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火《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沙瑞金最難演 小說尺度更大

戳視頻可聽周梅森親口講述該劇的幕後故事。

周梅森最近很忙。他擔任編劇的《人民的名義》大熱播,來訪、電話不斷,但昨日在與廣州日報記者交流時,這位元61歲的老人,聲音洪亮充滿激情。


作為原著作者兼編劇,《人民的名義》的收視成績著實令他振奮。這部被外界評為“大尺度”的反腐大戲,平均收視率暫居年度電視劇排行榜第二,豆瓣評分接近9分。這在近幾年的國產劇裡實屬罕見。與此同時,該劇還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昨天湖南台同志打電話告訴我,追劇的觀眾裡面,年輕人占了60%。”周梅森興奮地說。

此前,周梅森也寫過很多反腐小說。201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范子文找到周梅森,

讓他寫一部能夠反映社會現實和當下形勢的反腐題材電視劇。在反復權衡後,周梅森接下了這部反腐大戲的創作任務。如今,電視劇的熱播讓周梅森充滿信心,“有一點我是相信的,健康的力量最終總要戰勝黑暗。”

采寫/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詩藍 圖/CFP供圖

視訊短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鄭婕

1992年,周梅森作為作家到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政府掛職當副秘書長,

這是周梅森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段經歷。此後周梅森寫出了《人間正道》《中國製造》《至高利益》《絕對權力》等一系列小說。其中,由小說《我主沉浮》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劇也曾掀起過討論熱潮。

此前八年未發表過小說

在《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前近八年時間,周梅森沒有再出版過類似的小說,但他並未停止寫作。作為改革開放後社會變遷的目睹者和記錄者,

周梅森時常有一種責任感,覺得自己“有義務寫出來”,他的抽屜裡其實已經有了好幾部未完成小說的底稿,最多的有二十多萬字。

201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的片約,讓周梅森有些猶豫,那些壓在抽屜裡的稿子和以往電視劇編劇過程中的幾百次修改,像一塊重重的石頭,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在和最高檢影視中心再三商談後,周梅森的責任感終於占了上風。

經過兩年多的創作,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最終橫空出世,電視劇的熱播也讓周梅森充滿信心,他感到正義而健康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長,一定能戰勝現實中的邪惡。

對話

看這部戲六成是年輕人,我很吃驚

廣州日報:一些網友評論說陸毅在此劇中格格不入,你看了片之後如何評論陸毅的演技?

周梅森:我覺得陸毅承擔起了這個角色賦予他的使命。這個角色很重要,請陸毅演,

導演和我是商量過的,我同意了的。導演說服我的理由一是,陸毅是承前啟後的演員;第二個理由,陸毅是個乖孩子,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假設他緋聞纏身,我們可能會慎重一點。對侯亮平這個人物,我們可是慎之又慎。

陸毅很不錯,拍攝現場很認真,所有的都沒話說。我認為不是他沒演好,而是因為他在和我們國內最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同台獻藝。我們這個劇,裡面有相當一批人都可以稱為表演藝術家了,比如說侯勇、吳剛、張豐毅、凱麗,他們代表了當代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水準。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

張豐毅很像省委書記

廣州日報:許多人都稱讚侯勇將貪官趙德漢演得入木三分,你怎麼看侯勇的表演?

周梅森:當時趙德漢這個角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范偉,範偉是我提出來的,但因為他有事臨時來不了。後來侯勇來了,侯勇以前演過很多正面人物,正得不能再正了。範偉演過很多角色,大家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範偉沒貪我們不信,侯勇一臉憨厚相,觀眾一看,也許侯亮平真搞錯了。現在事實證明我們用對了,侯勇的表演那麼好,這個效果達到了我們的預期。

廣州日報:很多人在看過電視劇後對細節處理讚不絕口,比如官員之間的互稱,酒桌上的段子等,這些細節在創作時你是如何把握的?

