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撤下村上春樹,換上石黑一雄,這個日本書店只用了1秒

“說不定就是今年?說不定就是今年!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即將發表!”昨天傍晚, 東京新宿的紀伊國屋書店裡, 一塊牌子上這樣寫道。

書店裡許多人都在緊張地看著螢幕等待著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

這個被無數人寄予厚望的人就是村上春樹, 書店最顯眼的位置也都已經擺滿了村上春樹的書:《海邊的卡夫卡》、《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等等。

不過, 瑞典文學院最終公佈了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是:日裔英國人石黑一雄!

諾貝爾文學獎出爐後, 官方推特對石黑一雄表示祝賀

1秒後, 紀伊國屋書店裡村上春樹的書被迅速撤下來, 店員們搬來一摞石黑一雄的書全部放上去。

沒過幾分鐘, 店裡最顯眼的地方就擺滿了石黑一雄的書,

村上春樹的書在下面顯得有些孤寂。

在大家紛紛同情、調侃村上春樹的時候, 石黑一雄表示, 其實自己最喜歡的日本作家就是村上春樹, 因為在自己看來, 村上春樹的作品十分國際化, 而自己則十分喜愛這種國際化的作品。

同時村上春樹也表示過,

自己很早之前就看過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 對於他巧妙的構思與內容, 村上表示十分的佩服與喜愛。

所以, 兩個看似是對手的作家, 其實互為粉絲?

石黑一雄:尋覓舊事的聖手

石黑一雄

對於石黑一雄, 絕大部分人是陌生的。 其實, 這也是一個作家的宿命,

生前是很難成功和出名的, 就像《紅樓夢》的曹雪芹, 死後其作品才被逐漸的認可。

不過他卻有非常多的作品被搬上大螢幕, 其中就包括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日劇《別讓我走》。

日劇《別讓我走》劇照

諾貝爾文學獎形容其作品:“在他情感力量巨大的小說中, 他揭示了我們與世界之間虛幻聯繫下的深淵。”而《別讓我走》這部日劇以為人們提供器官移植的克隆人為主角,說一個向死而生的故事。

石黑一雄是一位日裔英國人,寫的小說以回憶為主。他的作品主要寫的是戰後日本的各種社會現象,小說當中通過主人公的普通身份,來透過點點滴滴反映各個時期的社會現實。

石黑一雄也是一位低產而注重精度的作家,從他的第一部小說問世,就一直獲獎,可謂是寫出一部就能獲得歐洲或者美國的文學獎。

石黑一雄於1954年出生在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民英國,從小受到了英國文化的強烈薰陶。

年輕時的石黑一雄

所以石黑一雄對如今的日本並不瞭解,但因為兒時對日本有著模糊的印象,所以形成了區別于其他英國作家的“無根情結”,以獨特的視角表達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石黑一雄的長篇小說《上海孤兒》(When We Were Orphans)2002年在中國大陸出版,講述一個生活在上海的英國少年,在父母離奇失蹤後,無奈返回英國。

在多年後,這位英國少年成為一名大偵探,決定回來調查父母的失蹤事件。當大偵探發現了失蹤的真相後,才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和自己的渺小。

石黑一雄似乎對“舊日時光”以及“記憶”這些主題非常著迷。也許是因為他自小在英國長大,那時的英國已經沒有了昔日大不列顛帝國的光彩。

在他看來,之所以許多人對這些舊時的歷史和時光還保持迷戀,是因為舊時光能讓人感覺舒服,但實際上,“這些‘舒適’及它所代表的英國舊式的等級制度等等,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2010年電影《別讓我走》劇照

