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坤鵬論:互聯網金融進入下半場,線下的萬億市場不好進

一直以來,互聯網的一大特點就是獲客成本低,基於這個認知也忽悠了不少創業者投入到互聯網創業的大潮中,
結果發現,貌似互聯網紅利期已經結束了,現在互聯網獲客成本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低,甚至於現在互聯網獲得成本還要高於線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馬雲今年正式拋棄“電子商務”這個概念,轉而提出“新零售”,為阿裡巴巴全面轉型線下佔領理論制高點。其實大家也都知道,這不是啥新名詞,只不過從馬雲嘴裡說出來吧,
含金量就不一樣了。作為阿裡巴巴一慣的對手,京東佈局線下銷售的時間會更久一些。不得不說,京東佈局線下還是有一定優勢的,100萬家便利店還真是抓住了線下銷售的根本,再配合自有物流管道,理想是很豐滿的,不過這100萬家能不能發展起來,什麼時候能發展起來,坤鵬論確實是持懷疑態度,為此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劉強東說五年要開100萬便利店 靠譜嗎?》,
沒事的時候可以翻出來瞅兩眼,還有其他一些互聯網公司也都計畫或已經佈局線下,之前的文章也都提到過,這裡不再提了。

工作原因,坤鵬論最近經常跑二三線城市做線下活動,原來無人問津的線下活動,今年居然也火爆異常,金融方面的線下活動,哪怕只針對信貸員一個群體,同一天都能有四場以上的會在同一個城市舉辦。

金融領域今年在互聯網上的發展可謂流年不利,

不僅P2P一頓打擊,現在只要與金融相關的業務想在互聯網上行銷,首先就得提供相應資質。金融相關資質貴了去了,支付牌照動輒10多億,更別提銀行牌照、保險牌照了。

最近一段時間又開始嚴打校園貸和現金貸。以前都是無罪推論,先假設大家都無罪,發現誰有問題查處誰。現在是有罪推論,先假設大家都有罪,挨個查,查出誰沒問題再給放出來。話說如果真要查,

哪個企業沒有點原罪?特別是像校園貸和現金貸這種暴利產品。

金融產品線上上獲客已經不僅僅是成本高的問題,沒有資質根本就不讓你獲客,於是大家紛紛轉到線下,線下的好處很多,首先就是監察要相對難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四五線城市真要想查起來,還需要一點時間,不過這不是關鍵,關鍵的關鍵是,對於金融行業來說,線下還是一片藍海,而且越往下走,這個市場空白越大。

連無收入來源的大學生,都有專門針對其貸款業務的校園貸,但誰推出個農民貸?農民不需要貸款麼?顯然是需要的,而且相比大學生群體而言,農民是有還款能力和還款來源的,但並沒有相應金融產品。不僅貸款產品,保險產品也一樣,現在有信用卡防盜刷險,啥時候給農民也上一個畝產險?如果哪年收成不好,畝產沒有達到平均產量,保險公司來買單。

1、萬億市場有待開發

央行公佈的一組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6月底,央行征信中心覆蓋人群8.8億人,其中信貸記錄人群為3.8億人,對於14億人口基數的中國來說,還有10億人口並沒有信貸記錄。當然啦,央行的信貸記錄覆蓋的是從正規金融管道獲得貸款的人,像一些小的P2P、校園貸、現金貸之類的用戶,央行征信記錄顯然是覆蓋不了的,但這部分人群畢竟是小眾人群。截止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是2.22億,顯然這部分人群貸款的可能性不太大,再加上3.8億已經觸及的用戶一共是6億用戶,14億人口中,還有一半以上是沒有接觸過信貸的,而這些用戶中,三四級以下城市居多,農民占比更多,這部分市場目前還是空白。據中國社科院“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資料顯示,2014年“三農”領域的貸款投入需求約8.45萬億,其中金融缺口達3.05萬億,“三農”金融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別說信貸,就連普及了這麼多年的信用卡業務,也只是局限於大城市用戶居多,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國各大上市銀行累計髮卡總量為5.93億張,這裡還不排除一個人持有兩張以上信用卡的情況,如果真計算到人,怎麼著也得有10億用戶沒有信用卡吧。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號檔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

