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美差距遠超想像 53家世界頂級企業揭秘

福布斯世界500強企業榜單通常被作為衡量一國國力強弱的指標之一, 最新的2017年榜單, 中國大陸包括香港在內有109家企業上榜, 僅次於美國的132家, 遠超排名第三的日本的51家。 這與中美兩國以及日本的經濟體量、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保持一致。

在福布斯500強名單中, 真正位於世界頂端的是53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 年營業收入1,000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國際匯率換算2016年全球僅61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 這些企業可謂富可敵國。

仔細分析這53家企業, 就會發現當今世界主要國家經濟支柱之所在,

中國與美國真正的差距有多大, 在何處。

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連續多年蟬聯世界營收第一, 與此同時美國還有3家零售企業進入營收千億美元俱樂部。 與美國不同, 中國線上下市場缺乏巨頭的情況下, 彎道超車發展出了世界第一的網購市場,

形成了一批如京東、阿裡巴巴等具備衝擊千億美元俱樂部的網路零售巨頭。

歐洲底蘊猶存

53家世界頂級企業分佈與500強的分佈比例大體一致, 但卻呈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 美國擁有22家千億美元企業, 占比超過40%優勢更大, 中國13家、日本5家、德國4家、法國3家、英國2家, 世界經濟排名前六的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共計49家, 其他國家僅占4家。

出人意料的是, 這剩下4家的分佈卻與其經濟體量並不相稱。 國內生產總值2016年排名世界第18位的荷蘭, 擁有兩家千億美元企業, 排名第11、19位的韓國、瑞士瓜分了最後兩家。 世界經濟排名僅次於前述六國, 體量與法國、英國接近的印度無一上榜。

先來看歐洲各國的千億美元企業。

英國兩家分別是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國法通保險公司, 法國3家是安盛集團(AXA)、道達爾公司和巴黎銀行, 荷蘭兩家是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和EXOR集團, 瑞士是嘉能可公司, 德國4家是大眾、戴姆勒、安聯保險和寶馬。 這12家公司包括3家石油公司、3家保險公司、1家銀行、1家大宗商品交易商和4家汽車公司, 金融與能源行業達7家, 可以看出這兩個行業就算是在發達國家也是大企業的集中地, 那些詬病中國國字頭石油、銀行企業大量進入世界500強的聲音可以休矣。

EXOR集團、大眾、戴姆勒、寶馬4家汽車公司的入選, 可以見出歐洲尤其是德國在世界製造業中的地位, 德國4家千億美元企業中3家為汽車公司。 荷蘭的EXOR集團名氣不彰, 但其旗下的菲亞特、克萊斯勒乃至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尤文圖斯俱樂部都名聲遠揚。

小小的瑞士能夠孕育出世界最大的商品貿易商嘉能可, 可見其底蘊。

再回到亞洲, 韓國是一個奇怪的國度或者說有些畸形, 僅三星一家千億美元公司, 卻排名第15位, 年營業額是幾乎是韓國經濟體量的10%。 日本的情況與德國有些類似, 5家千億美元企業中有3家汽車公司——豐田、日產、本田, 可看出日本製造的優勢所在, 毫無疑問與德國一樣汽車也是日本的支柱產業。 日本另外兩家千億美元公司分別是日本郵政和日本電報電話公司。

中美之爭

最後再看中美兩國。 美國22家包括, 兩家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龍, 6家與醫療相關的公司快捷藥方控股、CVS Health公司、聯合健康公司、康得樂公司、美源伯根公司、麥克森公司,

3家金融行業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摩根大通、房利美, 4家零售企業沃爾瑪、沃博聯、好市多、克羅格集團, 3家製造業公司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通用電氣, 2家電信公司Verizon和AT&T, 以及兩家高科技公司亞馬遜和蘋果。

從行業分佈來看, 美國22家企業分佈在6個大的行業, 是世界上行最多的, 這就是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的底蘊所在。 美國入選公司最多的行業是與醫療相關的行業, 這一點有些出人意料, 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醫療行業之龐大、醫療之昂貴、醫療改革之難。 美國兩桶油埃克森美孚和需佛龍的入選, 同樣反映出了能源有尤其是石油公司對於一個大國的重要性。 3家製造業的入選,反映出美國製造業雖然衰退,但實力仍在。

