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花鼓戲後繼乏人,80歲患癌老人盛裝登臺表演,感動人心

烏鎮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騷客喜歡去的地方, 未去過的人想像著, 在煙雨迷蒙的天氣裡, 撐著一把油紙傘, 走在青石小巷中, 不經意的擦肩而過, 書寫一段動人愛情故事。

說到烏鎮, 人們不經意被它的內涵吸引, 還有那傳承了200多年的花鼓戲, 如今花鼓戲後繼乏人, 但是總有愛得深沉的人不離不棄。

今年已經81歲的曲奶奶一生坎坷, 18歲開始學習的她青春靚麗, 她熱愛戲曲, 卻有“戲臺柱子”淪為工廠飯堂幫工,

直到66歲才得以重回戲臺。

每次上臺演戲前, 曲奶奶都要細細的描眉化妝, 過程耗時長, 但是曲奶奶依然耐心的畫著戲妝, 與享受在戲臺上表演時一樣, 曲奶奶很享受化妝的過程, 曲奶奶說:化妝時內心很平靜, 也很莊嚴, 唱戲不得有任何的馬虎,

一旦粗心出錯, 整場戲就廢了, 而戲妝也一樣, 這是一件很莊重的事。

曲奶奶時常跟人們說起以前唱戲的盛況, 以前沒有電視, 用電燈的人家也少之又少, 以前整個戲團子一個村一個村的去表演, 走到哪裡都可以聽到人們奔相走告,

戲團子要來表演了, 每次表演的時候都是座無虛席, 有些沒地方坐的就站著看, 場面真的很熱鬧。 圖為曲奶奶在給自己描紅唇

只是後臺有了電視, 節目也越來越豐富了, 就很少人願意聽戲曲了。 曲奶奶說:戲曲是一項傳統文化, 自己也愛戲曲愛了那麼多年,

已經融進骨髓裡了, 實在割捨不下了, 每次站在戲臺上, 感覺自己又年輕了

每次一站在戲臺上, 曲奶奶佝僂的背脊也挺得筆直, 唱念做打已無法一氣呵成, 然而她用聲音委婉的講述這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講述著那曾經的年代裡我們都沒經歷過的事情。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靜心去聆聽,只不過是偶爾的駐足聽聽,不懂,就走開了,或者年輕人拍張照片發下朋友圈,證明自己有在聽戲,故作高雅罷了。但是這並不影響曲奶奶用心的去表演,不管台下有沒有人聽,有沒有用心聽

如今,這個戲臺都是靠一群七八十歲的老人撐著,後繼乏人一直是他們的心病。花鼓戲已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文化的積澱,作為花鼓戲深沉的愛好者、老師,花鼓戲的文化沒有得以很好的發揚下去,這是一件多麼揪心的事。

時光如箭,日月如梭,牆上的照片是曲奶奶年輕的時候拍的,每次看到牆上的照片,曲奶奶都覺得歲月真的不饒人,轉眼間自己已經垂垂老矣。活了八十多年,曲奶奶已經不會再感歎生命苦短,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見到花鼓戲被更多的人學會,傳承下去

曲奶奶給大家拿出自己的證書,證書頒發好幾年了,但依然被曲奶奶保存得非常的好,宛若新的。

十年前,曲奶奶就被診出患有直腸癌,術後6個月就重回戲臺表演,一直靠吃藥控制,只是上半年曲奶奶又患上了紅瘡狼斑,只能靠藥物治療。

人生短暫,或充實或碌碌無為。看到曲奶奶因為花鼓戲後繼乏人而憂心,突然想起一句話:為什麼你的眼常含淚水,因為愛得深沉。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靜心去聆聽,只不過是偶爾的駐足聽聽,不懂,就走開了,或者年輕人拍張照片發下朋友圈,證明自己有在聽戲,故作高雅罷了。但是這並不影響曲奶奶用心的去表演,不管台下有沒有人聽,有沒有用心聽

如今,這個戲臺都是靠一群七八十歲的老人撐著,後繼乏人一直是他們的心病。花鼓戲已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文化的積澱,作為花鼓戲深沉的愛好者、老師,花鼓戲的文化沒有得以很好的發揚下去,這是一件多麼揪心的事。

時光如箭,日月如梭,牆上的照片是曲奶奶年輕的時候拍的,每次看到牆上的照片,曲奶奶都覺得歲月真的不饒人,轉眼間自己已經垂垂老矣。活了八十多年,曲奶奶已經不會再感歎生命苦短,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見到花鼓戲被更多的人學會,傳承下去

曲奶奶給大家拿出自己的證書,證書頒發好幾年了,但依然被曲奶奶保存得非常的好,宛若新的。

十年前,曲奶奶就被診出患有直腸癌,術後6個月就重回戲臺表演,一直靠吃藥控制,只是上半年曲奶奶又患上了紅瘡狼斑,只能靠藥物治療。

人生短暫,或充實或碌碌無為。看到曲奶奶因為花鼓戲後繼乏人而憂心,突然想起一句話:為什麼你的眼常含淚水,因為愛得深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