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華創世神話創作工程|施曉頡談連環畫繪本《伏羲創八卦》

【編者按】本月初,“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宣佈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彙集馮遠、施大畏、羅中立、韓書力等當代著名畫家及部分青年畫師創作的,包括《羲媧創世》《伏羲創八卦》《女媧補天》《炎帝的三個女兒》等中國人熟知的創世神話為題材改編的連環畫繪本已陸續出版。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本期對話《伏羲創八卦》繪本創作者施曉頡。

施曉頡繪《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之伏羲創八卦》封面

傳說中伏羲“蛇身人首,

有聖德”(唐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太平預覽》卷九引《王子年拾遺記》)“師蜘蛛而結網”(葛洪《抱樸子·對俗》)“做瑟造《駕辯》之曲”(《楚辭·大招》王逸注)。在“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中畫家施曉頡所繪的是《伏羲創八卦》,在他的筆下伏羲有別於古籍中的描述,成為了為孩童喜聞樂見的、可親近的繪本形象。

【對話】施曉頡,被伏羲時代“四海八荒”的精神力量打動

澎湃新聞:遠古創造的神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象徵,也是美術所由起,文章之淵源,但中國神話卻散見於古籍,這次你所創作的《伏羲創八卦》連環畫的腳本是如何梳理的?

施曉頡:《伏羲創八卦》連環畫的腳本是源于幾年前趙昌平、駱玉明等幾位老師的《中華創世紀》,這次是由中國福利會出版社的陳蘇老師改編的。

澎湃新聞: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故事?你又是如何通過畫面表現的?

施曉頡:我主要對八卦比較感興趣,所以選的時候就是找了《伏羲創八卦》的腳本。但實際創作中發現這本稿子挺難畫的。但那些“四海八荒”“宇宙洪荒”的神秘力量比較感動我。

澎湃新聞:早在戰國帛畫、漢代畫像石裡就出現了伏羲“蛇身人首”的形象,

在你的神話形象創作中,人物形象是如何定位的?

施曉頡:其實從2016年初開始,大家都已經在做這個稿子了。對於神話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古籍典故裡雖然也有記載,但一般都是人首獸身,或者獸首人身的形象,但我們在討論中覺得人物形象首先要美,再者也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等等。所以造型上大家最後是有個約定俗成的想法——神的形象是可以變幻的,

所以和古籍中的描述稍有些出入也問題不大。

澎湃新聞:你在創作過程中是如何消化這個故事的?

施曉頡:我畢業後在少年兒童出版社做編輯,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是給孩子看的,所以我希望畫面的想像力和故事情節的設計是能夠說清楚故事並且打動小讀者。但在具體創作過程中,發現已經創作過這個題材的大師太多,導致了我自己按了許多“馬鞍”,所以後來想清楚讀者定位,認真的盡力閱讀文稿、畫好故事,反而放鬆了很多。

澎湃新聞:此次創作屬於“連環畫繪本”的創作,在國外繪本成為如今青少年閱讀主流的今天,“創世神話”的創作對青少年會有哪些影響?

施曉頡:中國人要瞭解自己世界的神話,我覺得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很要緊的,我們對於中國神話並沒有很系統的瞭解,也緣於我們的神話的系統一直比較散,不像希臘神話是由一代代的詩人傳播修改(比如《荷馬史詩》),漸漸有了一個比較有系統的結構。我們的神話是通過《山海經》、民間傳說,或者說書人留下的話本等,所以這次我們畫這套小冊子我至少重新拾起我們自己民族的緣起,我們的神,我們的民族精神。雖然此次創作的30本“創世神話”連環畫(已出版18本)可能還不詳盡,但是這是一個開始,希望有一批一批的人能夠接力下去。

澎湃新聞:在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狀況下,你緣何選擇參與連環畫繪本創作?

施曉頡:繪本是現在孩子最喜聞樂見的方式,我們為什麼不用呢?這次參與創作的除了我以外,都是全國一流的“大咖”,他們都能彎下腰給小朋友畫故事,不計稿酬,這本來就是一個很感動的事情。

澎湃新聞:作為參與此次創作比較年輕的藝術家,你對傳統的理解和當下藝術家社會責任的思考是什麼?

