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汽車拆解及再製造行業的現在和未來

嘉賓簡介:拆車匠創始人&CEO朱建剛,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工學學士, 英國University of Luton 理學碩士;目前兼任北京航空航太大學MBA社會導師, 新華都商學院創業MBA導師;曾先後擔任雅信達英語互動網總裁、礱淬資本CEO、卡帕(張家港)資源再生公司董事長。

公司簡介:北京循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5年5月, 創始人兼CEO是朱建剛, 公司業務橫跨汽車拆解和汽車配件再製造兩個行業, 主要業務是二手汽配貿易。

分享 | 朱建剛

整理 | 苗萌

愛分析在2017年3月對拆車匠進行過調研, 相關文章 >>今年要拆15萬台車, 拆車匠把二手配件賣到亞非拉 | 公司調研

3月30號, 「愛分析 | iTalk 」第25期邀請拆車匠創始人朱建剛做客iTalk欄目, 跟愛分析讀者們進行互動交流, 現將文字精華版整理如下:

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 從5、6年前開始, 中國每年汽車銷售量有兩千多萬台, 十年後這些車基本上要報廢, 所以國內再製造行業和汽車拆解行業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現在拆解行業的企業有三大痛點:

第一個是拆解能力低。 國內現在每年報廢車大概1000萬台, 5、6年之後會是2000萬台, 而現在全國的整體拆解能力大概是300萬台, 未來將需要現在7-8倍的拆解能力。

第二個痛點是拆解的效率低。 配件再利用率不高, 拆解廠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

第三個痛點是環保差。

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講, 原來拆解行業基本上是打廢鐵賣, 因為國家規定舊件“五大總成”不能對外銷售, 但實際上有不少企業在賣, 政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近期國家新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討論稿已經出來了, 鼓勵拆解企業將“五大總成”賣給有資質的再製造企業, 把這些零部件用於再製造。

也就是說,

再製造行業是汽車拆解行業的下游。 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再製造行業的業務, 就是把廢舊汽車上沒有損壞的配件留下來, 換掉易損件, 重新上生產線進行再製造, 檢測合格後銷售。 理論上, 再製造件可以達到和新件同樣的性能。

在美國配件市場中, 有80%左右的配件是拆車件和再製造件。 再製造件的市場規模達到了八千億人民幣, 其中出口的貿易規模大概是三千億人民幣。 但是在中國, 這個比例是反過來的, 舊件現在有一千多個億的規模, 再製造件現在只有一兩百個億的規模, 未來中國市場的成長空間巨大。

如果按照美國的現狀來看中國的話, 再製造件未來必將成為中國配件市場的主流產品, 所以說, 在再製造行業,

誰佔據了龍頭地位的話, 就必將成為中國配件行業的龍頭。

行業內的專家普遍認為, 中國未來的行業規模應該在一萬億左右。 因為中國沒有汽車核心技術, 中國一些老舊車型的技術基本都來自國外, 而這些技術同樣賣給了東南亞、非洲、中東的一些國家, 導致那些國家和中國的主流車型是相似的, 所以中國未來的再製造件出口的潛力非常大。

現在國內再製造行業有三個核心痛點:

一是原材料嚴重不足。 嚴重不足的原因是, 有一些比較老舊的配件, 拆解廠認為沒有價值就廢棄處理了, 但實際上這些配件是有再製造價值的。

二是再製造成本偏高。 再製造成本偏高是因為原材料不足, 不能夠組織流水線化的生產, 也沒有辦法通過生產量的提高來降低成本。

三是銷售管道不暢通。 較低的產量難以滿足下游行業的需求, 銷售管道拓展難度大。

目前中國的再製造企業, 國家發了試點牌照的只有七八十家, 但實際上估計有上千家沒牌照的, 但是他們通過市場化的手段, 在市面上生存。

有的產品是以副廠新件的名義在賣,有的索性告訴人家是翻新件,但是價格賣的很便宜。由於沒有規模化生產,他們的品質檢測投入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返修率會高一點,但總的來說,品質也在不斷的提高。

另外由於他們的再製造成本很高,基本上會選擇製作一些國外來的賓士、寶馬、路虎等車型的發動機、變速箱或其他零部件。因為這種配件的毛利非常高,所以有些再製造廠家是按照外國貨的名義來買再製造件,量雖然不大,但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拆解和再製造行業看似上下游企業,但是兩者之間直接採購十分困難。因為再製造廠只有能力做一兩個品牌的,而且是一兩個門類,比如做捷達的發動機,那就最多做捷達幾個型號的發動機,所以拆解廠出來的電機、馬達等配件他們都不要。他們直接去採購的時候,是以大部件總成為單位,不需要的配件就當廢鐵賣掉了,導致採購成本很高。

愛分析:國內普及再製造件,有哪些阻礙?對於普及的時間點您是如何判斷的?

