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順產後24小時怎麼過?

1.注重產後第一餐

新媽媽分娩後體內激素水準大大下降,

身體過度耗氣失血,陰血驟虛,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襲。因此依照個人體質,“產後第一餐”的飲食調養非常重要。

產後第一餐應選擇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糖水煮荷包蛋、蛋花湯、藕粉等都是最佳的選擇。等到第二天的時候,產婦的經過了休息,精力慢慢恢復,但是還是需要飲食的説明才能讓身體恢復得更好。產後第二天就可以吃一些細軟的食物,

普通的飯菜也可以吃了。

2.觀察出血量

產後出血是產婦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不管再疲乏、再虛弱,觀察自己的出血量可是新媽媽最重要的功課。

目前,在我國導致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仍是產後出血,產婦在分娩後兩小時內最容易發生產後出血,產後2小時出血400毫升,24小時內出血500毫升都可診斷為產後出血。產婦出血過多可導致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甚至死亡。

所以分娩後仍需在產房內觀察。

此時要注意子宮收縮乏力也會引起產後出血。

因此,產婦在上廁所時應注意把衛生護墊等收集起來,不要丟棄,如出血量較多,或陰☆禁☆道排出組織都應及時告知醫生。

3.定時量體溫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閒視之。新媽媽在產後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

產婦在剛生過孩子的24小時內,

由於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8℃,但這以後,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新媽媽乳脹可能發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後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因此,新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體溫,多喝水,注意攝入營養,如果高燒連續不退就得趕緊找醫生了。

4.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新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其實並不好。

順產婦,產後6~8小時,可嘗試坐起來,不宜一直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於體力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敏感度。這樣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瀦留,並可能導致血栓形成。因此,如果分娩順利,產後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適當活動。

產後24小時,就可以隨意活動了,但要避免久站、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

產後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

產後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

這有助於形體恢復。

5.爭取時間休息

分娩過程耗盡了產婦的體力,第一天最重要的是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新媽媽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孩子換尿布,孩子一哭鬧,新媽媽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新媽媽應爭取時間休息。

6.產後儘快排大小便

順產產婦應多喝水,儘快排第一次小便。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幫助膀胱功能的恢復,憋尿時間太長,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後出血。

7.初乳不可浪費

一般來說,新媽媽產後第一天有少量粘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新生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應盡可能地給新生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這是所有奶粉無法替代的。

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必須要儘早哺乳,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新媽媽也可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如花生煲豬蹄、魚湯。

8.產婦多汗應注意清潔

產後出汗量多,睡眠和初醒時更多,有時可浸濕內衣,常在數日內自行好轉,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並非體虛表現。產婦應勤換內衣內褲和床單,居室要通風,如果不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產婦在空氣污濁的室內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6.產後儘快排大小便

順產產婦應多喝水,儘快排第一次小便。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幫助膀胱功能的恢復,憋尿時間太長,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後出血。

7.初乳不可浪費

一般來說,新媽媽產後第一天有少量粘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新生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應盡可能地給新生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這是所有奶粉無法替代的。

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必須要儘早哺乳,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新媽媽也可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如花生煲豬蹄、魚湯。

8.產婦多汗應注意清潔

產後出汗量多,睡眠和初醒時更多,有時可浸濕內衣,常在數日內自行好轉,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並非體虛表現。產婦應勤換內衣內褲和床單,居室要通風,如果不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產婦在空氣污濁的室內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