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拍預覽」梁啟超的實業夢

梁啟超的實業夢

解璽璋

舉世公認,梁啟超是位思想家、教育家、人文學者,

中國近現代社會政治改革的先驅。如果說他也曾做過“實業夢”,怕是沒有人肯相信。但他確實做過這樣的“夢”,最近發現一封他寫給女婿周希哲的信,可以提供一點點旁證。

梁啟超(1873-1929) 致周希哲函

手卷 水墨紙本

19×111cm

此信看上去是個長卷,

與梁啟超通常所用信紙略有不同;信的書寫格式也很隨意,只在信的末尾提到希哲,抬頭卻很突兀,沒有按照習慣先寫稱呼,然後另起一行,進入正文,而是直接表示“有一事”,請“弟”相機而動。

信的末尾,有“任公”簽名,並注明時間為“十一月三日”,但並未注明年份。

這在梁啟超寫給子女的信中很常見,不足為奇。惟信中提到令嫻來信,叮囑他“招待新聞大王”一事。查《梁啟超年譜長編》,民國十年(1921)十一二月間,梁啟超在致蔣百里、張東蓀、舒新城的信中,恰恰提到了不久前“一晤新聞大王”,由此可知,此信寫於民國十年(1921)。這時,周希哲已從緬甸轉調菲律賓,擔任馬尼拉總領事。

信中所述,欲與美國合資發展中國鋼鐵工業一事,便是我所謂“梁啟超的實業夢”了。在他自然不能說是空穴來風。富國強兵是他那一代人的理想,他的維新變法事業也少不了經濟的支持。當年流亡日本,他就經營過廣智書局。這且不表,民國初年,著名企業家范旭東在天津創辦久大精鹽公司,梁啟超不僅自己認股三千,

還動員二弟梁啟勳、女婿周希哲認股,支持民族工業的發展。范旭東是他在長沙時務學堂的得意弟子范靜生的弟弟,他對久大的關心呵護,固有這方面的意味。此後他對中原煤礦公司的支持,則與他在此信中提到的王摶沙有關。王摶沙,字敬芳,不僅是中原公司的董事長,還是上海中國公學的創辦人,擔任過公學校長。民國九年(1920)三月,梁啟超歐遊歸國,馬上被他邀請,去中國公學演講,
一度還想把校長的位置讓給梁啟超,希望借助梁啟超的影響力,幫助公學走出困境。由於蔣百里等人竭力阻撓,梁啟超亦志不在此,不久遂作罷論。

雖然梁啟超表示,他的“實業夢”已“蓄志經營多年”,而支持他做這個夢的,卻是朋輩中這些有實力的企業家和金融家,譬如他在信中提到的劉厚生、王摶沙、丁在君諸人。王摶沙已如上述,他掌管的中原煤礦公司,不僅在河南省首屈一指,即使在全國,當時也是規模較大的官商合辦的煤礦公司,撐起焦作煤炭生產的半邊天。梁啟超在信中敢說河南煤礦百五十裡在吾儕手中,大約就是王摶沙給了他底氣。劉厚生,本名劉垣,江蘇武進人,民國初年做過農商部次長。他與近代大實業家、立憲派領袖張謇字季直過從甚密,梁啟超在給女兒梁令嫻的信中稱他為“張季直手下第一健將”,並稱“近三四年與我關係極深”。梁令嫻來信曾提到,緬甸華僑富商林振宗欲回國辦礦,梁啟超告訴她:“劉厚生注意礦事十年,規模宏遠,渠辦紡績業獲利數百萬,盡投之以探礦,彼誓以將來之鋼鐵大王自命,所探得鐵礦極多,惜多在安徽境內,倪嗣沖尚在,不敢開辦耳。現正擬籌極大資本辦鐵廠,林君欲獨立辦礦,或與國內有志者合辦,吾皆能為介紹也。”

這封信作於民國九年(1920)七月二十日,距他給周希哲的這封信不過隔了一年另三個多月,說明梁啟超對於中國的實業一直是很熱心的。這位林振宗先生曾答應捐資五十萬給中國公學,後因他所經營的石油運輸業在與英商的競爭中失利,資金耗盡,無力兼顧國內新的產業,捐資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至於丁文江,他長年擔任地質調查所所長,中國何處有佳礦,應該如何開採,是非常內行的。他還是北票煤礦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就是前面提到的劉厚生。北票煤礦位於當時的熱河省朝陽縣境內,今屬遼寧省北票市。它本是京奉鐵路局官辦的一家煤礦,民國十年(1921),丁文江加盟,將它改造成一家官商合辦,以商為主的股份制公司。梁啟超信中所言熱河有一煤礦甚好,即指此。

