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歐元區經濟回暖的動因是什麼?歐洲央行公開藥方

【編者按】

歐元區的經濟形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為人詬病, 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似乎昭示著歐元區國家經濟形勢的持續疲軟。 但讓人欣喜的是, 最近幾個月, 歐元區的經濟形勢有所好轉。 這一改變背後的動因是什麼?又能給未來歐元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啟示?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彼得·普雷特(Peter Praet)近日在倫敦舉行的MNI Connect圓桌會議暨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午間討論上發表了開場講話, 分析了當前歐元區整體的經濟形勢, 指出貨幣政策是歐元區經濟發展的關鍵, 因此實行適應性的貨幣政策是恢復歐元區經濟元氣的重要出路。

彼得·普雷特(Peter Praet)

今天, 我來討論一下歐元區目前的經濟狀況、對貨幣政策的展望及其意義。

作為(歐洲)央行, 我們有著保持物價穩定的明確使命, 我們需要就各國物價是否穩定來最終評定各國的經濟發展情況。

自2013年初起, 歐洲的通脹率一直低於央行中期通脹目標的2%, 不過相當接近。 但最近, 隨著限制通脹的能源價格不再走低, 整體通脹率急劇上漲。 在不久的將來, 我們需要明白那些促使當今物價上漲的因素會怎樣影響對中期物價穩定的期望, 並把通脹率長期穩定在我們的目標附近。

經濟復蘇會分擔一部分國內物價壓力。 確實, 經濟在持續地以一個溫和但穩固的節奏復蘇, 並逐漸滲透到各國各經濟部門。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粗略估計, 歐元區的實際GDP已經連續15個季度持續增長, 在2016年第四季度增長0.4%, 經濟景氣指數已經達到了幾乎6年來的最高值, 失業率降回至個位數。 除了歐元區, 全球經濟也顯示出了更多週期性回暖的跡象。

歐元區的經濟在面臨全球大量的危機與不確定性時持續反彈, 其例證之一是目前內需成為了實際GDP增長的中流砥柱。 在以前, 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總是和國際貿易水準密切相關, 但這一聯繫最近弱化了許多。 考慮到平淡無奇的國際經濟形勢, 要是這一聯繫仍然較強, 歐元區不可能達到去年的經濟增長水準。

我們的貨幣政策一直都是歐元區經濟向上發展的關鍵因素。 這套全面的政策自2014年6月出臺以來就一直在影響著金融體系, 為客戶和企業極大地緩和了融資狀況。 再加上財政部門和非財政部門的資產負債情況也有改善, 信用得以強化, 內需得以穩固。

自2014年6月起, 歐元區家庭和非財政公司的銀行貸款利率下降了110個基點,

而占私營部門就業率三分之二的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下降了180個基點。

最近的調查顯示, 伴隨著銀行貸款利率的急劇下降, 獲得資金的途徑也更容易了。 這些積極的發展勢頭得到了第二批長期再融資的支持, 這使得銀行把有利的資金狀況轉移給了顧客。 並且, 這些改善不僅限於利率, 銀行貸款量也從2014年初開始逐漸回復。 基於市場的資金狀況也因為2016年6月啟動的企業部門收購計畫而大大改善。

我們期待著歐元區經濟進一步復蘇, 私人消費增長和企業投資持續的週期性復蘇將會撐起內需。 消費情況的鞏固帶來了勞動力市場狀況的改善, 儘管參與就業的人數增加, 但是失業率穩定下降。

這些進展將會增加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 而這又將增加老員工的開銷。 老員工和新員工一樣, 都對他們將來的收益充滿信心。 企業投資在更好的企業效益的支持下預計也會持續復蘇。

而物價方面, 在不到1%的水準徘徊了三年、還偶爾出現負增長後, 歐元區整體通脹率在去年年底緩慢走高, 在1月達到了1.8%。 通脹的這種上漲主要反映了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上漲。 與之相比, 更多與國內物價壓力掛鉤的基底通脹率持續低迷, 還未明確顯示出增長的跡象。 例如,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HICP(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通脹年率自2013年底以來大多時候都保持在1%以下。

2016年3月12日,歐元標誌投影在歐洲中央銀行的大樓側面。貨幣政策是歐元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東方IC 資料

那麼,為什麼基底通脹率的增長依然步調緩慢?在中期是否會有進一步的貨幣政策能真正刺激通脹率持續回穩至稍稍低於2%的水準?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承認,貨幣政策通過兩個主要途徑控制中期通脹:影響經濟週期形勢,或是明確預期。

