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9%的人都不知道,這樣做其實是在“餵養”癌細胞……

目前“防癌”已成為了人人都關心的話題,但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將“癌細胞”擋在我們的身體外呢?其實,癌細胞也曾是一個正常的細胞,因為人體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吃的食物、每天的生活習慣等,

使得它漸漸改變,變得面目猙獰,直至最終失控,順著人體循環系統擴散到全身。

有研究表明:可能引發癌症的因素中,飲食、吸煙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比重占到20%~40%。可以這麼說,癌症多半是吃出來的!

1愛吃甜請注意,癌細胞愛吃“糖”

有人說糖會“滋養”癌細胞,

雖然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但高糖飲食確實與癌症有關。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而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今年年初發現,典型西方飲食中,大量糖的攝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轉移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破解對策:

學會看加工食品上的標籤,選擇低糖或無糖食品。

警惕“隱形糖”,番茄醬、速凍食物、牛肉幹、麵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精米白麵升糖指數也較高,應該控制攝入量,建議多吃玉粗糧。

2燙:65度是癌症溫度

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趁熱”,但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飲品溫度在65℃以上飲品(如熱水、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食管癌。

這是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吃過燙的食物、飲品,黏膜反復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

破解對策:

不要吃燙食、不要直接喝開水和燙茶,等放涼一點再喝。

小籠包、生煎包等帶餡食物,吃的時候要當心。

3不做運動愛速食 你是癌症候選人

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

還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攝入超標, 帶來致癌風險。 把上頓飯菜熱熱、湊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亞硝酸鹽的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美國華盛頓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聯合研究發現,每週合計快走5個小時或者跑步2.5小時的人,

乳腺癌風險降低14%,結腸癌風險降低21%。

破解對策:

吃飯要按時、定量,吃新鮮的食物,儘量不吃剩飯剩菜。

每天跑步半小時,也可選擇自行車、游泳、引體向上、俯臥撐等方法,循序漸進地鍛煉。晚飯後要外出健步走,用走路調節工作疲勞,不要吃完飯就坐下來。

如果沒有大塊時間運動,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動起來。下班多走路少坐車、爬樓梯少坐電梯、中午飯後散散步等。

4癌症也愛好風味獨特“醃和熏”

醃菜、臘肉、臘腸等醃制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有極強的致癌性,增大胃、腸、胰腺等器官癌變風險。一份由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如結直腸癌)的風險。

而熏肉、火腿等薰制食物同樣風險不小。熏烤類食物在製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具有強弱不同的致癌性,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

破解對策:

無論是下館子還是在家,儘量多吃新鮮蔬菜、肉類,少吃加工肉製品。

5食物宜淡不宜鹹

鹽和癌症也有“親戚”關係。美國一年死於癌症的人數約57.5萬人,日本約36.5萬人。以每10萬人的癌症死亡率來計算,日本是美國的1.6倍。這其中就與日本人飲食過鹹有關。

吃得太鹹,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

破解對策:

食物宜淡不宜鹹,每日鹽的攝入總量應低於6克。

注意食物中的“隱形鹽”,醬油、味精、調味料等都要少用。

吃飯口味重的人,最好多吃富含維生素 C 的水果,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6好油炸的食物也不能多吃

這裡的 “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雜誌曾發佈過的研究報告顯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是引發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 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幹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並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於引發腸道腫瘤。

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條、油餅、臭豆腐,在煎炸時往往會產生多環芳烴。特別是反復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破解對策:

少吃油炸食物,經常在膳食中補充含有均衡比例的必需脂肪酸油脂,用好的脂肪代謝掉壞的反式脂肪酸和油脂!

