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針灸“祛濕”真的有效嗎?帶你見識針灸的奧妙之處!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

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

找出關鍵,辨別性質,明確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於表裡、寒熱、虛實中哪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疾病的目的。

一般針灸治療需要先找到具體的病症原因,

然後根據相應的穴位租用進行針灸治療,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這種方法應用較為廣泛,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嚴重情況制定整體的治療療程,

如果人體記憶體在大量的濕氣的話,這種情況可能會引發各類慢性病症和難以根治的頑固性疾病,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濕疹等皮膚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需要將濕氣排出身體之外,這樣才能起到抑制病情惡化和預防病情反復的情況發生。

身體濕氣重會有哪些表現

1.觀察舌,苔

舌頭可以敏感的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健康的人的舌頭為淡紅色,上面覆蓋有一層薄白的舌苔。如果身體感受到了濕氣的侵襲,就會反映到舌頭上,往往可以見到舌體胖大,

甚至會出現有齒痕,舌苔也會變得滑膩起來。

2.肢體倦怠

濕氣可以鬱遏人體氣機,導致衛氣失和,氣機運行不暢,容易使人感覺到肢體倦怠,容易疲憊,讓人感覺到身重如裹。

3.關節酸痛

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下,濕氣可以對經絡、肌肉、筋骨等造成侵害,導致人體經絡、關機氣血運行不利,出現關節沉重、肌肉酸痛等症狀。

4.食欲不振

脾喜燥惡濕,濕氣可以侵襲脾,引起脾的運化功能失職,

濕困脾胃,氣機不暢,運化失調,可導致脘腹痞滿,食欲以及消化功能減退,並且可以出先大便稀溏。

5.皮膚瘙癢

濕氣容易侵襲肌膚,則可形成局部滲漏濕液,或者可以形成皮膚濕疹、瘙癢。

6.帶下量多

濕氣具有重濁,趨於下行的特點,因此也比較容易侵襲人體陰部,因此而可出現女性帶下量多,小便渾濁等症狀。

針灸祛濕的效果是因人而異的,這個和患者的身體體質是有關的,此外就要注意和醫生的經驗也是有關係的,如果穴位選擇不正確的話,就有可能會發生治療效果緩慢的情況,針灸治療後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食物,要注意增強身體免疫力。

針灸去濕用什麼穴位

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豐隆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關元穴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針灸注意事項

1、過於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儘量採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禁☆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後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瀦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症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並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於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針灸的作用。

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種,對於較為嚴重的朋友還需要結合中藥、拔罐等治療方法來祛除濕氣!所以“祛濕”需要根據身體情況及症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其中,食療法是最安全最保險的,下面給你們推薦兩款祛濕營養粥,做法簡單但效果顯著,在家有空不妨可以試一下喔~

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食材用料:薏米半小碗,紅豆半小碗,紅棗4顆,冰糖適量

做法:薏米紅豆洗淨,提前一晚上泡發,倒入高壓鍋,放入適量的水,並放入紅棗,紅棗不需泡發;蓋上蓋子,大火壓上氣,中火壓二十五分鐘,關火,待減壓閥落下,放入冰糖,開火煮至冰糖溶化,即可開吃了

薏米山藥芡實粥

材料:薏米1小把,山藥30克,茨實1小把,大米半杯,小米1/3杯,薑少許

做法:大米和小米放一起淘洗兩三遍後,浸泡半小時,芡實和薏米清洗乾淨浸泡一小時;山藥去皮切小塊,去皮要帶手套,不然手會癢哦;把所有材料都放進鍋裡加入適量清水,薑切細;蓋上鍋蓋,壓力鍋壓15分鐘即按下熬粥鍵,時間到,裝碗!

總結:你身上有“濕氣”嗎?有的話你會選擇“針灸法”還是“食療法”呢?

-------------------------------------------------------------------------------------------------

祛濕的方法有很多,針灸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豐隆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關元穴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針灸注意事項

1、過於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儘量採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禁☆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後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瀦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症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並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於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針灸的作用。

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種,對於較為嚴重的朋友還需要結合中藥、拔罐等治療方法來祛除濕氣!所以“祛濕”需要根據身體情況及症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其中,食療法是最安全最保險的,下面給你們推薦兩款祛濕營養粥,做法簡單但效果顯著,在家有空不妨可以試一下喔~

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食材用料:薏米半小碗,紅豆半小碗,紅棗4顆,冰糖適量

做法:薏米紅豆洗淨,提前一晚上泡發,倒入高壓鍋,放入適量的水,並放入紅棗,紅棗不需泡發;蓋上蓋子,大火壓上氣,中火壓二十五分鐘,關火,待減壓閥落下,放入冰糖,開火煮至冰糖溶化,即可開吃了

薏米山藥芡實粥

材料:薏米1小把,山藥30克,茨實1小把,大米半杯,小米1/3杯,薑少許

做法:大米和小米放一起淘洗兩三遍後,浸泡半小時,芡實和薏米清洗乾淨浸泡一小時;山藥去皮切小塊,去皮要帶手套,不然手會癢哦;把所有材料都放進鍋裡加入適量清水,薑切細;蓋上鍋蓋,壓力鍋壓15分鐘即按下熬粥鍵,時間到,裝碗!

總結:你身上有“濕氣”嗎?有的話你會選擇“針灸法”還是“食療法”呢?

-------------------------------------------------------------------------------------------------

祛濕的方法有很多,針灸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