如你們所見,我略去了很多“結構性因素”,這些因素在最近關於經濟長期停滯的討論中非常突出,並被作為低通脹的一種解釋。但這並不是說,那些本質上是結構性的、與貨幣政策無關的因素在長期上影響不到通脹。比如,一次供給衝擊或通過降低門檻、或通過增加價格透明度,減小公司的定價權,這可能導致公司強行抬價,觸發一場可能持續數年之久的通貨緊縮。但是一旦公司進行調整,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並將售價穩定在一個較低的平衡點,那麼公司抬價將不會再壓低整體通脹率。通脹率會再次開始在央行指定的中期目標附近浮動。體現當前通脹率、未來通脹預期和經濟週期之間關係的菲力浦斯曲線會再次彰顯自己的價值。

歐元體系的人工分析證明了菲力浦斯曲線在歐元區仍然適用。

今天,經驗的規律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正在逐漸恢復,而一些疲軟的國家持續限制著歐元區的基底通脹。通過確保融資狀況的適應性,貨幣政策可以撐起內需,為閒置資源的調動創造必要的環境,將產量帶回預期水準。這會導致價格壓力逐漸增加,並最終帶動通脹率。

貨幣政策在穩定通脹預期中也扮演著關鍵作用。通脹預期非常重要,因為它能表明實際通脹,而通脹預期決定著菲力浦斯曲線在數軸上的截距。

在正常情況下,長期通脹預期應該是不受那些在中期就已經消散的短暫衝擊的影響的,比如石油價格衝擊。但是,重複的衝擊會導致通脹在長時間內高於或低於目標值,這會被誤解為基底通脹的長期變化。在我之前舉的例子裡,如果央行容忍了長期的抬價,並且整體通脹也低於央行的目標值,那麼菲力浦斯曲線(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係的曲線)就很有可能重新穩定在一個較低的中期通脹水準。最壞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會根據過去的通脹情況作出自行推斷,這可能會導致一條自我強化的螺旋曲線,人們的預期會通過調整工資和物價的行為而實現。

今天,一個抑制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是溫和的工資狀況,這也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在目前的階段,勞動力市場和生產力發展的疲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資的上漲。而且,設置工資的過程對某些歐元區國家來說是一個回顧的過程,可以反省那些官方或非官方的工資指數化機制。另外,工資談判的時間安排也非常重要。工資談判通常要進行好幾年。鑒於整體通脹率到去年12月為止已經連續38個月保持在1%以下,要讓整體通脹率上漲並對更大範圍內的通脹造成二次影響是要花點時間的。而且疲軟的工資上漲也能反映之前工資不再堅挺的狀況,在這場危機中工資下調的艱難可能會在勞動力市場狀況好轉的情況下導致較慢的工資上漲調整。

我們的貨幣政策已經有效地支撐起經濟復蘇,也防止了由於長時間的反通脹壓力而導致一段時間內的通貨緊縮。實際上,在通脹預期中能越來越多地看到適應性的貨幣政策,這一反之前平淡無奇甚至負增長的趨勢,也反映了全球環境的改變。比如,基於市場的歐元區通脹預期政策自從9月初以來便呈上升趨勢,而基於調查的通脹預期政策持續表明通脹率在上漲。

我們確實看到了更加堅定、更大範圍、更加強力的經濟復蘇,這在不久後就會帶來通脹的持續上漲,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期望能在中期看到的通脹率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還是貨幣政策本身。對經濟復蘇和物價穩定的期望是在非常有利的融資狀況下作出的,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來自貨幣政策的持續支持。

因此,我們需要看透由短期因素帶來的短期資料的迅速變化,以此評估歐元區各國在通脹的道路上是否正朝著持久自給的同一目標前進。

有了這個目標,央行理事會在上次會議中重申,資產收購計畫將會持續到2017年12月底,如果有需要會持續更久。不論怎樣,我們都堅信,各國通脹率都會在中期達到稍稍低於2%的水準,並且這一過程不會因為貨幣政策的支持減少而倒退。

當然,我們不能只有貨幣政策,其他的政策制定者必須同樣承諾確保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結構性改革可以在把週期性復蘇變為結構型復蘇的過程中扮演關鍵作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也讓改革在政治和經濟上更加可行。

這樣的改革一旦實行將會促成將來對我們非常有利的經濟條件。

2016年3月12日,歐元標誌投影在歐洲中央銀行的大樓側面。貨幣政策是歐元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東方IC 資料

