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劍術與劍仙!這是真的!

戰國時期, 王侯貴族有一個特殊的嗜好——豢養劍士與觀擊劍。 這些劍士都穿專門的劍服, 稱為“短後之衣”, 是為擊劍而特製的。

由於戰國實戰用劍的普遍化, 以及貴族、士, 特別是劍客和俠客好劍之風的盛行, 遂大大促進了劍術的發展;而擊劍成為專門的活動, 更進一步推動了劍術的精進。 當時, 劍術已經成為一門學問, 出現了專門的劍術家, 產生了論述劍術的著作。

古之修道者, 多善劍術。 他們追求的是修神仙, 精吐納導引術, 故稱“練氣士”。 練氣士注重形神修煉, 這無疑增進了他們的劍術水準, 達到上乘。

《宋史·隱逸傳·陳傳》記載:“關西逸人呂洞賓, 有劍術, 百余歲而童顏, 步履輕疾, 頃刻數百里, 世為神仙。 ”

劍器是沒有生命的有形之物, 然而由人運之, 就成了活的劍術, 而劍就富有了生命力。 劍能通神就是這個意思。

代的修道士把養生之道與劍術聯繫起來。 他們認為,

劍只是器物, 只是外形, 如果沒有人的氣和神來役使, 這樣的劍是死劍, 是沒有什麼水準的。 所以說, 陶弘景的話可以改作“神者劍之本, 劍者神之具”。 《鐘呂傳道集·論煉形》說:“神者形之主, 形者神之舍”。 用於指導劍術, 則為“神者劍之主, 劍者神之舍”。

劍術

上乘劍術必須凝神練氣。

如果習之經年, 仍舊神不凝氣不足, 練起劍束神不守舍, 徒具外形而無精神, 這叫“死”劍。 為什麼會這樣子?太極拳經典有“精神須提得起”一說, 要提得起精神, 就必須凝神, 而凝神就必須練氣, 這就要求劍術有深厚的內功基礎, 有些武俠小說屢屢提到“劍光”、“劍氣”, 指的就是內功。

沒有內功基礎, 劍術套路只是一個“空軀殼”, 沒有“靈魂”, 哪裡來的“精神”!

劍術練到一定的造詣, 在對敵時, 能夠追形逐影, 也就是劍始終能夠不離敵之身形, 使人防不勝防。 劍術訓練以對方身體為攻擊目標, 這個層次的劍術不以撞擊對方劍器為目標, 劍所攻擊的目標是對方身體的任何部分, 如頭、頸、喉、胸、腹、肋、背、臂、手腕、手指、腿、小腹、陰部。

攻擊的方法有:劈頭、斬頸、刺喉、刺胸、刺腹、紮肋、砍背、砍臂、剪腕、截指、砍腿、紮小腹、豁襠和撩陰等等。 兵法有雲:“應敵形而制勝, 乃無窮。 ”這都講追逐有形之敵, 因敵形的變化而變化。 從劍術的角度論之, 此為劍術之中乘。 越女劍法的“追形逐影”, 即“追”敵之“形”, “逐”敵之“影”,

屬中乘劍術。 中乘劍術仍為有形。

到達最高乘的劍術為“如影如響”。 《孫子》說:“形兵之極, 至於無形。 無形則深不能窺, 知者不能謀。 ”什麼是“無形”呢?無形劍術是神明階段的上乘劍術。 此時, 運劍無招無勢, 劍像“影子”一樣伴隨著對手, 像擊鼓的“響聲”一樣環繞著對手, 使之不得脫身,故曰“如影如響”,乃劍術之上乘。著名太極拳家吳圖南大師說:“敵欲變而不得其變;故欲攻而不得逞;敵欲逃而不得脫,斯為上乘。”

劍仙

實際上,這種劍術的境界還不是最上乘的,在中國古人的想像中,只有劍仙才是劍術的最高境界。劍仙在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中屢見不鮮,最大的特點,就是劍仙沒有有形的劍,劍仙的劍是無形的,所謂一拍後腦,劍光即起,取人頭於千里之外。如果劍仙雙方爭鬥,就只見兩道劍光纏在一起,來回往復,難分高下。很顯然這都是文學的想像,至於是不是有劍仙,劍仙的功夫是不是如此,作者是不能負責任的,小說有想像的權力,只要讀者高興就行。

使之不得脫身,故曰“如影如響”,乃劍術之上乘。著名太極拳家吳圖南大師說:“敵欲變而不得其變;故欲攻而不得逞;敵欲逃而不得脫,斯為上乘。”

劍仙

實際上,這種劍術的境界還不是最上乘的,在中國古人的想像中,只有劍仙才是劍術的最高境界。劍仙在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中屢見不鮮,最大的特點,就是劍仙沒有有形的劍,劍仙的劍是無形的,所謂一拍後腦,劍光即起,取人頭於千里之外。如果劍仙雙方爭鬥,就只見兩道劍光纏在一起,來回往復,難分高下。很顯然這都是文學的想像,至於是不是有劍仙,劍仙的功夫是不是如此,作者是不能負責任的,小說有想像的權力,只要讀者高興就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