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阮琳 在葫蘆的世界裡精雕細琢

莊秀美的古代仕女圖、意境優美的山水畫, 婀娜多姿的敦煌飛天形象……只需要一根鋼針、一把刻刀, 這些繁瑣複雜的圖案就會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一個拳頭大小的葫蘆上。 蘭州阮氏刻葫蘆第三代傳人阮琳, 從事刻葫蘆40多年來, 她幾乎每天都沉浸在葫蘆的世界裡精雕細琢。

從小耳濡目染 學習雕刻葫蘆

無論何時, 相信只要你走進蘭州金城關的阮氏刻葫蘆傳習所, 立即會被精美的葫蘆雕刻藝術所吸引, 那些架子上擺放的大大小小的刻葫蘆讓人眼花繚亂, 或大或小的葫蘆上, 雕刻著人物、山水、風景、花卉、蟲鳥等,

還配以詩文、書法等, 每個葫蘆細膩雅致, 風格各異。

“我從小就是在葫蘆堆裡長大的!”阮琳稱, 自己沒有在專業院校學習過正規的繪畫, 她自幼接受家傳, 小時候父母經常在家裡雕刻葫蘆、繪畫, 她的興趣是在耳濡目染中培養出來的。

阮氏刻葫蘆以針刻為主, 阮琳的祖父阮光宇是阮氏微雕的創始人, 父親阮文輝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12歲時她就跟隨父親阮文輝學刻葫蘆, 15歲便可以獨立創作作品, 1980年她被招進工藝美術廠開始創作出口產品。 現在, 她是蘭州阮氏刻葫蘆的第三代傳人。

 嘗試新題材 作品大獲稱讚

“傳統工藝美術是民族文化素質的標誌, 也是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和經濟的需要。 ”阮琳自從踏上葫蘆雕刻這條路,

一直都在不斷求新求進, 追隨時代進步, 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突破, 表現手法更加鮮活。 據阮琳講, 她曾在敦煌開辦工作室二十多年, 那時候, 她最喜歡雕刻的就是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和古代侍女圖。 在接觸大量的國外遊客之後, 阮琳發現, 很多外國遊客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 看到葫蘆雕刻愛不釋手, 有的遊客要求把自己的姓名和喜歡的詩句雕刻在葫蘆上。 久而久之, 阮琳腦海裡湧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將一些古詩詞的英譯版本或者將外文與漢字對照以及詩人的頭像一起以水墨寫意相結合的方式雕刻在葫蘆上, 讓傳統的民間技藝更具有現代感, 新題材的嘗試讓她的作品大獲稱讚, 也讓她的創作和技藝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創新中突破 在繼承中傳承

從小時候的玩具到養家糊口的手藝, 再到傾盡心血將之傳承下去的藝術, 阮琳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自己的女兒作為阮氏微雕的第四代傳承人, 已經“學成出師”, 這是最令她很欣慰的事。

40多年來, 阮琳創作的書畫、雕刻等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金獎、省級大獎, 並多次入選名人名作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展等, 2005年, 她被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授予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為了使葫蘆雕刻藝術有更大的發展, 阮琳與弟弟阮力還共同完成了《阮氏技法教材》和《阮氏雕刻葫蘆圖譜》的編繪;個人出版《阮琳藝術作品集》。 其中, 她的微刻葫蘆《紅樓夢組畫》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中受到好評,

同時, 她還是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評審會委員, 並作為甘肅傳統手工藝雕刻葫蘆的代表榮幸地參加了上海世博會甘肅活動周“炫目甘肅”展。 2017年, 蘭州市文化旅遊特色商品大賽中, 阮氏葫蘆藝術館推送的雕刻葫蘆獲得一等獎, 讓雕刻葫蘆成了蘭州名片。

“這是父輩們留給我們的財富, 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 ”在創新中突破, 在繼承中傳承, 阮琳是這樣說的, 也是這樣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