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內首部《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發佈 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

近30年來我國青少年營養和發育水準不斷提高,但青少年部分體能素質指標卻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肥胖、視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

這一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黨委書記江帆說,

縱觀全球多個國家,針對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指南並不少見,但我國之前尚無兒童身體活動指南。青少年加強身體活動時,家長、老師、兒科醫務工作者缺乏科學依據。

填補兒童青少年指南制定空白,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牽頭,在“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15年-2017年)”《醫體結合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策略和方法》課題支持下,

著手開展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制定工作。

每天應該進行多少身體活動?

什麼是身體活動?

身體活動是指任何骨骼肌收縮引起的高於基礎代謝水準能量消耗的機體活動。

身體活動包括:職業工作、家務、休閒活動、體育運動以及健身和健康為目的的身體鍛煉。

運動是身體活動的一種具體類型,指為了改善或維持體適能、運動技能或健康,

而進行有規律、有計劃、有組織的身體活動。

兒童青少年不同的身體活動與相應的代謝當量

除身體活動,

《指南》還專門強調了公眾容易忽視的久坐行為問題。

尤其強調了,久坐行為對健康的危害是獨立於身體活動的,也就是說即使達到了每天推薦的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量,如果每天仍有較長時間的久坐行為,依然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指南》特別建議在保證每天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時間以外,兒童青少年每日螢幕暴露時間(即看電視、玩手機等停留在電子屏前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並減少持續久坐行為,在課間休息時應進行適當的活動。

《指南》不僅僅闡述了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更提出身體活動有益於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認知發展和學業成績的提高。

在2009年、2014年等上海市針對小學生開展的調查結果發現:

為此,《指南》特別指出,身體活動對學生學業成績和身心健康的作用,也希望能夠改變公眾“身體活動和學業成績難以兩全”的誤區。

《指南》提醒學生和家長,犧牲身體活動時間去爭取多1個小時的作業時間,不僅犧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其學習成績並不能起到促進作用。

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合適的運動項目?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的完整版刊登在《中國循證兒科雜誌》上。

《指南》提醒學生和家長,犧牲身體活動時間去爭取多1個小時的作業時間,不僅犧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其學習成績並不能起到促進作用。

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合適的運動項目?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的完整版刊登在《中國循證兒科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