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中國近代的國學泰斗,曾公開批判康有為蠱惑人心!

章炳麟,字枚叔,號太炎,一八六九年出生于浙江余杭縣東鄉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小時候受到外祖父海鹽朱有虔的民族意識教育,對王夫之、顧炎武等人的抗清鬥爭和學術思想深為敬慕。

十七、八歲起,他就開始研讀四史、《文選》、《說文解字》、《九經義疏》、《爾雅義疏》等書,“一意治經,文必法古。到二十三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到杭州“詁經精舍”,從學于朴學大師俞樾,致力於文字學的學習,並嚴尊“通訓詁、知典禮”的治經方法;同時向治《周禮》、《儀禮》、《禮記》的知名經學家孫詒讓、黃以周等問學,崇尚古文經學,崇拜西漢末古文經學開創者劉歆,自稱“劉門私淑弟子”。他在研讀古文經學的同時也注重歷史的研究。
因他涉獵一些介紹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學說的書籍,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教育,使他對現實不滿,“知非實行新法無以立國”,逐漸趨向革新,對康有為非常景仰。

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

簽訂了“馬關條約”,清廷的政治腐敗及其賣國投降行為,激起全國人民的義憤。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康有為、梁啟超等積極開展維新變法運動。當康有為創辦“強學會”,募人贊助時,章炳麟就從杭州寄會費銀十六圓入會”。章炳麟從少年時代就接受了所謂“夷夏之辨”的思想,對滿族統治者潛藏著深沉的隱恨。一八九八年,他還曾以“布衣”身份上書企求李鴻章能“轉旋逆流”,振興中國。
隨後,他又應聘充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幕僚,在武昌辦《正學報》,鼓吹革新,幻想借助張之洞實力推行變法。後來因為反對張之洞宣揚孔孟之道、效忠清政府的《勸學篇》,頂撞兩湖書院山長梁鼎芬,被迫離開湖北。戊戌變法失敗,因他參與編輯《清議報》,被清廷通緝,逃到臺灣去避難。

戊戌變法的失敗,給章炳麟以深刻的教訓。在臺灣期間,他的思想開始轉變,曾寄信勸告康、梁“勿再效忠虜主,自詒伊戚”,說“孫文稍通洋務,尚知辨別種族,君等身列士林,乃不辨順逆,甘事虜朝,殊為君等惜”。不久,他由臺灣到日本。一八九九年夏,在橫濱與孫中山初次會見,“相與談論排滿方略,極為相得”。從此,他就開始宣傳“排滿革命”。一九零二年春,他再次流亡日本,

與孫中山又得會晤,在孫中山的影響和幫助下,逐漸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不久,他與秦力山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是並親自起草《宣言書》。他這次在日本居留三個月就返回上海,與”和“愛國學社”。在這期間,由於他思想的轉變,對原編《馗書》不滿意,進行修改。為了糾正過去宣揚的改良主義觀點,他寫了《客帝匡論》、《分鎮匡論》兩篇文章,對初版中的《客帝》、《分鎮》兩篇作了自我批判。他在《客帝匡論》中,說他過去寫《客帝》文,是受“尊消者”擁滿派的影響,承認那是“飾苟且之心,棄本崇教其違於形勢遠矣”。這個時期,鄒容寫成《革命軍》,他讀後非常讚賞,並為《革命軍》作序大力鼓吹革命。

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不斷向前發展時,九零二年康有為發表了一篇蠱惑人心的公開信。《答南北美洲諸華商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惡毒攻擊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堅持君主立憲。保皇黨人大肆吹捧,廣為宣傳,印成小冊子,題名為《南海先生最近政見書》,正在華僑中大量散發,影響極壞。為了駁斥康有為的謬論,打退保皇黨的進攻,章炳麟挺身而出,寫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下文,於一九零三年六月刊印為小冊子發行,旋經章士釗節錄,以《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為題在《蘇報》上發表。

