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寶寶盒到快樂教育,我懷疑自己過了一個假童年!

傳說中的芬蘭寶寶盒

毫不誇張地說,芬蘭寶寶還沒出生,

就已經受到了來自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

暖融融的睡袋和連體衣、北歐小清新范的嬰兒服、各種嬰兒必備品……在客廳裡鋪得滿滿的,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這個家從此將大不一樣了。

對於有待產媽媽的芬蘭家庭而言,這一幕再熟悉不過。發放新生兒大禮盒的制度,是為了促進母親和嬰兒的健康與福祉。從1949年開始,芬蘭每一位元待產孕婦都會收到政府發放的新生兒大禮盒。

它被視為芬蘭福利國家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又讓人感覺十分家常,勾起許多芬蘭人心中的共同溫馨記憶。

盒子裡到底有什麼寶貝,數量太多根本數不過來,快看看這個開箱記視頻就一清二楚了:

沒有起跑線的幼稚教育

幼稚園是芬蘭早教系統的一部分。根據法律,父母修完產後撫育假或父母假之後,每個學齡前兒童都有權利進入一所公立幼稚園。

父母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念,選擇私立的幼稚園。

幼稚園工作人員都受過高等教育,這也是社會投資兒童早期教育的一種方式。幼稚園的園長必須具有幼稚園老師的學歷,也就是學士學位。一般來說,所有的幼稚園工作人員都需要經過這方面的正式培訓。每個班級的孩子人數有一定限制,從而確保每個孩子的安全以及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足夠的關心。

相比起“贏在起跑線”的教育理念,

芬蘭的幼稚教育可以說是沒有起跑線。幼稚園的一天,一般是這樣的:

早上8:00

孩子們陸陸續續地到達幼稚園,都是些三至六歲的孩子,有些還睡眼惺忪的,有些已經躍躍欲試地想去玩了。 在去大房間集合之前,孩子們首先開始吃早餐。

孩子們排隊領取含有綠色有機成分的營養早餐。功能表包括麵包、沙拉、凍肉、水果、牛奶和麥片粥。老師會在這時候會講解餐單,提高小孩對食物來源的認識。吃完以後,小孩子們會自己把餐具放回到餐車上。

卡耐爾幼稚園的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畫,

感謝廚師做的豐盛早餐。

早上08:30

教室裡寬敞明亮,擺著適合小孩子使用的尺寸的傢俱,裝滿了書的書櫥、遊戲、玩具、樂器和做手工的用品。小孩三五成群地坐在舒適的沙發和坐墊上,看著就有像家的溫馨感覺。

在幼稚園的小孩並不會系統地學習閱讀、認字和數學等科目,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課程表,只有一份一周活動安排表:比方說週一外出參觀,週二玩球類遊戲,週三……

在幼稚園裡,小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玩兒。"快樂教育“並不是口號,教師鼓勵孩子通過玩耍學習,讓他們選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來做遊戲。所有的識字、算術、學習都融入到了遊戲當中。芬蘭的老師認為當孩子們玩的時候,他們在發展語言、數學和社交技能。

幼稚園的目的是幫小孩建立良好的社交習慣,學會怎樣交朋友、怎樣尊重他人、怎樣自己整理著裝、安全地過馬路這些必須的日常生活技能。芬蘭幼稚園很注重小孩的室外活動時間,幾乎是風雨不改。除非遇上了極端低溫天氣(例如氣溫低於-15攝氏度),小孩每天至少有90-120分鐘在室外玩樂的時間。

芬蘭小孩都有適合不同季節的戶外活動衣服。冬天的時候,因為室內外溫差很大,出門的時候總是要裡三層外三層地穿衣服,帽子、手套、圍巾,一樣都不能少。

每個孩子都是自己找自己的衣物,然後獨立整理自己的著裝。冬天穿的防水連衣褲,對於孩子們來說,特別大也特別難穿。他們就把連體褲攤在地上,大腿坐進去,然後站起來慢慢穿。老師們別提幫忙了,就連看都不會看一眼。自理能力max!

