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公安機關探索推廣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模式取得多項成效——2017年全省政法工作亮點回眸(十一)

【認真履行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

一快求多效——河南公安機關探索推廣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模式取得多項成效

使用APP快速處理交通違法行為

宣傳推廣“快處快賠”系統

模擬車輛事故快速處理現場

核心提示

2017年1月,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和省保監局聯合推出交通事故“快處快賠”系統,在全省實施輕微財損道路交通事故網上快處快賠,5分鐘即可生成事故認定書,15分鐘左右完成整個處理賠付過程。

據統計,快處快賠模式運行以來,全省通過“快處快賠”APP註冊用戶31萬餘人,通過微信公眾號註冊用戶59750人,使用APP處理交通事故86595起,與原來傳統事故處理模式相比,

每起事故處理時間平均減少45分鐘,工作效率提高75%,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現場一

快速解決小事故

2017年3月7日下午4點半,由鼎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承保的車輛在新鄭市發生追尾事故。當事人馬某使用“快處快賠”APP報案,交警13分鐘完成線上定責。

當事人進行線上保險報案後,保險公司理賠服務人員線上引導當事人補充拍照,並根據車輛實際受損情況向車主回饋理賠金額。

當事人認可後,保險公司將1200元理賠款直接打入當事人提供的銀行帳戶。該事故自保險公司定損完成至保險公司賠付完成,用時僅7分鐘,並且不需要車主再向保險公司營業場所提供紙質理賠材料。

現場二

網上處理就是快

2017年8月25日上午,洛陽市王城大道與行署路交叉口附近一輛越野車突然變道,與直行的一輛轎車發生剮蹭。接到報警後,快處快賠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快速趕到現場,

判定事故符合快處快賠條件。見事故當事人就事故成因和賠償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快處快賠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提議他們通過“快處快賠”APP自行處理。

隨後,在快處快賠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事故當事人拍攝了事故現場照片,並迅速把車挪到不影響交通的位置,然後通過“快處快賠”APP快速處理了這起交通事故。“不用等交警也不用等保險公司,

只要拿起手機拍一拍,通過APP線上操作,十幾分鐘就處理好了。網上處理就是快!”收到電子版事故責任認定書後,事故當事人說。

現場三

編織快處快賠服務網

2017年11月16日上午,鄭州市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中心、鄭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車享服務站正式啟動。據瞭解,該服務中心是鄭州首家線上線下結合的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中心,經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河南省保險協會審核成立,提供集“事故定責、車輛定損、保險理賠”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

“中心主要解決輕微交通事故處理和賠償時間長、效率低等問題,有效維護交通參與者和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發生二次交通事故和交通擁堵等問題。”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2017年11月,鄭州市已經成立10多家快處快賠服務站,與線上快處快賠平臺共同織就鄭州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網。

舉措

全面推行快處快賠模式

2017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緊緊圍繞承諾事項抓落實,服務群眾轉作風,各項惠民舉措落實見實效,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全面推行輕微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是省公安廳推出的十項愛民承諾之一。

根據公安部、保監會《關於開展公路和農村地區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工作的通知》和省公安廳《河南公安改革第二批惠民舉措》的要求,2017年1月,在省公安廳與河南保監局的指導下,由河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與省保險行業協會聯合開發的“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手機軟體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3月29日,省公安廳和省保監局聯合下發《河南省機動車財損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實施辦法》(試行)。

隨後,我省各地交警部門積極行動,相繼在微信公眾號設置“快處快賠”功能表,直接連結“快處快賠”專用軟體,在確保系統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廣大車主和保險消費者不同的使用習慣。同時,多市快速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賠中心,線上線下相結合,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快處快賠”系統適用於河南省境內發生的輕微財產損失交通事故,“車能動,人未傷,有保險,車有牌,人有證”,沒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等不適用快處快賠條件的交通事故,都適用該系統。

滿足上述條件的駕駛人,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可通過“快處快賠”系統上傳事故照片,提交後臺民警審核。審核通過後即可撤離現場,上傳事故資訊,申請民警遠端定責,生成電子事故認定書後向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通過後臺審核線上定損。如果事故現場附近有交警、輔警,也可以要求他們使用警用版“快處快賠”APP協助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快處快賠”系統的適用時間是每天6時至20時,外地車在我省發生事故,目前不能進行快賠處理。

效果

效率提高矛盾減少

河南“快處快賠”項目部工程師郭秋豪介紹,只要車損輕微,單車或雙車僅造成5000元以下財損的交通事故,“快處快賠”系統都能處理。

相比傳統方式,“快處快賠”系統優勢很多。首先是快,一般5-10分鐘即可生成事故認定書、15分鐘左右完成處理過程。其次是便捷,免去了群眾跑腿辦理的麻煩。當事人通過APP進行事故責任認定後,系統會向車主手機推送短信,短信內容包含認定書的連結,車主可以直接打開連結進行查看,有需要的話可以進行下載列印。據介紹,快處快賠模式實施以來,有30%以上的事故是通過這個模式得到處理的,群眾專門為處理事故出行的次數減少了3次以上,保險理賠平均期限減少了5日。

“推行快處快賠模式,既方便了群眾,極大地緩解了交通事故處理崗位警力不足的問題,也能有效防範因事故現場撤除不及時引發的交通擁堵和二次事故。”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該模式運行以來,全省通過“快處快賠”APP註冊用戶31萬餘人,通過微信公眾號註冊用戶59750人,使用APP處理交通事故86595起,與原來傳統事故處理模式相比,每起事故處理時間平均減少45分鐘,工作效率提高75%,可為群眾累計節約130萬小時。以每起事故節省交通、誤工、

