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長壽泰斗畢生心血之所在 太極宗師鞠躬盡瘁之作《太極拳之研究》套裝2冊 吳圖南太極功+太極拳概論|好書推薦

《太極拳之研究:吳圖南太極功》

《太極拳之研究:太極拳概論》

內容提要

關於國術精粹太極拳的起源, 各界人士一直爭論不休。 吳圖南老先生為了正本清源,

親自查閱了大量資料, 並進行民間走訪, 終於理清了太極拳的來龍去脈, 分清了太極拳的支派源流。 首次公開吳圖南老先生從養生到養心的養生秘訣, 還有吳老親身示範瀕於失傳的楊少侯太極用架, 這些照片彌足珍貴, 張張經典。

作者簡介

吳圖南:(1885—1989)原名烏拉布, 蒙古族。

吳圖南老先生是中華武術瑰寶太極拳之集大成者, 師從楊少侯、吳鑒泉等名家, 深得太極拳之精髓。 他一生致力於太極拳的科學化、實用化和普及化, 是武術走向世界的宣導者, 並將太極養生與技擊融合, 成為百歲高齡的太極拳泰斗。

此外, 吳圖南老先生博學多才、治學嚴謹, 還精通考古、文史、心理學、醫學和英、法語等。

著有《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太極劍》《國術概論》等。

馬有清:(1928—2012)吳圖南嫡傳入室弟子, 著名太極拳家。

馬有清先生自幼隨祖父習武, 1958年起師從楊禹廷、奇雲和尚等一眾名家, 盡得真傳。 1962年拜入吳圖南門下, 成為其嫡傳入室弟子。 馬有清曾任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第一屆委員會成員, 參與擬寫世界上第一部太極拳推手競技規則——《太極拳推手競賽規則》, 為太極拳的發展和推廣立下汗馬功勞。

著有《太極拳動作規範》《程式八卦掌》《武術詞語彙編》《奇雲大悲拳》等。

《太極拳之研究:吳圖南太極功》本書首次曝光吳圖南老先生珍藏一生的清古譜《太極功》, 為太極拳正本清源, 尋根覓祖。 在本書中, 馬有清親自示範了吳圖南口傳心授的太極拳法, 從此, 太極拳正宗大白于天下, 人人皆可修煉。 太極拳源遠流長, 其中各位先師造詣極深, 本書也特別收錄先師們的成就, 以弘揚中化國術太極拳。

目錄

第一部分 吳圖南太極功論

1.1太極功小序

1.2太極功松功論

1.3太極功氣功論(宗氣論)

第二部分 吳圖南嫡傳太極功法之解說

2.1 太極功松功

2.2 太極功勢功

2.3 太極功樁勁功

第三部分 世傳《太極功》古譜

3.1吳圖南珍藏古譜《太極功》本末說明

3.2太極功全文及古譜照片

第四部分 太極功歷代先師之造詣

造詣

《太極拳概論》三大看點

一、搜集“太極拳的泰斗, 武術界之壽星”——吳圖南老先生的口述及研究文章,

理清太極拳的始末真相, 為天下太極正本清源。

二、百歲老壽星的養生秘術首次公開, 保健與傳統技擊完美融合。

三、特別收錄吳老親身示範瀕於失傳的楊少侯用架照片, 真容再現, 彌足珍貴。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中國近代太極拳傳遞世系簡表