石黑一雄更喜歡人們稱他為“國際作家”,他關注的是國際讀者關心的主題。

因此,在描繪人物時,他從不借助於他們所穿的衣服或消費的商標名稱,他認為這類情節除了狹窄圈子內的讀者外,對其他人毫無意義。

他小說中的日本元素,只是一抹淡淡的背景,完全不涉及日本文化隱晦難解的一面,盡力排除用異國情調吸引讀者的做法。

石黑一雄的小說在日本很受歡迎,但並不因為他的日裔身份。

村上春樹認為: “部分是因為它們是了不起的小說,但也因為我們在他的小說中發現了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村上並不關心石黑一雄是日本人或是英國人甚至是火星人。他舉例說,日本讀者對他的以英國為背景的《長日留痕》非常熟悉。村上認為,小說中的背景可以置換,“地點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時間可以是任何時間。”

從石黑一雄的第一部作品到現在,他的作品並不算多,但部部都是精品,幾乎每一部都獲得了大獎,他本人甚至還獲得了大英帝國勳章。他還有一幅肖像曾被掛于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內。柴契爾夫人執政時代,日本天皇訪問英國,他曾受邀出席國宴。

隨著他的寫作技巧的提升,石黑一雄也寫出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長日留痕》、科幻作品《別讓我走》等等。

電影版《長日留痕》

陪跑冠軍村上春樹

石黑一雄在之前接受採訪時,曾說過村上春樹是他“最感興趣的作家之一”,理由是“他是超越國家的作家,象徵著現代文學中很引人注目的部分。世界上的人就算是對日本文化沒有興趣,也能夠讀懂村上春樹”。

不過,石黑一雄的“加冕”,使得村上春樹又雙叒叕成了陪跑。

村上春樹

自從2006年憑藉《海邊的卡夫卡》獲得有“諾獎前奏”之稱的卡夫卡文學獎後,人們就總是把村上春樹和諾貝爾文學獎捆綁在一起,村上春樹連續12年排在各大博彩公司賠率表前端。

但是“年年歲歲村上在,歲歲年年人不同。”

村上春樹的作品可說膾炙人口,且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其作品被譯為多國語言銷售,更是火爆中國全國。

自1989年中國海洋大學林少華教授首譯《挪威的森林》開始,迄今為止在中國已出版了近30部作品。

讀者們對作品評價很高,例如:作品簡潔優美而又充滿幽默感,給讀者提供了一個享受孤獨、空虛及寂寞的生活方式。不拘泥于日本文學所特有的悲愴感和壓抑感,洋溢著一種清純而透明的感覺等等。

為什麼68歲的村上春樹跟諾獎這麼沒緣分?

日本評論家小谷野先生認為諾貝爾文學獎與政治立場有關係,他說:“諾貝爾獎委員會,稍微有一點左傾思想”。日本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都是表現出和平主義思想後才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

此外,品牌的高曝光度反而成了他的負資產。評委想表現自己的獨特眼光和品味:上榜作家爆冷門的多,而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少。

互聯網時代,一切消費變得速食化,文學越來越象牙塔化,似乎成了精英小眾的文化,但與大多數獲得諾獎的作家相比,村上春樹都取得了世俗上的巨大成功,他作品銷量動輒上千萬冊。

所以最常見的現象是諾獎成了銷量的催化劑,而通過銷量來評判作品顯然無法體現諾獎的高大上。村上春樹更像一個大眾品牌,並非奢侈品,對於諾獎評委來說,少了點滄海遺珠的味道。

村上春樹是個跑步愛好者,並且曾經是個大煙鬼的他,靠跑步戒了煙。1982年秋,33歲的村上開始跑步。1991年,村上春樹用3小時27分跑了自己的馬拉松最佳成績。村上在北海道跑過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2004年村上總結已跑了6次波士頓馬拉松和3次紐約馬拉松。

村上春樹有個作品為《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由此看來村上還會一路陪跑下去。

文學即人學,“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村上春樹有句名言:“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石黑一雄的問鼎,似乎會再次加長村上春樹的陪跑時間。

本文部分資料綜合自網路

石黑一雄作品回顧

《被掩埋的巨人》

《被掩埋的巨人》是石黑一雄10年來首部長篇小說。這部被媒體贊為“顛覆西方奇幻文學既定模式”的小說一出版就得到了各方好評。 《被掩埋的巨人》創作過程花費了整整10年時間。

