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講好山東故事”小說|迎春

芙蓉千疊繞銀河,秀出東蒙翠不磨。

好是春來新雨過,

石華香結白雲多。

——《蒙山疊翠》 〔明〕公一揚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盼天明,寒冬臘月呦,盼春來。若要盼得呦,紅軍來,嶺上開遍呦,映山紅......”

她坐在床上,他睡過的枕頭安靜地躺在她懷裡,任她手指無意識地輕撫。靜默在黑暗中,直到一絲光亮穿過了窗戶紙,才意識到夜的經過。

窗上的“囍”,本是豔紅的,她未出嫁前早早剪好。三年了,這屋裡的新婚氣息早已消散。但她仍不肯收起新婚的物件,

靠著這些逐漸褪色的印記,提醒她往日的歡愉。

他呢?

三年了。一個人的冷暖,自己清楚。僅靠那遙遠的,短短三日的回憶,是不夠取暖的。桌角上碼著一摞摞布鞋。她自信自己的手藝,都是最結實耐穿的。伴著豆大的油燈,熬過了多少難熬的夜,多少提心吊膽的日子。他不在身邊陪著她,卻化成了“心驚膽戰”陪她不眠。

“雞怎麼還不叫?”她有些怨恨。不耐煩地起身,將枕頭小心擺在她的枕頭旁。

忽的嫉妒起這對枕頭——至少它倆還是在一起的。

輕手輕腳地推開門,天似乎亮了些,也似乎涼了些。婆婆的屋裡也沒有聲響。嗯,都睡不著的。她緊了緊身上的花襖,悄聲向門口走去。

再輕的動作,也不能免去開門的那聲“吱呀”。北風從門縫裡擠進來,撞得她渾身一哆嗦。倒也清醒了。

沂蒙山巍峨連綿,即使在寒冬也依然蒼翠。三年前,他就是翻過了這座山,去了戰場的。而今天,

他是否也能平安地,從山的那頭回來呢?她心裡慌慌地,盼著,又怕著。

“迎春姐!”一個喚她的聲音,從門口的陰影裡飄過來。

“誰!”她壯膽喝道。

“俺,杏兒。”身影向前走近了,借著微微的光亮,她看見一雙亮亮的眼。一身粉嫩的襖,讓粗大的辮子襯得更鮮。

“呀!咋這麼早在這兒凍著呢?”急忙上前關切,

握著冰涼的手。

“一宿沒睡,起來在村裡溜達著,就溜達到你門口了。” 小臉凍得紅彤,眼睛一眨一眨:“俺尋思著,你肯定也睡不著。”

她沒回話,低頭攥著杏兒的手。心裡苦笑,這村裡的女人,誰今兒個睡得著啊。

雞叫聲終於響了,仿佛一個火星引燃了村裡接連的開門聲。零碎的腳步聲壓抑在晨曦裡,隱隱地傳來。

“姐,咱也去村口吧!”杏兒拉著她朝村口去。未纏足的腳,

一前一後地顛在厚實的土地上,未走幾步,已換成小跑。

她們在路口遇到了更多的女人。彼此招呼著,布了血絲的眼睛,都閃著光芒。一同迎向村口,迎向那個吉凶未蔔的結果,那個至關重要的人。

相似的心境聚在一起,壓抑的心也有了釋放,女人們開始嬉鬧起來。“哎,聽說了沒,部隊這次可是打了勝仗了!在孟良崮打的,聽說打死了好多小鬼子呢。”

“這事誰不知道啊,要俺說,俺家男人平時啥都不行,也就是放槍最在行!前幾年還托人給俺稍個獎章呢!”

“哎呀又提又提,那個獎章你哪天不是念叨個沒完,看把你美的。”

“行行行,不說俺了。我說杏兒啊,咋,這還沒過門,就盼的不行啦?看你臉紅的。”

“哎呀誰盼他呀!俺這是盼隊伍呢,隊伍回來,誰不高興呀!”