要加快農村金融創新,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強化激勵,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兼併重組;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支援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

看吧,市場是空白的,政府又有專項檔鼓勵,未來想像空間無限大,而這部分使用者往往又是通過互聯網覆蓋不到的,正好借著線上打擊金融的時候,主動也好,被動也罷,轉戰線下是沒跑了,現在還只盯著互聯網獲客的金融公司已經沒太多戲可唱了。

說到這裡坤鵬論查了一個資料,美國個人征信行業以Experian(益博睿)、Equifax(艾可菲)、Trans Union(全聯)為核心,在1980年前後,這三大個人征信巨頭已經完成了美國成年人口的全覆蓋。而美國2015年征信行業的收入在600億美元左右。

單就征信一個行業,每年就有這麼大的市場,算算整個金融要有多大市場。

2、萬億市場萬億坑

坤鵬論相信那句話:事有蹊蹺必有妖。金融這種無縫不鑽的行業面對這麼大的市場居然可以視而不見,一定是有原因的。

又回到核心問題了,金融的核心是風控,如果風控不到位,貸出去的錢越多,死的越慘。傳統金融機構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他們明知道農村市場對金融有需求,且是大需求,也不敢貿然挺進,哪怕政府已經發文鼓勵了,真正行動起來的機構也屈指可數,究其原因就是對這部分人群風控不到位。

與普通上班族不同,越往下走,很多人的收入是不固定的,但他們的收入並不見得少,比如農民群體也是有收入的,但收入並不是按月計算,而是按年,春種秋收,他們沒有銀行卡,也沒有社保、公積金,怎麼為他們建立征信,評估信用就顯得很關鍵,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機構或企業能夠在這些人群中建立個人征信,而為這類人群建立征信的難度非常大,坐在辦公室裡設想是不行的,必須得跑到田間地頭,怎一個苦字了得。且不論這類人群中還有很多人對貸款這個事情比較抵觸,就算有一定征信基礎,怎麼讓大家相信貸款是個好事情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市場教育。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的操作方式是,從農民手裡吸儲,然後把這些錢貸給有征信記錄的城鎮居民。畢竟儲戶是不需要啥風控的。這有點像阿裡的村淘計畫了,說的好聽是幫助農民上網賣東西,實際幹的是把東西賣給農民的事情。

P2P也好,互聯網金融也好,最早那一批進入市場的,很多已經成為先烈了。轉戰到線下,面對萬億市場規模的誘惑,怎麼避免自己不成為先烈將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2016年蘇甯消費金融公司財務資料顯示其不良貸款率為10.37%,有從事風控的人員說,互聯網消費金融有8%-10%的不良貸款率是正常的,他們是通過高手續費來保證自己持續經營下去,銀行如果有這個不良貸款率估計就得破產。現金貸的不良貸款率超過30%是很正常的事情,現金貸是靠高手續費+暴力催收來保證自己利潤。金融機構走到線下,面對一群零征信用戶,準備靠什麼保證自己利潤呢?看似萬似市場,整不好就是萬億的坑啊。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互聯網獲客難度已經非常大了,一線城市金融產品的滲透率也已經很高,往三四線、農村進軍將是必須的選擇,機遇與挑戰並存。且行且小心吧。

