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詩詞格律 詩歌的聲韻與節奏(三)

詩詞格律 詩歌的聲韻與節奏(三)

2015-01-21 @開心的天蒔 開券有益讀書平臺

詩歌的聲韻與節奏(三)

不同的韻有不同的音響效果,所以選韻很重要。“十三”分為洪亮、柔和、細微三個級,洪亮級包括江陽、中東、人辰、言前、發花五個轍,柔和級包括遙條、懷來、梭坡、油求、灰堆五個轍,細微級包括乜斜、姑蘇、衣期三個轍。我的看法有所不同。我以為江陽、發花、遙條、懷來四個轍最為洪亮,這與它們的主要母音都是口腔大開的“a”有關;言前、中東、人辰、梭坡、油求五個轍較為柔和,

其主要母音為“o”、“i”、“e”(言前轍的主要母音“a”發生了音變,是個例外);細微級則是灰堆、乜斜、姑蘇、衣期四個轍,其主要母音是“i”、“e”“u”“ǖ”。柔和級的主要母音“o”“e”,口腔是半開的;細微級的主要母音“i”、“u”“ǖ”,口腔是閉的。在中東、人辰轍中,主要母音“i”雖然是閉口腔的,但由於與鼻韻“n、ng”結合,加進了鼻腔的共鳴,音量有所加強,所以歸入柔和級;在灰堆、也斜轍中,主要母音“e”雖然是口腔半開的,但由於與“i”結合,
受其影響而發音不夠響亮,所以歸入細徽級。宏亮級的韻宜於表現熱烈奔放、慷慨雄壯的感情,柔和級的韻宜於表現明朗歡快、清新委婉的感情,細微級的韻宜於表現哀切抑鬱、悲愁細膩的感情。

押韻的方法很多,有押在句子兩頭的(頭韻),押在句子中間的(句中韻),和押在句子末尾的(腳韻)。頭韻和句中韻用得很少,不準備在此討論。最主要的押韻方法是押腳韻。腳韻又有多種押法,

有押雙行的,有押一、二、四行的,有一三行、二四行互押的,有一四行、二三行互押的,還有行行押韻和兩行一轉韻的,等等。我們各舉一例:

押雙行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是我國詩歌的傳統韻式,新詩把它繼承了下來。如:

“我不知道時間的源頭是什麼樣子;

也不知道宇宙極限是怎樣的情景;

也許,只有熔岩橫流,大火彌天,

也許,只是一片混沌,雲霧騰騰……”

(李瑛《石頭》)

押一、二、四行的是七絕詩的通常韻式,

新詩也繼承了下來,用在四行一段的詩中。如:

“畫家和詩人

有共同的眼睛

通過靈魂的窗戶

向世界尋求意境

(艾青《彩色的詩》)

一三行、二四行互押韻的叫交韻,如:

“如果有一個晴和的夜晚,

也是那樣的風,吹得臉發燙;

也是那樣的月,照得人心歡;

啊,友人,請走出你的書房。”

(舒婷《寄杭城》)

一四行、二三行互押的叫抱韻,如:

“你生長在平凡的市民的家庭,

你為過許多良家的女孩流淚,

在一代雄主的面前你也敬畏;

你八十年的歲月是那樣平靜。”

(馮至《十四行集.十三》)

行行押韻的,古代有“柏梁體”,新詩也有人用。用這種韻式一般詩行都很長。如:

“一夜桃花雨,半溪胭脂水,千回百轉,淙淙流過,

它不肯停留一分一秒,把畢生精力,都付於兩岸花色,

桃花開了,李花開了,茶蘼也白得象雪的漩渦。

可它依舊向前流去,把春的消息傳播。”

(嚴陣《桃花溪》)

兩行一轉韻的叫隨韻,如: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

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

你更不經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豔

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

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

(徐志摩〈《雲遊》)

此外,還有根據詩歌感情自由押韻的,如:

“迎著朝霞,映著月亮的清輝,

到處是大片盛開的玫瑰,

空氣裡散發著醉人的幽香,

滿眼是色彩豔麗的霧靄。

紅玫瑰——熊熊的火焰,

粉玫瑰——春來桃花水,

黃玫瑰——絨絨的鴨雛在顫動,

白玫瑰——天末輕揚的雲彩。”

(嚴辰《玫瑰》)

詩中的第一段,第一、二行押韻,第二段的第二行與第一段的第一、二行相押,第四行與第一段第四行相押。

在這些韻式中,最常見的是押雙行和押一、二、四行,這種對於傳統韻式的繼承,正體現出新詩的民族性。這兩種韻式比較嚴謹,可稱是在用韻方面格律較嚴的新詩的代表。自由押韻的在新詩中也有不少,特點是靈活自由,不束縛詩人的手腳,可算是自由詩的代表。有些民歌(如陝北“信天遊”)常用兩行一轉韻的韻式,行行押韻的在長詩行中時有發現,而一三行、二四行互押的則不多見,一四行、二三行互押的就更少了。

