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英國曼城遭遇恐襲,政經層面幾重衝擊?

央廣網6月1日消息 英國曼徹斯特體育館5月22日晚發生爆炸襲擊,造成2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警方確認這是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襲擊嫌疑人阿貝迪為利比亞裔,已在這次爆炸襲擊中死亡。

ISIS在伊拉克北部據點被壓縮之後會給歐洲反恐帶來怎樣的傳導壓力?英國將制定什麼反恐強化舉措?此次恐襲對於英國脫歐及英國大選有何影響?面對中東的權力真空,誰來樹立秩序?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英國曼城遭遇恐襲背後的那些事兒。

一、聚焦--曼城遭遇恐襲,英國反恐級別升至最高級
5月22日晚,英國曼徹斯特體育館發生爆炸襲擊,造成2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事發時該體育場正進行阿裡安娜·格蘭德的演唱會。演出即將結束時,有目擊者稱聽見巨響。爆炸發生後,場內慌亂的觀眾被陸續撤離。事發現場的大片區域已被封鎖,維多利亞站也被關閉,火車服務取消。警方確認這是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

襲擊嫌疑人阿貝迪為利比亞裔,已在這次爆炸襲擊中死亡。
事件發生後,各領導人均對英國表達哀悼和聲援,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歐盟也發出聲援資訊,並降半旗致哀。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23日11時在首相府發表演講稱,警方和安保部門已獲悉曼徹斯特自殺式炸彈襲擊嫌疑人的身份,但目前還不到對外公佈的時候。下午1時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聲稱對曼城襲擊案負責。
警方在週二的調查中還在曼城其他地區發現至少兩個炸彈包裹並控制引爆。
目前,英國已將恐怖威脅級別從次高等的"嚴重"級上調至最高等的"危急"級。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表示,恐怖襲擊隨時可能發生,英國軍隊將部署在重要場所,以協助警方應對緊急情況。

英國軍隊開始派往全國重要公共場所以確保安全

英國原計劃於6月8日舉行大選。事件發生後,原本正全力進行大選拉票的英國各黨派紛紛宣佈暫停競選活動。
二、解析--ISIS策略轉變,歐洲反恐壓力增大
薩勒曼·阿貝迪是何許人也?
據英國情報部門透露,現年22歲的嫌疑人阿貝迪出生於曼徹斯特,在英國長大。他來自一個利比亞移民家庭,

在家中4個孩子中排行第三。
阿貝迪在大學期間學習商貿專業,但中途輟學,成為一名極端分子。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近期阿貝迪從利比亞回到英國。來自美國的情報顯示,發動襲擊前,他乘坐火車從首都倫敦來到曼徹斯特。
23日,英國警方突襲了曼徹斯特郊區一處民宅,這裡據說是阿貝迪的住所。多位鄰居透露,阿貝迪身材高挑消瘦,經常穿戴民族傳統服飾。經常有一名年輕男子開車接阿貝迪,阿貝迪夜裡很晚才回來。"我以為他在外賣餐廳工作,因為他總是很晚回來。"鄰居金西說。
忽略情報,錯過挽救良機
在曼城恐襲發生前的5年內,英國政府至少在5個不同場合收到線索舉報,稱製造這起自殺式襲擊的22歲嫌疑人薩勒曼·阿貝迪是危險分子。阿貝迪的好友和鄰居都曾向政府舉報阿貝迪。不幸的是,這些舉報均未引起足夠重視。

員警阻止居民進入街道,並在道路兩端設置警戒線,阻止通行

ISIS據點壓縮給歐洲反恐帶來傳導壓力
目前,伊拉克軍隊已驅逐了摩蘇爾大部分地區的激進分子,摩蘇爾是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最後一個據點,而在鄰國敘利亞,該組織也在逐步失去地盤。伊拉克庫爾德派系之一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Patriotic Union of Kurdistan)的一位反恐官員表示,隨著伊斯蘭國失去領地,其成員正在返回歐洲。
西方及中東國家官員警告稱,隨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迅速失去領地,該組織對遭襲國本土恐怖主義分子(如曼徹斯特爆炸案襲擊者)的依賴正在加強,同時也在派遣更多武裝分子赴海外煽動暴力行為。該官員預計,歐洲將發生更多襲擊事件。
英國政府的一名反恐顧問稱,銀行業已發現英國聖戰主義者為返回本國所採取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這名顧問稱,儘管這些聖戰者使用的是假護照,但現金取款情況顯示,他們是在前往馬來西亞、義大利和都柏林之後才返回英國的。一位歐洲反恐官員稱,一些敘利亞籍伊斯蘭國行動人員已被派往德國,混跡于數量龐大的難民之中。為了在歐洲內部轉移資金,他們一直使用預付旅行卡。從這些運作模式來看,伊斯蘭國已經開始指示其行動人員採取不同路線,以避免在返回歐洲途中被發現。
幾位美國反恐官員最近表示,他們發現在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的農村偏遠地區從自動取款機取款的數量增多,表明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正試圖通過傳統銀行系統來轉移資金。但在反恐各方通力合作且保持高度警惕的情況下,這些武裝分子正設法切斷通過自動取款機的資金流動。
特朗普中東之行引關注

