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漲知識」川北地區,順慶方言:扯得很、扯把子,告花兒、舔碗匠

“你寡說別個, 為什麼不說說你自己?”“那個東西打個晃眼就不在了。 ”“昨晚睡了一夜, 環順不舒服。 ”“那男娃兒黑得一臉橘青。 ”……你知道嗎, 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順慶方言。 雖然用普通話讀來的確讓人不知所云, 但本地人聽來卻倍感親切。 近日, 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小平為我們揭開了熟悉又陌生的順慶方言面紗。

歷史悠久 順慶方言分為三個片區

順慶方言, 屬於西南官話川北方言。 “順慶自古屬於巴地, 又鄰近蜀地, 因此, 順慶方言及風俗有巴地的特色, 也有蜀地的影響。 ”楊小平告訴記者, 但由於歷代戰爭及其他因素,

順慶同四川各地一樣, 發生過多次大的移民活動, 原始的巴人及其風俗、方言已無蹤跡可考。 應該說, 今天的順慶方言及其風俗都是外來的, 最遠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

據瞭解, 順慶是“西接蜀都, 東向鄂楚, 北引三秦, 南聯重慶”的川東北重鎮, 曆為郡、州、府、路、道、署治所, 川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後, 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加快, 人員往來流動大量增加。 隨著普通話的推廣, 電視電影廣播的普及, 語音詞彙都在不斷變化, 方音、方言特色有漸漸削弱的趨勢, 但地方色彩仍然比較明顯。 ”楊小平說, 順慶方言分同仁話、李家話和城區話三個片區。 同仁話以同仁場話為代表,

範圍包括同仁、共興相拼構成音節;部分鼻韻母相混。

“在聲調上, 順慶方言聲調與川北大部分地區相近。 ”楊小平告訴記者, 順慶方言聲調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類, 亦有部分入聲。 入聲在調值上與陰平相近, 但更短促, 並帶有明顯的塞濁音。 比如“耍得崽”(兩人關係很好)的“崽”, 入聲字;“拉直”的“直”, 入聲字;它們音值如陽平但更短促。 “摁到起”的“摁”, 在順慶方言中, 有兩種意思:一是作“按”解, 如:把電梯按鈕摁到起;二是作“用硬物墊在下麵”解, 如:拿東西在下麵摁到起。

特徵詞多 順慶方言趣味十足

南充城區方言是南充方言的代表, 其中又以順慶區方言為代表。 順慶區方言究竟有什麼特徵詞呢?楊小平舉例說, 順慶區人一般不說普通話的“乞丐”,

一般把乞丐說成“叫花子”, 說“叫花子”時, 說成“告花子”, 又說成“告花兒”, 因為“子”與“兒”意思是一樣的。 而順慶區人把“告花兒”讀兒化音後, 別人聽起來就有點像“稿花”, 就完全不能夠理解了。 “叫花子”和“告花子”“告花兒”都是乞丐的意思。 當然, 順慶區人也把乞丐說成“要飯的”。 不少人不明白這一點, 還鬧了不少笑話。

原本“要飯”是添飯的意思, 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乞討的意思, 一旦說“要飯”, 就會理解成乞丐。 類似的, 順慶區人在吃飯時, 小孩也往往容易對父親說, “老漢, 要不要飯?”“老漢”就是父親的意思, 順慶區人也往往說成兒化音, 聽起來就有點像“老厚”的味道。 小孩的意思本來是問父親添不添飯, 但是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問父親是不是要去當乞丐似的。

雖然順慶區人將乞丐說成“告花子”“告花兒”等, 但是說得更土的、更有特色的方言卻是“舔碗匠”的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舔碗匠”中的“舔”不讀成“添”, 而是讀成niǎ, 或者tiǎ。

◆相關連結

這些特徵詞你知道嗎?

“把棱”(意思是全部、所有)、“不來歪子”(意思是不理睬, 沒有反應, 無動靜)、“闖半”(意思是偶然、 偶爾)、“羾”(意思是鑽)、“裹得緊”(意思是交往比較密切)、“懷兒婆”(意思是孕婦)、“環順”“環轉”(意思是反正)、“幾麼石”(意思是什麼時候)、“嘰啦子” 又寫成 “金啊子”(意思是蟬、 知了)、“鬏鬏”(意思是辮子)、“哐”(意思是哄、 騙)、“來起”(意思是生氣地批評, 指責, 訓斥)、“撈屍口袋”(意思是裝東西的袋子)、“孽轉”(意思是調皮、 頑皮, 愛做惡作劇)、“溜刷”(意思是敏捷)、“碼倒吃”(意思是以絕對優勢強壓對手)、“馬連穀”(意思是鵝卵石)、“米豆”(意思是光頭)、“眯”(意思是睡、 小睡)、“湎”(意思是往杯中增添酒)、“排頭”(意思是開始)、“抷整”(意思是修理,

整治, 批評)、“千擔穀”(意思是蝗蟲)、“藤兒菜”(意思是空心菜)、“挺瓜子”(意思是吃瓜子)、“抖”(意思是打)、“一歪子”(意思是一下)、“錫巴巴”(意思是硬幣)、“寫”(意思是租)、“虛”(意思是畏懼, 害怕)、“站”(意思是住、住宿、借宿)、“豬皮孔”“折耳根”(意思是魚腥草)、“坐”(意思是居住、 住)、“坐鬥”(意思是向後跌倒, 屁股著地)等。

摘錄:[2017年10月01日]-- 南充日報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