通信等雜費300元計算,直接

為群眾節約成本約2600

萬元。

下一步爭取“快上加快”

為使民警和輔警熟練掌握“快處快賠”APP線上事故處理操作規程,提高快速處理輕微交通事故的效率,淮濱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召開全縣交通事故快處快賠保險業座談會,就快處快賠服務中心與保險公司對接等工作,與保險業負責人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鶴壁市在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把全員培訓作為推動快處快賠工作的起點,多次邀請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工作人員和軟體工程技術人員舉辦快處快賠軟體應用培訓班,對路面勤務民警和輔警進行全員強化培訓,並進行現場模擬演練,使參訓人員熟悉快速撤除事故現場、線上定責、線上定損、線上賠付等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實現“快上加快”。

2018年春運啟動,為引導廣大駕駛員在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後主動選擇快處快賠方式進行處理,我省各地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推廣事故快處快賠系統的意義以及該系統的應用範圍、處理事故的流程等,並通過擺放宣傳展板、播放宣傳視頻、設立諮詢台等形式,大張旗鼓地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提升群眾的知曉率和“快處快賠”APP使用率,讓道路更加暢通,真正做到“路不堵、心也不堵”。

提供集“事故定責、車輛定損、保險理賠”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

“中心主要解決輕微交通事故處理和賠償時間長、效率低等問題,有效維護交通參與者和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發生二次交通事故和交通擁堵等問題。”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2017年11月,鄭州市已經成立10多家快處快賠服務站,與線上快處快賠平臺共同織就鄭州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網。

舉措

全面推行快處快賠模式

2017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緊緊圍繞承諾事項抓落實,服務群眾轉作風,各項惠民舉措落實見實效,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全面推行輕微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是省公安廳推出的十項愛民承諾之一。

根據公安部、保監會《關於開展公路和農村地區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工作的通知》和省公安廳《河南公安改革第二批惠民舉措》的要求,2017年1月,在省公安廳與河南保監局的指導下,由河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與省保險行業協會聯合開發的“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手機軟體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3月29日,省公安廳和省保監局聯合下發《河南省機動車財損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實施辦法》(試行)。

隨後,我省各地交警部門積極行動,相繼在微信公眾號設置“快處快賠”功能表,直接連結“快處快賠”專用軟體,在確保系統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廣大車主和保險消費者不同的使用習慣。同時,多市快速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賠中心,線上線下相結合,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快處快賠”系統適用於河南省境內發生的輕微財產損失交通事故,“車能動,人未傷,有保險,車有牌,人有證”,沒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等不適用快處快賠條件的交通事故,都適用該系統。

滿足上述條件的駕駛人,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可通過“快處快賠”系統上傳事故照片,提交後臺民警審核。審核通過後即可撤離現場,上傳事故資訊,申請民警遠端定責,生成電子事故認定書後向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通過後臺審核線上定損。如果事故現場附近有交警、輔警,也可以要求他們使用警用版“快處快賠”APP協助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快處快賠”系統的適用時間是每天6時至20時,外地車在我省發生事故,目前不能進行快賠處理。

效果

效率提高矛盾減少

河南“快處快賠”項目部工程師郭秋豪介紹,只要車損輕微,單車或雙車僅造成5000元以下財損的交通事故,“快處快賠”系統都能處理。

相比傳統方式,“快處快賠”系統優勢很多。首先是快,一般5-10分鐘即可生成事故認定書、15分鐘左右完成處理過程。其次是便捷,免去了群眾跑腿辦理的麻煩。當事人通過APP進行事故責任認定後,系統會向車主手機推送短信,短信內容包含認定書的連結,車主可以直接打開連結進行查看,有需要的話可以進行下載列印。據介紹,快處快賠模式實施以來,有30%以上的事故是通過這個模式得到處理的,群眾專門為處理事故出行的次數減少了3次以上,保險理賠平均期限減少了5日。

“推行快處快賠模式,既方便了群眾,極大地緩解了交通事故處理崗位警力不足的問題,也能有效防範因事故現場撤除不及時引發的交通擁堵和二次事故。”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該模式運行以來,全省通過“快處快賠”APP註冊用戶31萬餘人,通過微信公眾號註冊用戶59750人,使用APP處理交通事故86595起,與原來傳統事故處理模式相比,每起事故處理時間平均減少45分鐘,工作效率提高75%,可為群眾累計節約130萬小時。以每起事故節省交通、誤工、

通信等雜費300元計算,直接

為群眾節約成本約2600

萬元。

下一步爭取“快上加快”

為使民警和輔警熟練掌握“快處快賠”APP線上事故處理操作規程,提高快速處理輕微交通事故的效率,淮濱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召開全縣交通事故快處快賠保險業座談會,就快處快賠服務中心與保險公司對接等工作,與保險業負責人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鶴壁市在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把全員培訓作為推動快處快賠工作的起點,多次邀請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工作人員和軟體工程技術人員舉辦快處快賠軟體應用培訓班,對路面勤務民警和輔警進行全員強化培訓,並進行現場模擬演練,使參訓人員熟悉快速撤除事故現場、線上定責、線上定損、線上賠付等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實現“快上加快”。

2018年春運啟動,為引導廣大駕駛員在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後主動選擇快處快賠方式進行處理,我省各地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推廣事故快處快賠系統的意義以及該系統的應用範圍、處理事故的流程等,並通過擺放宣傳展板、播放宣傳視頻、設立諮詢台等形式,大張旗鼓地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提升群眾的知曉率和“快處快賠”APP使用率,讓道路更加暢通,真正做到“路不堵、心也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