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車展前瞻:開放合作後的江淮動作頻頻

只要身處江湖,就有機會重回巔峰。追尋向上的道路上,難免會走些彎路。但是根基穩健的江淮汽車從未離開過市場舞臺中央。這是它54年造車的底氣,也是未來江淮汽車突破的關鍵與核心。

北京車展開幕前夕的4月16日,一年一度的JAC品牌日活動在江淮汽車位於安徽合肥的技術中心舉辦。除了攜旗下乘用車各類產品齊齊亮相外,江淮汽車還在技術中心廣場設立了多個創意主題展區,展示其在安全、環保、智慧網聯等領域一系列創新成果。

無不彰顯品牌向上突破的決心與信心。

全明星產品搶先看

品牌日當天,江淮汽車率先展出北京車展江淮全明星產品。與此同時,還帶來了一場商務級實力驗證的“現場直播”,首次公開進行NVH試驗、EMC試驗、碰撞試驗等多項產品驗證過程,並以此宣佈江淮瑞風R3的正式上市。

很多人都知道,對於一家成熟的車企來說,新車研發的過程都是經過嚴格保密的。但是在JAC品牌日當天,江淮卻一改平日的低調,首次公開瑞風R3的多個測試項目,以嚴苛測試全面解析瑞風R3的三大商務級品質,剖析江淮汽車的技術實力。

當然,江淮汽車敢這麼“玩”,還是因為對自家產品有足夠的自信心。作為一款主打宜家宜商的MPV產品,瑞風R3在安全、做工、舒適上,均達到商務級標準。採用的是轎車化五星底盤設計,再加上針對家用特性的整車NVH控制系統,在實際駕駛中整車的舒適性與靜謐性都表現優秀。大功率獨立後空調,充分照顧了第二、第三排乘客的需求;全智慧語音交互系統,輕鬆喚醒想要的車載功能;中排隱私遮陽簾在保持商務隱私特性的同時也兼顧了家用的舒適性。

早在從2002年,江淮汽車首款瑞風MPV面世以來,有著“空間成就自由”特質的瑞風MPV就成為眾多公商務精英的第一選擇,並不斷斬獲政府、企業行業採購大單。在JAC品牌日當天,包括瑞風R3在內的瑞風MPV明星產品將悉數登場,進一步證明江淮汽車在商務車領域的標杆地位。

除了繼續鞏固在商用車領域的領先優勢之外,

近年來,江淮汽車在新能源車領域同樣不斷深耕,致力為廣大用戶提供舒適智慧的駕駛體驗。在本次江淮品牌日中,江淮汽車也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果。牽手大眾蔚來後首款新能源車型江淮iEVA50也正式亮相。

品牌日當天,江淮新能源家族產品悉數登場,作為2018年率先從江淮全年規劃中落地的純電動車,江淮iEVA50定位為緊湊型電動車。據悉,該車型可達到的最大續航里程為500km。500km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對於日常通勤距離30~40公里的一般人來說,充電一次,用車一周完全夠夠的了。

而且,在其快充介面下,江淮iEVA50 1小時即可充電80%。另外,針對電動車低溫條件下續航里程縮短的問題,江淮新能源所研發的國內領先的電池液冷技術,也被應用到江淮iEVA50上。使其在即使在環境溫度-30℃的地區,也能維持良好續航能力。

據悉,目前江淮新能源業務已涵蓋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多功能商用車、客車等各種產品,而隨著江淮iEVA50的到來,這款定位緊湊型車的純電動車進一步完善了江淮新能源車產品序列。

創新發展是江淮汽車真正的動力

除了率先展出北京車展全明星展品外,江淮汽車還向我們展示造車技術,安全領域,和智慧互聯方面的一系列創新技術成果。

比如在技術研發上,江淮汽車目前已形成了覆蓋整車、核心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開發、試製試驗等較為完整的正向研發體系,擁有一支近4000餘人的高水準研發團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江淮汽車已系統掌握了電動汽車的電池成組、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及能量回收、驅動與制動電耦合、遠端監控、電磁相容等關鍵技術,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的產品正向開發能力。源于先進技術儲備,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2018年正式落戶江淮汽車,該中心將積極申報和打造國家級創新中心。