《被掩埋的巨人》故事發生在西元500年前後,亞瑟王時代的不列顛,那是一段我們知之甚少的歷史時期。小說講述一對年邁的夫妻希望尋回他們失落記憶的經歷,與此同時他們和他們的鄰居卻似乎全都染上了一種群體性的失憶症。 男女主人公艾可索和比特麗絲獲准離開他們生活的村落,踏上了路途,一路上先後遇到了一群嗜血的精靈:一頭曾經兇殘無比、如今年老體衰的巨龍;一位充滿激情、胸懷復仇烈火的武士;還有一名倔強的船夫,將旅人們渡往伊甸園般的神奇樂土。很快,他們從垂垂老矣的高文爵士(就是《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中的那位高文)口中得知,巨龍那附了魔的吐息就是這記憶迷亂的源頭。

《無可慰藉》

小說描寫一位鋼琴演奏家在一座謎樣的城市裡所經歷的謎樣的幾天。他忽而是旁觀者,忽而又被捲入其中,所見之人無不一往情深卻又執迷不悟;所遇之事無不怪異荒誕,充滿變數。 在這座人心為怪誕的藝術價值觀所左右的城市裡,在努力尋找夢境出口,為這一切尋求解釋的過程中,他漸漸意識到自己正面臨人生最為嚴酷的一場演奏。 這是“一部比較奇特的、非直接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自稱要“造成一個徹底的突破”。

《浮世畫家》

《浮世畫家》同樣以主人公的會議為基調,以非凡的小說技巧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回憶與思考,寫作筆法含蓄委婉,耐人尋味。 主人公曾是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隨著二戰日本的戰敗,他才恍若大夢初醒:原來整個日本民族的過去竟是在為一種荒誕虛幻的理想獻身,他的藝術理想也真如其名稱一樣毫無根基,虛浮於世。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是石黑一雄的最新短篇小說集,包括五個短篇,在這精雕細琢的5篇小說當中,作者著力探索愛、音樂和時光的流逝。從義大利的比薩店到瑪律文山倫敦的一處公寓,再到奢華的好萊塢酒店,而我們邂逅的人物則從年輕的夢想家到咖啡館音樂家,再到過氣的明星…… 溫柔、私密而又機智,這一闋五重奏有個揮之不去的主題:即便年華老去,情感倍加掙扎、年輕時的希望逐漸破滅,仍拼命想抓住人生那點浪漫的感覺。

《遠山淡影》

這是一段迷霧重重、亦真亦幻的回憶。戰後長崎,一對飽受磨難的母女渴望安定與新生,卻始終走不出戰亂的陰影與心魔。劇終,憶者剝去偽裝,悲情滿篇。《遠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技驚文壇的處女作,一部問世30年仍在不斷重印的名著。其“感傷與反諷”的融合、平衡令人猶記。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

一鍵關注暴娛(baoyu_18)頭條號。

他揭示了我們與世界之間虛幻聯繫下的深淵。”而《別讓我走》這部日劇以為人們提供器官移植的克隆人為主角,說一個向死而生的故事。

石黑一雄是一位日裔英國人,寫的小說以回憶為主。他的作品主要寫的是戰後日本的各種社會現象,小說當中通過主人公的普通身份,來透過點點滴滴反映各個時期的社會現實。

石黑一雄也是一位低產而注重精度的作家,從他的第一部小說問世,就一直獲獎,可謂是寫出一部就能獲得歐洲或者美國的文學獎。

石黑一雄於1954年出生在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民英國,從小受到了英國文化的強烈薰陶。

年輕時的石黑一雄

所以石黑一雄對如今的日本並不瞭解,但因為兒時對日本有著模糊的印象,所以形成了區別于其他英國作家的“無根情結”,以獨特的視角表達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石黑一雄的長篇小說《上海孤兒》(When We Were Orphans)2002年在中國大陸出版,講述一個生活在上海的英國少年,在父母離奇失蹤後,無奈返回英國。