女人們笑鬧著,話題忽的轉到她身上,

“迎春,想你男人不?你說他一走這麼多年,也不回來看看他媳婦。”

“哎呀別惹迎春妹妹啦,她男人結婚才三天就上戰場了,還不得想煞嘍。聽說呀,他們這次回來能住幾天,讓你男人,好好疼疼你!”哄笑聲,慰問聲,說給她聽,也說給自己聽。誰家不是日夜懸心,擔驚受怕,盼著男人早早回來,和自己過安穩日子呢?慣于壓抑的女人,難得將說笑聲響徹山村,然而任誰也不會埋怨她們。山風拂過,滿山颯颯,就連靜默的沂蒙山,也似于她們同樂。

村口在不知不覺中,來到腳下。膽大地站上石塊眺望,仿佛能看見隊伍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走來。閒聊中消磨時光,比一個人在家幹熬著要好。晨曦從山的那頭穿過來,輕柔柔地灑在她的臉上,有些晶瑩的紅色。她想起了三年前,她的花轎經過這裡,進了他的門。也是在這裡,她送他去戰場......

“一把米,充軍糧!一塊布,做軍裝!一個兒子,上戰場!” 三年前,她們高喊著口號,目送自己的丈夫、兄弟、兒子,奔赴戰場。三年裡,她們將所有的熱情,投入到“婦救會”的工作中。一針一線,縫製軍裝。炊煙縷縷,全家人的口糧,都在她們靈巧的雙手中,化為一張張酥香可口的煎餅。稚嫩的肩膀,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扛起門板,讓戰士們迅速渡河......

“迎春,照顧好家裡,等俺回來!俺回來跟你過一輩子!”這是他臨走前說的,她記著呢。三年了,該回來了吧。

日上三竿,隊伍才翻過了崇山,回到了夢裡的山村。歡叫聲自村口迸發,收到了來自隊伍裡的呼應。隊伍一進村口,便不時有心急的一把將自己的男人拉出來。又叫又笑,又哭又鬧。她挨個地看,身旁的杏兒,在隊伍過半的時候,歡呼著撲向另一個年輕的身影。而她呢?她心愈發著急,嘴唇哆嗦著,猛地竄上身旁的一塊石頭,更仔細地挨個看。隊伍已經全部從她身旁走過。她跳下石頭,從隊尾開始,挨個地抓過每一個,狂喊他的名字,卻只看到一雙雙悲痛的、躲閃的眼睛......

他呢?

他呢......

他呢!

好像有人攙著她,好像有人說話......她聽不見,看不清。周身是黑紅色的,天旋地轉。

天崩地裂。

紅色的,金色的......要軍功章做什麼......人呢?

她沒有接過。因為身體的每一寸,都不再屬於她了。破碎的心,姑且裝在這沉重的軀裡,魂兒早就跌進了土裡,沉下去,沉下去......

他呢......

她沒有暈倒,甚至沒有哭。從他走後,她一直沒有哭過。不是不苦,是哭有什麼用呢?一個人的日子,眼淚流幹了,也是自己過。熬了三年,她那顆心,那顆日夜揪著懸著,想著念著他的心,現在已經碎了,淚水還能從哪來呢?

她不知道怎麼又坐回床上的。一個佈滿皺紋,同樣沒流淚的臉,映入視線。一雙冰冷的手,緊緊握住她同樣冰冷的手。她木木地盯著那張臉許久,張了張嘴,安靜地靠進婆婆懷裡。

“哭吧。”壓抑的聲音。於是,淚,就這麼無聲地落了下來,溶在紅襖裡,是血的顏色。

她睡了很久,或者說,像睡一般的活了很久。直到第二年春天來了。日子終是要繼續過的。

“娘!快看啊!這花多好看啊!”孩子朝她跑過來,圍繞在她身邊。部隊的孩子,她領養的。

“這是迎春花”,她柔聲說:“跟娘的名字一樣的花。”

“迎春花......可是,春天咋還不來啊?”孩子裹著暖和的棉襖,搓搓鼻涕。

“會來的。”她無比堅定:“沂蒙山裡有好多好多的花,它們小小的,在雪下面已經熬了很久很久了。你看吧,等到有一天,冒出土壤,漫山遍野,紅的黃的,一片一片,把所有的冰雪全融化了。那就是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就再也不冷了。”

“再也不冷了?”孩子眨著大眼睛,天真的問。

“對!春天來了,再也不冷了。再也不冷了!”