有時候,老師也會帶領小孩子離開幼稚園,去博物館參觀文物,去消防局學習防火知識,去藝術中心做手工、去森林采藍莓。如果在馬路上看到一群手牽手,穿著安全背心的小朋友,肯定就是跟著老師出去“學習”啦!

早上11:00match

午餐時間到啦!小孩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排隊領取食物,然後和小夥伴們圍著小桌子坐好開吃。一般來說,午餐包括熱主菜、沙拉、全麥麵包、黃油、牛奶和水。吃完以後,依舊是自己收拾好餐具,準備午睡。有些年紀稍大的小孩不想午睡,得到老師的允許以後也可以在其他的房間安靜地閱讀。

下午2:00

午睡以後,精力滿血復活的小孩們又開始玩耍了。老師也許會組織做手工,説明小孩們學會集中注意力。每個幼稚園課室裡都會貼滿了小孩們的畫作、手工。

下午還會有一次戶外活動的時間。家長陸續在3-5點之間接小孩回家。match

幼稚園老師還會每學期和家長進行一對一的見面,評估小孩的成長。討論的重點是小孩在幼稚園過的是否開心,例如他喜歡玩什麼遊戲,和其他小孩之間的相處,是不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沒有偏食等的細節。

有沒有感覺在芬蘭,兒童節每天都過?!

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課程表,只有一份一周活動安排表:比方說週一外出參觀,週二玩球類遊戲,週三……

在幼稚園裡,小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玩兒。"快樂教育“並不是口號,教師鼓勵孩子通過玩耍學習,讓他們選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來做遊戲。所有的識字、算術、學習都融入到了遊戲當中。芬蘭的老師認為當孩子們玩的時候,他們在發展語言、數學和社交技能。

幼稚園的目的是幫小孩建立良好的社交習慣,學會怎樣交朋友、怎樣尊重他人、怎樣自己整理著裝、安全地過馬路這些必須的日常生活技能。芬蘭幼稚園很注重小孩的室外活動時間,幾乎是風雨不改。除非遇上了極端低溫天氣(例如氣溫低於-15攝氏度),小孩每天至少有90-120分鐘在室外玩樂的時間。

芬蘭小孩都有適合不同季節的戶外活動衣服。冬天的時候,因為室內外溫差很大,出門的時候總是要裡三層外三層地穿衣服,帽子、手套、圍巾,一樣都不能少。

每個孩子都是自己找自己的衣物,然後獨立整理自己的著裝。冬天穿的防水連衣褲,對於孩子們來說,特別大也特別難穿。他們就把連體褲攤在地上,大腿坐進去,然後站起來慢慢穿。老師們別提幫忙了,就連看都不會看一眼。自理能力max!

有時候,老師也會帶領小孩子離開幼稚園,去博物館參觀文物,去消防局學習防火知識,去藝術中心做手工、去森林采藍莓。如果在馬路上看到一群手牽手,穿著安全背心的小朋友,肯定就是跟著老師出去“學習”啦!

早上11:00match

午餐時間到啦!小孩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排隊領取食物,然後和小夥伴們圍著小桌子坐好開吃。一般來說,午餐包括熱主菜、沙拉、全麥麵包、黃油、牛奶和水。吃完以後,依舊是自己收拾好餐具,準備午睡。有些年紀稍大的小孩不想午睡,得到老師的允許以後也可以在其他的房間安靜地閱讀。

下午2:00

午睡以後,精力滿血復活的小孩們又開始玩耍了。老師也許會組織做手工,説明小孩們學會集中注意力。每個幼稚園課室裡都會貼滿了小孩們的畫作、手工。

下午還會有一次戶外活動的時間。家長陸續在3-5點之間接小孩回家。match

幼稚園老師還會每學期和家長進行一對一的見面,評估小孩的成長。討論的重點是小孩在幼稚園過的是否開心,例如他喜歡玩什麼遊戲,和其他小孩之間的相處,是不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沒有偏食等的細節。

有沒有感覺在芬蘭,兒童節每天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