周梅森:沒有金剛鑽怎麼敢攬這個瓷器活呢?導演李路也是在官場沉浸良久,我們倆對細節這塊都有很好的把握,不可能有偏差。在現場,我和李路都要求,不管多大的演員,都要老老實實地按劇本演。因為這是政治劇,我們有的臺詞確實是官話,但不講是不行的。

其實要說難演,這部戲最難演的就是沙瑞金,這種尺度的把握在表演上是很見功力的。所以說張豐毅表演得非常棒,很像一個省委書記(笑)。有時候他的眼神既犀利又透著某種溫和,一笑又很燦爛,顯示了很陽光的一面。

李達康很讓人痛心

周梅森:這種人願意幹事,而且執政風格非常強悍。這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占相當一部分,應該說這些幹部為我們的改革開放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大貢獻,但是也不避諱,他們的毛病也非常明顯。

最明顯的一點是權力不受限制,不習慣被監督,不願意被監督,他做事有效率,硬幹亂幹什麼都敢幹,有時候就會被人討厭,所以落馬的也很多,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個人覺得,這類幹部比懶政不做事的幹部、貪污腐化的幹部要好得多,也是最令人痛心的一部分幹部。

廣州日報:劇中高官之間關係錯綜複雜,反貪局長陳海的父親是前副檢察長,反貪處處長陸亦可的小姨夫是省委副書記,為什麼這麼安排小說人物的背景?

周梅森:我從來沒特意這麼想過,沒這麼複雜。小說裡唯一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就是侯亮平,沒給他什麼背景。在我眼裡,沒有說哪個階層出生的官員以後就不會腐敗,只要你權力不受監督,就一定會腐敗,不管你來自草根基層或者說來自於有背景的家庭。

我展現的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故事,真實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委屈。

《人民的名義》劇照。

我有義務寫出來

廣州日報:和十幾年前相比,你現在寫政治題材小說在尺度上有沒有變化?

周梅森:我不想變也得變。我寫《人間正道》《中國製造》時,不能想像一個處長家裡能有2億現金,我不可以想像。這個戲不僅僅是個官場小說,不是這麼簡單,它實際上講了一個大中國的故事,講中國面臨一個抉擇,必須要把腐敗遏制住。

廣州日報:你為何喜歡寫政治題材的小說?

周梅森:我不是官員,我就是個作家,我同時又是非常關心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變化的作家。我覺得一個時代總要有一部分作家做見證人,要對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進行思索,進行巨量的思索,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作為一個作家我有義務把它寫出來,有一點我是相信的,健康的力量最終總要戰勝黑暗。

劇本過審走正常程式

廣州日報:電視劇對小說還是有很多改動的,有人說電視劇比小說尺度更大,你如何看?

周梅森:沒有,還是小說尺度大一些。比如小說裡面寫常委會,我沒敢用畫外音把李達康的心聲表現出來。再舉個例子,鄭西坡在小說裡的結局和電視劇結局不一樣。電視劇和小說有很多都不一樣的。

廣州日報:這部電視劇是通過怎樣的程式,最終和我們見面的?

周梅森:最高檢在審查等各個方面完全都是走正常程式,通過審查和最高檢、國家反貪總局沒什麼關係,我們是正常報檢,廣電總局也是正常履行審查程式。

我的個人觀點是,只要達到了標準,準確、深刻地反映當代社會生活,不是虛假的、片面的,那電視劇當然可以通過。

《人民的名義》劇照。

我寫作時沒有提綱

廣州日報:這部電視劇收視率如此高,你覺得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周梅森:很多電視劇為什麼不好看,因為那都是橋段的拼湊,還有人把一些成功的作品橋段拿來東拼西湊,那就更不像話了,那是抄襲。

我的作品從始至終是有要求的,必須創造出鮮活的文學人物,要原創。我寫作沒有提綱,開始寫作的時候,誰好誰壞我不知道,人物根據他自己的性格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我對他們身不由己,這就是創作。

我把這一點要求到劇組,要求導演,要求演員,必須創作。吳剛和張志堅當時找過我,問我怎麼去演李達康和高育良,我說你們自己琢磨去。我要和他們說了,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因為他們太優秀了,都是大表演藝術家。吳剛演得這麼好,這就是創作。編劇在創作,導演在創作,演員也在創作。在團隊裡,創造是我們追求的唯一目的。做不到這個層次,不可能在社會上有這麼強烈的反響。

《人民的名義》劇照。

95後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劇

廣州日報:你如何看待現在的電視劇市場?