“哦!春要來嘍!不冷咯!”孩子幸福的蹦跳。

她抬起頭,在陽光中感到了希望。三年了,又是三年過去了。攤煎餅,縫軍裝,抬擔架,送給養。她仿佛將所有的苦痛都化為幹勁,同那奪去她丈夫的一切,做著抗爭。沂蒙人的脊樑,扛起了革命的給養。前線的勝利,是她最大的補償。她的心,依舊在盼著,日夜的盼著,愈發熱烈。她的心翻湧著,沸騰著。她盼著一個春天,一個久違的春天,一個必將來臨的春天,一個激動的春天,一個勝利的春天!盼著勝利的號角,在沂蒙山吹響。

而這“春”,就要到了。

“迎春姐!迎春姐!”杏兒在一個夏日的午後,飛奔著,嘶喊著:“俺們勝了!俺們勝啦!俺們勝利啦!”

“咚”。

她直勾勾地暈了過去。一顆壓抑了太多辛酸,太多苦痛的淚水,悄然滑落。流過操勞的臉頰,匯進了嘴角的笑窩......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

歷史的硝煙早已散去,沂蒙山上一片春光。朋友啊,你可曾聽過她的歌,喚過她的名字。去沂蒙山轉一轉吧,山上的一草一木,會訴說當年的風雲。去沂蒙山村走一走吧,山村的一磚一瓦,會講述昔日的篇章。請你在沂蒙山上,喚一喚她們的名字,看一看沂蒙山的春天。

她們的名字很簡單,很響亮,很動人。她們的名字叫“沂蒙”。

她們是最樸素的人,最默默的人。她們是沂蒙山上,最美,最動人的春天。

文章作者

房千群

職業:山東師範大學 學生

俺家男人平時啥都不行,也就是放槍最在行!前幾年還托人給俺稍個獎章呢!”

“哎呀又提又提,那個獎章你哪天不是念叨個沒完,看把你美的。”

“行行行,不說俺了。我說杏兒啊,咋,這還沒過門,就盼的不行啦?看你臉紅的。”

“哎呀誰盼他呀!俺這是盼隊伍呢,隊伍回來,誰不高興呀!”

女人們笑鬧著,話題忽的轉到她身上,

“迎春,想你男人不?你說他一走這麼多年,也不回來看看他媳婦。”

“哎呀別惹迎春妹妹啦,她男人結婚才三天就上戰場了,還不得想煞嘍。聽說呀,他們這次回來能住幾天,讓你男人,好好疼疼你!”哄笑聲,慰問聲,說給她聽,也說給自己聽。誰家不是日夜懸心,擔驚受怕,盼著男人早早回來,和自己過安穩日子呢?慣于壓抑的女人,難得將說笑聲響徹山村,然而任誰也不會埋怨她們。山風拂過,滿山颯颯,就連靜默的沂蒙山,也似于她們同樂。

村口在不知不覺中,來到腳下。膽大地站上石塊眺望,仿佛能看見隊伍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走來。閒聊中消磨時光,比一個人在家幹熬著要好。晨曦從山的那頭穿過來,輕柔柔地灑在她的臉上,有些晶瑩的紅色。她想起了三年前,她的花轎經過這裡,進了他的門。也是在這裡,她送他去戰場......

“一把米,充軍糧!一塊布,做軍裝!一個兒子,上戰場!” 三年前,她們高喊著口號,目送自己的丈夫、兄弟、兒子,奔赴戰場。三年裡,她們將所有的熱情,投入到“婦救會”的工作中。一針一線,縫製軍裝。炊煙縷縷,全家人的口糧,都在她們靈巧的雙手中,化為一張張酥香可口的煎餅。稚嫩的肩膀,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扛起門板,讓戰士們迅速渡河......

