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顏氏家訓(終)

書證篇

太公《六韜》,有天陳、地陳、人陳、雲鳥之陳。《論語》曰:“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左傳》:“為魚麗之陳。”俗本多作“阜”旁車乘之“車”。案諸陳隊,並作陳、鄭之“陳”。夫行陳之義,取於陳列耳,此“六書”為假借也。《蒼》、《雅》及近世字書,皆無別字,唯王羲之《小學章》獨“阜”旁作“車”。縱複俗行,不宜追改《六韜》、《論語》、《左傳》也。

“也”是語已及助句之辭,文籍備有之矣。河北經傳,悉略此字。其間字有不可得無者。至如“伯也執殳”,“於旅也語”,“回也屢空”心,“風,風也,教也”,及《詩傳》雲“不戢,我也;不儺,

儺也”,“不多,多也”如斯之類,儻削此文,頗成廢闕。《詩》言:“青青子衿”,《傳》曰:“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服。”按古者斜領下連於衿,故謂領為衿,孫炎、郭璞注《爾雅》,曹大家注《列女傳》,並雲:“衿,交領也。”鄴下《詩》本既無“也”字,群儒固謬說雲:“青衿、青領,是衣兩處之名,皆以青為飾。”用釋“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學,聞經、傳中時須“也”字,輒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後漢書》:“酷吏樊曄為天水太守,涼州為之歌曰:‘寧見乳虎穴,

不入冀府寺,”而江南書本“穴”皆誤作“六”,學士因循,迷而不寐。夫虎豹穴居,事之較者,所以班超雲:“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寧當論其六七耶?

客有難主人曰:“今之經典,子皆謂非,《說文》所言,子皆雲是,然則許慎勝孔子乎?”主人拊掌大笑,應之曰:“今之經典,皆孔子手跡耶?”客曰:“今之《說文》,皆許慎手跡乎?”答曰:“許慎檢以六文,貫以部分,使不得誤,誤則覺之。孔子存其義而不論其文也。

先儒尚得改文從意,何況書寫流傳鄧?必如《左傳》止戈為武,反正為乏,蟲為蠱,亥有二首六身之類,後人自不得輒改也,安敢以《說文》校其是非哉?且餘亦不專以《說文》為是也,其有援引經傳,與今乖者,未之敢從。又相如《封禪書》曰:‘導一莖六穗于扈,犧雙解共抵之獸,此導訓擇,光武詔雲:‘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是也。而《說文》雲:‘道是禾名。’引《封禪書》為證;無妨自當有禾名道,非相如所用也。
‘禾一莖六穗于扈,’豈成文乎?縱使相如天才鄙拙,強為此語,則下句當雲‘麟雙角共抵之獸,’不得雲犧也。吾嘗笑許純儒,不達文章之體,如此之流,不足憑信,大抵服其為書,隱括有條例,剖析窮根源,鄭玄注書,往往引以為證;若不信其說,則冥冥不知一點一畫,有何意焉。”

音辭篇

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失在浮淺,其辭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化鈍,得其質直,其辭多古語。

然冠冕君子,南方為優;閭裡小人,北方為愈。易服而與之談,南方士庶,數言可辯;隔垣而聽其語,北方朝野,終日難分。而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皆有深弊,不可具論。

“甫”者,男子之美稱。古書多假借為“父”字,北人遂無一人呼為“甫”者,亦所未喻。唯管仲、範增之號,須依字讀耳。

“邪”者,未定之詞。《左傳》曰:“不知天之棄魯邪?抑魯君有罪於鬼神邪?”《莊子》雲:“天邪?地邪?”《漢書》雲:“是邪?非邪?”之類是也。而北人即呼為“也”,亦為誤矣。難者曰:“《繫辭》雲:‘乾坤,《易》之門戶邪?’此又為未定辭乎?”答曰:“何為不爾,上先標問,下方列德以折之耳。”

古人雲:“膏粱難整。”以其為驕奢自足,不能克勵也。吾見王侯外戚,語多不正,亦由內染賤保傅,外無良師友故耳。

雜藝篇

真草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雲:“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承晉宋餘俗,相與事之,故無頓狼狽者。吾幼承門業,加性☆禁☆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