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美國峰會並發表演講

5月21日,特朗普在沙特首都利雅德對參加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美國峰會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五十余位領導人發表演講。他將反恐比喻為"善惡之爭",號召伊斯蘭國家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將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趕出去"。
特朗普這次中東之行發揮了其經商的才幹,向沙特大肆推銷美國的武器系統。美國與沙特簽署了價值高達1100億美元的軍售協定,並達成在今後10年對沙特銷售總價值3500億美元軍備的協定。這意味著在十年之內,美國可以對沙特一國每年銷售大約450億美元的武器。這種規模的訂單將極大促進美國軍火工業的發展,擴大美國國內就業(大約將增加40萬就業人口),並最終推動美國經濟增長。
而美國在中東問題上一味只強調經濟利益,則會進一步導致中東秩序的真空。各種教派衝突會不斷傳導到世界各地,並引發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
三、影響--政經層面受到多重衝擊
英國經濟受到打擊
此次恐襲讓原本已因大選承壓的英鎊應聲下挫,英鎊兌日元、美元、澳元均有不同程度跌幅,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0.13%,日經指數下滑0.16%,黃金走勢仍持穩。分析師稱恐襲打擊了正溫和復蘇的市場風險偏好。
英歐反恐立場一致,脫歐談判依然漫長
就在22日,因為脫歐爭端,歐盟和英國還吵得不可開交。除英國外的其他27個歐盟成員國部長在布魯塞爾開會,簽署統一策略,警告英國若不先結清對歐盟欠費,就不會啟動貿易協商談判。而此前英國脫歐大臣則放話稱,歐盟要是非要先談繳費的事,英國寧可不談判。
然而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表聲明稱,她的國家將與英國"肩並肩";在脫歐問題上最強硬的法國也表示,將加強與英國反恐合作。法國的新任總統馬克龍也通過官方發言人以及法新社予以相應表態。
面對這樣的一種災難性後果,歐洲普遍表示同情,由此看來,在反恐立場、反恐情報分享以及具體的防控措施方面,英國和歐盟一直是比較一致的。但是面對一千億歐元的分手費,英歐到底是面對面坐還是肩並肩坐依然是個問號。其實歐洲之前說過的強硬立場也是一個態度而已,包括梅姨之前表現得也很強硬,這都是雙方對於民眾顯示的態度。真正坐到談判桌上,他們會有足夠的理性來解決這個問題,畢竟雙方如果談不好就會兩敗俱傷,這個結局是雙方都不願看到的。當然,這個談判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會因為有一些意外事件改變雙方本質性的立場。
英國大選競爭更加激烈
英國目前正在與歐盟就"脫歐"問題進行談判,"脫歐"方式、移民政策是此次英國大選的關鍵議題。而恐襲事件將影響選民對"脫歐"、移民等問題的立場,從而影響選情。
民調機構"YouGov"25日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保守黨支援率為43%,比一周前下降1%,而工黨則追至38%,兩黨差距由上一次調查結果的9%縮至5%。由此看來,兩黨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四、總結
此次事件是繼3月22日英國倫敦遭襲之後的又一次發生在本土的"獨狼式"恐怖襲擊。給英國甚至是整個歐洲造成的衝擊短期之內難以撫平。英國大選即將進入倒數階段,英國脫歐談判同樣備受關注。此次事件所帶來的傳導效應究竟幾何將會陸續得到驗證。面對恐怖主義的本土化+獨狼化趨勢,歐洲各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反恐問題上情報共用和連袂行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歐盟各國的所期待的經濟增長將成為沙地樓閣,難以穩固。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執筆 宋佳伶

阿貝迪夜裡很晚才回來。"我以為他在外賣餐廳工作,因為他總是很晚回來。"鄰居金西說。
忽略情報,錯過挽救良機
在曼城恐襲發生前的5年內,英國政府至少在5個不同場合收到線索舉報,稱製造這起自殺式襲擊的22歲嫌疑人薩勒曼·阿貝迪是危險分子。阿貝迪的好友和鄰居都曾向政府舉報阿貝迪。不幸的是,這些舉報均未引起足夠重視。

