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濟學家宋清輝:知識付費非粉絲經濟

宋清輝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付費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消費者對此心甘情願。

知識雖然無影無形,但知識的形成凝聚了很多人的勞動,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成本。因此,知識作為一種商品對特定物件出售也是理所當然的。

傳統的知識付費方式大家基本上都見過,支付學費上學並獲得找工作必要的文憑,支付培訓費用,以期通過特定的考試來獲得各種證書,這都是最為傳統的知識付費方式。繼續延伸,購買書籍、付費邀請諮詢公司提供解決方案,

都是知識付費。簡單總結,傳統的知識付費就是以獲得某種資格或能力為目的,不得不花錢參與的一種社會活動。

從當前互聯網知識付費的市場來看,所謂的知識付費的主要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問答付費,一種是內容購買付費。問答付費可以視為一種定制化的服務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社會上常見的諮詢服務,不同的是場景從線下改變到了線上。

具體方式就是使用者在相關的平臺上向指定物件或群體提出問題,並提前支付相應的費用,被指定回答的物件可以選擇回答並收取費用,也可以不回答放棄費用。

內容購買就如同買封裝的書一樣,只有購買之後才能拆開閱讀。例如有一些機構會出具某些行業的研究報告,並會為研究報告的重要或適用程度標上相應的價格,用戶感覺有價值或相信這個機構,

就可以購買閱讀這些研究報告;用戶要是覺得價值不大,可以不選擇購買。大概也是因為這種性質出現一些相象,網路上也不乏各種盜版、假冒的內容出現,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什麼樣內容才屬於知識,就當前情況而言暫時還無法區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識訴求:學攝影的希望學好構圖、取景;做服飾的希望學好搭配、款式;編程式的希望精通電腦語言。

人們所希望學到的知識都能對自己起到幫助,或是能夠成績上多點分,或是能夠解決工作上的難題,或是能用出色的表現令老闆增加薪酬。

很少人會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忽略一個問題,即我們所接觸到的這些知識到底是怎樣來的。嚴謹的知識來自於前人反復的論證和推演,例如絕大多數的理工學科知識都經過了大量的實驗驗證,並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各產業的檢驗,

成為一種不得不遵從的套路,例如純淨水通上交流電後會電解為氧氣和氫氣,在氧氣中點燃氫氣會形成水一樣。

還有很多知識是人們通過長期觀察和邏輯判斷總結出來的規律,有些知識則是人們設置的前提定義,例如同一平面上的平行線永不相交,十進位運算中的九九乘法表,一般句式中動詞需要放在主語後面等等。

很多不嚴謹的知識來自於人們所見所思而整理出來、未經歷時間考驗、不具備普遍性的總結。有些所謂的知識更是道聼塗説,以及別有用心之人編撰而出的謠言,當然他們也不忘通過標題把內容洗白,例如“長知識了”、“學到這些真是太實用了”等等。

還有一些所謂的知識,其本身是人的見識。例如曾有網友在平臺上支付了5000元問王思聰問題,他以“熟能生巧”這四個字的回答讓他將這5000元輕鬆收入囊中。王思聰的回答更多地是在於他的人生見識,而非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或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識,因此對收穫此答案的人,得到的並不是知識而是見識,滿足的只是自己的好奇心。將見識作為知識而分享的,其實不在少數。

在當前的互聯網社會中,知識付費開始向畸形化發展,這是因為各種分享平臺目的是以盈利為主,並沒有將有償分享放在首位。另外,人們對自己所需知識定位不清。最後,有些知識分享者的“知識”本身就存在錯誤,他們的分享不一定能夠幫助到人們。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有些所謂的知識更是道聼塗説,以及別有用心之人編撰而出的謠言,當然他們也不忘通過標題把內容洗白,例如“長知識了”、“學到這些真是太實用了”等等。

還有一些所謂的知識,其本身是人的見識。例如曾有網友在平臺上支付了5000元問王思聰問題,他以“熟能生巧”這四個字的回答讓他將這5000元輕鬆收入囊中。王思聰的回答更多地是在於他的人生見識,而非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或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識,因此對收穫此答案的人,得到的並不是知識而是見識,滿足的只是自己的好奇心。將見識作為知識而分享的,其實不在少數。

在當前的互聯網社會中,知識付費開始向畸形化發展,這是因為各種分享平臺目的是以盈利為主,並沒有將有償分享放在首位。另外,人們對自己所需知識定位不清。最後,有些知識分享者的“知識”本身就存在錯誤,他們的分享不一定能夠幫助到人們。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