的說法,但這確實是一家系統的“用人”方法論。)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