前言

第一部分

1.1源流

傳抄宋氏譜, 拜訪宋書銘

宋遠橋等七人跟張三豐學太極拳

太極拳最早記載始于南北朝

張三豐得火龍真人之傳

張三豐是太極拳的中興者

王宗岳--蔣發--陳家溝陳長興

楊露蟬勤奮盡得拳術奧秘

附錄: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1.2軼聞

楊露蟬因病入功房 受慫恿失手斃和尚

父子初進京, 張家教家館

漪貝勒請老師, 攝政王調紛爭

楊露蟬神機營獻技 楊班侯端王府克敵

端王府花園比大槍 漪貝勒設宴息風波

父子教拳三府輪流轉 漢滿蒙護衛齊拜師

溥侗(溥西園)拳劇稱雙絕 四王府張家後人敘舊

寫武術史要客觀地保存歷史的真實性

1.3調研

訪問陳家溝,陳鑫做介紹

遇到蔣發教的太極拳傳人

陳鑫發奮著陳氏太極拳圖說

兩個陳王庭錯把功名換

悶來時造拳,造的不一定是太極拳

太極拳研究會議,陳發科自認列席

抽絲勁,不通文理

第二部分 吳圖南太極養生論

2.1長壽

推遲衰老是研究長壽的關鍵

我本身就是這個學說的試驗品

要補充身體消耗講究飲食

談談太極拳的氣

注意存神和心情舒暢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莫過於練太極拳

2.2體療

練太極拳必須在傳授中悉心揣摩

用中指(第三指)引導練心臟

用食指(第二指)引導練肝臟

用姆指(大指)引導練脾胃

用無名指(第四指)引導練肺臟

用小指(第五指)引導練腎臟

用呼吸調節內臟的平衡

練太極拳能穩定情緒陶冶性情

2.3問答

第三部分 吳圖南先生拳論精選

3.1太極拳

3.2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

3.3太極劍

淩空勁歌

第四部分 軼拳新呈--楊少侯的太極拳用架(快架、小架)

4.1例 言

4.2目 次

4.3太極拳用架

4.4太極拳用架姿勢說明

精彩導讀

予幼而多病,先大父子明公嘗以不能長成為憂。今予已虛度98歲矣!(農曆1885年正月廿三日生)。足以慰先大父于地下!然予身體健壯悉如青年,其故何哉?由於研習太極拳使然也。

前曾著有《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太極劍》《弓矢概論》《國術概論》《重訂日用百科全書》等著作,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風行海內,備受歡迎。

近接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函請再有所著述,以先睹為快,予因工作太忙,且太極拳為予業於愛好,並非以此為職業,故不暇及此。

故商之予之門生馬君有清,將予數十年來之有關養生長壽與太極拳之報告,以及日常講授之資料,融會貫通,陸續整理,分期出版,以滿足太極拳愛好者之希望,亦一快事也。

馬君有清天資英挺,才氣過人,從予研習太極拳近三十年,造詣頗深,予教以編著之法:“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以至理。”方能實事求是。有清頗以為然。以後出版,將以吳述馬編之方式行之,以少費予之精力也。是為序。

1983年歲次癸亥正月二十三日

吳圖南序于北京萬安別墅

自 序

由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講授、余編著的《太極拳之研究》,自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發行以來,暢銷海內外。吳圖南先生一生著述很多,不少書籍至今仍在各地銷售,是研習武術太極拳的重要讀物。究其原因是:吳圖南先生既有正宗的傳統功法,又有淵博的古今學識,他身懷精湛的武術絕技,又是長壽。這種造詣,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不愧是太極拳的泰斗、武林傑出的壽星。他的學說和絕技對太極拳的宏揚和發展,已經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著述,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同時也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餘在《太極拳之研究?源流篇》裡,記述了吳圖南先生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發現和珍藏古譜《太極功》,即《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的經過。這本譜是明初(1368)宋遠橋所記,由宋氏後人于清初(1644)所錄的手抄本。此事為當時京師體育研究社的許禹生所知,吳圖南先生遂抄寫了六本,分贈許禹生、吳鑒泉、楊少侯、劉恩綬、劉彩臣、紀子修諸名家每人一本。自此《太極功》即《宋譜》始宣露於世。1916年袁世凱稱帝時,有手下幕僚宋書銘者,精研易理,擅太極拳。自言是明初時宋遠橋十七世孫,其所練之太極拳名“三世七“,以共有三十七勢而命名。其時許禹生、吳鑒泉、紀子修、劉恩綬、劉彩臣等諸名師,正宣導太極拳于京師,功技皆冠于時。聞宋氏名,相與訪謁。與宋推手,皆隨其所指而跌,奔騰其腕下,莫能自持。宋氏一舉手,則擲於尋丈之外。於是,紀、吳、許、劉等諸師,皆叩首稱弟子,從學于宋。時吳圖南先生曾攜自己之《太極功》譜訪宋氏並請教。宋出示家傳譜亦名《太極功》,全名為《宋遠橋太極功源流支派論》,與吳圖南先生所藏之譜,僅於標題處不同,其餘正文完全一致,證明古譜《太極功》確系明時宋遠橋所記載。

