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套利江湖歷險記系列八|銅的“逼倉”大戰

現已開通品種系列、金融系列、人物系列、交易系列、週末系列。 趕快回復“目錄”索取吧~

2.您還可以回復01—— 10 共十個快捷數字, 查詢期貨網站最新行業新聞、研究報告、操作建議和交易心得等內容。

2013年下半年, 由於工作變動, 我開始涉足金屬現貨領域。 幾乎沒有多想, 我們先從市場規模最大的銅品種開始。

由於原來從事過期貨投資業務, 我在期貨交割、套期保值等方面並不生疏, 但對現貨貿易卻是一竅不通。 面對一紙傳真合同, 就要發生上千萬的資金進出和貨物購銷, 那時真的是天天心驚膽戰, 要知道風險控制是國企的生命線, 容不得半點閃失。

1

沒辦法, 只好硬著頭皮從電話詢價、點價成交、簽訂合同到後期的物流倉儲、開票結算, 每個環節都親歷親為、認真學習摸索, 此外還要抽出很大部分精力去開發市場、建立公司的購銷管道。

就這樣, 在我跌跌撞撞地做了半年多的金屬現貨貿易,

仍處於半生不熟的時候, 銅市場悄然醞釀著一場“逼倉”風暴, 不僅讓我們公司小試牛刀大大盈利了一把, 也加速了我融入金屬現貨貿易的進程。

2013年下半年以來, 國內“錢荒”開始蔓延, 面對收緊的融資政策和日益攀升的融資成本, 很多企業加大了“融資銅”進口規模, 以利用海外市場低成本的融資。

受此影響, 國內銅庫存急劇上升, 到2014年初時, 保稅區銅庫存超過80萬噸, 上期所庫存也突破20萬噸。 庫存的大幅上升, 加上市場對國內經濟走勢的擔憂, 銅價一路重挫近萬點, 直到3月中旬才在44000下方止跌企穩。

在銅價暴跌和“融資銅”大量進口的雙重壓力下, 銅的進口出現了罕見的價格倒掛現象, 每噸銅進口虧損一度高達3000元-4000元。

如此深幅的進口虧損, 國內外的利率差收益已經無法覆蓋, 進口貿易商只能大幅減少甚至暫停“融資銅”的進口;

同時, 江銅聯合國內幾家大型冶煉廠出口大約15萬噸的銅, 以獲得出口收益並緩解國內銅過剩的局面。 市場聞風而動, 不少先知先覺的貿易商開始大幅囤貨。

在3月中旬銅價企穩的時候, 滬銅1405合約與1406合約價格基本持平。 出於對銅倉單資源的需求, 我讓公司做了200噸的買1405、空1406的頭寸, 想想最差結局不過是虧些資金利息, 所以沒有太放在心上。

沒想到其後一個月的時間裡, 國內銅庫存急劇下降, 保稅區銅庫存從80萬噸下降到65萬噸左右, 上期所銅庫存也從20萬噸下降到10萬噸附近, 在庫存驟降的情況下,

現貨開始升水, 1405合約也比1406合約高出200元左右。

我頓時感到這一價差走勢有些不正常。 馬上電話諮詢了幾位元行業內的朋友, 大家眾說紛紜, 但我很快理清了思路:

不管現在的庫存下降是何原因、能否持續, 但看1405合約的持倉, 空頭交割需要20萬噸銅, 而眼下上期所的銅註冊倉單不足2萬噸, 所有庫存也就10萬噸, 空頭一個月內到哪裡找這麼多的交割資源?

如果是天膠、塑膠、棉花、PTA等品種, 早就發生“逼倉”行情了, 多1405、空1406的頭寸應該加大規模;但反過來說, 自己印象中銅市場十分成熟, 好像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逼倉”行情, 會不會這是獲利了結的最好時機呢?幾經權衡, 我決定再加倉200噸, 大不了把前期頭寸的利潤虧回掉, 最差也就是不賺不賠。

沒過幾天, 市場傳聞國儲局在去年底收儲30萬噸銅的基礎上再收儲20萬噸(事後證實確實如此), 現貨升水開始大幅上漲, 更多的貿易商加入囤貨挺價行列。

2

到4月底的時候, 現貨升水居然飆升到1300以上, 為6年來的最高點。 市場上漲聲一片, 貿易商朋友直言不諱地告訴我:X總, 儘量只買不賣, 非賣不可就大膽開價, 現在只要肯出貨, 什麼價都不過分!