中國詩歌的習慣是兩行一句。四行一段的就是一段兩句,一、二行一句,三、四行一句。雙行押韻和一、二、四行押韻都符合這個規律。交韻(一三行、二四行互押)用兩個韻把句子一分為二,造成兩個回環,用得好能互為襯托,相得益彰,用得不好則容易各訴衷曲,互相抵觸。這種韻式使用起來很難得心應手。抱韻(一四行、二三行互押)最不符合語言和詩歌習慣,因為這種韻式要求第一行與第四行意義相關,第二行與第三行另為一句,意義相對獨立。採用這種韻式,稍不留意便會音義脫節,散亂不成篇章。這種韻式是從外國詩裡引進的,一般不宜採用。

新詩的基本韻式如上所述,韻式的選用要根據詩歌的內容感情來定,且不可太拘泥呆板。如下面這一段:

“第二年,在那流血的地方來了一隻山鷹。

它眺望著,盤旋著,要棲息在英雄的墳墓上,

它仿佛是英雄的化身,不忍離開故鄉的山谷。

過路的士兵呀!請舉起你的手向它致敬。”

(蔡其矯《肉博》)

這裡,本應是一、二、四行押韻,但因二、三兩行是一個句子,第二行若押韻便會割裂這個句子,所以便把韻腳捨棄了。

韻腳意味著意義的停頓或結束,意義不完整時不宜用韻,意義完全時則應當用韻。一個四行的詩段,如果第一行為一句,第二三四行為另一句,則應在一、四行押韻(第三行可押可不押),如果第一二三行為一句,第四行為另一句,則應在三、四行押韻(第二行可押可不押)。

詩行快結束時,讀者(聽眾)的心裡都在不自覺地等待著韻腳。聽到了韻腳,預期得到了實現,美感就產生出來。如果沒聽到韻腳,預期的現象沒有出現,便會如有所失,覺得不滿足,焦躁的情緒便會暗中滋生,讓我們來看一段詩:

“饑餓的嬰兒吮著指頭,

小乞丐伸出骯髒枯瘦的手。

小偷兒出入在雜亂的市場,

童工們鑽進了陰暗的礦坑。”

(賀宜〈太陽拜節〉)

第一二行押了韻,但在更重要的第四行,全段的最後一個字卻沒有押韻。聽到最後一個“坑”字,因為沒等到韻腳,人們在意識中還不覺得結束了,直到經過一個停頓,才知道這一段已經完了,這就破壞了這段詩的整體感,破壞了讀者情緒的貫通。

韻腳是全句中最重要的一個音,給人一種著重感,不宜用虛字。有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火車上有個小夥,

凝神向天空望著。”(王滋調《林海詩箋》)用了一個輕讀的助詞“著”字押韻,聽起來令人覺得很不落實。

一首詩的第一句最好入韻,讓人一開始便進入詩歌的感情氛圍。句子短,關係不大,句子長了就更應如此。其他段落的第一句則可斟酌處理。韻腳不宜太密,也不宜太疏,太密了顯得急促、細碎,太疏了則鬆散雜亂。句子很長,可考慮句句入韻,句子太短,也可三四句一押。

要儘量避免押重韻。重韻指的是相鄰的韻腳讀音完全一樣,即聲母韻母聲調完全相同,不光是指字形相同。如“辛、新、心、欣”等。當然,隔得遠,讀音相同,字不一樣沒有多大問題,但仍應避免同一個字入韻。常有人為了押韻把詞(或片語)倒裝,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權宜之計。這樣做雖然滿足了讀者心理上對韻腳的要求,但讀到這裡時,由於一時不習慣,人們的意識會不自覺地停下來略為思索一番,感情的流暢便受到了阻礙。

一首詩最好是一韻到底,但詩中的感情起了變化,或詩太長韻腳不夠用時,可以換韻。換韻時應注意使各個韻的多少相當,保持全域的均衡。如果有的韻用得太多,有的韻又過少,便會產生輕重不一的弊病。換韻時,第一句最好入韻,做到過渡自然,不見痕跡。

如: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

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

你更不經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豔

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

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

(徐志摩〈《雲遊》)

此外,還有根據詩歌感情自由押韻的,如:

“迎著朝霞,映著月亮的清輝,

到處是大片盛開的玫瑰,

空氣裡散發著醉人的幽香,

滿眼是色彩豔麗的霧靄。

紅玫瑰——熊熊的火焰,

粉玫瑰——春來桃花水,

黃玫瑰——絨絨的鴨雛在顫動,

白玫瑰——天末輕揚的雲彩。”