周梅森:昨天湖南台同志打電話告訴我,我們這個劇追劇的觀眾裡面,年輕人占了60%,讓我很吃驚。很多“95後”說,從他們出生以來就沒見過這樣的劇,我們經常罵年輕人腦殘,淨看些什麼爛戲、“小鮮肉”,錯!

“小鮮肉”和這些表演藝術家,根本沒有可比性。但你能怪那些小鮮肉嗎?天價片酬是投資商給的啊。你為什麼要給他九千萬、一個億?你不是慈善家,你有錢可賺,然後叫“肉”來負責。所以,爛劇更大的責任不是小鮮肉,而是投資方,投資方要少一點浮躁,多一點沉穩,少一點垃圾,多一點品質。不該指責拿了九千萬、一個億的人,而應該指責那個給他九千萬、一個億的人。

廣州日報:一些編劇反映在影視劇生產中沒有話語權,如何看待部分編劇的生存現狀?

周梅森:不能一概而論,我就有話語權。說句不客氣的話,有的編劇一天到晚改來改去,都是垃圾,那當然沒有地位了。真正有創造力的編劇,是很強勢、很有話語權的。

電視劇好不好,編劇的責任可能要占60%以上。如果劇本是個爛東西,那這個戲就完蛋了,請再好的演員來,也就得個四十分。劇本對一個戲非常重要,如果將來的市場健康了,所有的編劇應該是像我和劉恒、劉和平這些編劇一樣,擁有話語權。

比如說侯勇、吳剛、張豐毅、凱麗,他們代表了當代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水準。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

張豐毅很像省委書記

廣州日報:許多人都稱讚侯勇將貪官趙德漢演得入木三分,你怎麼看侯勇的表演?

周梅森:當時趙德漢這個角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范偉,範偉是我提出來的,但因為他有事臨時來不了。後來侯勇來了,侯勇以前演過很多正面人物,正得不能再正了。範偉演過很多角色,大家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範偉沒貪我們不信,侯勇一臉憨厚相,觀眾一看,也許侯亮平真搞錯了。現在事實證明我們用對了,侯勇的表演那麼好,這個效果達到了我們的預期。

廣州日報:很多人在看過電視劇後對細節處理讚不絕口,比如官員之間的互稱,酒桌上的段子等,這些細節在創作時你是如何把握的?

周梅森:沒有金剛鑽怎麼敢攬這個瓷器活呢?導演李路也是在官場沉浸良久,我們倆對細節這塊都有很好的把握,不可能有偏差。在現場,我和李路都要求,不管多大的演員,都要老老實實地按劇本演。因為這是政治劇,我們有的臺詞確實是官話,但不講是不行的。

其實要說難演,這部戲最難演的就是沙瑞金,這種尺度的把握在表演上是很見功力的。所以說張豐毅表演得非常棒,很像一個省委書記(笑)。有時候他的眼神既犀利又透著某種溫和,一笑又很燦爛,顯示了很陽光的一面。

李達康很讓人痛心

周梅森:這種人願意幹事,而且執政風格非常強悍。這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占相當一部分,應該說這些幹部為我們的改革開放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大貢獻,但是也不避諱,他們的毛病也非常明顯。

最明顯的一點是權力不受限制,不習慣被監督,不願意被監督,他做事有效率,硬幹亂幹什麼都敢幹,有時候就會被人討厭,所以落馬的也很多,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個人覺得,這類幹部比懶政不做事的幹部、貪污腐化的幹部要好得多,也是最令人痛心的一部分幹部。

廣州日報:劇中高官之間關係錯綜複雜,反貪局長陳海的父親是前副檢察長,反貪處處長陸亦可的小姨夫是省委副書記,為什麼這麼安排小說人物的背景?

周梅森:我從來沒特意這麼想過,沒這麼複雜。小說裡唯一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就是侯亮平,沒給他什麼背景。在我眼裡,沒有說哪個階層出生的官員以後就不會腐敗,只要你權力不受監督,就一定會腐敗,不管你來自草根基層或者說來自於有背景的家庭。

我展現的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故事,真實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委屈。

《人民的名義》劇照。

我有義務寫出來

廣州日報:和十幾年前相比,你現在寫政治題材小說在尺度上有沒有變化?

