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啟宏論股權:關於股權激勵的落地障礙

啟宏論股權:關於股權激勵的落地障礙作者:包啟宏

在股權課上, 很多企業家會跟我交流股權激勵中遇到的難題, 說因為之前不懂股權, 把股權激勵做成了股權激怒, 搞得公司抱怨不斷, 老闆自己的情緒也低落不已……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 是因為老闆們不懂如何確定股權激勵的比例和考核機制:

對此我們建議:

第一步, 一定是確定現金數量。 比如講明年公司想要激勵三個人, 估摸下除了工資、獎金、福利之外, 大概多少錢能激勵到他們。 假設評估下來, 大概花一百萬就能夠激勵到他們, 我們就先確定了一個基數, 叫做現金數量。 現金數量先確定就是一百萬。

第二步, 確定公司的資本價值。 按照我們的估值法、公司法來評估下公司的資本價值, 比如公司最後估值下來是一千萬, 那麼一百萬就是應該拿出10%的股份來激勵。 如果公司的估值是五千萬,

那一百萬就是拿出2%的股份, 以此類推。 所以股權激勵不是籠統的說是3%, 5%, 8%, 而是要倒推法, 多少現金能激勵到他們, 這些現金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是多少, 這個就是公司的激勵總量。

激勵總量確定之後, 要確定激勵個量。 一百萬, 三個人怎麼分呢, 這個時候就要考慮他們每個人的激勵係數。

激勵個量=激勵總量*個人的激勵係數。 個人的激勵係數=歷史貢獻係數*崗位價值係數*崗位層級係數。 歷史貢獻係數, 就是他曾經在公司待了多少年, 在什麼樣的崗位待過, 給公司創造了什麼樣的歷史貢獻。 這樣做一個歷史貢獻係數的評估。

激勵個量確定之後還要經過考核。 考核裡邊又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個是績效考核, 第二個是價值觀的考核。 某種意義上來講, 價值觀的考核比績效考核更加的關鍵。 因為一個企業員工, 業績做得再好, 如果下面的團隊跟老闆跟公司不是一條心, 公司做得越大風險就越高。 我們要爭取的人或者要重點培養的人, 一定是既有能力又要跟公司一條心。 如果價值觀的考核裡, 他跟公司不能統一的話, 他能力越強, 未來有可能對公司的危害就越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如果有興趣瞭解更多股權專業知識, 可以在喜馬拉雅搜索包老師線上免費股權課堂:包啟宏:股權百問百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