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鈕文新:值得注意的“新杠杆”

從數據看:杠杆有進一步上升跡象

中央銀行剛剛公佈的資料顯示:9月末, 人民幣貸款餘額117.76萬億元, 同比增長13.1%;同時, 人民幣存款餘額162.28萬億元,

同比增長只有9.3%。 前三季度, 人民幣貸款增加11.16萬億元, 同比多增9980億元;同時, 人民幣存款增加11.68萬億元, 同比少增1.13萬億元。 從這兩組資料看, 中國的金融杠杆是不是有進一步上升的跡象?

首先, 人民幣貸款增速長期高於人民幣存款增速是不可持續的。 我們看到的事實是:中國經濟政策經常逼迫銀行向各類實體經濟貸款, 比如動不動就是銀行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 這樣的“號召或指令”也許沒錯, 畢竟經濟增長必須依賴中小企業的不斷成長, 但問題是:誰關心銀行有沒有錢增加信貸?銀行的錢又從何而來?尤其是在銀行存款不斷下降的情況下, 非要讓它增加貸款, 那怎麼辦?銀行一定會“十個瓶子九個蓋”,

用更加短期的資金去投放相對長期的貸款, 這不是加劇存貸款期限錯配嗎?這不就是金融杠杆的增加嗎?

實際情況也顯示了危險。 這就是第二組資料告訴我們的事實:前三季度, 人民幣貸款增加11.16萬億元, 同比多增9980億元;同時, 人民幣存款增加11.68萬億元, 同比少增1.13萬億元。 11.68萬億元的存款, 減去17%的發達存款儲備金之後, 銀行實際可用於放貸的資金不過9.7萬億元, 但它卻支撐了11.16萬億元的貸款, 這合理嗎?顯然有問題, 這只能說明中國銀行業的杠杆還在增加, 錯配風險還在集聚。

還有一個大問題。 統計資料表明:今年以來, 住戶存款(儲蓄存款)只增加了4.48萬億元, 但住戶部門貸款卻增加5.73萬億元, 貸款數額超出存款1.25萬億。 這意味著居民個人也在對銀行透支,

這是個大麻煩。 歷史地看, 中國居民儲蓄是銀行存款的主要來源, 也是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 如果居民的儲蓄不斷減少, 那銀行信貸勢必要靠同業存款或央行基礎貨幣投放過活, 那商業銀行的行為必定扭曲, 金融空轉必定加劇, 貨幣乘數——杠杆必定上升。

“蓄水池”的枯竭

上述情況將進一步引發的大麻煩是:中國資本市場將失去蓄水池。 實際上, 2013年中期, 當貨幣基金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急速膨脹之時, 已經預示了今天的結果。 按照定義:資本市場是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場所。 很顯然, 股市、債市的發展必須依託于老百姓擁有大量的閒置資金, 這個閒置資金表達為儲蓄。 如果沒有儲蓄, 哪還會有投資?哪還會有資本市場?哪還會有資本金融?金融又如何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所以, 這是大問題。

有人會說, 美國的居民存款很少, 甚至一度出現負值, 美國的資本市場不是一樣非常發達?我說, 中國和美國差異甚大, 美國擁有強大的貨幣霸權, 它通過逆差向全球提供大宗商品貿易所需的美元貨幣,

這些錢變成了世界各國的儲蓄, 而美國的資本市場也是在依賴世界各國的儲蓄獲得支撐, 所以美國資本市場實際是全球的資本市場, 而非本國市場。 與之相比, 就算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強度有所增加, 就目前而言, 它也更多是本幣屬性, 中國資本市場也是本國市場, 而絕不是全球性市場。

所以, 中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要搞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 就必須高度關注本國儲蓄的問題, 因為它是資本金融的“蓄水池”。 從歷史發展的經驗看, 只有老百姓具有強大的儲蓄偏好, 資本市場才可能獲得安全、穩定、堅實的發展。 否則, 必將意味著杠杆——短期資金滾動支撐長期投資, 對國家總體經濟運行而言, 這實際才是最大的經濟和金融風險。

未來的“實體經濟”何去何從?

這恐怕牽涉到一個重要的金融發展思路問題。有些人認為,中國應當學習英美模式的金融——以直接金融為主導,而放棄德日模式的金融——以間接金融為主導。我認為,偏激地強調直接或間接金融都是錯誤的。德國和日本之所以形成以間接金融為主導的金融模式,那是因為間接金融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更加貼合以實體經濟為本的經濟模式;而美國和英國之所以形成以直接金融為主導的金融模式,因為它的經濟結構更加注重服務業發展。

我認為,實體經濟為本的國家,金融必須堅持直接和間接兩條腿走路,因為二者具有不同的功能,以股權融資為主導的直接金融支撐的實體經濟創新、創業,而以債權融資為主導的間接金融,其功能更多的是支撐企業的流動性。所以,中國絕不能顧此失彼。但現在的確存在這樣一種傾向——中國金融美英化傾向,這也是中國金融為什麼越來越不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

這實際才是最大的經濟和金融風險。

未來的“實體經濟”何去何從?

這恐怕牽涉到一個重要的金融發展思路問題。有些人認為,中國應當學習英美模式的金融——以直接金融為主導,而放棄德日模式的金融——以間接金融為主導。我認為,偏激地強調直接或間接金融都是錯誤的。德國和日本之所以形成以間接金融為主導的金融模式,那是因為間接金融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更加貼合以實體經濟為本的經濟模式;而美國和英國之所以形成以直接金融為主導的金融模式,因為它的經濟結構更加注重服務業發展。

我認為,實體經濟為本的國家,金融必須堅持直接和間接兩條腿走路,因為二者具有不同的功能,以股權融資為主導的直接金融支撐的實體經濟創新、創業,而以債權融資為主導的間接金融,其功能更多的是支撐企業的流動性。所以,中國絕不能顧此失彼。但現在的確存在這樣一種傾向——中國金融美英化傾向,這也是中國金融為什麼越來越不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