章炳麟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文中,不僅對康有為提出的種族問題、革命與立憲問題、外國干涉間題等一一加以批駁,而且一針見血地指出康有為作是書,乃是“熱中於復辟以後之賜環,而先為是齟齬不了之語,以聳東胡之聽,冀萬一可以解免,非致書商人,致書于滿人也”,完全是為自己“一時之富貴”。對康、梁捧為“聖明”的光緒帝,則厲聲呵斥“載湉小丑,未辨菽麥”。他在文章的結尾,給康有為指明兩條道路,一條是“躍然祗悔,奮厲朝氣,內量資望,外審時勢”投身革命,可以受人們的歡迎和尊崇;另一條是“死權之念,過於殉名”,結果必然“名實俱喪,為天下笑”。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雖然在滿漢關係問題上流露出不少民族偏見,但章炳麟的思想認識並沒有停留於此。一九零八年,他發表《排滿平議》一文,指出:“排滿洲者,排其皇室也,排其官吏也,排其士卒也。若夫列為編氓,相從耕牧,是滿人者,則豈欲傳刃其腹哉!………吾儕所執守者,非排一切政府,非排一切滿人,所欲排者,為滿人在漢之政府。而今之政府,為滿洲所竊據,人所共知,不煩別為標目,故簡略言之,則曰排滿雲爾”可見他所主張的“排滿草命”是專指推翻清朝封建專制主義政權而言的。“排滿革命”的提法在當時是具有民主革命的內容的我們不能苛責於他。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文,對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的種種謬論進行無情的鞭達,對於革命鬥爭則給予熱情的謳歌,“極為當時一般人所喜讀”,引起社會上的強烈反響,使清廷感到極大的震恐。因此,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把章炳麟逮捕入獄,並封閉《蘇報》館。

員章炳麟在獄三年,專門研究佛家唯識論,但與革命人土仍然保持聯繫。在一九零四年的冬天,他與蔡元培等人創立“光復會”。一九零六年出獄後,孫中山就派人把他迎赴日本。他到日本就參加了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並擔任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主筆,繼續鼓吹革命,並與保皇黨人宣傳君主立憲的反動言論進行鬥爭。

章炳麟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辛丑合約簽訂後,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他把“排滿”主張與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聯繫起來,而且對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事業的死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他在日本主持《民報》時,在《答祐民書》中說:“民報前有六條主義,其四條已宣發無餘。自餘二條,所雲要求列國贊成中國之革新事業’者,此本含混言之。要之,列國政府必不贊成,唯列國之個人為可。所雲“維持世界真正之平和者,已明認不維持世界之偽乎和,真平和雲何?日使歐美人不得佔領亞洲,使亞洲諸民族各複其故國而已。此條主義,往日尚未宣明。今僕始有意發揚之”。七十多年前章炳麟能有這樣的認識,真是難能可貴!

總而言之,章炳麟少年時代接受“夷夏之辨”的教育,有“為浙父老雪恥”之志。甲午戰爭的失敗,激發了他的愛國主義熱情,在康有為、梁啟超的影響下為挽救民族危機,參加維新變法活動,成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戊戌變法的失敗給他以深刻的教訓,思想開始轉變。一九零零年之後,由於民族危材空前嚴重和農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刺激,在孫中山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他投身革命行列,積極鼓吹革命,與改良派展開劇烈鬥爭,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要成員之辛亥革命前的章炳麟,其思想是隨著歷史的潮流不斷前進,其行動是為振興中華而展開積極的鬥爭,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他在《客帝匡論》中,說他過去寫《客帝》文,是受“尊消者”擁滿派的影響,承認那是“飾苟且之心,棄本崇教其違於形勢遠矣”。這個時期,鄒容寫成《革命軍》,他讀後非常讚賞,並為《革命軍》作序大力鼓吹革命。