那時公司銷售管道有限, 哪裡敢囤太多現貨。 再加上當時現貨升水雖然很高, 但每天波動如同過山車一般, 經常一兩個小時內現貨升水漲跌數百點, 搞得比期貨波動還劇烈。 考慮到自己還有買1405、空1406的套利頭寸在手, 也就趕緊把現貨加價出售, 算是獲利了結一部分吧。

現貨升水如此高, 銅的註冊倉單也迅速轉到現貨市場銷售,很快只剩下不到6000噸。行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不論現貨界還是期貨界,大家都認為空頭將在劫難逃,銅“逼倉”行情一觸即發。這個時候,我除了懊惱自己太后知後覺、頭寸不夠大之外,也滿懷期待等著空頭被拉爆倉,好大賺一把。

可到了5月12日,我期待的空頭接連爆倉、1405合約與1406合約價差急劇擴大的現象並沒有出現。相反,我發現1405合約持倉已經急劇下降,到收盤的時候,單邊持倉已經不到1.3萬手,折合交割需求6.5萬噸。

雖說當時註冊倉單只有6000噸不到的樣子,遠遠滿足不了空頭交割的需求。但我對空頭能如此順利減倉實在不理解。如果換成天膠、棉花、塑膠等品種,不搞出幾個連續漲停,多頭怎麼可能讓空頭平倉?這算哪門子“逼倉”行情?

想不出來也沒用!第二天上午,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盤面,看著多空雙方如此“和諧”地減倉,大感莫名其妙的我只好趕緊在1100點左右平倉出場。到收盤時,市場持倉又下降了一半左右。

最終,1405合約退市時雙邊持倉只有可憐的2880手,順利實現交割;與1406合約價差只有770點左右,充其量不過是一場“軟逼倉”行情。

滬銅1405合約-1406合約價差走勢日線圖

隨著後來的研究和思考,我逐漸理解了為什麼銅市場沒有發生如此兇猛的“逼倉”行情:

銅等金屬品種的期貨市場相對比較成熟,產業鏈客戶如礦山、冶煉廠、貿易商和下游加工企業都深度參與其中,並習慣了“期貨+升貼水”的點價模式,合約也是逐月活躍,逐漸形成了“產業客戶主導近月合約、投機力量主導遠月合約”的慣例,遊資自然不能在交割月合約上發動“逼倉”行情。

而其餘期貨品種一般僅有1、5、9三個月合約活躍,時間間距長,既不適合作為現貨行業的價格參考基準,又給投機力量興風作浪留下了充足的時間窗口。看各品種的持倉席位,也能驗證這一判斷。

5月下旬,現貨升水一度回落到500-600元的水準。沒想到,6月初青島港發生“融資銅”虛假倉單騙貸事件,不少銀行被捲入其中,損失不少。市場的恐慌氣氛使得現貨升水再次大幅上漲,滬銅1406合約與1407合約價差也擴張到900附近。由於前期價差低位時沒有進場建倉,後來價差擴大時也只能在邊上眼巴巴地看著。

滬銅1406合約-1407合約價差走勢日線圖

銅期貨各月合約價差走勢的巨大波動和可觀的盈利空間,深深地刺激了我。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我自然而然地加大了對銅跨期套利的研究和操作力度。在現貨緊缺和遠期走勢悲觀的雙重力量作用下,銅期貨各月合約之間價差波動頻繁、幅度巨大,如下圖1407合約-1410合約的價差,在600-1300之間反復波動,我們來回操作,盈利頗豐。

滬銅1407合約-1410合約價差走勢日線圖

3

滬銅1405和1406合約上發生的“軟逼倉”行情,雖然讓我們獲利頗豐,並加快了融入金屬現貨貿易的進程.

但那半年時間裡我始終耿耿於懷:多年難得一見的市場機會,自己的操作竟如此拙劣。

由於當時建倉目的只是為了解決部分倉單銅的貨源需求,所以對進口銅的深幅虧損、江銅等冶煉廠的聯合出口敏感度不夠,沒有預料到可能發生的現貨高升水和期貨“軟逼倉”;後期又過於看好銅的“逼倉”行情,差點兒錯過高點平倉了結的機會;

在倉位管理上,雖然一度加倉,但總的來說太多地考慮當時有限的現貨銷售能力,唯恐交割貨物太多造成庫存積壓,沒有認識到現貨高升水下無須交割的必然性,倉位元規模總體偏低;在套利合約的選擇和加倉、減倉的節奏上,明顯不夠老練。