朱建剛:第一個阻礙是使用者對再製造件的認識,他們認為再製造件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翻新,而實際上再製造件的使用性能和品質上應該跟新品基本一致。

而用戶的認知不足還不是主要問題,從拆解廠到再造廠的環節沒打通,原材料供應量不足,生產成本高,導致再製造件售價比較高,這樣更不易於獲得用戶的認可。

實際上國內要普及再製造件的話,國家是很支援的,政策導向對再製造行業越來越有利。

今年過完春節,我明顯感覺到客戶數量在增加。昨天我去參加再製造行業的會議,發現參會的人空前的多,所以我覺得中國慢慢會進入產業的高速成長期。

當然,對於汽車配件行業,要真正飛速發展的話,需要保險公司的介入。保險公司能夠根據再製造件發一些保險產品,這樣的話才能讓再製造件成為主流產品。

國外的經驗是如果保險的車主同意使用再製造件的話,他的保費就比較便宜。現在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沒有足夠的再製造件,保險公司也沒有辦法針對再製造產品發佈保險產品,保費低的情況下,要用新件修的話,保險公司就不划算了。

愛分析:美國拆解和再製造市場是怎樣的格局?國內有可以借鑒的地方嗎?

朱建剛:美國有三萬家拆解廠,每年報廢汽車的數量是兩千多萬台,跟中國6-8年後的資料基本一致。中國現在有資質的拆解廠只有600多家,每年只有兩三百萬台報廢汽車進入拆解廠。

美國和中國的不同,一是拆解廠資質的申請,在美國只要企業的環保達標,就可以拿到資質。第二點不同是美國報廢車的流通是沒有區域限制的,都是通過拍賣進行的。中國是每個地方的牌照由國家控制,地級市有1、2家,省會3、4家,但有些地方也只有1家。

所以拆解廠收購舊車的成本不高,也沒有拍賣這種競爭方式,實際上還是一個非競爭性的行業。

美國再製造行業主要的特點是,再製造行業的標準已經很成熟,保險公司也已經介入,用戶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了,再製造的生產技術也相對成熟,銷售管道暢通。

我相信美國的現狀可能是中國幾年後的狀況,同樣作為汽車大國,中國向美國學習是比較好的。

我更相信中國再製造行業的發展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再製造產品的出口基地,一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比美國的便宜,二是美國的很多車型是不適合再製造的,因為大部分都是大排量車型,這些車型的配件在國外基本找不到市場,所以沒有辦法出口。

而中國自己沒有汽車核心技術,所有的品牌發動機變速箱技術等基本來自國外發達國家,而且是幾個主流的品牌,全球很多國家都在使用這些技術,所以中國未來很多機型,尤其老舊機型的再製造件,可以流向全球的市場。

愛分析:再製造件的普及,會對汽配行業內現在的生產商和經銷商有什麼影響?

朱建剛:再製造件越來越普及的話,會對現在一些所謂的副廠件生產廠家造成很大影響,因為實際上他們在生產過程中採用了大量舊件,但是用戶看不出來,他們就直接當做新件來賣。而很多生產新件的廠家,技術比較成熟,可能會增加產品中再製造件的比重。

對於經銷商來說,未來可能要越來越多的注重與再製造廠家形成供應關係,代理更多的再製造產品。未來市場中再製造件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的話,如果要在市場上生存,銷售的產品就必須要以再製造件為主,而不是像現在以代理新件為主。

所以現在的電商平臺等都要認真的思考,未來再製造產品出來之後,要調整公司發展戰略,要服務一些再製造產品的流通和生產企業。

愛分析:對於行業內的這類公司,有哪些評價方法或指標呢?

朱建剛:對於行業內的再製造公司,我最看重的指標,第一個是產品的返修率,這個指標對於企業來講是未來生存的核心基石。

第二個是再製造公司的生產成本、產量和銷售量,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且,再製造公司能夠得到主機廠的授權的話,那麼未來產品和品牌的議價能力比較高,一定會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產品品質也一定會更高。

在市面上生存。

有的產品是以副廠新件的名義在賣,有的索性告訴人家是翻新件,但是價格賣的很便宜。由於沒有規模化生產,他們的品質檢測投入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返修率會高一點,但總的來說,品質也在不斷的提高。

另外由於他們的再製造成本很高,基本上會選擇製作一些國外來的賓士、寶馬、路虎等車型的發動機、變速箱或其他零部件。因為這種配件的毛利非常高,所以有些再製造廠家是按照外國貨的名義來買再製造件,量雖然不大,但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拆解和再製造行業看似上下游企業,但是兩者之間直接採購十分困難。因為再製造廠只有能力做一兩個品牌的,而且是一兩個門類,比如做捷達的發動機,那就最多做捷達幾個型號的發動機,所以拆解廠出來的電機、馬達等配件他們都不要。他們直接去採購的時候,是以大部件總成為單位,不需要的配件就當廢鐵賣掉了,導致採購成本很高。

愛分析:國內普及再製造件,有哪些阻礙?對於普及的時間點您是如何判斷的?