在智慧網聯技術領域,江淮汽車明確提出“445”戰略,即從“智能交互、智慧駕駛、智慧互聯、智慧服務”4個維度,通過駕駛輔助(DA)、部分自動駕駛(PA)、有條件的自動駕駛(CA)、高度自動駕駛(HA)4個階段,逐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更高的安全性、更便捷的互聯化、更智慧的車生活,在2025年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而談到自動駕駛,目前江淮汽車與百度合作開發。百度的項目團隊對與江淮汽車的合作有著很高的評價,認為江淮汽車的自主開發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也很快被理解並在產品上體現。事實上,在自動駕駛發那個面,江淮汽車已經有了深厚的技術沉澱,目前,江淮汽車已解決了縱向加速度精確控制、橫向人機共駕等系統性問題,並完成了1000 公里以上的實車實際道路測試。預計將在 2019年進行量產。2017年12月,江淮汽車旗下安凱客車研發製造的自動駕駛公車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開放道路上投入運行,成為全球首款在公共道路運行的自動駕駛公車。

還記得2015年,國務院總理走進江淮汽車考察。詳細瞭解江淮汽車生產研發情況,高度肯定了江淮汽車堅持多元化發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強調創新發展是江淮汽車真正的動力。

其實縱觀整個中國汽車車市場,江淮是少有的以獨立自主品牌身份存在的中國汽車品牌,一路走來風雨堅持,自強不息。一句話,不容易!今天,江淮已經成為一個綜合的汽車主機廠,無論是發明專利,還是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江淮汽車均位於行業前列。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公佈的最新資料中,江淮汽車以11644件的累計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中國汽車行業榜首,是唯一一家專利申請量過萬的車企。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切的取得離不開江淮汽車一貫的堅持自主創新策略。

江淮汽車加速向上

不過,相比一系列的產品展示和技術成果,對於此次品牌日,媒體的關注點更集中于江淮汽車在發展新時期、新階段的對內調整及對外合作。

今年初,江淮汽車大刀闊斧地對全盤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優化江淮汽車產品結構——即做強做大商用車、做精做優乘用車、大力發展新能源車,一切調整是圍繞戰略目標,且調整不止是涉及乘用車,也包括商用車、新能源汽車。

至於具體的措施上:

一是將乘用車(轎車和SUV)、商務車(商用和家用MPV)、新能源乘用車三大品類分開運作,成立研產銷一體的商務車公司以及新能源乘用車公司,同時在轎車和SUV板塊延續研產銷分離,並基於技術中心進行全新一代(第四代)乘用車平臺化開發。

二是在原技術中心的基礎上江淮汽車成立了造型研究院、車聯網研究院兩個新的機構。其中,造型研究院整合了合肥本部的工業設計中心及東京、都靈設計中心的資源,並聘任韓國現代駐歐洲的前任負責人擔任總監;

三是在商用車業務上,將輕型車研究院與重型車研究院直接劃入輕型車行銷及重型車事業部中。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當下市場不斷細分的情況下,以江淮原有的體制難以支撐乘用車做精做優的戰略目標。因此,可以看到江淮汽車“大膽”的將以往的強項商務車、新能源乘用車強化獨立運作,從而可以促進技術優勢儘快轉化成市場優勢。另外,得益于研究院的建設,和研發上大量投入,江淮汽車未來也會加速新品的換代步伐,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更新的消費需求。

其實品牌建立和企業發展的最終的落點,還是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解決市場消費需求。這不僅需要品牌價值和技術支撐,還需要企業的沉澱和堅守。對於江淮而言,經過半個世紀技術和品質的原始積累,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堅持自主研發,堅持自主創新,堅持工藝提升,堅持品質把控,堅持為消費者打造每一款物有所值的汽車產品。都說,努力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差,而貴在堅持的江淮,也一定會有不差的未來。

江淮新能源家族產品悉數登場,作為2018年率先從江淮全年規劃中落地的純電動車,江淮iEVA50定位為緊湊型電動車。據悉,該車型可達到的最大續航里程為500km。500km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對於日常通勤距離30~40公里的一般人來說,充電一次,用車一周完全夠夠的了。

而且,在其快充介面下,江淮iEVA50 1小時即可充電80%。另外,針對電動車低溫條件下續航里程縮短的問題,江淮新能源所研發的國內領先的電池液冷技術,也被應用到江淮iEVA50上。使其在即使在環境溫度-30℃的地區,也能維持良好續航能力。

據悉,目前江淮新能源業務已涵蓋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多功能商用車、客車等各種產品,而隨著江淮iEVA50的到來,這款定位緊湊型車的純電動車進一步完善了江淮新能源車產品序列。