在多年後,這位英國少年成為一名大偵探,決定回來調查父母的失蹤事件。當大偵探發現了失蹤的真相後,才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和自己的渺小。

石黑一雄似乎對“舊日時光”以及“記憶”這些主題非常著迷。也許是因為他自小在英國長大,那時的英國已經沒有了昔日大不列顛帝國的光彩。

在他看來,之所以許多人對這些舊時的歷史和時光還保持迷戀,是因為舊時光能讓人感覺舒服,但實際上,“這些‘舒適’及它所代表的英國舊式的等級制度等等,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2010年電影《別讓我走》劇照

石黑一雄更喜歡人們稱他為“國際作家”,他關注的是國際讀者關心的主題。

因此,在描繪人物時,他從不借助於他們所穿的衣服或消費的商標名稱,他認為這類情節除了狹窄圈子內的讀者外,對其他人毫無意義。

他小說中的日本元素,只是一抹淡淡的背景,完全不涉及日本文化隱晦難解的一面,盡力排除用異國情調吸引讀者的做法。

石黑一雄的小說在日本很受歡迎,但並不因為他的日裔身份。

村上春樹認為: “部分是因為它們是了不起的小說,但也因為我們在他的小說中發現了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村上並不關心石黑一雄是日本人或是英國人甚至是火星人。他舉例說,日本讀者對他的以英國為背景的《長日留痕》非常熟悉。村上認為,小說中的背景可以置換,“地點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時間可以是任何時間。”

從石黑一雄的第一部作品到現在,他的作品並不算多,但部部都是精品,幾乎每一部都獲得了大獎,他本人甚至還獲得了大英帝國勳章。他還有一幅肖像曾被掛于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內。柴契爾夫人執政時代,日本天皇訪問英國,他曾受邀出席國宴。

隨著他的寫作技巧的提升,石黑一雄也寫出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長日留痕》、科幻作品《別讓我走》等等。

電影版《長日留痕》

陪跑冠軍村上春樹

石黑一雄在之前接受採訪時,曾說過村上春樹是他“最感興趣的作家之一”,理由是“他是超越國家的作家,象徵著現代文學中很引人注目的部分。世界上的人就算是對日本文化沒有興趣,也能夠讀懂村上春樹”。

不過,石黑一雄的“加冕”,使得村上春樹又雙叒叕成了陪跑。

村上春樹

自從2006年憑藉《海邊的卡夫卡》獲得有“諾獎前奏”之稱的卡夫卡文學獎後,人們就總是把村上春樹和諾貝爾文學獎捆綁在一起,村上春樹連續12年排在各大博彩公司賠率表前端。

但是“年年歲歲村上在,歲歲年年人不同。”

村上春樹的作品可說膾炙人口,且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其作品被譯為多國語言銷售,更是火爆中國全國。

自1989年中國海洋大學林少華教授首譯《挪威的森林》開始,迄今為止在中國已出版了近30部作品。

讀者們對作品評價很高,例如:作品簡潔優美而又充滿幽默感,給讀者提供了一個享受孤獨、空虛及寂寞的生活方式。不拘泥于日本文學所特有的悲愴感和壓抑感,洋溢著一種清純而透明的感覺等等。

為什麼68歲的村上春樹跟諾獎這麼沒緣分?

日本評論家小谷野先生認為諾貝爾文學獎與政治立場有關係,他說:“諾貝爾獎委員會,稍微有一點左傾思想”。日本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都是表現出和平主義思想後才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

此外,品牌的高曝光度反而成了他的負資產。評委想表現自己的獨特眼光和品味:上榜作家爆冷門的多,而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少。

互聯網時代,一切消費變得速食化,文學越來越象牙塔化,似乎成了精英小眾的文化,但與大多數獲得諾獎的作家相比,村上春樹都取得了世俗上的巨大成功,他作品銷量動輒上千萬冊。