文革前余在吳圖南先生家曾看過古譜《太極功》,由於年代久遠,該譜的每篇文字都剝落成堆,幸每頁中間有襯紙相隔,否則全部散亂矣。文革後吳圖南先生尋名技師精心修裱,幸有民國初年傳抄本相對照,得以修復原貌。今吳圖南先生已仙逝,臨終前將古譜《太極功》傳與餘珍藏。當前對於太極拳的源流問題,仍存在不同說法。為正本清源,今將古譜《太極功》清初手抄本影像刊出,供太極拳同道研習參考之用。這也是吳圖南先生生前之夙願也。

在《太極拳之研究?自敘篇》裡,吳圖南先生講述了他學練太極拳和太極功的經過。他說:“練功苦難挨,曾經想自殺。”吳圖南先生的功法,多得自楊少侯先師,少侯先師七歲從祖父楊露蟬、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學練太極拳,功屬上乘。文獻記載中講到楊班侯、楊健侯自幼追隨父親楊露蟬學習太極拳,其父嚴厲,終日督促,不間寒暑,孜孜苦練,不使少怠。二人且受鞭撻,以致身心疲敝,不得勝任,幾至逃亡及吊頸自殺。幸被發覺,未果,卒成大名。吳圖南先生說:“幾代人所練的,不完全是柔柔韌韌的太極拳套路,而是苦不能受的太極功。可惜的是知之者稀而已。”

中國傳統的各家拳術,大多都有“功法”的訓練,並以基本功做為築基和致用的根本大法。故傳統拳術,以套路為“衣”,以功為“法根”。太極拳亦有功法,簡要言之,太極功有勢功、樁功、勁功、松功、氣功等多種功法。這些功法不見於經典文字之中,蓋為口傳心授之學,必須由老師親傳給入室弟子。太極功因為知之者稀,又苦不能受,瀕於失傳。吳圖南先生蒙楊少侯先師垂愛,授予楊家之絕學。余又有幸得吳圖南恩師之真傳,實為余終生之幸也。

拳友點評

書中最珍貴的是吳圖南先生得到的《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一文,此文對太極拳歷史及流傳流派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當年金庸先生當是根據此構思了《倚天屠龍記》一書。金庸的武俠書中亦多有對武當、太極內家功法的描述。如《書劍恩仇錄》著重武當武功。這些據說和當年太極拳傳人到香港傳播太極拳、太極拳譜公諸於世等活動所產生的影響有關。對武學愛好者、太極拳研究者而言,此書當學之,收藏之。

太極拳的經典之做,值得一讀。

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刷都很精美,內容也很豐富實用,較全面地記載了吳圖南老先生的太極心得,對初學者修煉太極拳有很大幫助。

該書作者隨吳圖南先生習練太極拳40餘年,書中除了全面展示吳圖南先生的三世七太極拳、玄玄刀、乾坤劍等功技外,同時記述了先生太極內功修煉、太極松功練法、九宮步練法等不傳之秘,以及先生口述的習拳心得,相信對廣大太極拳習練者向更高層次進階益處頗多。值得收藏。

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相結合。人體的經絡系統不僅具有聯絡作用、運輸作用和感應傳導作用,同時,它還能夠保持人體各部位機能活動的平衡與協調。陳王廷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依靠經絡的平衡與協調作用對身體的各部位進行靈活調節,變幻虛實,以虛誘敵,引實落空,避其實而擊其虛,從而克敵制勝。