朱建剛:第一個阻礙是使用者對再製造件的認識,他們認為再製造件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翻新,而實際上再製造件的使用性能和品質上應該跟新品基本一致。

而用戶的認知不足還不是主要問題,從拆解廠到再造廠的環節沒打通,原材料供應量不足,生產成本高,導致再製造件售價比較高,這樣更不易於獲得用戶的認可。

實際上國內要普及再製造件的話,國家是很支援的,政策導向對再製造行業越來越有利。

今年過完春節,我明顯感覺到客戶數量在增加。昨天我去參加再製造行業的會議,發現參會的人空前的多,所以我覺得中國慢慢會進入產業的高速成長期。

當然,對於汽車配件行業,要真正飛速發展的話,需要保險公司的介入。保險公司能夠根據再製造件發一些保險產品,這樣的話才能讓再製造件成為主流產品。

國外的經驗是如果保險的車主同意使用再製造件的話,他的保費就比較便宜。現在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沒有足夠的再製造件,保險公司也沒有辦法針對再製造產品發佈保險產品,保費低的情況下,要用新件修的話,保險公司就不划算了。

愛分析:美國拆解和再製造市場是怎樣的格局?國內有可以借鑒的地方嗎?

朱建剛:美國有三萬家拆解廠,每年報廢汽車的數量是兩千多萬台,跟中國6-8年後的資料基本一致。中國現在有資質的拆解廠只有600多家,每年只有兩三百萬台報廢汽車進入拆解廠。

美國和中國的不同,一是拆解廠資質的申請,在美國只要企業的環保達標,就可以拿到資質。第二點不同是美國報廢車的流通是沒有區域限制的,都是通過拍賣進行的。中國是每個地方的牌照由國家控制,地級市有1、2家,省會3、4家,但有些地方也只有1家。

所以拆解廠收購舊車的成本不高,也沒有拍賣這種競爭方式,實際上還是一個非競爭性的行業。

美國再製造行業主要的特點是,再製造行業的標準已經很成熟,保險公司也已經介入,用戶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了,再製造的生產技術也相對成熟,銷售管道暢通。

我相信美國的現狀可能是中國幾年後的狀況,同樣作為汽車大國,中國向美國學習是比較好的。

我更相信中國再製造行業的發展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再製造產品的出口基地,一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比美國的便宜,二是美國的很多車型是不適合再製造的,因為大部分都是大排量車型,這些車型的配件在國外基本找不到市場,所以沒有辦法出口。

而中國自己沒有汽車核心技術,所有的品牌發動機變速箱技術等基本來自國外發達國家,而且是幾個主流的品牌,全球很多國家都在使用這些技術,所以中國未來很多機型,尤其老舊機型的再製造件,可以流向全球的市場。

愛分析:再製造件的普及,會對汽配行業內現在的生產商和經銷商有什麼影響?

朱建剛:再製造件越來越普及的話,會對現在一些所謂的副廠件生產廠家造成很大影響,因為實際上他們在生產過程中採用了大量舊件,但是用戶看不出來,他們就直接當做新件來賣。而很多生產新件的廠家,技術比較成熟,可能會增加產品中再製造件的比重。

對於經銷商來說,未來可能要越來越多的注重與再製造廠家形成供應關係,代理更多的再製造產品。未來市場中再製造件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的話,如果要在市場上生存,銷售的產品就必須要以再製造件為主,而不是像現在以代理新件為主。

所以現在的電商平臺等都要認真的思考,未來再製造產品出來之後,要調整公司發展戰略,要服務一些再製造產品的流通和生產企業。

愛分析:對於行業內的這類公司,有哪些評價方法或指標呢?

朱建剛:對於行業內的再製造公司,我最看重的指標,第一個是產品的返修率,這個指標對於企業來講是未來生存的核心基石。

第二個是再製造公司的生產成本、產量和銷售量,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且,再製造公司能夠得到主機廠的授權的話,那麼未來產品和品牌的議價能力比較高,一定會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產品品質也一定會更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