7發黴的食物切忌切忌

發黴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污染,有時候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夏天的涼菜,有一些發黴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

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

破解對策:

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黴變。

8煙酒不分家,傷害你我他

吸煙會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這早已是共識。除了要戒煙, 這裡的煙還包括油煙。

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

破解對策:

除了自己不抽煙,也別讓身邊人遭受二手煙侵害,因為二手煙會讓肺癌發生的危險增加20%~30%。

多用蒸、煮等烹飪方式,炒菜時避免油溫過高, 控制火候和時間,打開抽油煙機。

愛好酒的人注意了,如果非喝不可的話建議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9你熬得不是夜,是命

常處於熬夜、疲勞、精神不振狀況的人,免疫力會跟著下降,給疾病趁虛而入的機會。

破解對策:

任何年齡層的人,都要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注意作息規律。

成人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前2小時最好不要進食。

10癌症性格,心理因素也致癌

有種性格叫“癌症性格”,這類人喜歡生悶氣、長期精神不佳,沉浸在焦慮壓抑的負面情緒中,帶來睡眠、飲食問題,長期會讓機體免疫力紊亂,癌症趁虛而入。

破解對策:

不要一味地壓抑、克制。向他人傾訴、寫日記、做感興趣的事,都有助於排解不良情緒。

不要一味地迎合他人,學會善待自己,敢於說“不”。

多參加社交活動,試著去展示自己,增強自信心。

4癌症也愛好風味獨特“醃和熏”

醃菜、臘肉、臘腸等醃制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有極強的致癌性,增大胃、腸、胰腺等器官癌變風險。一份由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如結直腸癌)的風險。

而熏肉、火腿等薰制食物同樣風險不小。熏烤類食物在製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具有強弱不同的致癌性,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

破解對策:

無論是下館子還是在家,儘量多吃新鮮蔬菜、肉類,少吃加工肉製品。

5食物宜淡不宜鹹

鹽和癌症也有“親戚”關係。美國一年死於癌症的人數約57.5萬人,日本約36.5萬人。以每10萬人的癌症死亡率來計算,日本是美國的1.6倍。這其中就與日本人飲食過鹹有關。

吃得太鹹,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

破解對策:

食物宜淡不宜鹹,每日鹽的攝入總量應低於6克。

注意食物中的“隱形鹽”,醬油、味精、調味料等都要少用。

吃飯口味重的人,最好多吃富含維生素 C 的水果,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6好油炸的食物也不能多吃

這裡的 “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雜誌曾發佈過的研究報告顯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是引發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 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幹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並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於引發腸道腫瘤。

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條、油餅、臭豆腐,在煎炸時往往會產生多環芳烴。特別是反復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破解對策:

少吃油炸食物,經常在膳食中補充含有均衡比例的必需脂肪酸油脂,用好的脂肪代謝掉壞的反式脂肪酸和油脂!

7發黴的食物切忌切忌

發黴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污染,有時候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夏天的涼菜,有一些發黴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

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

破解對策:

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黴變。

8煙酒不分家,傷害你我他

吸煙會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這早已是共識。除了要戒煙, 這裡的煙還包括油煙。

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

破解對策:

除了自己不抽煙,也別讓身邊人遭受二手煙侵害,因為二手煙會讓肺癌發生的危險增加20%~30%。

多用蒸、煮等烹飪方式,炒菜時避免油溫過高, 控制火候和時間,打開抽油煙機。

愛好酒的人注意了,如果非喝不可的話建議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9你熬得不是夜,是命

常處於熬夜、疲勞、精神不振狀況的人,免疫力會跟著下降,給疾病趁虛而入的機會。

破解對策:

任何年齡層的人,都要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注意作息規律。

成人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前2小時最好不要進食。

10癌症性格,心理因素也致癌

有種性格叫“癌症性格”,這類人喜歡生悶氣、長期精神不佳,沉浸在焦慮壓抑的負面情緒中,帶來睡眠、飲食問題,長期會讓機體免疫力紊亂,癌症趁虛而入。

破解對策:

不要一味地壓抑、克制。向他人傾訴、寫日記、做感興趣的事,都有助於排解不良情緒。

不要一味地迎合他人,學會善待自己,敢於說“不”。

多參加社交活動,試著去展示自己,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