楊露蟬神機營獻技 楊班侯端王府克敵

端王府花園比大槍 漪貝勒設宴息風波

父子教拳三府輪流轉 漢滿蒙護衛齊拜師

溥侗(溥西園)拳劇稱雙絕 四王府張家後人敘舊

寫武術史要客觀地保存歷史的真實性

1.3調研

訪問陳家溝,陳鑫做介紹

遇到蔣發教的太極拳傳人

陳鑫發奮著陳氏太極拳圖說

兩個陳王庭錯把功名換

悶來時造拳,造的不一定是太極拳

太極拳研究會議,陳發科自認列席

抽絲勁,不通文理

第二部分 吳圖南太極養生論

2.1長壽

推遲衰老是研究長壽的關鍵

我本身就是這個學說的試驗品

要補充身體消耗講究飲食

談談太極拳的氣

注意存神和心情舒暢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莫過於練太極拳

2.2體療

練太極拳必須在傳授中悉心揣摩

用中指(第三指)引導練心臟

用食指(第二指)引導練肝臟

用姆指(大指)引導練脾胃

用無名指(第四指)引導練肺臟

用小指(第五指)引導練腎臟

用呼吸調節內臟的平衡

練太極拳能穩定情緒陶冶性情

2.3問答

第三部分 吳圖南先生拳論精選

3.1太極拳

3.2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

3.3太極劍

淩空勁歌

第四部分 軼拳新呈--楊少侯的太極拳用架(快架、小架)

4.1例 言

4.2目 次

4.3太極拳用架

4.4太極拳用架姿勢說明

精彩導讀

予幼而多病,先大父子明公嘗以不能長成為憂。今予已虛度98歲矣!(農曆1885年正月廿三日生)。足以慰先大父于地下!然予身體健壯悉如青年,其故何哉?由於研習太極拳使然也。

前曾著有《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太極劍》《弓矢概論》《國術概論》《重訂日用百科全書》等著作,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風行海內,備受歡迎。

近接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函請再有所著述,以先睹為快,予因工作太忙,且太極拳為予業於愛好,並非以此為職業,故不暇及此。

故商之予之門生馬君有清,將予數十年來之有關養生長壽與太極拳之報告,以及日常講授之資料,融會貫通,陸續整理,分期出版,以滿足太極拳愛好者之希望,亦一快事也。

馬君有清天資英挺,才氣過人,從予研習太極拳近三十年,造詣頗深,予教以編著之法:“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以至理。”方能實事求是。有清頗以為然。以後出版,將以吳述馬編之方式行之,以少費予之精力也。是為序。

1983年歲次癸亥正月二十三日

吳圖南序于北京萬安別墅

自 序

由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講授、余編著的《太極拳之研究》,自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發行以來,暢銷海內外。吳圖南先生一生著述很多,不少書籍至今仍在各地銷售,是研習武術太極拳的重要讀物。究其原因是:吳圖南先生既有正宗的傳統功法,又有淵博的古今學識,他身懷精湛的武術絕技,又是長壽。這種造詣,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不愧是太極拳的泰斗、武林傑出的壽星。他的學說和絕技對太極拳的宏揚和發展,已經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著述,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同時也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餘在《太極拳之研究?源流篇》裡,記述了吳圖南先生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發現和珍藏古譜《太極功》,即《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的經過。這本譜是明初(1368)宋遠橋所記,由宋氏後人于清初(1644)所錄的手抄本。此事為當時京師體育研究社的許禹生所知,吳圖南先生遂抄寫了六本,分贈許禹生、吳鑒泉、楊少侯、劉恩綬、劉彩臣、紀子修諸名家每人一本。自此《太極功》即《宋譜》始宣露於世。1916年袁世凱稱帝時,有手下幕僚宋書銘者,精研易理,擅太極拳。自言是明初時宋遠橋十七世孫,其所練之太極拳名“三世七“,以共有三十七勢而命名。其時許禹生、吳鑒泉、紀子修、劉恩綬、劉彩臣等諸名師,正宣導太極拳于京師,功技皆冠于時。聞宋氏名,相與訪謁。與宋推手,皆隨其所指而跌,奔騰其腕下,莫能自持。宋氏一舉手,則擲於尋丈之外。於是,紀、吳、許、劉等諸師,皆叩首稱弟子,從學于宋。時吳圖南先生曾攜自己之《太極功》譜訪宋氏並請教。宋出示家傳譜亦名《太極功》,全名為《宋遠橋太極功源流支派論》,與吳圖南先生所藏之譜,僅於標題處不同,其餘正文完全一致,證明古譜《太極功》確系明時宋遠橋所記載。

