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珍檔丨劉伯承“化名”給重圖捐書,到底是為了啥

重圖劉伯承贈書“西充鮮於氏特園刻本”卡片,圖書來源標明“劉老太書”。

◀劉伯承和母親周寅香。

近日,在重慶圖書館舉辦的《苦學入夢寐 勞生曆艱難——重慶圖書館藏劉伯承元帥捐贈文獻展》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元帥本色是書生”的書香傳奇。我們用兩期專欄打望這批藏書背後的故事,其中4月22日6版從“書挑子”“趙體字”“伏龍芝”三部分講述元帥的本色藝術生活。

今天推出下期:

1、捐贈圖書

劉伯承1949年12月2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1950年,他58歲,烽煙俱淨,大局已定,劉伯承向中共中央、毛澤東提出《關於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中央任命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校址在南京。

在離渝赴寧之前,他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家藏幾千冊圖書,是他從青年時代就攢下來的,

隨他轉戰南北。但現在,不知什麼原因,他不想把它們帶到南京去。

劉伯承次子劉蒙少將,曾參與《劉伯承傳記》的編寫,創作過電影文學劇本《青年劉伯承》,是家族裡面的劉伯承專家。他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到:“父親曾提起,解放後離開重慶時,他捐贈了一些書籍字畫給現在的重慶圖書館。但父親並未提及細節。”

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主任袁佳紅女士說,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1980年,劉蒙專程來到重慶,在重慶圖書館捐贈給重慶圖書館,但不是以真名,而是託名“劉老太太”。這可能一是因為當時父親是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為了避免引起太多關注,還有大概是為了紀念1946年去世的母親周寅香。

劉伯承元帥捐贈給重圖的這批圖書,當時就登錄在館內一本手寫的“圖書清冊”裡,以牛皮紙作封面,封面題寫“劉老太太(劉伯承)”。證明圖書館內部,還是標明了捐贈人劉伯承的資訊。

但這批捐書當時並沒有因為是大人物贈品而專門封存特藏,而是按內容編入各大圖書門類進入外借流通。由於在供讀者公開查閱的圖書登記卡上,書籍來源一項裡,還是標注的“劉老太太”,所以沒人知道自己借出的書,原來是劉伯承的藏書。

清冊扉頁標注有:“劉老太太(住小龍坎紅糟房)捐贈 西南人民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前身)接收”,書目正文頁開頭標注:“小龍坎紅糟房劉老太太捐贈圖書統計表:1、線裝書1171冊;2、精平裝書2894冊;3、期刊18冊;共計4083冊。

下附注:1、本清冊共十頁;2、接收日期:1951年2月3日及3月9日。此書統計入1952年元月份內。”

袁佳紅說:“紅槽房在沙坪壩天星橋那邊,當時為西南軍區駐地。劉帥捐贈的這批書,一直在重慶圖書館的古籍庫房裡,介入流通,從一開始就為讀者服務,人人都可借閱,可以說是為人民服務,這也是劉帥捐書的初衷吧。”

捐贈藏書中,有兩個書目,占了總數的一大半:一個是《萬有文庫》(第一集)共1958冊;其次是《叢書集成》(初編)876冊。

《萬有文庫》、《叢書集成》都是民國大出版家王雲五1920至1930年代主編的著名叢書,由商務印書館推出。其中《叢書集成》(初編)偏向古典,包括宋代至清代重要叢書一百部,共出3467冊,劉帥所藏876冊,只占總數的25%;《萬有文庫》偏重于現代,第一集包括國學、漢譯世界名著、史地、工學、師範、農學、商學、算學、醫學、體育約2000冊,劉帥所藏第一集,只差42冊,接近完璧。

3、經史子集

袁佳紅說:“劉伯承捐贈的這批圖書,既有傳統形式的線裝書,也有民國時期的平裝書和期刊雜誌。其中線裝書包涵了‘經、史、子、集’四部,平裝書則以大部頭的《叢書集成初編》、《萬有文庫》最具時代性和代表性,還有《食貨》、《東方雜誌》、《圖書月刊》等民國著名期刊。”

經部文獻包括(清)劉沅輯注的《詩經恒解》六卷、《書經恒解》六卷、《周易恒解》五卷、《儀禮恒解》十六卷、《春秋恒解》八卷,都是民國十九、二十(1929-1930)西充鮮於氏特園刻本。