周梅森:我不想變也得變。我寫《人間正道》《中國製造》時,不能想像一個處長家裡能有2億現金,我不可以想像。這個戲不僅僅是個官場小說,不是這麼簡單,它實際上講了一個大中國的故事,講中國面臨一個抉擇,必須要把腐敗遏制住。

廣州日報:你為何喜歡寫政治題材的小說?

周梅森:我不是官員,我就是個作家,我同時又是非常關心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變化的作家。我覺得一個時代總要有一部分作家做見證人,要對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進行思索,進行巨量的思索,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作為一個作家我有義務把它寫出來,有一點我是相信的,健康的力量最終總要戰勝黑暗。

劇本過審走正常程式

廣州日報:電視劇對小說還是有很多改動的,有人說電視劇比小說尺度更大,你如何看?

周梅森:沒有,還是小說尺度大一些。比如小說裡面寫常委會,我沒敢用畫外音把李達康的心聲表現出來。再舉個例子,鄭西坡在小說裡的結局和電視劇結局不一樣。電視劇和小說有很多都不一樣的。

廣州日報:這部電視劇是通過怎樣的程式,最終和我們見面的?

周梅森:最高檢在審查等各個方面完全都是走正常程式,通過審查和最高檢、國家反貪總局沒什麼關係,我們是正常報檢,廣電總局也是正常履行審查程式。

我的個人觀點是,只要達到了標準,準確、深刻地反映當代社會生活,不是虛假的、片面的,那電視劇當然可以通過。

《人民的名義》劇照。

我寫作時沒有提綱

廣州日報:這部電視劇收視率如此高,你覺得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周梅森:很多電視劇為什麼不好看,因為那都是橋段的拼湊,還有人把一些成功的作品橋段拿來東拼西湊,那就更不像話了,那是抄襲。

我的作品從始至終是有要求的,必須創造出鮮活的文學人物,要原創。我寫作沒有提綱,開始寫作的時候,誰好誰壞我不知道,人物根據他自己的性格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我對他們身不由己,這就是創作。

我把這一點要求到劇組,要求導演,要求演員,必須創作。吳剛和張志堅當時找過我,問我怎麼去演李達康和高育良,我說你們自己琢磨去。我要和他們說了,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因為他們太優秀了,都是大表演藝術家。吳剛演得這麼好,這就是創作。編劇在創作,導演在創作,演員也在創作。在團隊裡,創造是我們追求的唯一目的。做不到這個層次,不可能在社會上有這麼強烈的反響。

《人民的名義》劇照。

95後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劇

廣州日報:你如何看待現在的電視劇市場?

周梅森:昨天湖南台同志打電話告訴我,我們這個劇追劇的觀眾裡面,年輕人占了60%,讓我很吃驚。很多“95後”說,從他們出生以來就沒見過這樣的劇,我們經常罵年輕人腦殘,淨看些什麼爛戲、“小鮮肉”,錯!

“小鮮肉”和這些表演藝術家,根本沒有可比性。但你能怪那些小鮮肉嗎?天價片酬是投資商給的啊。你為什麼要給他九千萬、一個億?你不是慈善家,你有錢可賺,然後叫“肉”來負責。所以,爛劇更大的責任不是小鮮肉,而是投資方,投資方要少一點浮躁,多一點沉穩,少一點垃圾,多一點品質。不該指責拿了九千萬、一個億的人,而應該指責那個給他九千萬、一個億的人。

廣州日報:一些編劇反映在影視劇生產中沒有話語權,如何看待部分編劇的生存現狀?

周梅森:不能一概而論,我就有話語權。說句不客氣的話,有的編劇一天到晚改來改去,都是垃圾,那當然沒有地位了。真正有創造力的編劇,是很強勢、很有話語權的。

電視劇好不好,編劇的責任可能要占60%以上。如果劇本是個爛東西,那這個戲就完蛋了,請再好的演員來,也就得個四十分。劇本對一個戲非常重要,如果將來的市場健康了,所有的編劇應該是像我和劉恒、劉和平這些編劇一樣,擁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