恰恰是朋輩手中所掌握的這些資源,激發了梁啟超要在實業上有一番作為的靈感。於是,他希望女婿周希哲相機遊說一個叫伍德的美國人,請他出面在美國企業界尋找適當的合作者。按照他的設想:“茲事非大資本不辦,尤非有外國人合辦不能。消除國內種種阻力,環顧全球自然非謀諸美國人不可。而美人中非有眼光有品格之人,吾儕亦不願與共事。”而且,他確信,“將來全世界時局之變化,我中美兩國各有莫大之責任”。他說:“此事就資本關係論,就內部應付論(即對付國內軍閥),就將來中美兩國對第三國之防禦政策論,吾認為由中美合辦之必要。”這番話恰好透露了當時他對國內、國際局勢的看法,由於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軍閥混戰,此起彼伏,國民自辦鋼鐵廠雖有必要,前途還是很令人擔憂的,這大約正是他堅持要與美國人合作的初衷。

梁啟超肯把如此重任委託給自己的女婿,一方面固然是要借助周希哲外交官的身份,與外國人打交道比較方便;另一方面,也由於他對這個女婿一直另眼相看。周希哲是馬來西亞華僑,家境貧寒,曾在商船上做事,後經康有為的提攜和幫助,留學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國際法學博士學位。北洋政府時期,他長期擔任駐緬甸、菲律賓、加拿大的領事和總領事。他與梁令嫻的婚姻,就是梁啟超促成的。對此,梁啟超一直很得意,許多年後,他在寫給女兒的信中還說:“我對於你們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了,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錯罷。”他很看重周希哲,認為“希哲之才,在外交官方面在實業方面皆可自立”。他對女兒令嫻說:“吾日來極感希哲有辭職之必要,蓋此種雞肋之官,食之無味,且北京政府傾覆在即,雖不辭亦不能久,況無款可領耶?希哲具有實業上之才能,若更做數年官,恐將經商機會耽閣,深為可惜。汝試以此意告希哲,若謂然,不妨步步為收束計(自然非立刻便辭)。”

他的這番話是在民國十年(1921)七月二十二日給梁令嫻的信中說的,過了不足三個半月,他便給周希哲寫了這封鼓吹他實業夢想的信。不過,限於國內政治環境的種種不如意,他的實業夢最終未能成為現實。中原煤礦後被國民政府強行佔有,無奈中的王摶沙,也只能寓居北京,與梁啟超等坐而論道;而丁文江也辭去總經理一職,離開北票煤礦,參加英國庚子賠款善後談判去了。但梁啟超的用心,有一點,還是一以貫之的,即希望希哲辭去外交官這個雞肋,去實業界另謀發展。特別是在北洋政府垮臺之後,他既面臨去留問題,梁啟超再次勸他下海經商,而且很希望借助自己的人脈關係,給女婿鋪一條路。可惜時不我待,由於梁啟超突然病逝,此後,周希哲腳下的路,也只有靠他自己去走了。

梁啟超像

本文作者解璽璋為文化批評家,

著有《雅俗》、《梁啟超傳》等。

譬如他在信中提到的劉厚生、王摶沙、丁在君諸人。王摶沙已如上述,他掌管的中原煤礦公司,不僅在河南省首屈一指,即使在全國,當時也是規模較大的官商合辦的煤礦公司,撐起焦作煤炭生產的半邊天。梁啟超在信中敢說河南煤礦百五十裡在吾儕手中,大約就是王摶沙給了他底氣。劉厚生,本名劉垣,江蘇武進人,民國初年做過農商部次長。他與近代大實業家、立憲派領袖張謇字季直過從甚密,梁啟超在給女兒梁令嫻的信中稱他為“張季直手下第一健將”,並稱“近三四年與我關係極深”。梁令嫻來信曾提到,緬甸華僑富商林振宗欲回國辦礦,梁啟超告訴她:“劉厚生注意礦事十年,規模宏遠,渠辦紡績業獲利數百萬,盡投之以探礦,彼誓以將來之鋼鐵大王自命,所探得鐵礦極多,惜多在安徽境內,倪嗣沖尚在,不敢開辦耳。現正擬籌極大資本辦鐵廠,林君欲獨立辦礦,或與國內有志者合辦,吾皆能為介紹也。”