文革前余在吳圖南先生家曾看過古譜《太極功》,由於年代久遠,該譜的每篇文字都剝落成堆,幸每頁中間有襯紙相隔,否則全部散亂矣。文革後吳圖南先生尋名技師精心修裱,幸有民國初年傳抄本相對照,得以修復原貌。今吳圖南先生已仙逝,臨終前將古譜《太極功》傳與餘珍藏。當前對於太極拳的源流問題,仍存在不同說法。為正本清源,今將古譜《太極功》清初手抄本影像刊出,供太極拳同道研習參考之用。這也是吳圖南先生生前之夙願也。

在《太極拳之研究?自敘篇》裡,吳圖南先生講述了他學練太極拳和太極功的經過。他說:“練功苦難挨,曾經想自殺。”吳圖南先生的功法,多得自楊少侯先師,少侯先師七歲從祖父楊露蟬、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學練太極拳,功屬上乘。文獻記載中講到楊班侯、楊健侯自幼追隨父親楊露蟬學習太極拳,其父嚴厲,終日督促,不間寒暑,孜孜苦練,不使少怠。二人且受鞭撻,以致身心疲敝,不得勝任,幾至逃亡及吊頸自殺。幸被發覺,未果,卒成大名。吳圖南先生說:“幾代人所練的,不完全是柔柔韌韌的太極拳套路,而是苦不能受的太極功。可惜的是知之者稀而已。”

中國傳統的各家拳術,大多都有“功法”的訓練,並以基本功做為築基和致用的根本大法。故傳統拳術,以套路為“衣”,以功為“法根”。太極拳亦有功法,簡要言之,太極功有勢功、樁功、勁功、松功、氣功等多種功法。這些功法不見於經典文字之中,蓋為口傳心授之學,必須由老師親傳給入室弟子。太極功因為知之者稀,又苦不能受,瀕於失傳。吳圖南先生蒙楊少侯先師垂愛,授予楊家之絕學。余又有幸得吳圖南恩師之真傳,實為余終生之幸也。

拳友點評

書中最珍貴的是吳圖南先生得到的《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一文,此文對太極拳歷史及流傳流派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當年金庸先生當是根據此構思了《倚天屠龍記》一書。金庸的武俠書中亦多有對武當、太極內家功法的描述。如《書劍恩仇錄》著重武當武功。這些據說和當年太極拳傳人到香港傳播太極拳、太極拳譜公諸於世等活動所產生的影響有關。對武學愛好者、太極拳研究者而言,此書當學之,收藏之。

太極拳的經典之做,值得一讀。

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刷都很精美,內容也很豐富實用,較全面地記載了吳圖南老先生的太極心得,對初學者修煉太極拳有很大幫助。

該書作者隨吳圖南先生習練太極拳40餘年,書中除了全面展示吳圖南先生的三世七太極拳、玄玄刀、乾坤劍等功技外,同時記述了先生太極內功修煉、太極松功練法、九宮步練法等不傳之秘,以及先生口述的習拳心得,相信對廣大太極拳習練者向更高層次進階益處頗多。值得收藏。

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相結合。人體的經絡系統不僅具有聯絡作用、運輸作用和感應傳導作用,同時,它還能夠保持人體各部位機能活動的平衡與協調。陳王廷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依靠經絡的平衡與協調作用對身體的各部位進行靈活調節,變幻虛實,以虛誘敵,引實落空,避其實而擊其虛,從而克敵制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