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茶美美茶科普:黃茶

茶美美茶科普:黃茶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

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

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黃茶具有“黃湯黃葉”的特點,是製造過程中燜黃的結果。

黃茶是中國特產,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

1、黃大茶,著名的有安徽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2、黃小茶,著名的有湖南溈山毛尖、北港毛尖,湖北遠安鹿苑和浙江平陽黃湯。

3、黃芽茶,著名的有湖南君山銀針、四川蒙頂黃芽、安徽霍山黃芽、浙江平陽黃湯。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

黃茶加工方法近似於綠茶,

其製作過程為:鮮葉殺青揉撚-- 悶黃、乾燥。黃茶的殺青、揉撚、乾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

黃茶最重要的工序在於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撚後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後以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

更多茶與健康知識,請搜索並關注:茶美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