而亞馬遜、蘋果的入選則代表了美國的未來,正是以它們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自1990年代以來的崛起,推動了世界的互聯網革命,使美國經濟擺脫了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的困境。這些高科技公司還包括:穀歌的母公司Alphabet公司,年營收902.72億美元;微軟,年營收853.2億美元,距離千億美元並不遙遠。

超級工程林立的“基建狂魔”中國,孕育出了一批世界級的建築企業,中國建築工程公司更是世界唯一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的建築企業

中國13家公司中,6家屬于金融業,包括4家銀行工行、農行、建行、中行和2家保險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保險;1家電信公司,中國移動;1家汽車公司,上海汽車;3家能源企業,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以及1家建築企業中國建築和1家科技代工企業鴻海精密。 這是一份很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單,獲得中國企業半數以上利潤的金融行業佔據半壁江山,利益驅動下中國經濟脫實就虛的趨勢一定要引起注意。國字型大小的大包大攬,則再次證明誰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尤其是3家千億美元級能源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電網,它們與歐美的英國石油、皇家殼牌、道達爾、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共同構成世界能源行業的第一梯隊,肩負起中國的國家能源安全。

國家電網更是世界唯一的千億美元級電網企業,53家千億美元企業中僅次於沃爾瑪排名世界第二。此外,國家電網還走出了國門,擁有希臘國家電網24%、葡萄牙國家電網25%、義大利電力公司35%、菲律賓電網公司40%、南澳大利亞輸電網公司42.11%的股份,佔據巴西電力市場的14%的份額,是真正的世界級電網公司。

上海汽車入選則反映了中國製造業的現狀——大而不強,上海汽車雖營業額高達1,138.6億美元,排名世界500強第41,甚至超過了老牌汽車公司日產、寶馬,但其營收主要依靠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合資公司貢獻,榮威等自主品牌占比不大,並且利潤遠低於合資公司。世界500強中真正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吉利汽車排名343,年營業額314.29億美元,距離千億美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汽車企業乃至中國的製造業距離真正的世界強國地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也要看到,吉利汽車的343名已經比前一年的410名上升了67名,營業額相比前一年的264.04億美元增長了19%,這就是中國速度。

中國建築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成為世界唯一的千億美元級建築公司,則反映出中國這個“基建狂魔”的實力。中國近幾年來世界級工程輩出絕非僥倖,背後正是有中國建築這樣的建築企業在支撐。在接近千億美元俱樂部的行列中,還有年營業額969.79億美元的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948.77億美元的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距離千億美元一步之遙。僅次於這三大建築公司的全球最大私人建築公司太平洋建設,年營業額也有746.29億美元。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建築公司都已經走出國門,海外收入佔據了公司營業額較大比重。

最後來看鴻海精密,這是一家臺灣企業,從行業來看屬於高科技企業,但卻是產業鏈最低端的代工廠——世界最大的代工廠。為向產業鏈上游發展,成為真正的高科技企業,鴻海精密近年來大手筆買買買,將日本夏普等企業收入囊中。實際上,鴻海近年來所做的也正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近年來在做的,如清華紫光意圖收購日本東芝、美國閃迪的存儲業務等。高科技行業千億美元級企業缺失,凸顯了中國在高科技行業的劣勢,意圖高價通過收購趕超也經常遭遇外國政府以安全為由干預,處於有錢也買不到的尷尬境地,只能自力更生。

可喜的是,與美國一樣中國也有了一批具備衝擊千億美元俱樂部的種子企業,並且是具備中國速度的企業。2016年營收785.11億美元的華為公司是其中最具希望的企業,相比前一年的628.55億美元增長了25%。京東、阿裡巴巴、騰訊雖目前年營收僅在兩百到四百億美元之間,但其增長更加驚人,達35%以上。它們代表了中國經濟的未來。

總體來看,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其實力無可置疑,中國要超過美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傳統、基礎性行業上中國已具備不輸任何國家乃至佔據優勢的實力,但在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上差距卻很大。以製造業立國的德國、日本至今仍在世界上佔據重要地位,美國製造業雖衰退不弱,高科技產業冠絕全球。這些都表明,如果中國不能在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這兩個方面趕超美國,趕超美國就是一個偽命題。