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唯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蕭子雲每歎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王褒地胃清華,才學仇敏,後雖入關,亦被禮遇,猶以書工,崎嶇碑碣<間,辛苦筆硯之役,嘗悔恨曰:“假使吾不知書,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觀之,慎勿以書自命。雖然,廝猥之人,以能書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梁氏秘閣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嘗得十卷,方知陶隱居、阮交州、蕭祭酒諸書,莫不得羲之之體,故是書之淵源。蕭晚節所變,乃右軍年少時法也。

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之間,斯風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雲改易字體,邵陵王頒行偽字,朝野翕然,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傷敗。至為一字,唯見數點,或妄斟酌,逐便轉移。爾後墳籍,略不可看。北朝喪亂之餘,書跡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遍滿經傳。唯有姚元標工於楷隸,留心小學,後生師之者眾,泊于齊末,秘書繕寫,賢於往日多矣。

江南閭里間有《畫書賦》,乃陶隱居弟子林道士所為。其人未甚識字,輕為軌則,託名貴師,世俗傳信,後生頗為所誤也。

畫繪之工,亦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嘗有梁元帝手畫蟬雀白團扇及馬圖,亦難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蕭賁、劉孝先、劉靈,並文學已外,複佳此法。玩閱古今,特可寶愛。若官未通顯,每被公私使令,亦為狠役。吳縣顧士端出身湘東王國待郎,後為鎮南府刑獄參軍,有子曰庭,西朝中書舍人,父子並有琴、書之藝,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懷羞恨。彭城劉嶽,囊之子也,仕為驃騎府管記、平氏縣令,才學快士,而畫絕倫。後隨武陵王入蜀,下牢之敗,遂為陸護軍畫支江寺壁,與諸工巧雜處。向使三賢都不曉畫,直運素業,豈見此恥乎?

孤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現德擇賢,亦濟身之急務也。江南謂世之常射,以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習此。別有“博射”,弱弓長箭,施於准的,揖讓升降,以行禮焉,防禦寇難,了無所益,亂離之後,此術遂亡。河北文士,率曉“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追兵,三九宴集,常縻榮賜。雖然,要輕禽,截狡獸,不願汝輩為之。

算術亦是六藝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曆者,智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江南此學殊少,唯范陽祖恒精之,位至南康太守。河北多晚此術。

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曾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皇甫謐、殷仲堪則其人也。

《禮》曰:“君子無故不徹琴瑟。”古來名士,多所愛好。洎于梁初,衣冠子孫,不知琴者,號有所闕。大同以末,斯風頓盡。然而此樂音音雅致,有深味哉!今世曲解,雖變于古,猶足以暢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勳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戴安道猶遭之,況爾曹乎!

終制篇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吾年十九,值梁家喪亂,其間與白刃為伍者,亦常數輩,幸承餘福,得至於今。古人雲:“五十不為夭。”吾已六十餘,故心坦然,不以殘年為念。先有風氣之疾,常疑奄然,聊書素懷,以為汝誡。

先君先夫人皆未還建鄴舊山,旅葬江陵東郭。承聖末,已啟求揚都,欲營遷靨,蒙詔賜銀百兩,已於揚州小郊北地燒磚。便值本朝淪沒,流離如此。數十年間,絕於還望。今雖混一,家道馨窮,何由辦此奉營資費?且揚都汙毀,無複遺,還被下濕,未為得計。自咎自責,貫心刻髓。

孔子之葬親也,雲:“古者墓而不墳,丘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然則君子應世行道,亦有不守墳墓之時,況為事際所逼也。吾今羈旅,身若浮雲,竟未知何鄉是吾葬地,唯當氣絕便埋之耳。汝曹宜以傳業揚名為務,不可顧戀朽壤,以取湮沒也。

亦為誤矣。難者曰:“《繫辭》雲:‘乾坤,《易》之門戶邪?’此又為未定辭乎?”答曰:“何為不爾,上先標問,下方列德以折之耳。”