“迎春,照顧好家裡,等俺回來!俺回來跟你過一輩子!”這是他臨走前說的,她記著呢。三年了,該回來了吧。

日上三竿,隊伍才翻過了崇山,回到了夢裡的山村。歡叫聲自村口迸發,收到了來自隊伍裡的呼應。隊伍一進村口,便不時有心急的一把將自己的男人拉出來。又叫又笑,又哭又鬧。她挨個地看,身旁的杏兒,在隊伍過半的時候,歡呼著撲向另一個年輕的身影。而她呢?她心愈發著急,嘴唇哆嗦著,猛地竄上身旁的一塊石頭,更仔細地挨個看。隊伍已經全部從她身旁走過。她跳下石頭,從隊尾開始,挨個地抓過每一個,狂喊他的名字,卻只看到一雙雙悲痛的、躲閃的眼睛......

他呢?

他呢......

他呢!

好像有人攙著她,好像有人說話......她聽不見,看不清。周身是黑紅色的,天旋地轉。

天崩地裂。

紅色的,金色的......要軍功章做什麼......人呢?

她沒有接過。因為身體的每一寸,都不再屬於她了。破碎的心,姑且裝在這沉重的軀裡,魂兒早就跌進了土裡,沉下去,沉下去......

他呢......

她沒有暈倒,甚至沒有哭。從他走後,她一直沒有哭過。不是不苦,是哭有什麼用呢?一個人的日子,眼淚流幹了,也是自己過。熬了三年,她那顆心,那顆日夜揪著懸著,想著念著他的心,現在已經碎了,淚水還能從哪來呢?

她不知道怎麼又坐回床上的。一個佈滿皺紋,同樣沒流淚的臉,映入視線。一雙冰冷的手,緊緊握住她同樣冰冷的手。她木木地盯著那張臉許久,張了張嘴,安靜地靠進婆婆懷裡。

“哭吧。”壓抑的聲音。於是,淚,就這麼無聲地落了下來,溶在紅襖裡,是血的顏色。

她睡了很久,或者說,像睡一般的活了很久。直到第二年春天來了。日子終是要繼續過的。

“娘!快看啊!這花多好看啊!”孩子朝她跑過來,圍繞在她身邊。部隊的孩子,她領養的。

“這是迎春花”,她柔聲說:“跟娘的名字一樣的花。”

“迎春花......可是,春天咋還不來啊?”孩子裹著暖和的棉襖,搓搓鼻涕。

“會來的。”她無比堅定:“沂蒙山裡有好多好多的花,它們小小的,在雪下面已經熬了很久很久了。你看吧,等到有一天,冒出土壤,漫山遍野,紅的黃的,一片一片,把所有的冰雪全融化了。那就是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就再也不冷了。”

“再也不冷了?”孩子眨著大眼睛,天真的問。

“對!春天來了,再也不冷了。再也不冷了!”

“哦!春要來嘍!不冷咯!”孩子幸福的蹦跳。

她抬起頭,在陽光中感到了希望。三年了,又是三年過去了。攤煎餅,縫軍裝,抬擔架,送給養。她仿佛將所有的苦痛都化為幹勁,同那奪去她丈夫的一切,做著抗爭。沂蒙人的脊樑,扛起了革命的給養。前線的勝利,是她最大的補償。她的心,依舊在盼著,日夜的盼著,愈發熱烈。她的心翻湧著,沸騰著。她盼著一個春天,一個久違的春天,一個必將來臨的春天,一個激動的春天,一個勝利的春天!盼著勝利的號角,在沂蒙山吹響。

而這“春”,就要到了。

“迎春姐!迎春姐!”杏兒在一個夏日的午後,飛奔著,嘶喊著:“俺們勝了!俺們勝啦!俺們勝利啦!”

“咚”。

她直勾勾地暈了過去。一顆壓抑了太多辛酸,太多苦痛的淚水,悄然滑落。流過操勞的臉頰,匯進了嘴角的笑窩......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

歷史的硝煙早已散去,沂蒙山上一片春光。朋友啊,你可曾聽過她的歌,喚過她的名字。去沂蒙山轉一轉吧,山上的一草一木,會訴說當年的風雲。去沂蒙山村走一走吧,山村的一磚一瓦,會講述昔日的篇章。請你在沂蒙山上,喚一喚她們的名字,看一看沂蒙山的春天。

她們的名字很簡單,很響亮,很動人。她們的名字叫“沂蒙”。

她們是最樸素的人,最默默的人。她們是沂蒙山上,最美,最動人的春天。

文章作者

房千群

職業:山東師範大學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