創新發展是江淮汽車真正的動力

除了率先展出北京車展全明星展品外,江淮汽車還向我們展示造車技術,安全領域,和智慧互聯方面的一系列創新技術成果。

比如在技術研發上,江淮汽車目前已形成了覆蓋整車、核心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開發、試製試驗等較為完整的正向研發體系,擁有一支近4000餘人的高水準研發團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江淮汽車已系統掌握了電動汽車的電池成組、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及能量回收、驅動與制動電耦合、遠端監控、電磁相容等關鍵技術,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的產品正向開發能力。源于先進技術儲備,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2018年正式落戶江淮汽車,該中心將積極申報和打造國家級創新中心。

在智慧網聯技術領域,江淮汽車明確提出“445”戰略,即從“智能交互、智慧駕駛、智慧互聯、智慧服務”4個維度,通過駕駛輔助(DA)、部分自動駕駛(PA)、有條件的自動駕駛(CA)、高度自動駕駛(HA)4個階段,逐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更高的安全性、更便捷的互聯化、更智慧的車生活,在2025年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而談到自動駕駛,目前江淮汽車與百度合作開發。百度的項目團隊對與江淮汽車的合作有著很高的評價,認為江淮汽車的自主開發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也很快被理解並在產品上體現。事實上,在自動駕駛發那個面,江淮汽車已經有了深厚的技術沉澱,目前,江淮汽車已解決了縱向加速度精確控制、橫向人機共駕等系統性問題,並完成了1000 公里以上的實車實際道路測試。預計將在 2019年進行量產。2017年12月,江淮汽車旗下安凱客車研發製造的自動駕駛公車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開放道路上投入運行,成為全球首款在公共道路運行的自動駕駛公車。

還記得2015年,國務院總理走進江淮汽車考察。詳細瞭解江淮汽車生產研發情況,高度肯定了江淮汽車堅持多元化發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強調創新發展是江淮汽車真正的動力。

其實縱觀整個中國汽車車市場,江淮是少有的以獨立自主品牌身份存在的中國汽車品牌,一路走來風雨堅持,自強不息。一句話,不容易!今天,江淮已經成為一個綜合的汽車主機廠,無論是發明專利,還是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江淮汽車均位於行業前列。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公佈的最新資料中,江淮汽車以11644件的累計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中國汽車行業榜首,是唯一一家專利申請量過萬的車企。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切的取得離不開江淮汽車一貫的堅持自主創新策略。

江淮汽車加速向上

不過,相比一系列的產品展示和技術成果,對於此次品牌日,媒體的關注點更集中于江淮汽車在發展新時期、新階段的對內調整及對外合作。

今年初,江淮汽車大刀闊斧地對全盤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優化江淮汽車產品結構——即做強做大商用車、做精做優乘用車、大力發展新能源車,一切調整是圍繞戰略目標,且調整不止是涉及乘用車,也包括商用車、新能源汽車。

至於具體的措施上:

一是將乘用車(轎車和SUV)、商務車(商用和家用MPV)、新能源乘用車三大品類分開運作,成立研產銷一體的商務車公司以及新能源乘用車公司,同時在轎車和SUV板塊延續研產銷分離,並基於技術中心進行全新一代(第四代)乘用車平臺化開發。

二是在原技術中心的基礎上江淮汽車成立了造型研究院、車聯網研究院兩個新的機構。其中,造型研究院整合了合肥本部的工業設計中心及東京、都靈設計中心的資源,並聘任韓國現代駐歐洲的前任負責人擔任總監;

三是在商用車業務上,將輕型車研究院與重型車研究院直接劃入輕型車行銷及重型車事業部中。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當下市場不斷細分的情況下,以江淮原有的體制難以支撐乘用車做精做優的戰略目標。因此,可以看到江淮汽車“大膽”的將以往的強項商務車、新能源乘用車強化獨立運作,從而可以促進技術優勢儘快轉化成市場優勢。另外,得益于研究院的建設,和研發上大量投入,江淮汽車未來也會加速新品的換代步伐,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更新的消費需求。

其實品牌建立和企業發展的最終的落點,還是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解決市場消費需求。這不僅需要品牌價值和技術支撐,還需要企業的沉澱和堅守。對於江淮而言,經過半個世紀技術和品質的原始積累,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堅持自主研發,堅持自主創新,堅持工藝提升,堅持品質把控,堅持為消費者打造每一款物有所值的汽車產品。都說,努力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差,而貴在堅持的江淮,也一定會有不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