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激發文化創新活力 奏響文化精彩華章

青海新聞網訊 國慶前夕, 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唐卡》一經亮相便引來無數觀眾“打call” ——這部由省文化新聞出版廳策劃、省演藝集團出品, 入選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藝術作品專案、列入2017年度青海省重點創作劇碼的青海本土原創藝術作品, 其主創團隊全部由我國一流藝術家擔綱, 男女主演也都來自國家級的藝術院團, “青海出品、全國製造”是對這部舞劇最貼切的形容。

據省文化新聞出版廳負責人介紹, 該劇歷時一年時間創排, 彙聚國內一流的主創團隊,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 給予重點投入, 就是希望“借船出海”,

將劇碼打造成具有西部氣派、青海特色的高水準藝術精品。

與此同時, 國慶日中秋節前後, 在劇院、廣場、百姓大舞臺、社區、單位、農村、草原, 各專業和業餘文藝團隊紛紛向各族人民群眾奉獻出一台台宣揚主旋律、又接地氣的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為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了濃厚的社會輿論範圍。

這是我省文化體制改革成效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省文化體制改革注重整體謀劃, 加強統籌推進, 狠抓任務落實, 發展持續深化。 通過改革, 進一步激發了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進一步促進了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

文化產業規模實力不斷壯大, 文化市場日趨繁榮, 精品力作不斷湧現,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一幅百花齊放、千帆競發的文化畫卷在妙筆揮灑中呈現。

改革讓我省文化發展活力競發

近年來, 全省文化改革發展穩步推進, 全省文化工作邁上了新臺階、開創了新局面。

但是, 文化領域基礎差、底子薄、歷史欠帳多的狀況仍然存在,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文化需求還沒有得到基本的滿足, 文化產業的發展仍處於起步晚、見效慢、規模小、效益差的初級階段。

在新的形勢下, 如何進一步破解制約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 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這些是需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來作答的重大課題。

省文化新聞出版廳全面完成省直經營性文化、出版單位體制機制改革, 運行良好, 逐步實現盈利。 省演藝集團通過深化內部改革, 集團藝術創作活力得到不斷激發, 在省內各類重大節慶演出活動中, 表現突出, 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6年完成各類演出522場, 演出收入近五百萬元, 觀眾人數達42萬餘人。

青海日報社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把核心新聞生產力優勢導入移動互聯網中, 突出獨家、原創、評論, 做有品質、有觀點、有溫度的新聞, 在線民中成功樹立了清新、溫暖、正能量的形象;以創新為引領, 率先啟動“兩微一端”、率先開通首條網上絲綢之路、率先引入“雲服務”、率先引入首個掌上直播、率先試水微電影、率先建成省內首個雙語用戶端。

青海廣播電視臺持續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管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青海網路廣播電視臺在所屬網站、微信平臺、手機APP形成全方位新媒體宣傳格局;啟用安多衛視通聯遠端平臺, 青海廣電IP⁃TV平臺建設進展順利, 已初步形成規模使用者群, IPTV使用者接近25萬戶, 成為智慧電視產業發展的新興增長點。

……

事實證明, 只有抓住體制創新這一關鍵, 不僵化、不停滯、不懈怠, 才能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才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入“快車道”

說起這些年群眾文化生活的新變化, 我省許多老百姓都讚不絕口——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農家書屋工程, 文化資訊資源分享工程, 農村數位電影放映工程……一項項務實舉措陸續推出, 一個個文化民生工程逐步展開, 百姓看在眼裡, 暖在心裡,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省各地文化部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用,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補齊短板、提高效能,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2016年, 我省文化投入比上一年增長20.2% , 文化建設保障水準得到全面提升。

充足的文化供給, 多樣的文化服務, 豐富的文化活動……就像一場場潤物春雨, 滋養著全省廣大群眾的心田。 2017年, 全省各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景象, 正是我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模式的生動寫照。

從元旦到春節,各級文化部門共組織開展社火、非遺展演、民族歌舞、圖書閱讀等文化惠民活動500余場次,惠及群眾百萬餘人次。充分發揮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及文化廣場等文化設施作用,不斷提升公共文化陣地的延伸服務。

投資528萬元,為全省22個貧困縣(區)各配備價值24萬元的流動文化車一輛,用於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投資661萬元,組織各級文化館、專業(業餘)演出團隊,赴全省各鄉鎮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每個鄉鎮演出6場,共計演出2203場;投資3000萬元,為全省600個村實施“文化進村入戶”工程;下達資金12768萬元,在全省32個縣建設874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

獨具特色的文化正成為青海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文化自覺自信正在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和“四個轉變”新思路賦予了我省文化建設新的使命、新的要求。廣袤的青海大地,宏偉的文化發展畫卷正在鋪展,文化繁榮的精彩華章已經奏響。

正是我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模式的生動寫照。

從元旦到春節,各級文化部門共組織開展社火、非遺展演、民族歌舞、圖書閱讀等文化惠民活動500余場次,惠及群眾百萬餘人次。充分發揮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及文化廣場等文化設施作用,不斷提升公共文化陣地的延伸服務。

投資528萬元,為全省22個貧困縣(區)各配備價值24萬元的流動文化車一輛,用於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投資661萬元,組織各級文化館、專業(業餘)演出團隊,赴全省各鄉鎮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每個鄉鎮演出6場,共計演出2203場;投資3000萬元,為全省600個村實施“文化進村入戶”工程;下達資金12768萬元,在全省32個縣建設874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

獨具特色的文化正成為青海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文化自覺自信正在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和“四個轉變”新思路賦予了我省文化建設新的使命、新的要求。廣袤的青海大地,宏偉的文化發展畫卷正在鋪展,文化繁榮的精彩華章已經奏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