(嚴辰《玫瑰》)

詩中的第一段,第一、二行押韻,第二段的第二行與第一段的第一、二行相押,第四行與第一段第四行相押。

在這些韻式中,最常見的是押雙行和押一、二、四行,這種對於傳統韻式的繼承,正體現出新詩的民族性。這兩種韻式比較嚴謹,可稱是在用韻方面格律較嚴的新詩的代表。自由押韻的在新詩中也有不少,特點是靈活自由,不束縛詩人的手腳,可算是自由詩的代表。有些民歌(如陝北“信天遊”)常用兩行一轉韻的韻式,行行押韻的在長詩行中時有發現,而一三行、二四行互押的則不多見,一四行、二三行互押的就更少了。

中國詩歌的習慣是兩行一句。四行一段的就是一段兩句,一、二行一句,三、四行一句。雙行押韻和一、二、四行押韻都符合這個規律。交韻(一三行、二四行互押)用兩個韻把句子一分為二,造成兩個回環,用得好能互為襯托,相得益彰,用得不好則容易各訴衷曲,互相抵觸。這種韻式使用起來很難得心應手。抱韻(一四行、二三行互押)最不符合語言和詩歌習慣,因為這種韻式要求第一行與第四行意義相關,第二行與第三行另為一句,意義相對獨立。採用這種韻式,稍不留意便會音義脫節,散亂不成篇章。這種韻式是從外國詩裡引進的,一般不宜採用。

新詩的基本韻式如上所述,韻式的選用要根據詩歌的內容感情來定,且不可太拘泥呆板。如下面這一段:

“第二年,在那流血的地方來了一隻山鷹。

它眺望著,盤旋著,要棲息在英雄的墳墓上,

它仿佛是英雄的化身,不忍離開故鄉的山谷。

過路的士兵呀!請舉起你的手向它致敬。”

(蔡其矯《肉博》)

這裡,本應是一、二、四行押韻,但因二、三兩行是一個句子,第二行若押韻便會割裂這個句子,所以便把韻腳捨棄了。

韻腳意味著意義的停頓或結束,意義不完整時不宜用韻,意義完全時則應當用韻。一個四行的詩段,如果第一行為一句,第二三四行為另一句,則應在一、四行押韻(第三行可押可不押),如果第一二三行為一句,第四行為另一句,則應在三、四行押韻(第二行可押可不押)。

詩行快結束時,讀者(聽眾)的心裡都在不自覺地等待著韻腳。聽到了韻腳,預期得到了實現,美感就產生出來。如果沒聽到韻腳,預期的現象沒有出現,便會如有所失,覺得不滿足,焦躁的情緒便會暗中滋生,讓我們來看一段詩:

“饑餓的嬰兒吮著指頭,

小乞丐伸出骯髒枯瘦的手。

小偷兒出入在雜亂的市場,

童工們鑽進了陰暗的礦坑。”

(賀宜〈太陽拜節〉)

第一二行押了韻,但在更重要的第四行,全段的最後一個字卻沒有押韻。聽到最後一個“坑”字,因為沒等到韻腳,人們在意識中還不覺得結束了,直到經過一個停頓,才知道這一段已經完了,這就破壞了這段詩的整體感,破壞了讀者情緒的貫通。

韻腳是全句中最重要的一個音,給人一種著重感,不宜用虛字。有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火車上有個小夥,

凝神向天空望著。”(王滋調《林海詩箋》)用了一個輕讀的助詞“著”字押韻,聽起來令人覺得很不落實。

一首詩的第一句最好入韻,讓人一開始便進入詩歌的感情氛圍。句子短,關係不大,句子長了就更應如此。其他段落的第一句則可斟酌處理。韻腳不宜太密,也不宜太疏,太密了顯得急促、細碎,太疏了則鬆散雜亂。句子很長,可考慮句句入韻,句子太短,也可三四句一押。

要儘量避免押重韻。重韻指的是相鄰的韻腳讀音完全一樣,即聲母韻母聲調完全相同,不光是指字形相同。如“辛、新、心、欣”等。當然,隔得遠,讀音相同,字不一樣沒有多大問題,但仍應避免同一個字入韻。常有人為了押韻把詞(或片語)倒裝,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權宜之計。這樣做雖然滿足了讀者心理上對韻腳的要求,但讀到這裡時,由於一時不習慣,人們的意識會不自覺地停下來略為思索一番,感情的流暢便受到了阻礙。

一首詩最好是一韻到底,但詩中的感情起了變化,或詩太長韻腳不夠用時,可以換韻。換韻時應注意使各個韻的多少相當,保持全域的均衡。如果有的韻用得太多,有的韻又過少,便會產生輕重不一的弊病。換韻時,第一句最好入韻,做到過渡自然,不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