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紅樓夢》中薛蟠“春☆禁☆宮圖”的秘密

薛蟠雖然是個欺男霸女的紈絝子弟, 但他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就連他寫的歪詩, 被稱作薛蟠詩, 或薛蟠體, 被後世津津樂道。 他身上鬧的笑話不少, 最有名的笑話, 就是因為把春宮圖的作者唐寅, 認作庚黃。 關於春宮圖, 前面在解讀薛寶釵時, 揭秘繡春囊案時就特別提到了。 根據吳本, 那個上面繡有春宮圖的繡春囊, 是薛蟠買來, 被薛寶釵偷偷放在園子裡的石頭上, 被傻大姐撿到, 而引發抄檢風波。

所以《紅樓夢》寫春宮圖, 絕不僅僅為了表現薛蟠的荒淫, 寫庚黃的笑話, 也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薛蟠的不學無術,

作者不盡之意似乎在文外。

在《紅樓夢》第二十六回 “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因發幽情”有一個古怪而著名的情節, 講的是呆霸王薛蟠讓小廝冒充賈政, 把寶玉騙到牆角, 然後一段對話, 因寫字畫畫之說, 提醒了薛蟠得到的“春宮”圖, 文本內容如下:

薛蟠笑道:“你提畫兒, 我才想起來。 昨兒我看人家一張春宮, 畫的著實好。 上面還有許多的字, 也沒細看, 只看落的款, 是‘庚黃’畫的。 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寶玉聽說, 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畫也都見過些, 那裡有個‘庚黃’?”想了半天, 不覺笑將起來, 命人取過筆來, 在手心裡寫了兩個字, 又問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黃’?”薛蟠道:“怎麼看不真!”寶玉將手一撒, 與他看道:“別是這兩字罷?其實與‘庚黃’相去不遠。 ”眾人都看時, 原來是“唐寅”兩個字, 都笑道:“想必是這兩字, 大爺一時眼花了也未可知。 ”薛蟠只覺沒意思, 笑道:“誰知他‘糖銀’‘果銀’的。 ”

這段故事, 很多人讀至此處, 只覺刻畫薛蟠入骨三分, 形象生動, 然後心下一笑略過, 並不知道作者設置這段古怪的情節,

反復說這“庚黃”、“唐寅”, 有著血淚的記憶, 小說“字字看來皆是血”, 為此情節一笑者, 作踐了《石頭記》作者之苦心。

其實這段故事, 是有著出處的, 明末清初的文人褚人獲, 在他的《堅瓠三集·卷四·衡山圖記》有著這段類似情節記載:

文衡山生年與靈均同。 因取“唯庚寅吾以降”句為圖書。

有一守自北方來。 聞知衡山善畫。 因問人曰:“文先生前更有善畫過之者乎?”或以“唐伯虎!”對。 又問:“伯虎何名?”曰:“唐寅。 ”守即躍起曰:“文先生屈已尊人如此!”人問何故, 曰:“吾見文先生圖書曰:'唯唐寅吾以降'。 ”聞者噴飯。

這段話大致意思是: 文征明(1470-1559, 號衡山居士)與靈均(屈原)生年(天干地支)相同, 所以用“我與屈原都是庚寅年生”的句子做題字。 有一北方來的太守, 聽說文征明善畫, 於是問人:“文先生之前還有更擅畫的人嗎?”, 有人回:“唐伯虎。 ”以對, 他又問:“伯虎名字是什麼?”, 回答:“唐寅。 ”, 太守“噔”地跳起說道:“這就對了, 文先生竟然屈尊與此人這般地步!”人問何故, 他說:“我見文先生的畫上寫著‘我唯一承認比不上的是唐寅’”眾人人聽了,

“噗~”地一聲大笑, 滿地噴飯。

其實在明末清初的這個民間段子, 被作者巧妙改裝在《石頭記》(《紅樓夢》)中, 不是為取悅讀者, 而是要表達, “庚寅”二字, 《石頭記》作者既不是要說“唐寅”, 也不是要說“庚黃”, 而是在組合中曲折表達與當時段子中的“庚寅”, 同時, 在錯綜的字形組合遊戲裡, 又透露一個“廣”字。

再清朝,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只要把“廣”與“庚寅”放在一起,沒有人不聯想“庚寅之劫”的廣州屠城!

又透露一個“廣”字。

再清朝,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只要把“廣”與“庚寅”放在一起,沒有人不聯想“庚寅之劫”的廣州屠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