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八年六易其稿 煉成反腐大劇

“真沒想到這麼火!收視率一直穩居第一,其中年輕觀眾占了60%!這說明追劇的觀眾都在這部劇中找到了自己的認知空間。”記者電話採訪知名作家、編劇、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

他比想像中少了幾分嚴肅,卻極為坦誠和熱情。

電話那端,沉浸在講述中的周梅森,說到落馬官員痛心疾首,說到普通群眾充滿關心,說到備受關注的《人民的名義》,他卻連連說:“這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作品。”從現實到生活,從小說到螢屏,《人民的名義》似一壇陳年老酒,五味雜陳,令人在笑聲中思考,在唏噓中感悟。

人民的名義

至高無上

周梅森最近很忙,來訪、電話不斷,但與記者交流時,今年61歲的他聲音洪亮充滿激情:“現在可以長舒一口氣了,好壞自有觀眾評說。”

誰說現實題材沒有觀眾?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讓周梅森充滿信心:“有一點我是相信的,健康的力量最終總要戰勝黑暗。”

誰說當代年輕人沒有擔當?這部現實題材大劇就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眼球,

“昨天湖南台打電話告訴我,追這部電視劇的觀眾裡面,年輕人占了60%。”周梅森興奮地說。

在周梅森看來,文學藝術創作不是報告文學,不能完全按照現實發生的案件來寫,“但這幾年在社會中產生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件我也沒有回避,比如故事一開始,侯勇扮演的處長,小官大貪,從他家裡搜出兩億多元現金的案件,我把它當作開篇佈局的引子。

看劇名、看預告,看陣容,這都是一部主旋律正劇。第一集開篇,就是陸毅扮演的國家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往侯勇扮演的國家部委某司項目處處長趙德漢家,搜查其腐敗罪證。觀眾一開始還真被“老實巴交、一臉溝壑、淳樸低調”的趙德漢給騙了,就這樣一個在逼仄小屋裡吸溜一碗炸醬麵的中年男子,幾張銀行卡加起來不過3萬多元錢,每月只給農村老母親寄300元生活費,

怎麼可能貪污呢?

哪知道,隨著侯亮平的步步緊逼、抽絲剝繭,不但查出了趙德漢不在自己名下的豪宅別墅,還有滿冰箱、滿床、滿面牆壁壘起來的兩億多元人民幣!以前好像只在新聞裡聽說過有這樣的貪官,但從影像裡見識還是第一次。一整面用錢堆出來的牆,視覺效果真的挺震撼。

在這裡,不得不說侯勇的神演技。

周梅森很有細節地說著前兩集抓住觀眾心的侯勇。

憑著趙德漢這一貪官角色,侯勇的精湛演技被贊為“教科書一樣的表演”,把人性和貪欲的複雜詮釋得精准不可複製,以至有觀眾說,當趙德漢沉痛感慨“農民的兒子實在窮怕了、一分錢也不敢花、就想守著滿牆的錢聞一聞味道”時,表演得太真實了!

老戲骨侯勇把一本正經、貌似清廉正直的大貪官演得入木三分!

“別光說演員了,還是言歸正傳。”周梅森介紹說,55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是根據他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周梅森擔綱編劇;主演彙聚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柯藍、胡靜、張凱麗、趙子琪、高亞麟等幾十位實力派演員,更得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製作方的支持。

該劇以貪官趙德漢的面具被撕開為緣起,引出與此案密切相關的漢東省京州市副市長丁義珍,他在一個神秘人物的暗中幫助下,以反偵察手段逃往美國。而案件線索最終定位於由京州光明峰專案引發的大風服裝廠的股權爭奪,牽扯其中的各派勢力盤根錯節,撲朔迷離。

省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也是侯亮平的同窗死黨,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好友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接替陳海,也一腳踩進一潭深水。

為什麼這樣一部現實正劇,經由一批戲骨的表演,在廣大觀眾眼裡有了出乎意料的精彩和驚喜?

周梅森回答說,究其原因,演員的演技可能還不是主要原因,群眾對腐敗的痛恨與關注,才是引發共鳴、產生吸人眼球效果的根源。

隨著劇情的逐步展開,很多觀眾已經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猜謎遊戲,到底誰是幕後黑手?誰才是真人不露相的大老闆?

人們實在等不及每天兩集的緩慢播速,便直接去書店同樣熱賣的小說裡找答案。“當然,小說的結尾未必就是電視劇的結局。”周梅森笑言,那只能從網友的“據說”裡劇透一點線索了。

(浙江日報)

周梅森擔綱編劇;主演彙聚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柯藍、胡靜、張凱麗、趙子琪、高亞麟等幾十位實力派演員,更得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製作方的支持。

該劇以貪官趙德漢的面具被撕開為緣起,引出與此案密切相關的漢東省京州市副市長丁義珍,他在一個神秘人物的暗中幫助下,以反偵察手段逃往美國。而案件線索最終定位於由京州光明峰專案引發的大風服裝廠的股權爭奪,牽扯其中的各派勢力盤根錯節,撲朔迷離。

省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也是侯亮平的同窗死黨,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好友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接替陳海,也一腳踩進一潭深水。

為什麼這樣一部現實正劇,經由一批戲骨的表演,在廣大觀眾眼裡有了出乎意料的精彩和驚喜?

周梅森回答說,究其原因,演員的演技可能還不是主要原因,群眾對腐敗的痛恨與關注,才是引發共鳴、產生吸人眼球效果的根源。

隨著劇情的逐步展開,很多觀眾已經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猜謎遊戲,到底誰是幕後黑手?誰才是真人不露相的大老闆?

人們實在等不及每天兩集的緩慢播速,便直接去書店同樣熱賣的小說裡找答案。“當然,小說的結尾未必就是電視劇的結局。”周梅森笑言,那只能從網友的“據說”裡劇透一點線索了。

(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