施曉頡:傳承和發揚,是我們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多為社會想一些,少考慮自己一點,多奉獻一點,少計較一點,畫家畫好畫,演員演好戲,作家寫好文章,也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就是我們年輕人要認真對待的事情,不是大道理,只是一點點做好自己,感染身邊的人。

附: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伏羲創八卦

故事梗概:天空中的狂風暴雨,大地上的怪獸凶禽,時時威脅著遠古人類的生存。日復一日,伏羲觀察日月星辰,大地萬物,發現一切都周而復始,有著自己的規律。伏羲受一匹龍首神馬脊背上黑白圖案的啟示,發明了八卦圖。八卦圖揭示了一個最根本的道理:雖然個別的事物有始有終,有盛有衰,但是陰陽化生、八氣周流的宇宙運動永不止息。該神話故事體現了遠古初民以天地為師,對萬物起源與規律不懈探求的精神。八卦被記入中國今存最古的經典《周易》,象徵了中華初民最早的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陳蘇/文)

"伏羲創八卦"連環畫繪本選登(施曉頡/繪):

雨終於停了,伏羲對女媧說:“我們一起去四處看看吧。”他們帶著神勇的摯來到一片樹林。連日暴雨,樹上的野果子都爛了,人們只好挖些草根充饑。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伏羲仰望天穹,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月亮盈虧圓缺。他發現,一切都周而復始,永不止息。

但在具體創作過程中,發現已經創作過這個題材的大師太多,導致了我自己按了許多“馬鞍”,所以後來想清楚讀者定位,認真的盡力閱讀文稿、畫好故事,反而放鬆了很多。

澎湃新聞:此次創作屬於“連環畫繪本”的創作,在國外繪本成為如今青少年閱讀主流的今天,“創世神話”的創作對青少年會有哪些影響?

施曉頡:中國人要瞭解自己世界的神話,我覺得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很要緊的,我們對於中國神話並沒有很系統的瞭解,也緣於我們的神話的系統一直比較散,不像希臘神話是由一代代的詩人傳播修改(比如《荷馬史詩》),漸漸有了一個比較有系統的結構。我們的神話是通過《山海經》、民間傳說,或者說書人留下的話本等,所以這次我們畫這套小冊子我至少重新拾起我們自己民族的緣起,我們的神,我們的民族精神。雖然此次創作的30本“創世神話”連環畫(已出版18本)可能還不詳盡,但是這是一個開始,希望有一批一批的人能夠接力下去。

澎湃新聞:在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狀況下,你緣何選擇參與連環畫繪本創作?

施曉頡:繪本是現在孩子最喜聞樂見的方式,我們為什麼不用呢?這次參與創作的除了我以外,都是全國一流的“大咖”,他們都能彎下腰給小朋友畫故事,不計稿酬,這本來就是一個很感動的事情。

澎湃新聞:作為參與此次創作比較年輕的藝術家,你對傳統的理解和當下藝術家社會責任的思考是什麼?

施曉頡:傳承和發揚,是我們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多為社會想一些,少考慮自己一點,多奉獻一點,少計較一點,畫家畫好畫,演員演好戲,作家寫好文章,也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就是我們年輕人要認真對待的事情,不是大道理,只是一點點做好自己,感染身邊的人。

附: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伏羲創八卦

故事梗概:天空中的狂風暴雨,大地上的怪獸凶禽,時時威脅著遠古人類的生存。日復一日,伏羲觀察日月星辰,大地萬物,發現一切都周而復始,有著自己的規律。伏羲受一匹龍首神馬脊背上黑白圖案的啟示,發明了八卦圖。八卦圖揭示了一個最根本的道理:雖然個別的事物有始有終,有盛有衰,但是陰陽化生、八氣周流的宇宙運動永不止息。該神話故事體現了遠古初民以天地為師,對萬物起源與規律不懈探求的精神。八卦被記入中國今存最古的經典《周易》,象徵了中華初民最早的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陳蘇/文)

"伏羲創八卦"連環畫繪本選登(施曉頡/繪):

雨終於停了,伏羲對女媧說:“我們一起去四處看看吧。”他們帶著神勇的摯來到一片樹林。連日暴雨,樹上的野果子都爛了,人們只好挖些草根充饑。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伏羲仰望天穹,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月亮盈虧圓缺。他發現,一切都周而復始,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