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市縣|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強產業催生“主引擎”

作為全省首個落戶在縣域的國家級高新區, 湖州莫干山高新區掛牌“國字型大小”不過兩年。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近日公佈的2016年度國家高新區榜單上, 首次參與排名的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排名入圍百強榜。 探究其快速成長的背後, 特色鮮明、區域優勢明顯的產業是一個重要因素。 也正是不斷壯大的主打產業, 使高新區在德清縣經濟發展中的“主引擎”作用不斷彰顯。

大產業佈局落地漸成型

10月9日, 記者在位於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正大青春寶(德清)藥業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項目工地上看到, 3個生產車間和1個綜合樓建築主體已結頂, 生活樓與全自動化倉庫正在建設當中。

從今年春節後開始建設以來, 總投資8.18億元的青春寶專案建設速度飛快。 專案負責人趙升慶說:“計畫明年竣工投產後, 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

我們的總部也將會搬遷過來。 ”

作為國內生物醫藥“老牌”龍頭企業之一, 正大青春寶落戶後, 將聯手以佐力藥業、我武生物為代表的一批生物醫藥企業, 在莫干山腳下打造一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只是高新區打造優勢產業的一個縮影。 德清縣委常委、莫干山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沈志偉說:“今年以來, 我們圍繞‘年進五位, 五年千億’的奮鬥目標, 切實以‘六重’為主抓手, 加快了高端裝備製造、地理資訊、生物醫藥、通用航空和人工智慧等‘5+X’的大產業戰略佈局。 ”

在浙江鼎力機械生產車間, 一條亞洲領先的總裝自動生產線展現在眼前。 只需15分鐘, 就能從這裡誕生一台剪叉式平臺, 遠銷海外。

作為高新區另一大傳統優勢產業的裝備製造業, 近年來通過“兩化”融合, 正在向智造邁進, 近三年年均產值達到120億元, 浙江鼎力、天馬軸承等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品牌優勢的企業在行業中已具備相當話語權。

此外, 以千尋位置、浙江國遙為代表的地理資訊產業依託浙江省地理資訊產業園,

專注於地理資訊領域研發、製造及應用, 已連續三年實現產值、稅收增長翻番;以中航通飛研究院、國網通航為代表的通用航空產業, 致力於通用航空裝備製造、技術研發、航空物流、旅遊休閒發展。

平臺+小鎮培育特色後勁

週末的清晨, 帶上背包, 坐上直升機, 一小時後, 就從繁華都市上海到了田園縣城德清。

去年“上海——德清”通航, 實現一小時交通圈, 開啟了德清高端休閒旅遊產業的另外一扇大門, 呈現出了德清旅遊的新視角。

前不久, 我省第三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公佈, 德清通航智造小鎮榜上有名。 加上上榜全省首批特色小鎮的地信小鎮, 莫干山高新區已收穫兩個特色小鎮。 “平臺+小鎮”的發展模式, 即以高新區為大平臺,

推進地理資訊小鎮、通航智造小鎮、謀劃智能生態城和樂視生態小鎮等四個特色小鎮, 形成一平臺四小鎮的發展格局。

作為全省規劃建設的7個一類通航機場之一, 通航小鎮以此為依託, 致力構建集研發、運營、訓練、體驗於一體的產業生態圈。 目前, 投資5.2億元的中航通飛研究院浙江分院項目落戶小鎮, 填補了德清通航產業自主研發智造領域的空白, 璞翼航空等項目也陸續簽約。

通航局局長朱琦表示,小鎮將同步發展通航智慧科技服務、通航運營服務、通航旅遊休閒三大現代服務業,打造長三角通航高端裝備智造基地。

特色小鎮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與通航小鎮形成產業和應用“雙輪驅動”的地信小鎮,如今也初顯形象、初具規模。 46幢產業大樓、地信小鎮客廳等建成投入使用;聯合國全球地理資訊管理德清論壇會址、德清大劇院、人才公寓等重點配套專案啟動建設。