員警阻止居民進入街道,並在道路兩端設置警戒線,阻止通行

ISIS據點壓縮給歐洲反恐帶來傳導壓力
目前,伊拉克軍隊已驅逐了摩蘇爾大部分地區的激進分子,摩蘇爾是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最後一個據點,而在鄰國敘利亞,該組織也在逐步失去地盤。伊拉克庫爾德派系之一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Patriotic Union of Kurdistan)的一位反恐官員表示,隨著伊斯蘭國失去領地,其成員正在返回歐洲。
西方及中東國家官員警告稱,隨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迅速失去領地,該組織對遭襲國本土恐怖主義分子(如曼徹斯特爆炸案襲擊者)的依賴正在加強,同時也在派遣更多武裝分子赴海外煽動暴力行為。該官員預計,歐洲將發生更多襲擊事件。
英國政府的一名反恐顧問稱,銀行業已發現英國聖戰主義者為返回本國所採取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這名顧問稱,儘管這些聖戰者使用的是假護照,但現金取款情況顯示,他們是在前往馬來西亞、義大利和都柏林之後才返回英國的。一位歐洲反恐官員稱,一些敘利亞籍伊斯蘭國行動人員已被派往德國,混跡于數量龐大的難民之中。為了在歐洲內部轉移資金,他們一直使用預付旅行卡。從這些運作模式來看,伊斯蘭國已經開始指示其行動人員採取不同路線,以避免在返回歐洲途中被發現。
幾位美國反恐官員最近表示,他們發現在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的農村偏遠地區從自動取款機取款的數量增多,表明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正試圖通過傳統銀行系統來轉移資金。但在反恐各方通力合作且保持高度警惕的情況下,這些武裝分子正設法切斷通過自動取款機的資金流動。
特朗普中東之行引關注

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美國峰會並發表演講

5月21日,特朗普在沙特首都利雅德對參加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美國峰會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五十余位領導人發表演講。他將反恐比喻為"善惡之爭",號召伊斯蘭國家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將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趕出去"。
特朗普這次中東之行發揮了其經商的才幹,向沙特大肆推銷美國的武器系統。美國與沙特簽署了價值高達1100億美元的軍售協定,並達成在今後10年對沙特銷售總價值3500億美元軍備的協定。這意味著在十年之內,美國可以對沙特一國每年銷售大約450億美元的武器。這種規模的訂單將極大促進美國軍火工業的發展,擴大美國國內就業(大約將增加40萬就業人口),並最終推動美國經濟增長。
而美國在中東問題上一味只強調經濟利益,則會進一步導致中東秩序的真空。各種教派衝突會不斷傳導到世界各地,並引發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
三、影響--政經層面受到多重衝擊
英國經濟受到打擊
此次恐襲讓原本已因大選承壓的英鎊應聲下挫,英鎊兌日元、美元、澳元均有不同程度跌幅,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0.13%,日經指數下滑0.16%,黃金走勢仍持穩。分析師稱恐襲打擊了正溫和復蘇的市場風險偏好。
英歐反恐立場一致,脫歐談判依然漫長
就在22日,因為脫歐爭端,歐盟和英國還吵得不可開交。除英國外的其他27個歐盟成員國部長在布魯塞爾開會,簽署統一策略,警告英國若不先結清對歐盟欠費,就不會啟動貿易協商談判。而此前英國脫歐大臣則放話稱,歐盟要是非要先談繳費的事,英國寧可不談判。
然而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表聲明稱,她的國家將與英國"肩並肩";在脫歐問題上最強硬的法國也表示,將加強與英國反恐合作。法國的新任總統馬克龍也通過官方發言人以及法新社予以相應表態。
面對這樣的一種災難性後果,歐洲普遍表示同情,由此看來,在反恐立場、反恐情報分享以及具體的防控措施方面,英國和歐盟一直是比較一致的。但是面對一千億歐元的分手費,英歐到底是面對面坐還是肩並肩坐依然是個問號。其實歐洲之前說過的強硬立場也是一個態度而已,包括梅姨之前表現得也很強硬,這都是雙方對於民眾顯示的態度。真正坐到談判桌上,他們會有足夠的理性來解決這個問題,畢竟雙方如果談不好就會兩敗俱傷,這個結局是雙方都不願看到的。當然,這個談判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會因為有一些意外事件改變雙方本質性的立場。
英國大選競爭更加激烈
英國目前正在與歐盟就"脫歐"問題進行談判,"脫歐"方式、移民政策是此次英國大選的關鍵議題。而恐襲事件將影響選民對"脫歐"、移民等問題的立場,從而影響選情。
民調機構"YouGov"25日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保守黨支援率為43%,比一周前下降1%,而工黨則追至38%,兩黨差距由上一次調查結果的9%縮至5%。由此看來,兩黨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四、總結
此次事件是繼3月22日英國倫敦遭襲之後的又一次發生在本土的"獨狼式"恐怖襲擊。給英國甚至是整個歐洲造成的衝擊短期之內難以撫平。英國大選即將進入倒數階段,英國脫歐談判同樣備受關注。此次事件所帶來的傳導效應究竟幾何將會陸續得到驗證。面對恐怖主義的本土化+獨狼化趨勢,歐洲各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反恐問題上情報共用和連袂行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歐盟各國的所期待的經濟增長將成為沙地樓閣,難以穩固。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執筆 宋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