那麼,為什麼基底通脹率的增長依然步調緩慢?在中期是否會有進一步的貨幣政策能真正刺激通脹率持續回穩至稍稍低於2%的水準?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承認,貨幣政策通過兩個主要途徑控制中期通脹:影響經濟週期形勢,或是明確預期。

如你們所見,我略去了很多“結構性因素”,這些因素在最近關於經濟長期停滯的討論中非常突出,並被作為低通脹的一種解釋。但這並不是說,那些本質上是結構性的、與貨幣政策無關的因素在長期上影響不到通脹。比如,一次供給衝擊或通過降低門檻、或通過增加價格透明度,減小公司的定價權,這可能導致公司強行抬價,觸發一場可能持續數年之久的通貨緊縮。但是一旦公司進行調整,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並將售價穩定在一個較低的平衡點,那麼公司抬價將不會再壓低整體通脹率。通脹率會再次開始在央行指定的中期目標附近浮動。體現當前通脹率、未來通脹預期和經濟週期之間關係的菲力浦斯曲線會再次彰顯自己的價值。

歐元體系的人工分析證明了菲力浦斯曲線在歐元區仍然適用。

今天,經驗的規律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正在逐漸恢復,而一些疲軟的國家持續限制著歐元區的基底通脹。通過確保融資狀況的適應性,貨幣政策可以撐起內需,為閒置資源的調動創造必要的環境,將產量帶回預期水準。這會導致價格壓力逐漸增加,並最終帶動通脹率。

貨幣政策在穩定通脹預期中也扮演著關鍵作用。通脹預期非常重要,因為它能表明實際通脹,而通脹預期決定著菲力浦斯曲線在數軸上的截距。

在正常情況下,長期通脹預期應該是不受那些在中期就已經消散的短暫衝擊的影響的,比如石油價格衝擊。但是,重複的衝擊會導致通脹在長時間內高於或低於目標值,這會被誤解為基底通脹的長期變化。在我之前舉的例子裡,如果央行容忍了長期的抬價,並且整體通脹也低於央行的目標值,那麼菲力浦斯曲線(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係的曲線)就很有可能重新穩定在一個較低的中期通脹水準。最壞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會根據過去的通脹情況作出自行推斷,這可能會導致一條自我強化的螺旋曲線,人們的預期會通過調整工資和物價的行為而實現。

今天,一個抑制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是溫和的工資狀況,這也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在目前的階段,勞動力市場和生產力發展的疲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資的上漲。而且,設置工資的過程對某些歐元區國家來說是一個回顧的過程,可以反省那些官方或非官方的工資指數化機制。另外,工資談判的時間安排也非常重要。工資談判通常要進行好幾年。鑒於整體通脹率到去年12月為止已經連續38個月保持在1%以下,要讓整體通脹率上漲並對更大範圍內的通脹造成二次影響是要花點時間的。而且疲軟的工資上漲也能反映之前工資不再堅挺的狀況,在這場危機中工資下調的艱難可能會在勞動力市場狀況好轉的情況下導致較慢的工資上漲調整。

我們的貨幣政策已經有效地支撐起經濟復蘇,也防止了由於長時間的反通脹壓力而導致一段時間內的通貨緊縮。實際上,在通脹預期中能越來越多地看到適應性的貨幣政策,這一反之前平淡無奇甚至負增長的趨勢,也反映了全球環境的改變。比如,基於市場的歐元區通脹預期政策自從9月初以來便呈上升趨勢,而基於調查的通脹預期政策持續表明通脹率在上漲。

我們確實看到了更加堅定、更大範圍、更加強力的經濟復蘇,這在不久後就會帶來通脹的持續上漲,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期望能在中期看到的通脹率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還是貨幣政策本身。對經濟復蘇和物價穩定的期望是在非常有利的融資狀況下作出的,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來自貨幣政策的持續支持。

因此,我們需要看透由短期因素帶來的短期資料的迅速變化,以此評估歐元區各國在通脹的道路上是否正朝著持久自給的同一目標前進。

有了這個目標,央行理事會在上次會議中重申,資產收購計畫將會持續到2017年12月底,如果有需要會持續更久。不論怎樣,我們都堅信,各國通脹率都會在中期達到稍稍低於2%的水準,並且這一過程不會因為貨幣政策的支持減少而倒退。

當然,我們不能只有貨幣政策,其他的政策制定者必須同樣承諾確保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結構性改革可以在把週期性復蘇變為結構型復蘇的過程中扮演關鍵作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也讓改革在政治和經濟上更加可行。

這樣的改革一旦實行將會促成將來對我們非常有利的經濟條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