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醫調養糖尿病系列之九:既有抗衰老又用降血糖作用的單味中草藥

1.白術

白術又叫於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白術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除濕、強身之功效。白術是我國傳統的抗衰老強身健體中藥之一,一般抗衰老強身用量,每日2~6克,

治療老年虛損性疾病,每日5~15克。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白術的主要化學成分有:蒼術酮、蒼術醇、白術內酯、維生素A、果糖、甘露糖以及豐富的銅、鋅、錳等微量元素。白術的藥理作用主要有:強壯抗衰老作用、增強免疫功能作用、降血糖作用、保護肝臟作用、利尿作用、抗腫瘤作用、抗菌作用、抗潰瘍作用、升高白細胞作用、擴張血管作用和抗血凝作用。

在臨床應用方面,白術用於治療肝硬化腹水、白細胞減少症、便秘、腰腿痛、眩暈、癌症、小兒消化不良、小兒流涎、糖尿病等。

有人用旱蓮草30克,生白術30克,葛根30克,麥冬16克,丹參15~30克,黨參15~30克,製成膠囊口服,治療糖尿病有較好療效。

最新研究表明,白術屬於健脾燥濕降血糖中藥。動物實驗證明:給家兔皮下注射白術浸膏,在2~5小時內獲顯著降血糖作用,比給藥前降低40%,給大鼠灌胃白術浸膏和煎劑也證明有降血糖作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便秘和泄瀉交替出現,

用生白術90克水煎服可以調整胃腸功能,不僅可以降低血糖水準,而且可以治療便秘和泄瀉。

2.刺五加

刺五加又叫豺漆、五花、白刺、五加花等。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乾燥根皮及根莖的皮。主要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陝西等地。

春、秋兩季採挖、剝皮、曬乾。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溫。歸肝、腎、心、脾經。刺五加既能補腎健脾以散寒助運,又能交通心腎以安神定志。有補中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益智、調補五臟、延緩衰老之功效。刺五加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補益上品,《名醫別錄》又記載“五加……久服輕身耐老”。傳說古代高僧王叔才等人飲服五加泡制的酒,而得壽300年。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刺五加的化學成分主要為刺五加甙,

還有多種糖、槲皮素、β-穀甾醇、硬脂酸及鉻、鍶、鎂、錳、銅等19種微量元素。

刺五加有廣泛的藥理作用,能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有抗衰老、抗疲勞、抗輻射、抗腫瘤、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可有降壓和擴張末梢血管的作用,能擴張腦血管,改善大腦供血量,能增加冠脈血流量,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可調整血壓,使高血壓或低血壓均恢復正常。

中醫臨床觀察,發現它有益氣、活血、安神三方面的功效,對緩解心悸、胸悶、氣短等有良好效果。刺五加對免疫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它既是免疫促進劑,又是免疫調節劑,對人體免疫器官和組織起促進和保護作用。刺五加對內分泌系統也有良好的調節作用,能調節內分泌功能紊亂,有促性腺作用。刺五加對血糖有調節作用,既能使食物性及腎上腺性的高血糖症的血糖降低到正常,也可使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的血糖升高。刺五加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也有調節作用,既可以改善大腦皮質的興奮、抑制過程,提高腦力勞動的效能,又有明顯的鎮靜、安神作用。對改善睡眠,增進食欲均有作用。刺五加還有止咳祛痰作用和扶正固本作用。

臨床上,刺五加用於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性功能減退、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憂鬱症、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高脂血症、白細胞減少症、腦血管病等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有人用五加參降糖片(刺五加、澤瀉、葛根各等量,1.11克/片)。每次服5~7片,每日3次,飯前1小時服,30天為1個療程,治療24例糖尿病患者,經過1~2個療程的治療,顯效9例,有效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5%。