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不斷向前發展時,九零二年康有為發表了一篇蠱惑人心的公開信。《答南北美洲諸華商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惡毒攻擊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堅持君主立憲。保皇黨人大肆吹捧,廣為宣傳,印成小冊子,題名為《南海先生最近政見書》,正在華僑中大量散發,影響極壞。為了駁斥康有為的謬論,打退保皇黨的進攻,章炳麟挺身而出,寫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下文,於一九零三年六月刊印為小冊子發行,旋經章士釗節錄,以《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為題在《蘇報》上發表。

章炳麟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文中,不僅對康有為提出的種族問題、革命與立憲問題、外國干涉間題等一一加以批駁,而且一針見血地指出康有為作是書,乃是“熱中於復辟以後之賜環,而先為是齟齬不了之語,以聳東胡之聽,冀萬一可以解免,非致書商人,致書于滿人也”,完全是為自己“一時之富貴”。對康、梁捧為“聖明”的光緒帝,則厲聲呵斥“載湉小丑,未辨菽麥”。他在文章的結尾,給康有為指明兩條道路,一條是“躍然祗悔,奮厲朝氣,內量資望,外審時勢”投身革命,可以受人們的歡迎和尊崇;另一條是“死權之念,過於殉名”,結果必然“名實俱喪,為天下笑”。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雖然在滿漢關係問題上流露出不少民族偏見,但章炳麟的思想認識並沒有停留於此。一九零八年,他發表《排滿平議》一文,指出:“排滿洲者,排其皇室也,排其官吏也,排其士卒也。若夫列為編氓,相從耕牧,是滿人者,則豈欲傳刃其腹哉!………吾儕所執守者,非排一切政府,非排一切滿人,所欲排者,為滿人在漢之政府。而今之政府,為滿洲所竊據,人所共知,不煩別為標目,故簡略言之,則曰排滿雲爾”可見他所主張的“排滿草命”是專指推翻清朝封建專制主義政權而言的。“排滿革命”的提法在當時是具有民主革命的內容的我們不能苛責於他。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文,對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的種種謬論進行無情的鞭達,對於革命鬥爭則給予熱情的謳歌,“極為當時一般人所喜讀”,引起社會上的強烈反響,使清廷感到極大的震恐。因此,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把章炳麟逮捕入獄,並封閉《蘇報》館。

員章炳麟在獄三年,專門研究佛家唯識論,但與革命人土仍然保持聯繫。在一九零四年的冬天,他與蔡元培等人創立“光復會”。一九零六年出獄後,孫中山就派人把他迎赴日本。他到日本就參加了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並擔任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主筆,繼續鼓吹革命,並與保皇黨人宣傳君主立憲的反動言論進行鬥爭。

章炳麟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辛丑合約簽訂後,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他把“排滿”主張與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聯繫起來,而且對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事業的死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他在日本主持《民報》時,在《答祐民書》中說:“民報前有六條主義,其四條已宣發無餘。自餘二條,所雲要求列國贊成中國之革新事業’者,此本含混言之。要之,列國政府必不贊成,唯列國之個人為可。所雲“維持世界真正之平和者,已明認不維持世界之偽乎和,真平和雲何?日使歐美人不得佔領亞洲,使亞洲諸民族各複其故國而已。此條主義,往日尚未宣明。今僕始有意發揚之”。七十多年前章炳麟能有這樣的認識,真是難能可貴!

總而言之,章炳麟少年時代接受“夷夏之辨”的教育,有“為浙父老雪恥”之志。甲午戰爭的失敗,激發了他的愛國主義熱情,在康有為、梁啟超的影響下為挽救民族危機,參加維新變法活動,成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戊戌變法的失敗給他以深刻的教訓,思想開始轉變。一九零零年之後,由於民族危材空前嚴重和農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刺激,在孫中山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他投身革命行列,積極鼓吹革命,與改良派展開劇烈鬥爭,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要成員之辛亥革命前的章炳麟,其思想是隨著歷史的潮流不斷前進,其行動是為振興中華而展開積極的鬥爭,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