西充鮮於氏就是民國重慶赫赫有名的“民主之家”特園的主人鮮英,曾和劉伯承打過仗:1927年1月的“順瀘起義”,劉伯承為起義軍四川各路總指揮,四川軍閥劉湘派出陸軍三個師圍剿劉伯承,其中第10師師長就是鮮英。

據鮮英後人隆准先生說:“劉伯承所藏這幾本‘西充鮮於氏特園刻本’,即鮮英刻印的清代學者劉沅《槐軒全書》裡面的著作,槐軒是劉沅在成都的府邸和書塾,因庭中有巨槐故名,這個《全書》先後有光緒本和鮮英西充本。”

1927年,劉伯承還在和鮮英打仗,但這並不妨礙他在1929年就買鮮英刻印的書。劉伯承這批贈書裡面的批校題跋較少,但有一本書,他批註最多。袁佳紅說:“眉批、旁批和圈點,以《蜀中先烈備征錄》最為詳細。辛亥革命爆發時,劉伯承在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參加了反對清政府的學生軍,他是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對重慶的辛亥革命先驅有著獨特的感情。因此,他在多次仔細閱讀《蜀中先烈備征錄》時,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寫下了很多批校文字和心得體會。在《張培爵小傳》中,天頭上有大量眉批,詳細列舉了川西、川北、川南的革命情形,最後講到楊庶堪“主重慶中學,以學監居該府”的情況。這些批註,幾乎是重寫了張培爵生平,豐富了辛亥革命先驅的光輝形象。”

文/圖片翻拍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馬拉

捐贈藏書中,有兩個書目,占了總數的一大半:一個是《萬有文庫》(第一集)共1958冊;其次是《叢書集成》(初編)876冊。

《萬有文庫》、《叢書集成》都是民國大出版家王雲五1920至1930年代主編的著名叢書,由商務印書館推出。其中《叢書集成》(初編)偏向古典,包括宋代至清代重要叢書一百部,共出3467冊,劉帥所藏876冊,只占總數的25%;《萬有文庫》偏重于現代,第一集包括國學、漢譯世界名著、史地、工學、師範、農學、商學、算學、醫學、體育約2000冊,劉帥所藏第一集,只差42冊,接近完璧。

3、經史子集

袁佳紅說:“劉伯承捐贈的這批圖書,既有傳統形式的線裝書,也有民國時期的平裝書和期刊雜誌。其中線裝書包涵了‘經、史、子、集’四部,平裝書則以大部頭的《叢書集成初編》、《萬有文庫》最具時代性和代表性,還有《食貨》、《東方雜誌》、《圖書月刊》等民國著名期刊。”

經部文獻包括(清)劉沅輯注的《詩經恒解》六卷、《書經恒解》六卷、《周易恒解》五卷、《儀禮恒解》十六卷、《春秋恒解》八卷,都是民國十九、二十(1929-1930)西充鮮於氏特園刻本。

西充鮮於氏就是民國重慶赫赫有名的“民主之家”特園的主人鮮英,曾和劉伯承打過仗:1927年1月的“順瀘起義”,劉伯承為起義軍四川各路總指揮,四川軍閥劉湘派出陸軍三個師圍剿劉伯承,其中第10師師長就是鮮英。

據鮮英後人隆准先生說:“劉伯承所藏這幾本‘西充鮮於氏特園刻本’,即鮮英刻印的清代學者劉沅《槐軒全書》裡面的著作,槐軒是劉沅在成都的府邸和書塾,因庭中有巨槐故名,這個《全書》先後有光緒本和鮮英西充本。”

1927年,劉伯承還在和鮮英打仗,但這並不妨礙他在1929年就買鮮英刻印的書。劉伯承這批贈書裡面的批校題跋較少,但有一本書,他批註最多。袁佳紅說:“眉批、旁批和圈點,以《蜀中先烈備征錄》最為詳細。辛亥革命爆發時,劉伯承在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參加了反對清政府的學生軍,他是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對重慶的辛亥革命先驅有著獨特的感情。因此,他在多次仔細閱讀《蜀中先烈備征錄》時,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寫下了很多批校文字和心得體會。在《張培爵小傳》中,天頭上有大量眉批,詳細列舉了川西、川北、川南的革命情形,最後講到楊庶堪“主重慶中學,以學監居該府”的情況。這些批註,幾乎是重寫了張培爵生平,豐富了辛亥革命先驅的光輝形象。”

文/圖片翻拍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