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臨沂臨港人,你村的前世今生續集來啦!

鄉村記憶——坪上各村村志(二)

東諸睦 據《李氏支譜》記載:“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世祖失諱自莒州東南鄉泉子頭村遷居此地。”李姓先來居住,後又遷來張、陳、龐、宋、薄諸姓,為求得諸姓和睦相處,

取名諸睦。為區別同名鄰村,按方位稱為東諸睦。

西諸睦 據《于氏支譜》記載:“明崇禎年間(1628至1644年),于氏祖從莒州東南鄉峧山村遷居西諸睦。”於姓將村建在東諸睦西0.5公里處,故名西諸睦。

小樓 據《李氏支譜》記載:“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世祖李樸自莒州東南鄉泉子頭村遷居小樓莊。”李姓遷此定居時,有一富戶蓋有一座二層小樓(原址有瓦礫可見),故以此定名為小樓。

柞墩 據《孫氏支譜》記載:“明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

自江南東海遷往日照東南鄉,後遷大鐵牛廟,萬曆年間(1573至1620年)遷往柞墩村。”因村西南嶺上有一大土墩,墩上生長柞樹,名叫柞墩嶺,故名柞墩。

馬家坊 據“解氏祖塋碑文”記載:“吾祖自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由日照縣碑廓街遷居解家坊。”解姓遷此定居時,開設坊店,故名解家坊;後解姓無,馬姓遷入且人鼎盛旺,後改稱馬家坊。

大鐵牛廟 相傳,範、彥兩姓于元朝初年遷此建村。

傳說,很久以前,一天晚上,有一尼姑路過此地,突然看到從天降下三頭大牛,一頭銅牛、一頭金牛、一頭鐵牛,尼姑伸手一拂塵,把一頭鐵牛打落在地,故有鐵牛降地之傳說。儘管這是一個神話傳說,但對尚存的“鐵牛”考證,卻是一塊形似牛狀的很重的石塊,後人們稱此石塊為“鐵牛”,範、彥兩姓在“鐵牛”旁邊建了一座“齊王廟”,取名鐵牛廟。

後來,範、彥兩姓失落,孫姓于明初遷來。據《重修莒志·民社志》記載:“孫氏原籍江蘇海州縣孫家山,

明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遷居日照縣孫家村。一世兄弟三人,名皆失考;二世長振東,居孫家村;次振西,遷居莒城狀元坊;三失名,遷居安邱縣淩河;四世子孝,遷居大鐵牛廟莊……。”因此村孫姓發展快,人多村大,為區別相鄰的同名村,故改稱大鐵牛廟。

西鐵牛廟 據《李氏支譜》記載:“此支駐西鐵牛廟,舊譜考之出自明崇禎年間(1628至1644年),離亂之際徙居此地。”該村位於大鐵牛廟村西,故稱西鐵牛廟。因李姓居多,又名李家鐵牛廟。

南鐵牛廟 據《重修莒志·輿地志》載,“博愛鄉,南鐵牛廟”。原屬大鐵牛廟村,明朝中期單獨成村,居大鐵牛廟村南,故名南鐵牛廟。

馬家莊子 據《重修莒志·民社志》載:“四區孤山莊馬氏,原籍山西洪洞縣,

於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分居于馬家莊子……。”原村址建在東南溝河村南的馬家溝,清朝初年,為避戰亂,全村北遷於此,因馬姓居多,故名馬家莊子。

王家嶺 據《王氏族譜》記載:“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始族由東海縣當路東遷居日照縣七老嶺,再移于莒南古坪後窪。……雍正年間(1723至1735年),因洪水之災,此地窪下,不堪久居,又從居王家嶺遂家焉。”故王姓始建於坪上北窪,因受洪水之災遷到北嶺頂居住,且能望見舊家址,故名“望家嶺”,因“望”、“王’’諧音,後演變為王家嶺。

且能望見舊家址,故名“望家嶺”,因“望”、“王’’諧音,後演變為王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