所以最常見的現象是諾獎成了銷量的催化劑,而通過銷量來評判作品顯然無法體現諾獎的高大上。村上春樹更像一個大眾品牌,並非奢侈品,對於諾獎評委來說,少了點滄海遺珠的味道。

村上春樹是個跑步愛好者,並且曾經是個大煙鬼的他,靠跑步戒了煙。1982年秋,33歲的村上開始跑步。1991年,村上春樹用3小時27分跑了自己的馬拉松最佳成績。村上在北海道跑過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2004年村上總結已跑了6次波士頓馬拉松和3次紐約馬拉松。

村上春樹有個作品為《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由此看來村上還會一路陪跑下去。

文學即人學,“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村上春樹有句名言:“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石黑一雄的問鼎,似乎會再次加長村上春樹的陪跑時間。

本文部分資料綜合自網路

石黑一雄作品回顧

《被掩埋的巨人》

《被掩埋的巨人》是石黑一雄10年來首部長篇小說。這部被媒體贊為“顛覆西方奇幻文學既定模式”的小說一出版就得到了各方好評。 《被掩埋的巨人》創作過程花費了整整10年時間。

《被掩埋的巨人》故事發生在西元500年前後,亞瑟王時代的不列顛,那是一段我們知之甚少的歷史時期。小說講述一對年邁的夫妻希望尋回他們失落記憶的經歷,與此同時他們和他們的鄰居卻似乎全都染上了一種群體性的失憶症。 男女主人公艾可索和比特麗絲獲准離開他們生活的村落,踏上了路途,一路上先後遇到了一群嗜血的精靈:一頭曾經兇殘無比、如今年老體衰的巨龍;一位充滿激情、胸懷復仇烈火的武士;還有一名倔強的船夫,將旅人們渡往伊甸園般的神奇樂土。很快,他們從垂垂老矣的高文爵士(就是《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中的那位高文)口中得知,巨龍那附了魔的吐息就是這記憶迷亂的源頭。

《無可慰藉》

小說描寫一位鋼琴演奏家在一座謎樣的城市裡所經歷的謎樣的幾天。他忽而是旁觀者,忽而又被捲入其中,所見之人無不一往情深卻又執迷不悟;所遇之事無不怪異荒誕,充滿變數。 在這座人心為怪誕的藝術價值觀所左右的城市裡,在努力尋找夢境出口,為這一切尋求解釋的過程中,他漸漸意識到自己正面臨人生最為嚴酷的一場演奏。 這是“一部比較奇特的、非直接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自稱要“造成一個徹底的突破”。

《浮世畫家》

《浮世畫家》同樣以主人公的會議為基調,以非凡的小說技巧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回憶與思考,寫作筆法含蓄委婉,耐人尋味。 主人公曾是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隨著二戰日本的戰敗,他才恍若大夢初醒:原來整個日本民族的過去竟是在為一種荒誕虛幻的理想獻身,他的藝術理想也真如其名稱一樣毫無根基,虛浮於世。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是石黑一雄的最新短篇小說集,包括五個短篇,在這精雕細琢的5篇小說當中,作者著力探索愛、音樂和時光的流逝。從義大利的比薩店到瑪律文山倫敦的一處公寓,再到奢華的好萊塢酒店,而我們邂逅的人物則從年輕的夢想家到咖啡館音樂家,再到過氣的明星…… 溫柔、私密而又機智,這一闋五重奏有個揮之不去的主題:即便年華老去,情感倍加掙扎、年輕時的希望逐漸破滅,仍拼命想抓住人生那點浪漫的感覺。

《遠山淡影》

這是一段迷霧重重、亦真亦幻的回憶。戰後長崎,一對飽受磨難的母女渴望安定與新生,卻始終走不出戰亂的陰影與心魔。劇終,憶者剝去偽裝,悲情滿篇。《遠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技驚文壇的處女作,一部問世30年仍在不斷重印的名著。其“感傷與反諷”的融合、平衡令人猶記。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

一鍵關注暴娛(baoyu_18)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