這封信作於民國九年(1920)七月二十日,距他給周希哲的這封信不過隔了一年另三個多月,說明梁啟超對於中國的實業一直是很熱心的。這位林振宗先生曾答應捐資五十萬給中國公學,後因他所經營的石油運輸業在與英商的競爭中失利,資金耗盡,無力兼顧國內新的產業,捐資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至於丁文江,他長年擔任地質調查所所長,中國何處有佳礦,應該如何開採,是非常內行的。他還是北票煤礦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就是前面提到的劉厚生。北票煤礦位於當時的熱河省朝陽縣境內,今屬遼寧省北票市。它本是京奉鐵路局官辦的一家煤礦,民國十年(1921),丁文江加盟,將它改造成一家官商合辦,以商為主的股份制公司。梁啟超信中所言熱河有一煤礦甚好,即指此。

恰恰是朋輩手中所掌握的這些資源,激發了梁啟超要在實業上有一番作為的靈感。於是,他希望女婿周希哲相機遊說一個叫伍德的美國人,請他出面在美國企業界尋找適當的合作者。按照他的設想:“茲事非大資本不辦,尤非有外國人合辦不能。消除國內種種阻力,環顧全球自然非謀諸美國人不可。而美人中非有眼光有品格之人,吾儕亦不願與共事。”而且,他確信,“將來全世界時局之變化,我中美兩國各有莫大之責任”。他說:“此事就資本關係論,就內部應付論(即對付國內軍閥),就將來中美兩國對第三國之防禦政策論,吾認為由中美合辦之必要。”這番話恰好透露了當時他對國內、國際局勢的看法,由於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軍閥混戰,此起彼伏,國民自辦鋼鐵廠雖有必要,前途還是很令人擔憂的,這大約正是他堅持要與美國人合作的初衷。

梁啟超肯把如此重任委託給自己的女婿,一方面固然是要借助周希哲外交官的身份,與外國人打交道比較方便;另一方面,也由於他對這個女婿一直另眼相看。周希哲是馬來西亞華僑,家境貧寒,曾在商船上做事,後經康有為的提攜和幫助,留學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國際法學博士學位。北洋政府時期,他長期擔任駐緬甸、菲律賓、加拿大的領事和總領事。他與梁令嫻的婚姻,就是梁啟超促成的。對此,梁啟超一直很得意,許多年後,他在寫給女兒的信中還說:“我對於你們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了,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錯罷。”他很看重周希哲,認為“希哲之才,在外交官方面在實業方面皆可自立”。他對女兒令嫻說:“吾日來極感希哲有辭職之必要,蓋此種雞肋之官,食之無味,且北京政府傾覆在即,雖不辭亦不能久,況無款可領耶?希哲具有實業上之才能,若更做數年官,恐將經商機會耽閣,深為可惜。汝試以此意告希哲,若謂然,不妨步步為收束計(自然非立刻便辭)。”

他的這番話是在民國十年(1921)七月二十二日給梁令嫻的信中說的,過了不足三個半月,他便給周希哲寫了這封鼓吹他實業夢想的信。不過,限於國內政治環境的種種不如意,他的實業夢最終未能成為現實。中原煤礦後被國民政府強行佔有,無奈中的王摶沙,也只能寓居北京,與梁啟超等坐而論道;而丁文江也辭去總經理一職,離開北票煤礦,參加英國庚子賠款善後談判去了。但梁啟超的用心,有一點,還是一以貫之的,即希望希哲辭去外交官這個雞肋,去實業界另謀發展。特別是在北洋政府垮臺之後,他既面臨去留問題,梁啟超再次勸他下海經商,而且很希望借助自己的人脈關係,給女婿鋪一條路。可惜時不我待,由於梁啟超突然病逝,此後,周希哲腳下的路,也只有靠他自己去走了。

梁啟超像

本文作者解璽璋為文化批評家,

著有《雅俗》、《梁啟超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