3.太子參

太子參又叫孩兒參、童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兒參的塊根。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脾、肺經。既能補氣,又能益陰,故有補氣養陰,健脾益氣,潤肺生津之功效。主要化學成分有:氨基酸、多糖、皂甙、黃酮、甾醇、三萜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衰老、抗疲勞、增強機體抵抗力等多種藥理作用。臨床上用太子參配合黃芪、黃精、生地黃、天花粉治療糖尿病有顯著療效。

4.蛤蚧

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全體。味咸,性平。歸肺、腎經。有益腎補肺,定喘止咳的功效。主治喘咳、消渴、陽痿遺精、肺癆、咳嗽、咯血等。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蛤蚧主要含蛋白質、脂肪、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過氧化物(LPO)含量,具有顯著地抗衰老作用,同時還具有解痙平喘、抗炎、降血糖等多種藥理作用。蛤蚧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人用蛤蚧與熟地黃、黃芪、五味子等配伍使用,治療腎虛型糖尿病,症見小便無度,有顯著療效。

5.肉蓯蓉

肉蓯蓉味甘、咸,性溫。歸腎、大腸經。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功能,為天然抗衰老藥物。凡腎虧陽痿,精血不足,虛性便秘者均可應用。一般治療量為9~15克。肉蓯蓉性溫而柔潤,善補腎助陽,適用於暖腰膝、健筋骨,滋腎肝精血,潤胃腸燥結,為老年人補陽佳品。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肉蓯蓉有降血壓作用,有降血糖作用,有抗衰老作用,有增強免疫作用。與山萸肉、五味子配伍可用來治療糖尿病,對改善口渴多飲,善饑多食症狀有良效。

也可使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的血糖升高。刺五加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也有調節作用,既可以改善大腦皮質的興奮、抑制過程,提高腦力勞動的效能,又有明顯的鎮靜、安神作用。對改善睡眠,增進食欲均有作用。刺五加還有止咳祛痰作用和扶正固本作用。

臨床上,刺五加用於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性功能減退、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憂鬱症、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高脂血症、白細胞減少症、腦血管病等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有人用五加參降糖片(刺五加、澤瀉、葛根各等量,1.11克/片)。每次服5~7片,每日3次,飯前1小時服,30天為1個療程,治療24例糖尿病患者,經過1~2個療程的治療,顯效9例,有效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5%。

3.太子參

太子參又叫孩兒參、童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兒參的塊根。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脾、肺經。既能補氣,又能益陰,故有補氣養陰,健脾益氣,潤肺生津之功效。主要化學成分有:氨基酸、多糖、皂甙、黃酮、甾醇、三萜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衰老、抗疲勞、增強機體抵抗力等多種藥理作用。臨床上用太子參配合黃芪、黃精、生地黃、天花粉治療糖尿病有顯著療效。

4.蛤蚧

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全體。味咸,性平。歸肺、腎經。有益腎補肺,定喘止咳的功效。主治喘咳、消渴、陽痿遺精、肺癆、咳嗽、咯血等。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蛤蚧主要含蛋白質、脂肪、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過氧化物(LPO)含量,具有顯著地抗衰老作用,同時還具有解痙平喘、抗炎、降血糖等多種藥理作用。蛤蚧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人用蛤蚧與熟地黃、黃芪、五味子等配伍使用,治療腎虛型糖尿病,症見小便無度,有顯著療效。

5.肉蓯蓉

肉蓯蓉味甘、咸,性溫。歸腎、大腸經。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功能,為天然抗衰老藥物。凡腎虧陽痿,精血不足,虛性便秘者均可應用。一般治療量為9~15克。肉蓯蓉性溫而柔潤,善補腎助陽,適用於暖腰膝、健筋骨,滋腎肝精血,潤胃腸燥結,為老年人補陽佳品。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肉蓯蓉有降血壓作用,有降血糖作用,有抗衰老作用,有增強免疫作用。與山萸肉、五味子配伍可用來治療糖尿病,對改善口渴多飲,善饑多食症狀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