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公益進入下半場,為啥2億人次在支付寶做捐贈?

國人最常用的兩款APP——支付寶和微信都有公益專案參與入口,扶助方向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諸如兒童助學成長、貧困人群關懷、環境保護、大病醫療救助等。不過,從資料來看,支付寶上的愛心捐贈筆數已經達到了2億多份,

而微信只有1億多。

當然,人數多少並不代表著哪個平臺的網友更有愛心。造成差別的原因,

或許在於支付寶有螞蟻森林這樣強勁產品帶動,而且其在首頁的愛心捐贈的入口,也比折疊在微信錢包裡的公益入口更容易找到。

“早上醒來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螞蟻森林收能量。”自從去年8月螞蟻森林推出以來,這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一個生活習慣,和朋友互偷能量、鬥智鬥勇也成了生活中的小樂趣。

當發現自己平時多走路,網上購物、繳水電費就能減少碳排放,

而減少的碳排放又可以變成能量換取真實樹苗,減輕土地沙漠化的時候,有人在支付寶的官微下面評論留言,“螞蟻森林讓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

截止到今年3月,已有2億人參與到螞蟻森林種樹活動。到8月份,螞蟻森林用戶超過2.3億,

累計種樹超過900萬棵。這一批樹,陸續在內蒙古阿拉善、內蒙古鄂爾多斯、甘肅民勤等地區種植及維護,變成真正的森林。

螞蟻森林專案前所未有地將公益變成全民參與的公益遊戲,甚至比風靡一時的QQ農場還要火爆。這其中原因,是互聯網公益進入下半場,

個人在公益項目參與意識和力量的增長。

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時,公益與產品的深度結合,也大大降低了公益參與的門檻。

在支付寶裡,人們走路可以積累步數捐款,刷刷支付寶積累的信用積分可以兌換成公益金,為貧困山區兒童買一份保險是公益,甚至連器官捐贈都能進行登記,動動手指還能查看參與的公益項目進展。

螞蟻森林倡議人人行動,而且人人都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公益,進一步喚起了人們的愛心,固定了年輕人的公益習慣。

總之,公益和愛心是沒有邊界的,互聯網+公益的下半場讓人們將公益當習慣,最終幫助到更多的人,都是值得點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