這一缺憾,直到2015年初打贏了那場期現市場反套“戰役”,心理上才稍稍得到了彌補。

銅的註冊倉單也迅速轉到現貨市場銷售,很快只剩下不到6000噸。行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不論現貨界還是期貨界,大家都認為空頭將在劫難逃,銅“逼倉”行情一觸即發。這個時候,我除了懊惱自己太后知後覺、頭寸不夠大之外,也滿懷期待等著空頭被拉爆倉,好大賺一把。

可到了5月12日,我期待的空頭接連爆倉、1405合約與1406合約價差急劇擴大的現象並沒有出現。相反,我發現1405合約持倉已經急劇下降,到收盤的時候,單邊持倉已經不到1.3萬手,折合交割需求6.5萬噸。

雖說當時註冊倉單只有6000噸不到的樣子,遠遠滿足不了空頭交割的需求。但我對空頭能如此順利減倉實在不理解。如果換成天膠、棉花、塑膠等品種,不搞出幾個連續漲停,多頭怎麼可能讓空頭平倉?這算哪門子“逼倉”行情?

想不出來也沒用!第二天上午,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盤面,看著多空雙方如此“和諧”地減倉,大感莫名其妙的我只好趕緊在1100點左右平倉出場。到收盤時,市場持倉又下降了一半左右。

最終,1405合約退市時雙邊持倉只有可憐的2880手,順利實現交割;與1406合約價差只有770點左右,充其量不過是一場“軟逼倉”行情。

滬銅1405合約-1406合約價差走勢日線圖

隨著後來的研究和思考,我逐漸理解了為什麼銅市場沒有發生如此兇猛的“逼倉”行情:

銅等金屬品種的期貨市場相對比較成熟,產業鏈客戶如礦山、冶煉廠、貿易商和下游加工企業都深度參與其中,並習慣了“期貨+升貼水”的點價模式,合約也是逐月活躍,逐漸形成了“產業客戶主導近月合約、投機力量主導遠月合約”的慣例,遊資自然不能在交割月合約上發動“逼倉”行情。

而其餘期貨品種一般僅有1、5、9三個月合約活躍,時間間距長,既不適合作為現貨行業的價格參考基準,又給投機力量興風作浪留下了充足的時間窗口。看各品種的持倉席位,也能驗證這一判斷。

5月下旬,現貨升水一度回落到500-600元的水準。沒想到,6月初青島港發生“融資銅”虛假倉單騙貸事件,不少銀行被捲入其中,損失不少。市場的恐慌氣氛使得現貨升水再次大幅上漲,滬銅1406合約與1407合約價差也擴張到900附近。由於前期價差低位時沒有進場建倉,後來價差擴大時也只能在邊上眼巴巴地看著。

滬銅1406合約-1407合約價差走勢日線圖

銅期貨各月合約價差走勢的巨大波動和可觀的盈利空間,深深地刺激了我。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我自然而然地加大了對銅跨期套利的研究和操作力度。在現貨緊缺和遠期走勢悲觀的雙重力量作用下,銅期貨各月合約之間價差波動頻繁、幅度巨大,如下圖1407合約-1410合約的價差,在600-1300之間反復波動,我們來回操作,盈利頗豐。

滬銅1407合約-1410合約價差走勢日線圖

3

滬銅1405和1406合約上發生的“軟逼倉”行情,雖然讓我們獲利頗豐,並加快了融入金屬現貨貿易的進程.

但那半年時間裡我始終耿耿於懷:多年難得一見的市場機會,自己的操作竟如此拙劣。

由於當時建倉目的只是為了解決部分倉單銅的貨源需求,所以對進口銅的深幅虧損、江銅等冶煉廠的聯合出口敏感度不夠,沒有預料到可能發生的現貨高升水和期貨“軟逼倉”;後期又過於看好銅的“逼倉”行情,差點兒錯過高點平倉了結的機會;

在倉位管理上,雖然一度加倉,但總的來說太多地考慮當時有限的現貨銷售能力,唯恐交割貨物太多造成庫存積壓,沒有認識到現貨高升水下無須交割的必然性,倉位元規模總體偏低;在套利合約的選擇和加倉、減倉的節奏上,明顯不夠老練。

這一缺憾,直到2015年初打贏了那場期現市場反套“戰役”,心理上才稍稍得到了彌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