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林一平:書攤 書友

有人說, 新書如兀客, 舊書似老友, 或別開生面, 或心照不宣, 其間樂趣, 一言難盡。 我是被小城幾位教師界的鐵杆書迷帶入藏書圈的,

從此, 書友雅集, 逢集必到, 喝茶聊書, 樂趣無窮。 看書也就從用轉向了玩。

書友們起步早, 自然就有許多珍藏本, 令我這個書癡很是仰慕, 於是, 也學著去舊書市場、舊書攤淘書。 不經意間發現了一處“出書”的地方, 這就成了假日和工作之餘經常光顧的地方。

這是古城的一條極不起眼的小巷, 原先大概有一口池塘, 一條泥濘小路, 因為低窪, 這一片田地也就被稱作“爛田”, 後來城市擴大, 路名改動了下就變成“藍天路”。

在小巷盡頭, 臨街小屋, 經營著一間小書屋。 書屋的主人是一對四十歲左右的夫婦, 男主人名叫周克根, 永豐三江村人, 既租書也賣書。 書屋狹小, 放下三個書架後, 就只剩下不到半平方米空隙, 兩個人就無法轉身。 男主人喜歡書,

就從別人手中轉手了一批舊書, 辦起了這個出租書屋, 妻子主內, 坐鎮守攤, 為了節省開支, 自己就經常上街收購舊書, 以補充更替。

因此, 這裡也就經常有“奇跡”出現, 好多家庭因為各種原因, 把家裡藏書當廢品賣出。 我的一位書友今年就在這裡買到過民國版畢修勺翻譯的左拉小說集, 並且有譯者的簽名。 畢修勺(1902-1992), 筆名碧波。 為我市永豐更樓村人, 回浦中學畢業。 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 曾任上海勞動大學、立達學院教師, 上海《革命週報》《掃蕩報》總編輯。 解放後, 歷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畢修勺畢生致力於法國文學大師左拉作品的譯介。 我們當地報刊也時有文章談起這個不起眼的小書屋,

以至於影響到周圍縣市。 經常駐足書屋, 也就結識了幾位極為難得的讀書人。

小任, 小夥子大概三十五六歲, 機械廠職工。 他經常穿著一件老式的夾克衫, 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在小書屋見上一面, 他很少買書, 只是翻翻看看, 主要收集的是當地地方風俗方面的書籍。 也許是經濟困難, 好幾次我看到他和老闆娘為一本鍾情的書討價還價。 他跟我說:“我就是喜歡讀書。 ”他還得意地跟我說起自己為當地一為民間藝術愛好者收集過謎語, 出了一本書。 從他的笑容中我讀出了一種因為讀書而幸福的滿足, 這是一種因為心靈的富足而外顯的歡愉, 特別真誠純樸。

小張, 菜小販, 年紀大約40歲。 小張來的時候都會騎著一輛老式鳳凰牌自行車,

車後有一隻包裝帶編織的方形大籮筐, 筐裡插著桿秤, 自行車就靠在書屋的牆邊, 然後進屋看書。 他跟小任不同, 話比較多, 經常跟我講起他看到的一些珍貴的書, 不過自己手頭沒有, 一打聽他住處, 我就知道了, 原來他就住我朋友家邊上, 經常到我朋友家玩, 自然也就瞭解了許多書籍方面的知識。 小張就有一種生意人的精明, 他主要是來撿漏, 發現有什麼好書, 或者有收藏價值被人當廢品賣的, 他就會出手買。 因為, 賣完菜後, 時間往往是晚上七八點鐘, 他妻子經常來電話催他吃飯, 他說:“在書店看書。 ”他妻子就不再催了, 他在書屋大約呆一個小時左右才回家吃飯。

老羅, 木匠, 年齡大概七十二三歲。 老羅,

退休前是城關木器廠工人。 木器廠經營不善早就停產了, 幸虧廠房還可以出租, 工人們勉強還可以領到微薄的退休金。 老羅面色紅潤, 腰板筆直, 大嗓門, 人沒到聲音先到。 他一到, 不管人們願不願意聽, 反復不停講的就兩主題, 一是養生, 二是幹部腐敗。 有時我們沒顧著聽, 他會拍一下你的肩膀, 然後再跟你說。 老羅家境應該是不錯的, 出手也不怎麼考慮, 買的書主要是養生類和歷史類。 有書的地方儘管簡陋, 但也很美。 文字對每個人都很公平, 每個人從不同書中都可以找到對應者, 進而進行心靈平等對話, 他們不會嫌棄你的地位、修養、見識, 因為你是他們的朋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