古人雲:“膏粱難整。”以其為驕奢自足,不能克勵也。吾見王侯外戚,語多不正,亦由內染賤保傅,外無良師友故耳。

雜藝篇

真草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雲:“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承晉宋餘俗,相與事之,故無頓狼狽者。吾幼承門業,加性☆禁☆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

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唯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蕭子雲每歎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王褒地胃清華,才學仇敏,後雖入關,亦被禮遇,猶以書工,崎嶇碑碣<間,辛苦筆硯之役,嘗悔恨曰:“假使吾不知書,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觀之,慎勿以書自命。雖然,廝猥之人,以能書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梁氏秘閣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嘗得十卷,方知陶隱居、阮交州、蕭祭酒諸書,莫不得羲之之體,故是書之淵源。蕭晚節所變,乃右軍年少時法也。

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之間,斯風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雲改易字體,邵陵王頒行偽字,朝野翕然,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傷敗。至為一字,唯見數點,或妄斟酌,逐便轉移。爾後墳籍,略不可看。北朝喪亂之餘,書跡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遍滿經傳。唯有姚元標工於楷隸,留心小學,後生師之者眾,泊于齊末,秘書繕寫,賢於往日多矣。

江南閭里間有《畫書賦》,乃陶隱居弟子林道士所為。其人未甚識字,輕為軌則,託名貴師,世俗傳信,後生頗為所誤也。

畫繪之工,亦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嘗有梁元帝手畫蟬雀白團扇及馬圖,亦難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蕭賁、劉孝先、劉靈,並文學已外,複佳此法。玩閱古今,特可寶愛。若官未通顯,每被公私使令,亦為狠役。吳縣顧士端出身湘東王國待郎,後為鎮南府刑獄參軍,有子曰庭,西朝中書舍人,父子並有琴、書之藝,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懷羞恨。彭城劉嶽,囊之子也,仕為驃騎府管記、平氏縣令,才學快士,而畫絕倫。後隨武陵王入蜀,下牢之敗,遂為陸護軍畫支江寺壁,與諸工巧雜處。向使三賢都不曉畫,直運素業,豈見此恥乎?

孤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現德擇賢,亦濟身之急務也。江南謂世之常射,以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習此。別有“博射”,弱弓長箭,施於准的,揖讓升降,以行禮焉,防禦寇難,了無所益,亂離之後,此術遂亡。河北文士,率曉“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追兵,三九宴集,常縻榮賜。雖然,要輕禽,截狡獸,不願汝輩為之。

算術亦是六藝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曆者,智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江南此學殊少,唯范陽祖恒精之,位至南康太守。河北多晚此術。

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曾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皇甫謐、殷仲堪則其人也。

《禮》曰:“君子無故不徹琴瑟。”古來名士,多所愛好。洎于梁初,衣冠子孫,不知琴者,號有所闕。大同以末,斯風頓盡。然而此樂音音雅致,有深味哉!今世曲解,雖變于古,猶足以暢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勳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戴安道猶遭之,況爾曹乎!

終制篇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吾年十九,值梁家喪亂,其間與白刃為伍者,亦常數輩,幸承餘福,得至於今。古人雲:“五十不為夭。”吾已六十餘,故心坦然,不以殘年為念。先有風氣之疾,常疑奄然,聊書素懷,以為汝誡。

先君先夫人皆未還建鄴舊山,旅葬江陵東郭。承聖末,已啟求揚都,欲營遷靨,蒙詔賜銀百兩,已於揚州小郊北地燒磚。便值本朝淪沒,流離如此。數十年間,絕於還望。今雖混一,家道馨窮,何由辦此奉營資費?且揚都汙毀,無複遺,還被下濕,未為得計。自咎自責,貫心刻髓。

孔子之葬親也,雲:“古者墓而不墳,丘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然則君子應世行道,亦有不守墳墓之時,況為事際所逼也。吾今羈旅,身若浮雲,竟未知何鄉是吾葬地,唯當氣絕便埋之耳。汝曹宜以傳業揚名為務,不可顧戀朽壤,以取湮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