3家製造業的入選,反映出美國製造業雖然衰退,但實力仍在。

而亞馬遜、蘋果的入選則代表了美國的未來,正是以它們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自1990年代以來的崛起,推動了世界的互聯網革命,使美國經濟擺脫了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的困境。這些高科技公司還包括:穀歌的母公司Alphabet公司,年營收902.72億美元;微軟,年營收853.2億美元,距離千億美元並不遙遠。

超級工程林立的“基建狂魔”中國,孕育出了一批世界級的建築企業,中國建築工程公司更是世界唯一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的建築企業

中國13家公司中,6家屬于金融業,包括4家銀行工行、農行、建行、中行和2家保險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保險;1家電信公司,中國移動;1家汽車公司,上海汽車;3家能源企業,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以及1家建築企業中國建築和1家科技代工企業鴻海精密。 這是一份很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單,獲得中國企業半數以上利潤的金融行業佔據半壁江山,利益驅動下中國經濟脫實就虛的趨勢一定要引起注意。國字型大小的大包大攬,則再次證明誰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尤其是3家千億美元級能源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電網,它們與歐美的英國石油、皇家殼牌、道達爾、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共同構成世界能源行業的第一梯隊,肩負起中國的國家能源安全。

國家電網更是世界唯一的千億美元級電網企業,53家千億美元企業中僅次於沃爾瑪排名世界第二。此外,國家電網還走出了國門,擁有希臘國家電網24%、葡萄牙國家電網25%、義大利電力公司35%、菲律賓電網公司40%、南澳大利亞輸電網公司42.11%的股份,佔據巴西電力市場的14%的份額,是真正的世界級電網公司。

上海汽車入選則反映了中國製造業的現狀——大而不強,上海汽車雖營業額高達1,138.6億美元,排名世界500強第41,甚至超過了老牌汽車公司日產、寶馬,但其營收主要依靠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合資公司貢獻,榮威等自主品牌占比不大,並且利潤遠低於合資公司。世界500強中真正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吉利汽車排名343,年營業額314.29億美元,距離千億美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汽車企業乃至中國的製造業距離真正的世界強國地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也要看到,吉利汽車的343名已經比前一年的410名上升了67名,營業額相比前一年的264.04億美元增長了19%,這就是中國速度。

中國建築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成為世界唯一的千億美元級建築公司,則反映出中國這個“基建狂魔”的實力。中國近幾年來世界級工程輩出絕非僥倖,背後正是有中國建築這樣的建築企業在支撐。在接近千億美元俱樂部的行列中,還有年營業額969.79億美元的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948.77億美元的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距離千億美元一步之遙。僅次於這三大建築公司的全球最大私人建築公司太平洋建設,年營業額也有746.29億美元。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建築公司都已經走出國門,海外收入佔據了公司營業額較大比重。

最後來看鴻海精密,這是一家臺灣企業,從行業來看屬於高科技企業,但卻是產業鏈最低端的代工廠——世界最大的代工廠。為向產業鏈上游發展,成為真正的高科技企業,鴻海精密近年來大手筆買買買,將日本夏普等企業收入囊中。實際上,鴻海近年來所做的也正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近年來在做的,如清華紫光意圖收購日本東芝、美國閃迪的存儲業務等。高科技行業千億美元級企業缺失,凸顯了中國在高科技行業的劣勢,意圖高價通過收購趕超也經常遭遇外國政府以安全為由干預,處於有錢也買不到的尷尬境地,只能自力更生。

可喜的是,與美國一樣中國也有了一批具備衝擊千億美元俱樂部的種子企業,並且是具備中國速度的企業。2016年營收785.11億美元的華為公司是其中最具希望的企業,相比前一年的628.55億美元增長了25%。京東、阿裡巴巴、騰訊雖目前年營收僅在兩百到四百億美元之間,但其增長更加驚人,達35%以上。它們代表了中國經濟的未來。

總體來看,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其實力無可置疑,中國要超過美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傳統、基礎性行業上中國已具備不輸任何國家乃至佔據優勢的實力,但在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上差距卻很大。以製造業立國的德國、日本至今仍在世界上佔據重要地位,美國製造業雖衰退不弱,高科技產業冠絕全球。這些都表明,如果中國不能在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這兩個方面趕超美國,趕超美國就是一個偽命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