1、萬億市場有待開發

央行公佈的一組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6月底,央行征信中心覆蓋人群8.8億人,其中信貸記錄人群為3.8億人,對於14億人口基數的中國來說,還有10億人口並沒有信貸記錄。當然啦,央行的信貸記錄覆蓋的是從正規金融管道獲得貸款的人,像一些小的P2P、校園貸、現金貸之類的用戶,央行征信記錄顯然是覆蓋不了的,但這部分人群畢竟是小眾人群。截止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是2.22億,顯然這部分人群貸款的可能性不太大,再加上3.8億已經觸及的用戶一共是6億用戶,14億人口中,還有一半以上是沒有接觸過信貸的,而這些用戶中,三四級以下城市居多,農民占比更多,這部分市場目前還是空白。據中國社科院“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資料顯示,2014年“三農”領域的貸款投入需求約8.45萬億,其中金融缺口達3.05萬億,“三農”金融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別說信貸,就連普及了這麼多年的信用卡業務,也只是局限於大城市用戶居多,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國各大上市銀行累計髮卡總量為5.93億張,這裡還不排除一個人持有兩張以上信用卡的情況,如果真計算到人,怎麼著也得有10億用戶沒有信用卡吧。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號檔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

要加快農村金融創新,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強化激勵,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兼併重組;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支援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

看吧,市場是空白的,政府又有專項檔鼓勵,未來想像空間無限大,而這部分使用者往往又是通過互聯網覆蓋不到的,正好借著線上打擊金融的時候,主動也好,被動也罷,轉戰線下是沒跑了,現在還只盯著互聯網獲客的金融公司已經沒太多戲可唱了。

說到這裡坤鵬論查了一個資料,美國個人征信行業以Experian(益博睿)、Equifax(艾可菲)、Trans Union(全聯)為核心,在1980年前後,這三大個人征信巨頭已經完成了美國成年人口的全覆蓋。而美國2015年征信行業的收入在600億美元左右。

單就征信一個行業,每年就有這麼大的市場,算算整個金融要有多大市場。

2、萬億市場萬億坑

坤鵬論相信那句話:事有蹊蹺必有妖。金融這種無縫不鑽的行業面對這麼大的市場居然可以視而不見,一定是有原因的。

又回到核心問題了,金融的核心是風控,如果風控不到位,貸出去的錢越多,死的越慘。傳統金融機構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他們明知道農村市場對金融有需求,且是大需求,也不敢貿然挺進,哪怕政府已經發文鼓勵了,真正行動起來的機構也屈指可數,究其原因就是對這部分人群風控不到位。

與普通上班族不同,越往下走,很多人的收入是不固定的,但他們的收入並不見得少,比如農民群體也是有收入的,但收入並不是按月計算,而是按年,春種秋收,他們沒有銀行卡,也沒有社保、公積金,怎麼為他們建立征信,評估信用就顯得很關鍵,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機構或企業能夠在這些人群中建立個人征信,而為這類人群建立征信的難度非常大,坐在辦公室裡設想是不行的,必須得跑到田間地頭,怎一個苦字了得。且不論這類人群中還有很多人對貸款這個事情比較抵觸,就算有一定征信基礎,怎麼讓大家相信貸款是個好事情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市場教育。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的操作方式是,從農民手裡吸儲,然後把這些錢貸給有征信記錄的城鎮居民。畢竟儲戶是不需要啥風控的。這有點像阿裡的村淘計畫了,說的好聽是幫助農民上網賣東西,實際幹的是把東西賣給農民的事情。

P2P也好,互聯網金融也好,最早那一批進入市場的,很多已經成為先烈了。轉戰到線下,面對萬億市場規模的誘惑,怎麼避免自己不成為先烈將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2016年蘇甯消費金融公司財務資料顯示其不良貸款率為10.37%,有從事風控的人員說,互聯網消費金融有8%-10%的不良貸款率是正常的,他們是通過高手續費來保證自己持續經營下去,銀行如果有這個不良貸款率估計就得破產。現金貸的不良貸款率超過30%是很正常的事情,現金貸是靠高手續費+暴力催收來保證自己利潤。金融機構走到線下,面對一群零征信用戶,準備靠什麼保證自己利潤呢?看似萬似市場,整不好就是萬億的坑啊。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互聯網獲客難度已經非常大了,一線城市金融產品的滲透率也已經很高,往三四線、農村進軍將是必須的選擇,機遇與挑戰並存。且行且小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