高新區地信局局長章偉忠介紹,地信小鎮已引進各類地信企業150餘家,以及中科院遙感所德清分所及其微波特性測量實驗室、長光衛星專案、浙江大學遙感與GIS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載體,初步形成了涵蓋資料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等完整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下半年地信小鎮將舉辦首屆世界地理資訊大會,屆時以此為契機將小鎮打造成全球地理資訊界的達沃斯小鎮。

厚植要素資源讓來者留得住

要讓來的項目安得下心、紮得住根,要素資源首當其衝。“提供現成場地、廠房,我們只要拎包入駐,實現邊裝修、邊搬遷、邊生產、邊調整,這樣好的服務從來沒想到過。”浙江精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百堂感慨,高新區高效率高品質的服務,讓精雷電器落地快、產出快,預計10月試生產可實現產值1000萬元,達產後到年底可完成產值6000萬元。

德清在全省率先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也在全省推出了第一塊“標準地”。這兩項試點,都落在高新區。“顛覆了傳統的供地模式,這為高新區謀劃大產業、招引大項目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畢長征說。

土地供給是一方面,在厚植其他要素資源上,高新區也作了創新,今年7月出臺的人才科技雙“10條”為高新區招才引智與創新創業再添動力。

相較於縣級政策,高新區雙“10條”在部分政策上加大了支援力度,部分政策在制定上結合實際有所突破。高新區科技局局長許哲鋒介紹,高新區尤其重視兩院院士、“國千”與“省千”、“南太湖精英計畫”等高端人才的引育。

有地,有人,還要有錢。據瞭解,高新區對入駐企業按照標準分類進行獎勵、補助,並對達到“億千”企業或“雙五”企業標準的且具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優先推薦“助保貸”等金融扶持專案。高新區還設立2億元的“雙創基金”和1500萬元的“種子資金”,對進區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資金扶持、補貼和服務。

編輯:甘玲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施洋洋

通航局局長朱琦表示,小鎮將同步發展通航智慧科技服務、通航運營服務、通航旅遊休閒三大現代服務業,打造長三角通航高端裝備智造基地。

特色小鎮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與通航小鎮形成產業和應用“雙輪驅動”的地信小鎮,如今也初顯形象、初具規模。 46幢產業大樓、地信小鎮客廳等建成投入使用;聯合國全球地理資訊管理德清論壇會址、德清大劇院、人才公寓等重點配套專案啟動建設。

高新區地信局局長章偉忠介紹,地信小鎮已引進各類地信企業150餘家,以及中科院遙感所德清分所及其微波特性測量實驗室、長光衛星專案、浙江大學遙感與GIS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載體,初步形成了涵蓋資料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等完整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下半年地信小鎮將舉辦首屆世界地理資訊大會,屆時以此為契機將小鎮打造成全球地理資訊界的達沃斯小鎮。

厚植要素資源讓來者留得住

要讓來的項目安得下心、紮得住根,要素資源首當其衝。“提供現成場地、廠房,我們只要拎包入駐,實現邊裝修、邊搬遷、邊生產、邊調整,這樣好的服務從來沒想到過。”浙江精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百堂感慨,高新區高效率高品質的服務,讓精雷電器落地快、產出快,預計10月試生產可實現產值1000萬元,達產後到年底可完成產值6000萬元。

德清在全省率先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也在全省推出了第一塊“標準地”。這兩項試點,都落在高新區。“顛覆了傳統的供地模式,這為高新區謀劃大產業、招引大項目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畢長征說。

土地供給是一方面,在厚植其他要素資源上,高新區也作了創新,今年7月出臺的人才科技雙“10條”為高新區招才引智與創新創業再添動力。

相較於縣級政策,高新區雙“10條”在部分政策上加大了支援力度,部分政策在制定上結合實際有所突破。高新區科技局局長許哲鋒介紹,高新區尤其重視兩院院士、“國千”與“省千”、“南太湖精英計畫”等高端人才的引育。

有地,有人,還要有錢。據瞭解,高新區對入駐企業按照標準分類進行獎勵、補助,並對達到“億千”企業或“雙五”企業標準的且具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優先推薦“助保貸”等金融扶持專案。高新區還設立2億元的“雙創基金”和1500萬元的“種子資金”,對進區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資金扶持、補貼和服務。

編輯:甘玲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施洋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